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兵精械足,誓言死守重庆,全歼共和军于城下,为了激励士气,马亮命包衣奴才抬着棺材进了重庆,一副马革裹尸的样子,倒是让清军低落的士气回升了些,依托有利地形,清军负隅顽抗,重庆几乎已成了一座大要塞。
但历史大势在前,任何妄图阻挠历史前进的人都将被它碾得粉碎,赵尔巽也不例外,他千算万算,就是没算到任何要塞最脆弱的就是它的内部,在涪州城光复之后,共和军已在重庆埋下一颗棋子,充当着定时炸弹的角色,只要时机合适,就会轰然炸响,从内部给清军重重一击。
这颗棋子就是建昌镇总兵田振邦,这位出身袍哥“红旗大管事”的清军将领早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了,涪州城破之前就已与共和军暗通款曲,一番布置,便将涪州城扔给了共和军,裹挟着数万清军溃兵退往重庆,由于涪州主将马维骐在途中病死,所部均归田振邦节制,数万溃兵退到重庆,名正言顺的加入了守军序列,防守朝天门一带,田振邦虽因涪州失守遭到赵尔巽训斥,给了一个“革职留任”的处分,但兵权没丢,底下一班袍哥弟兄依然掌握着部队,这支部队仍然姓田,兵变只需一个机会。
当共和军的炮弹从铜锣山飞到重庆朝天门码头时,田振邦知道,他的机会到了,于是一声令下,亲信四出,到处煽风点火,当天深夜,朝天门清军擅自撤离汛地,阵地随即被偷渡过江的共和军特战营接管,当共和军的大部队陆续向朝天门集中的时候,田振邦则率领部队,引导特战营突击队直扑府署衙门,一番激战,占领官衙,生擒伪清川东道朱有基、巡警总署杨体仁、重庆知府钮传善等人,阵斩成都将军马亮,一举摧毁清军指挥中枢,重庆清军阵脚大乱,又遭朝天门共和军夜袭,损失惨重,军心动摇,在袍哥、会党的煽动下成建制向共和军投诚,少数旗兵与巡防营负隅顽抗,与共和军激战至天明,弹尽粮绝,终告不支,在共和军的强大攻势下全数就歼。
次日正午,重庆所有制高点均升起红旗,山城宣告光复。
下午一点整,在卫队的簇拥下,共和军总司令赵北乘炮舰“楚甲”在朝天门码头上岸,正式入主重庆。
为了组建军政分府,总司令麾下高效率的军政与民政部门迅速开动,张贴安民告示、搜捕伪清余孽、收容散兵游勇、安抚被灾民众……诸般工作有条不紊一一展开,在短时间里就稳定了重庆秩序。
由于战斗在短时间里就结束了,重庆商民并未受到太多损失,因此由重庆总商会挑头,渝城百姓很快组织起劳军团,敲锣打鼓的将犒劳革命将士的牛羊鸡鸭赶去兵营,那张早就许诺的五十万两白银的汇票也被总商会的委员朱之洪带到了总参谋部。
共和军只收下了那些鸡鸭牛羊,那张五十万两的汇票却被总司令婉言谢绝,在与朱之洪委员亲切交谈之后,总司令向这位同盟会秘密会员建议,用这笔钱成立一个“修桥基金”,以此为基础广为募捐,用这笔资金在重庆修建一座可以通行火车的铁桥,改善重庆交通状况,方便国民出行,并为将来的四川铁路建设贡献力量。
重庆总商会很愉快的接受了这个建议,而全权代表朱之洪则在总司令的热情邀请下以重庆市民身份参加了一场军队内部的表彰大会。
表彰大会上,五十位在战斗中表现出色的普通士兵受到了总司令的亲自接见,并由总司令亲手为他们戴上勋章,这种“战斗勇士”勋章是共和军的第一种制式军功章,由武汉银圆局特制,黄铜质地,因其上刻有“铁血”字样,因此又称“铁血章”。
除了获得勋章之外,这些战斗勇士均得到提拔,少数识字的士兵则被保送军官学堂深造,而且所有的人都得到与总司令单独合影的机会。
表彰大会之后,总司令又出席了阵亡将士追悼仪式,在仪式上,总司令亲自宣读了刚刚由总参谋部拟定的《烈属优待办法》,共和军正规部队的整编工作到此正式结束。
当然,仅靠共和军是不可能这么快攻克重庆的,一些川军将领也是立下功劳的,该奖赏的还是要奖赏。
重庆之战,田振邦阵前倒戈,功不可没,为酬功臣,赵北以建国军西征军总指挥名义拍发通电,对田振邦积极响应革命的行为予以表彰,同时向袁世凯大总统拍发电报,举荐田振邦为“川南镇守使”,于泸州设立镇守府,在军政时期统管叙州、泸州、宁远、叙永三府一厅军民事务,并建议将其部万余巡防营改编为川南绥靖军,镇守地方,剿灭土匪,三府一厅全部捐税中,除了盐税一项由西南六省盐政督办委派的盐政官监管之外,其它各项税收由川南镇守府监管,厘金改良与否,听其自便。
接下委任状,田振邦深恐夜长梦多,接收了共和军移交的少量大炮之后,当天便向总司令辞行,率领部队离开重庆,和共和军先遣队一起沿着长江逆流而上,攻打泸州府去了。
