二、它让一个主角获得七位合法女人的情节,开始被后来者无限延伸,到了九十年代,我们看到许多不署名的武侠作品中直接出现了大量了**描写。比如,黄易先生的小说。
正因为《鹿鼎记》推翻了现代武侠辛辛苦苦经营二十年的民族意义,所以让后来的武侠小说不知所措,加上台湾武侠受到政治边缘化的影响,所以,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武侠武侠小说基本上已经失去了“侠”的味道。
在这个时候,黄易先生只好从色情和道的角度来重新阐述武侠存在的意义。年轻的读者喜欢感官的刺激,稍微深沉一点的朋友则喜欢玄与道的辩论。于是,黄易先生的作品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大陆盛行一时。
但是,这个时候,除了黄易先生的作品还可以满足部分读者的需要以外,其他武侠作家的大部分作品似乎已经不适应当代读者的心理需求了。许多人开始厌倦武侠小说中那些重复的套路。这个时候,我们发现:走向“亚武侠”的言情小说都比武侠小说来得好看。
就是在这种压抑的情况下,追求自由的YY小说出现了。
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我们发现武侠小说对YY文学影响非常大。YY文学继承了武侠小说中许多特有的元素。我们从表面上来看,金庸先生的武侠观和黄易先生的武侠世界都对YY小说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甚至许多人认为黄易先生应该是YY小说的开拓者和第一人。从深层次来看,从梁羽生先生开始的武侠体系中所体现出来的武侠精神、民族思想和台湾武侠作家们创作的武侠手法,如多女倒追男、家庭复仇、虚拟环境等都影响了YY小说。甚至就是黄易先生的色情描写和打破时空的手法也多被YY小说引用。
所以,在今天,当我们看待YY文学尤其是YY小说与武侠小说的关系的时候,我们首先应当想到二者之间是一种继承的关系,而不能够进行简单的对立比较。
YY文学从武侠小说中继承了哪些元素?这些元素对于今天的YY文学的发展是否有利?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YY文学的写手们与武侠小说的关系。
YY文学的写手基本上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之后出生的人,并且他们基本上都成长于改革开放过程中,他们对文化大革命并没有多大的历史使命感,他们只是听到过文革的一些逸事,所以他们无法感受经历过文革的知识分子的那种灵魂上的羞愧。因而他们对当时流行的反思文学没有多大兴趣。于是他们将目光与心思放在了改革开放之后进入大陆的港台武侠、言情小说上。
可以说,他们被武侠小说中那中天马行空的描写震惊了,在他们当时还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一个永远磨灭不掉的武侠梦。
但是,中国的发展太快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文化上来说,就是原本被无数人崇拜的武侠小说开始被一些渐渐长大的未来写手们所质疑。尤其是在武侠开始失去了出路的时候,这些写手们开始反叛,他们用反叛的文字来嘲讽武侠小说中已经成模式化的一些东西。而这些嘲讽的文字则成了YY小说最原始的东西。因此,我们可以说,YY小说是从反武侠的基础上出现的,而我们的写手们则是从武侠小说的读者演化而来。
第一章 yy文学与武侠小说之比
(承接上文!)
而且,我们的写手从武侠小说的读者到YY文学的创作者之间的转换根本就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的。这完全不同于其他文学创作者。我们知道古龙先生的武侠小说并不是因为他武侠作品看得多最后才可以写出武侠小说的,而是因为他只是借用了武侠的形式来表现个人的思想与情感。至于他的文字主要来自教育和个人对其他文学的喜欢,尤其是日本的推理小说。但是,YY写手们则不一样,他们大多数人就是受到武侠和言情小说的影响而创作出自己的YY小说的。这也是为什么YY小说整体文学气息不浓的原因之一。
正因为我们的写手们基本上都来自武侠小说读者,所以,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将自己心中认同的武侠元素不知觉地运用进来。
当我们可以看到YY文学的写手们与现代武侠小说之间这种微妙的关系之后,我们就不会奇怪YY文学的突然出现,我们只会觉得她的产生是一种很正常的文学现象;当我们开始分析YY文学作品(尤其是早期YY作品)时,我们发现YY文学最原始的动力是发泄,情感上的发泄。这种情感发泄是无目的的。(因为这样才符合年轻人的特性。)后来,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得出这种情感发泄则是为了获得一种心灵上的自由。
而这种心灵上的自由多来自社会的压力和武侠小说的诱导。我们经常在武侠小说看到这样的场景设定:一位冷峻的少年,背负着师门(或家族)的使命,凭着一身惊人的武功,开始踏上未知的江湖…这样的场景在许多学生和青年的心中是一个永恒的画面,虽然后来“未知的江湖”变成了“已知”的,让人觉得无趣。但并不影响读者们喜欢开始的这一段设定。为什么呢?因为它给年轻人带来了无限的想像,这样的想像没有任何束缚。这就是自由在武侠中的隐约体现,不过,可惜的是,它被后来的累赘情节给糟蹋了。而YY文学则想打破这种累赘。
