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拾遗_yy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浅论拾遗_yy论-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索引:80后简述——两种反抗:叛逆与逃避(寻找自由)——崇拜与反崇拜——对传统的继承相反——真与假的追求——结论:YY文学缺少自信
在YY文学盛行于网络的今天,我们看到主流文坛上盛行着一股与我们的YY文学密切相关的文学作品——80后作品。
80后作品是指“1980到1989年出生的作者们”所写的作品。(来自作家白烨的话语)“他们最初崭露头角,是在上个世纪末,代表人物为韩寒、许佳等”。虽然“80后作家”和“80后作家群”两种说法来自畅销书出版商的商业炒作,但到了21世纪,80后作者确实呈现出作家群体的态势。如,“80五虎将”(指李傻傻、张佳玮、胡坚、小饭、蒋峰五人)等。现在,80后作家主要有:金瑞锋、韩寒、李傻傻、麻宁、刘卫东、李海洋、白雪、岑孟棒、林静宜、刘嘉俊、陈安栋、水格、张怡微、张悦然、春树、吕晶、宁小雪、王晓虹、邓若虚等人。
80后作品主体是描述青春的。目前,80后作品占整个文学图书市场的10﹪。白烨认为,80后作品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不是文学现象”。张颐武也认为,80后作品“具有某种叛逆性和顺应性的混合,表现了一种强烈的浪漫情怀,但这种浪漫却是完全按照市场的逻辑来运作的”。被公认的、具有代表性的80后作品有:韩寒的《三重门》、张悦然的《葵花走失在1890》、春树的《北京娃娃》和郭敬明的《幻城》等。
80后作品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主要反映在语言层面上富有艺术性,个性十足,同时其细腻、逼真的心理、情感变化,也有十分可取之处。“千百万青少年需要在自己的成长期特别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期有自己最喜欢最合适的青春读本,80后小说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这个需求”。
以上就是我寻找到的80后作家及其作品的简单描述。下面,我们来看一下YY文学与80后作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首先,80后作家与YY文学的主创者——大大属于同龄人。虽然,我们的部分大大高于或低于这个年龄段,但他们的作品中所流露思想与思维依然属于80后一代人的思想。(当然,根据目前情况来看,YY小说的思想已经开始向九十年代出生的人靠拢了。比如,《张三丰异界游》的走红。)
其次,YY文学几乎与80后作品同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这不能不让人感叹社会的影响。
再次,80后作家顶住了大量的传统压力,让YY文学很从容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当韩寒等80后作家与传统作家打口水仗时,YY文学已经红遍了网络,开始进军大陆的租书店。这时候,人们都没有精力去关注YY文学,让YY文学很快的在学生中生根发芽。相比于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进入年轻人的视野中所遇到的阻力。YY文学上岸基本上就没有阻力。这时候,中学老师和大学教授们在课堂上都忙着批判80后作品,他们根本就没注意到YY文学已经出现在学生的课外读本之中。
最后,80后作品在实体书出版上取得了巨大成绩,而YY文学则是网络上获得了辉煌。
今天的青年人的图书市场基本上被80后作品和YY文学占据了。从长远地角度来看,YY文学的商业价值超过了80后作品。
以上四点基本上是从表面来概括两者之间的联系的,下面我们再从文本的角度来看一下两者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不管是80后作品还是YY文学,它们都是对传统的反叛。80后作品反对的传统文学的说教和权威。在80后作家起先就是为了反对传统权威而写作。只是这种反对权威的形式得到了无数同龄人的认同和赞扬,在这个基础上,出版商看到了商机,才将这些当时的年轻人打造成今天的80后作家群。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早期80后作家们是为了心灵的束缚而反对传统文学,到了后来,80后作家的言论则多少带有炒作的意味。他们大多数作家在成名后的创作多失去了早期的青春锐气——虽然他们的语言依旧犀利,但无法弥补他们在心灵和作品内容上的缺失。
至于YY文学,只要复杂的多。YY文学初期只是对武侠、言情等通俗文学的固定模式不满,读者们需要寻找一种能够发泄这种不满的情绪。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大大还是小白,他们都感觉到自己是一批缺失自由的人。于是,在早期的YY文学中,我们看到大家是在追求心灵上的放逐。
前面也说了,80后作家和YY文学的大大同属于文革后的一批人,他们对文革是缺少热情的,但他们却对周星驰等人的后现代电影非常感兴趣。后现代文化中的反权威和反崇拜的思想深入到1980前后出生的这一批人的心中。加上,主流文学在九十年代确实没有拿出几部能够让人信服的作品,(许多桀骜不逊的80后作家们对活跃于80年代文坛上的舒婷、海子等诗人还是非常喜欢的。)80后的人开始怀疑权威,开始反对权威,结果证明,他们都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
