琮更是借此机会让手下文人写了一篇讨伐曹操的檄文。虽然都市魏王,接受朝廷册封,和自称魏王是截然不同的!曹操就是想要摆脱汉室朝廷的约束,而刘琮发檄文则是将自己放在道义的制高点。
对于檄文,曹操毫不在乎,他知道刘琮只不过是为了将来讨伐自己先找个理由。如今的襄阳朝廷实际上就刘琮的,刘琮称不称王都没有区别。二分天下大局已定,在未来的几年内,曹操要稳固自己的统治,刘琮同样需要收服江东民心,大规模的冲突几乎不可能发生。
这一点曹操认为自己和刘琮队里这么多年应该有默契。包括当年刘琮西征,曹操东征,然后是曹操平西凉刘琮收江东,二人都相当的默契!
刘琮没有急于称王,但并没有放松对朝政的掌控,甘宁、刘磐等人由于没有了后顾之忧在历经四个月之后中越拿下绍兴,将孙氏在会稽郡的完全肃清。许铭如愿以偿的拿到了孙权及其家眷!吕蒙被擒,鲁肃不知所踪,据说是乘船出海了!
刘琮原本答应乔芳,抓住孙权之后将其交给她处理。但为了不再触及大乔伤口,刘琮就满足了许铭,想来许铭对孙氏一族也不会客气。而江东豪族顾家以顾雍为代表的也第一时间向刘琮想朝廷表达了忠心。刘琮的目标是一统华夏,自然不会将顾雍如何,何况朱治的朱家已经大部分归顺朝廷,只有那个老顽固朱治还在建业大牢,朱立劝了好多次也没什么用。
绍兴被攻陷就意味着江东集团覆灭,孙氏家族彻底失事。步骘前些年辛苦打下的交州便是在刘琮的一直诏书下归顺朝廷。陆逊向刘琮推荐了贺齐担任交州刺史。
如此一来益州、梁州、荆州、扬州加上交州在大汉古制十三州刘琮虽然只占了泗州(梁州属于益州)但益州和荆州、扬州地域非常广阔,而自黄巾之乱以后中原及河北数次经历战乱,人口远远不及荆州和益州。所以在人口总数量上刘琮虽然处于下风但相差已经不多。
人口就意味着劳动力,意味着兵源。加上天然的长江,刘琮便是有了足够的资本和曹操鼎立。所以在平定江东之后,刘琮也是第一时间将精力放在了内政上。在刘琮看来,曹操垂暮劳老矣。一定不会主动南下,只要自己这些年厉兵秣马,只待曹操撒手人寰,北方必然大乱。到时候便是自己北伐中原,问鼎天下的时机。
当然在此之前还是需要向曹操保持相对的压力,所以兵力部署就很有讲究。而且随着掌控的潘越来越大,手下的文武官员也越来越多。平派系也越来越多,益州刘璋就不,扬州孙权旧部以及刘备旧部和北方降将以及马超等人。
为了平衡各方势力,最大限度的掌控局面,刘琮对于各州官员和驻守武将做了重新部署。其中柴桑、江夏水军大营因为江东孙权的覆灭而变得无关紧要。取而代之的便是濡须水寨和建业水寨。
人员方面,魏延、关宁、关羽、刘磐为前后左右四将军,金印紫绶,位次列于上卿。其中魏延为汉中都督,辖兵八万,驻守川中,作为西线进攻和防御的主力。助手包括张任、韩当、徐盛、庞统、顾雍。甘宁为建业都督,管辖建业水寨、吴县步兵营,水陆步兵七万,作为东线对抗曹操的核心。驻守包括蒋钦、庞德、陈武、徐庶。
关羽居中,取代文聘为新野郡守,同时统领樊城步兵大营以及新野前线步骑兵总计将近十万,作为拱卫襄阳和中路正面抵抗曹操的主要力量,驻守包括黄忠、于禁、董袭、周仓。
刘磐领长沙太守,同时长沙步兵大营取代江陵成为主要的步兵训练基地。长沙维持三万步兵规模,在一旦有战事可以及时支援,也能够最大程度的震慑交州。陆逊为濡须都领庐江太瘦,濡须水寨取代柴桑、沙羡成为水军训练基地。文聘、马超等人皆入朝为官。文聘为廷尉,马超为卫尉领骑兵营统领。
这样就基本形成了三个相对立的水陆步兵大营,魏延、马超。甘宁三人成为三个支点支撑了整条对于北魏的防线。这三个人所辖兵马与地方郡兵、县兵不同,都相对集中,粮草辎重由朝廷统一从各地调配。而各地郡守主政也不受将军们的干扰。
同时在文官方面也是大量益州系、荆州系文官被调往扬州,而原先的孙权部下以及江东各大家族推荐出来的新官员则被调往益州。各个派系互相交织。
没有战争的日子是幸福的,刘琮有佳人相伴。尤其是二乔的到来让蔡琳终于意识到,刘琮作为这个时代最大强的男人不可能只宠幸自己一个女人,也不可能不让其他女人不生育,如果惹恼了刘琮反而不好。所以在双方各自修炼内功的时候,刘琮的子嗣也逐渐多起来。这其中就有二乔的功劳。
二人为刘琮生下子嗣却没有名分,刘琮只能暂时委屈二人,等到登大位的哪一天。想来二人也不是冲着妾来的,而是冲着后宫嫔妃!春去秋来,在江东人心逐渐归附之后张昭请辞。刘琮没有忘记这位功臣,让其入襄阳接替许靖。
陆逊成为新的扬州刺史。与此同时,为了加强交州统治,刘琮将交州一分为二,设置广州、交州。其中广州辖南海、苍梧、郁林、高凉、高兴、桂林六郡,治所设在番禺。贺齐为广州刺史。交州治所迁往龙编(今河内),步骘仍旧为交州刺史,在南海设置一个步兵营,长蛇步兵两万用于维护两州统治。黄祖之子黄射为抚边将军,兼大营统领。
