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虽然摇头,但心里却不糊涂,他明白,这固然是联合阵线部队乘胜扩大战果的需要,同时也是“以打促和”的行动,经过此次豫南战役,宋教仁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袁世凯这样的军事强人来说,最好的谈判语言就是武力和军队,这一点,赵北是正确的。
但是赵北本人也算一个军事强人,其他议员可以为总司令、委员长的胜利欢呼,但是宋教仁却对此保持着冷静与清醒,他太清楚军事强人的本质了,如果说史书记载的只是模糊的影子的话,那么,此次南北大战更将这个影子描摹的更清晰了,对于宋教仁这样的宪政派议员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阴影,他不愿看到这个国家被阴影笼罩。
所以,宋教仁决定尽快与北洋和谈,利用目前的南北均势,争取将国会从一个橡皮图章变为真正的国之重器。
这时,蔡廷干走到朱尔典身边,说道:“公使先生,袁大总统有请。”
朱尔典耸了耸肩,指了指宋教仁,问蔡廷干:“那么,宋先生不去么?”
蔡廷干说道:“宋先生先回旅馆小住,袁大总统并无拒绝和谈的意思,只不过对于南军出尔反尔的举动不满,所以有些生气。”
“请告诉车夫,将宋先生送到我在西山的别墅,火车站附近的旅馆太吵了,不适合宋先生这样身份的人。”
朱尔典吩咐了几句,便随着蔡廷干去了袁世凯的书房。
等赶到书房的时候,袁世凯正在书房里背着手来回踱步,屋子里只有他一个人,朱尔典进了书房,袁世凯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将一封电报交给了这个英国人。
“北洋的军火被香港总督扣押的事情我一无所知,我会拍个电报询问的。不过,对于军火问题,我很可能插不上手。”
朱尔典看了眼电报,这事他虽然知道,但是不是他经手办理,所以决定装糊涂。
“贵公使在军火的事情上插不上手,那么,在财政上呢?”袁世凯问道。
“财政问题我可以帮忙,不过如果贵国局势不能迅速稳定的话,英国的财团和商人是不可能放心向北洋提供贷款的。听说贵国的交通银行已经改组完毕,为什么不通过这个银行筹集一些民间资金呢?”朱尔典很巧妙的将话题引向另一边。
“交通银行那边我也问过,但是梁士诒说交通银行也拿不出钱来,现在他正在想办法,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筹集到足够的军饷,没有军饷,北洋军是打不了仗的。”
见袁世凯显然没有意识到更紧迫的问题,朱尔典只好打开天窗说亮话。
“据我所知,在昨天,盛宣怀先生给梁士诒先生拍了一封电报,而在早些时候,还有更多的财经界人士收到过盛宣怀先生的电报,我想,他们可能在商议些什么事情。”
“哦?盛宣怀想干什么?”袁世凯眉头一挑。
“这个我也不清楚。不过就在上午,我接到了英国驻奉天领事馆拍来的电报,贵国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先生昨天拜访了美国驻奉天总领事司戴德先生,至于他们谈论了些什么,我虽然不清楚,不过我也知道,在此之前,盛宣怀先生也曾向徐世昌先生拍发过一封密电。”朱尔典继续做着陈述,语气冰冷的让袁世凯的耳朵很不舒服。
“或许是在讨论铁路的事情吧。徐菊人是我的换帖把兄弟,他做什么事都会给我来电报的,他这个人,我是信任的,公使先生多虑了。”
袁世凯话音未落,他的长子袁克定就拿着一封电报走进了书房,跟袁世凯耳语几句。
袁世凯神色大变,身子摇晃几下,几乎站立不住,袁克定急忙将他扶住,并唤来仆人。
朱尔典很好奇袁克定说了些什么,但是没等他开口询问,袁世凯已端起桌上的茶杯,向前一举,蔡廷干便很有礼貌的请朱尔典离开了书房。
走出总统府,刚进了马车,那天边就传来“轰隆隆”的雷声,朱尔典向天空望去,但见电闪雷鸣,瓢泼大雨从天而降,一阵凉风从马车的车窗灌了进去。
朱尔典关上车窗,望着那拍打在窗玻璃上的雨点,无奈的叹了口气。
这场暴风雨还是过来了啊。
而这场暴风雨很可能会使英国政府的所有补救努力化为泡影。
远东战略的均势似乎已无法维持了。
第342章 倒袁(上)
屋里的气氛凝重之极,没有人敢开口说话,一些人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尖,却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另一些人则目不转睛的盯着袁世凯袁大总统,脸上的神情也是颇为复杂。
袁世凯背着手站在窗前,望着那庭院中的瓢泼大雨出神,脸上的神情不是绝望,而是麻木,麻木得甚至都无法察觉那窗外飘进屋里的雨点已将他的前襟整个淋透。
世道险恶,人心难测,这句警语现在正盘旋在袁世凯的脑海中,一种无力感使袁世凯甚至无法发泄心中的怒气。