但是,80后作家与YY文学的大大们现在都遇到了一个麻烦。他们成功的反对了权威,反对了当时应该被崇拜的对象。但他们现在却陷入到被崇拜的境地。
按照道理来说,80后作家们与YY文学的大大们是属于同时代的人,但为什么没有人会认为他们是同一批人?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继承的传统不同。80后作家宣称他们是直接继承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学,而YY文学的大大们则是对通俗文学的一种继承。中国的文学一向都是这样,通俗的与主流的文学基本上是不搭竿的。我们看到鲁迅先生对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言情小说流派——鸳鸯蝴蝶派破口大骂,而鸳鸯蝴蝶派却毫无反应。这说明一直以来,通俗文学在国人的心中都是很低的。这也是为什么80后作家永远不会将自己同YY文学的大大联系在一起的缘故。
也因为传统的缘故,我们的YY文学从诞生时起,就缺少自信。
下一章:第四章 YY文学的文学独立性(全书最后一章)



第四章 yy文学的文学独立性(

       PS:终于写到最后一章了,有许多话想对一直支持我的朋友说,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就从这第六卷说起吧。
对于本卷,我投入的心血是最大的,为了写好本卷,我特意去翻看了几本比较火的80后作品和当代主流文学的部分作品。后来,我发觉对于当代主流文学实在无法总结和归纳,(虽然我也下载了许多关于当代文学的书籍和资料)同时,我也很难找到当代文学与YY文学之间有多少有价值的共性。所以,我将这一章节删除了。于是,原本计划好的五个章节现在只有四章。
对于最后这一章,我想说的是,全书都是围绕这一章来写的。我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一本书?研究YY文学有什么意义?动机和意义都在这一章中。
我觉得写这本书就是为了得出YY文学的文学独立性。只有当YY文学有了一套自己的运行方式和艺术主张之后,我们才可以理直气壮地去谈论YY文学的发展和成就。
所以,最后一章是全书的核心,也是全书最有价值的一章。
****************
索引:一种综合的文学——独立运行的系统——自己的网络语言——主题的民族性——核心思想追求:自由飞翔——独立的通俗文学样式
当我们站在历史的肩膀上,站在数十万本YY文学作品的肩膀上看YY时,我们热切地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案。请跟着本章的思路,笔者带领你去寻找YY文学的答案:YY文学的文学独立性。
21世纪是一个文学现象异常复杂的时代。人类的七大艺术仿佛在21世纪都走进了死胡同,但我们又经常看到一些被冷落的艺术样式被不断的翻新。古典音乐、舞蹈、中国京剧、西方话剧、电影,还有我们的文学都是如此;许多长年研究某一艺术的专家在昨天预测的艺术命运的结论可能在今天就被推翻。同样,我们的文学也是如此。中国当代作家、美学家,西方汉学专家、中国社会学家等长期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人都在中国当代文学的走向上栽过跟头。到了今天,我们也不知道作为七大艺术之一的文学会走向何方。
部分中国美学家根据近几年中国文化的发展情况重新提出了“文学大众化”和“大众文学化”两种美学观点。我们不管美学界对这两种文学观点是何意见,单从YY文学的角度来讲,我们非常期待文学走向大众化。在期待外界能够给YY文学一种轻松的运行环境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YY文学本身,解决YY文学的一些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其中,最重要,最让人迷惑的就是YY文学的文学独立性。这一问题如果不解决,我们的大大和小白对YY文学就永远缺少信心,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创作和阅读是否有价值,甚至说,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心中认为:YY文学是没有价值的,它只的简单的消费文字。如果,YY文学的文学独立性被承认了,那么,我们就不会担心这样的问题。试想,我们在明确知道YY文学是一种能够给我们的人生带来积极意义的文字的话,我们还会在人面前遮掩我们的一切YY行为吗?当然不会!我们就会像一位传统的读者一样非常自豪地在众人面前翻阅《红楼梦》。
下面,先让我们来看一下YY文学的构成元素。
YY文学是一种很独特的通俗文学。它的独特有两点。一,它成功地吸收了今天几乎所有通俗文学中最优秀的元素:它的语言来自大众的口语、网络词语;它的虚幻描写来自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日本动漫和西方魔幻电影,它的社会描写来自电视新闻和电视剧;它的神话理论体系来自中国传统的道教和东西方各种神话传说(中国神话、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基督教神话);它的思想受爱国主义、大汉族主义影响比较大,此外,它的思想还受后现代主义文化影响比较大;它的核心思想是反对束缚,追求自由。
从具体的YY文本中,我们看到,YY文学中至少受到西方魔法电影、日本动漫、通俗文学中的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