昌平五年(217年)六月,曹操在邺城称帝,国号魏。自此曹操正式彻底与大汉决裂。刘琮当然照例发檄文讨伐一番。不过这一次同时向安慰前线的将军下达了攻击命令,要求尽可能的将防线向前推移,一个县,一个郡的扩大领地。
这样一个命令,关羽自然心领神会知道主公是为了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同时让天下人不要忘记这天下是大汉的,至于能不能取得显著成就无关紧要。但魏延却不是这么想,他觊觎汉中很久了,而且刘琮擢他为汉中都督,汉中却是夏侯渊占着,自然很是不爽。
而在襄阳的文官们则开始了逼逼宫。天子刘协早就料到这一天,而且他通过这些年的观察,也逐渐发现了刘琮对于汉室宗亲倒是不薄,尤其是刘尚,真的成为一郡太守。而刘璋作为竟陵候过得也还算潇洒。刘协想到了禅让,毕竟他与刘琮年纪相差不大,而且这十多年来都市以兄弟相称。如果主动禅让,想来刘琮也不会为难他。
对于皇帝陛下的这个决定,许靖是拍手叫好,大呼陛下英明。诸葛亮和荀彧、张昭等人则默不支声。张昭与荀彧大汉朝廷的忠实拥护者,但荀彧知道刘协这个皇帝有名无实,而且不思进取,如今曹操已经称帝,如果一直靠着刘协,只怕永远没有华夏一统的哪一天。
诸葛亮则是一直感叹于刘琮的魄力。虽然出山一来一直尽心尽力辅佐刘琮,但他真的没想到自己这个表弟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居然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虽然雄图二分与诸葛亮的三分天下有区别。但刘琮的所作所为确实展现了一个帝王的才华。尤其是在实力明显不如曹操的情况显示偷袭许昌劫来天子。然后接着曹操平定西凉的无暇东顾,火速进军占领江东。
天下是汉室天下,但不是刘协一人之天下,诸葛亮似乎也接受了这种观点,尤其是天子抵达襄阳后的所作所为,让诸葛亮等文官不得不将华夏一统的希望寄托在刘琮身上。
当皇帝是刘琮的梦想,这是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如果自己不挺身出,不掌控朝政,想来将来换个皇帝也不见得能够容下自己。而且随着和平的时间越长,手下的人就可能忘记自己曾经的功劳。所以争是必须要争的。当然刘协说禅让,刘琮自然是要退让一番的。这也是为了堵住天下人的嘴。不过刘琮不担心天下十字口诛笔伐,首先曹操称帝在先,其次自己也是汉室宗亲,功高盖主是当今汉室第一功臣!
第439章 禅位大典
几番推让之后,刘琮在满朝文物的劝解下非常勉强的接受了皇帝禅位。而伴随了皇帝刘协大半辈子的荀彧又接到了他这一生当中的一个重任—全程负责禅让大典!
荀彧没有反对,心中也是五味杂陈。当初他是为了拥立皇帝刘协而与曹操决裂,到了襄阳之后也试图以一己之力护的皇帝周全。可是天不遂人愿。这天下已经不再是刘协的天下,而是曹操与刘琮的天下,曹操已经称帝,为了名正言顺的进行北伐,刘琮对皇位也是志在必得。
而刘琮早在几年前就彻底放弃了刘协归顺刘琮,叫一声主公就必须做臣子的事情!曾经的诗中是最合适的人选,他多也多不去!
襄阳皇宫中,刘协住的宫殿,已被里三层外三层的守卫着,比起平日里,更是严密了不少。
往日里刘琮对这个皇帝还是十分尊重。刘协也能四处走一走,到这时已是被严密的监控起来,连去御花园一转的自由都被夺去。
虽才跟着荀彧逃离许昌来到襄阳后,丞相刘琮不曾短了他的吃喝用度,可一日赛过一日的煎熬,加上纵情女色依旧让刘协的身体,越发的虚弱下来。
这一日,从一早起来,就被宫人围起来,沐浴更衣,更是给他换上了许久不曾穿上的正式朝服。刘协的心里一阵发慌,已有预感,这大概是他最后一次,身着天子冕服。尽管之前似乎想通了,但真的到了这一天刘协心中仍旧不是滋味。
面无表情,和木偶一般,被人拾掇着,直到被扶上去,乘舆而行,见四下无人,刘协才心里仰头望上,两行泪水垂了下来。
一队队的士兵,在前面开道,有乐师在奏着乐,沿途街道,百姓都跪伏着,不敢有丝毫动弹。
从刘协即位之日起;还不曾有过这样排场的时候,可这排场所代表的含义,却是他不愿去想。
禅位大典,所定地点是襄阳城外,一座早已建好的华丽高台。到时,襄阳臣民都可自由旁观。这无疑是刘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