背叛!能有什么行为更能让人恼火呢?但是恼火又有什么用呢?当初袁世凯可以背叛主持“戊戌变法”的诸君子,那么现在,有人背叛他袁世凯,那也是天理昭昭,理直气壮了。
背叛袁世凯的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而是一群人,一大帮人,而为首的那个人叫盛宣怀。
盛宣怀,就是那个人称“北洋财神”的洋务健将盛宣怀。
多年的宦海生涯,袁世凯与盛宣怀之间亦敌亦友,为了共同的利益,他们可以毫不犹豫的携手,建立攻守同盟,对抗那些威胁到他们的地位的人或势力,而当他们之间出现利益的分歧和矛盾的时候,他们也会毫不客气的兵戎相见这就是北洋的行动法则,在这里头,没有什么公理、正义的概念,一切都围绕着利益进行。
为了这个利益,北洋的成员之间可以做到同仇敌忾,也可以做到落井下石。
而现在,盛宣怀对袁世凯所做的背叛正是落井下石,就像当初袁世凯对满清朝廷的落井下石一样。
必须承认,袁世凯的运气还是不错的,至少在盛宣怀正式发动之前掌握了这一背叛行为,在这一点上,他必须感谢他的那位把兄弟徐世昌。
没有徐世昌刚才拍过来的那封密电,袁世凯恐怕会一直蒙在鼓里,直到被一帮北洋叛逆掀翻在地。
徐世昌的电报里并没有太复杂的内容,只是告诉了袁世凯一个消息:就在昨天,隐居上海公共租界的北洋财神盛宣怀给坐镇东三省的徐世昌徐总督拍了一封密电,以北洋中人的身份宣布支持徐世昌竞选民国正式大总统,而且信誓旦旦的保证,所有竞选所需经费由盛宣怀一手包办,只要徐世昌肯答应竞选正式大总统,盛宣怀可以马上给徐世昌汇一百万元的银元过去,算是前期竞选经费。
徐世昌确实在前段日子宣布参加此次正式大总统竞选,但是这并不是徐世昌自己的打算,而是出自“君宪奇才”杨度的谋划,而且也取得了袁世凯的支持。
袁世凯之所以做出如此安排,完全是杨度谋划的一个竞选战术,上次宣布参加正式大总统竞选的共有四位候选人,分别是袁世凯、徐世昌、张人骏、陶成章,而在这四人中,陶成章是作为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参选的,他在总统竞选中胜出的几率几乎与袁世凯持平,这让袁世凯很担心,所以,杨度建议北洋方面再提名一个候选人,通过分散选票的方法降低陶成章的支持率,为了万无一失,并掩人耳目,广东都督张人骏也被袁世凯相中,于是他也壮着胆子宣布参加正式大总统的角逐,但是表面看上去,张人骏不是北洋推举的,而是广东的君宪派推举的。
按照杨度的谋划,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在第一轮投票中,袁世凯肯定能拥有足够多的选票进入下一轮投票,而通过分散选票的方法,又有很大的几率将陶成章在第一轮投票中淘汰出局,那么进入第二轮投票之后,徐世昌和张人骏将同时宣布退出竞选,如此一来,作为唯一的正式大总统候选人,袁世凯将毫无悬念的胜出。
从谋略上来讲,这个竞选战术相当的高明,也相当的厚黑,但问题是,有的时候,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就在杨度得意洋洋的时候,一件突如其来的变故发生了,使这个竞选战术变得非常不合时宜。
这个变故就是“湘黔事变”,湖南、贵州两省的君宪派发动政变,夺取了两省的政治权力,但没等他们高兴多久,在共和军总司令赵北的策划下,“讨逆战争”迅速爆发,之后共和军一路进军顺利,只用了很短时间就将湖南、贵州两省重新控制在了南方革命党手中。
湖南、贵州两省的君宪派实力较为雄厚,本是袁世凯和杨度拉选票的重点关注对象,实际上,“湘黔事变”之所以发生,与袁世凯的暗中支持不无关系,他希望君宪派完全掌握这两个省的权力,以便保证选举委员是君宪派的人,但是他万万没有料到,他的这个计划恰恰落进了赵北布下的一个陷阱,赵北充分利用了“湘黔事变”之后的社会情绪,一鼓作气将湖南、贵州纳入自己的掌握,如此一来,不仅湖南、贵州两省君宪派力量烟消云散,而且袁世凯和杨度的如意算盘也就此落空。
更为关键的是,经过“讨逆战争”的洗礼,南方革命力量进一步团结起来,使陶成章赢得总统选举的可能性大为增加,这使袁世凯非常恼火,也非常的担心。
对此棘手状况,君宪奇才杨度束手无策,袁世凯忧虑之余向其他心腹问计,赵秉钧等人给他出了一个“毁陶”之计,虽然有些犹豫,不过最后袁世凯还是决定冒险,于是手下替主子奔忙了一阵,物色了刺客。
当然,除了袁世凯之外,还有人也希望陶成章死,只不过,北洋方面并不清楚而已。
之后,陶成章就在上海法租界遇刺身亡,国民党群龙无首,一时竟有些手足无措。
袁世凯本以为“毁陶”之计得逞,正打算长嘘口气,但不料,一个让他始料未及的新变化出现了。
陶成章死了,国民党宣布解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