数日之后,重庆光复的消息传到南平关和綦江,共进会得知消息,召开军事会议紧急磋商,决定改变进军方向,不再去重庆,而是向西攻击泸州,兵锋直指叙州府,既然重庆已落入共和军掌握,共进会似无插手机会,因此,叙州自然而然成为新的进军目标,那里的井盐是一个巨大的财源,湖南军政府早已垂涎三尺。为避免误会,共进会派人手持湖南都督孙武亲笔信,化装赶往重庆,试图与共和军方面取得谅解,与此同时,由陕西南下的奋进会也得知了重庆光复的消息,杨王鹏派出信使,在川北民军向导的带领下也赶往重庆,与共和军总司令赵北会面。
此次会面将是西征建国军入川之后第一次举行高层联合会议,除了商议川西作战各部进军方向之外,四川的战后安排也将由这次会议决定。
第151章 铜梁(上)
崇山峻岭,长路漫漫。
山脚的小溪边歪着一间破破烂烂的小旅店,一架挂满了青苔的水车就立在小旅店后,在一条山涧的冲击下“嘎吱嘎吱”的转动着,将那清澈的涧水引上一条木渠,灌溉着山腰上的梯田,那些淌过水车的涧水则继续向小溪奔去。
在山涧汇入小溪的石滩边伫立着一座露天酒坊,作为那间小旅店的附属设施,这间酒坊负责为南来北往的客商提供各种烈酒,味道虽及不上那鼎鼎大名的泸州老窖,但在这前不见村后不见庄的乡间却也算得上解乏的佳酿。
这里是川中铜梁县境,属重庆府管辖,往北走就是潼川府,往东是合川,往西是大足,往南就是壁山县了。
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这铜梁县自古就是潼川府、资州府前往重庆府的陆上交通要道,虽说重庆周遍水路交通便利,但对于山里人家来说,若想将积存的山货换成铜钱、银洋,这最好的贸易商就是那无处不在、无处不走的马帮,马帮自然是走陆路的,这铜梁县就是四川马帮的一个重要中转站和补给点,正是通过这种古老的交通方式,广洋百货才得以日益广泛的向四川内陆渗透,如今这年头,就连山里的大户人家也用上了外国马灯,那灯里头灌的也不是桐油,而是洋油,点出的光比桐油灯亮得多。
南来北往的马帮不仅带来了新鲜的广洋百货,同时也带来了各处的江湖传言、华洋消息,正是靠着这些马帮,山里人才知道如今好象已经换了天子,那摇摇欲坠的大清国已是亡了国祚,现在坐天下的新天子就是那位威名赫赫的北洋首脑袁项城,而且如今的新天子也不叫“皇帝”了,那叫“大总统”,不仅管着天下黎民,也管着天下兵马。
只是由于川督大人的不服王化,这四川就成了新天子的眼中钉,于是各路王师从四面八方杀进了四川,眼见着四川战事吃紧,一向消息灵通的马帮也收起了敛财之心,这路上走的马队就显得格外少起来,如今还敢在路上走的马帮不是袍哥经营的老字号,便是领了洋枪官照靠洋枪护卫的大马帮,寻常小马帮基本上都消失了。
前几天从重庆那边传来消息,新天子派来的建国军已经攻克了重庆,现在正在向北扫荡,大清国的各路溃军也正向北、向西亡命的狂奔,这两天来从这间小旅店前走过的队伍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多半都是奉命增援重庆的团练,幸亏他们走得慢,还没到重庆就得知了城陷的消息,于是眼也不眨扭头就往回走,这一路走还一路顺手牵羊,就连这间小旅店也遭了殃,养在店后的那些鸡鸭都被饥肠辘辘的溃兵抢走了,幸亏店主早有准备,那头拉磨的驴和养了打算过年的猪都被赶到后山放养,粮食也都藏在了山里,不然的话,这间小旅店连开伙都做不到。
由于时局太动荡,前两天又抓住了几个建国军的探子,人心惶惶,铜梁县现在已是封城禁足,不许城外的人再进城,如此一来,一些原打算到城里躲避战火的马帮不得不在城外投宿,于是,这间山脚边的小旅店迎来了一个生意兴隆的机会,不仅那几间大通铺现在已住满了人,就连后院的柴房也成了客房,房钱虽涨了几倍,可陆续来投宿的马帮仍是络绎不绝,店里实在住不下了,于是店主又在附近起了几座竹棚,安置这些江湖人物。
这住店的人一多,胆气也就壮了许多,再加上一些马帮备有枪械,那些落在部队后头的零星溃兵倒也不敢再来滋事,这间旅店就成了城外马帮的避难所。
兵荒马乱的,马帮也不敢再走动,整日闲来无事,众人坐在店里,喝着烧刀子,吃着油豆干,谈论着路上听来的传闻。
从西边和北边过来的人说,四川总督赵尔巽正在召集兵马,加征田赋充做军饷,并扬言与成都城共存亡,不过这话是真是假却不好判断,据说成都城里的一些朝廷官员已经弃官而走,显然不跟总督大人是一条心,不想陪着总督做大清国的忠臣,建国军还没杀到成都府,这官心就散了,成都能守得住?田赋加征,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