虽然,YY文学努力想打破一切传统的束缚,但它并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因为它的创作者们根本找不到属于个人的思想出路,它们只知道反抗,当反抗什么?他们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一直到今天,大大们依然没有解决这个困扰他们多年的问题。
虽然YY文学号称是新的文学,但它的很多东西都来自武侠小说。如,魔法的描写设定。
玄幻类中的魔法描写场面除了模仿日本动漫以外,更多的来源于古龙、黄易等人的武侠小说中的描写。比如,我们在看《善良的死神》时,我们注意到,教廷人员光明魔法的吟唱词来自动漫的喊叫,但魔法造成的影响和魔法对决的人物动作描写则多来自武侠小说。
而黄易先生的玄与道的辩论在YY小说尤其是修真、魔法类中到处可见。我们看到,好多人都特别喜欢在阐述自己编撰的神系中添加道的意义。虽然他们并没有说出什么东西来,但他们依然乐此不疲。为什么呢?笔者认为,这就是黄易的影响。黄易的小说让这些写手们认为自己阐述的神话(个人编撰)意义才是最有价值的。(虽然从深层次来说,他们也不知道是否有意义。)所以,我们看到,跳舞在写《至尊无赖》时,可以边买古希腊神话方面的书籍看,边用上面的东西来阐述作品的最高意义(至少从他的作品字面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他真可以得出什么惊人的观点的话,那他就不仅仅是有一个天才那么简单了。
除了描写和道的影响之外,武侠小说还将女追男的模式、“一生的对手”都留给了YY小说。
当然,YY文学确实于武侠小说有着很大的区别。
首先,我们认知中的武侠小说基本上是将背景设定在我国古代的某一具体朝代中,但在YY小说中则不一样。YY小说的背景既可以是古代,也可以是现当代,还可以是完全虚拟的朝代。而且,这种虚拟的朝代与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不一样,它存在于现在年轻人的语境之中。这一点与台湾武侠故意忽视朝代背景是不同的。
其次,武侠小说中必须追求文字与背景朝代的和谐。而在YY文学中,即使是用具体的某一朝代为背景,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去追求文字的古白话韵味,而是用标准的现代话语来描写。并且,这样的描写已经得到了默许。
再次,武侠小说到了九十年代可以离开“侠”,但它始终离不开“武”的使用。而在YY文学则没有类似于这样的要求。YY文学则要求阅读者看的时候比较舒服就可以了,至于其他,则完全没有。这一方面说明了YY文学的要求相对与武侠小说来得空泛,另一方面,也确实说明了YY文学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最后,武侠有权威。
现在的武侠小说创作之所以艰难,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有权威。谁呢?金庸、金庸作品及其评论者。现在许多搞通俗文学研究的人将金庸先生抬得很高,高到了只有金庸先生的作品才有深刻的思想。
这样一来,让许多后来者非常不服气,但面对一次次修订的金庸作品和影视效应,许多人开始远离武侠小说。可以说,武侠小说成就了金庸的名气,但金庸却毁了武侠小说。当然,这并不是他可以控制的事情。
而在YY文学中,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YY文学当中没有绝对的权威。现在的名家都不能算是权威,他们只能算是人气作家,但还没有达到权威的地步。如血红、唐家三少等人。
因为,在YY小说中,读者的趣味要求决定了流行的方向。而大大则是将读者心中的那种需求用文字给引发出来而已。
也正因为YY文学没有权威,所以,许多年轻人才愿意将青春献给YY创作。
在本章节的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下武侠小说与YY文学的真假创造。
如果将真与假看成一个数轴的话,那么武侠小说创造的古代背景则处于数轴中间:它是武侠作家们根据历史加个人想像复原的产品;而YY文学中的背景则走向了真与假两个极端。真的是对刚刚过去的回忆(都市类),假的则是完全虚拟(玄幻类)。
而武侠小说中的招式则是纯粹虚构,而YY文学中的起点则为真,但后面的情节发展则比武侠小说还要假。
我们可以说,如果没有武侠小说的积累,就不会有YY文学的出现。因此,YY文学的一只脚是站在武侠小说的肩膀上的。
下一章:YY文学的另一个肩膀:言情小说
第二章 yy文学与言情小说之比
索引:言情的宽阔与狭窄——语境与技巧——性别角度——细腻与粗糙——场景追求不同:字数差异——YY小说与武侠、言情的共性:以假说真
在通俗文学中,似乎言情小说的地位要比武侠小说低得多。武侠小说虽然在中国当代文坛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