蛲蛎幌氲剑馐露谷徽娴哪艹伞�
这些俘虏以最快的速度选出来回去的人,然后在第二天一大早带好了省下来的粮食就打算出发,结果在出城门的时候又得到了邵蕴华她们给准备的干粮和一些急用药丸,这些人中当场就有哭出声的,万万没想到,竟然还能有这个待遇,这下他们更加干劲儿十足。
背井离乡算什么?长途跋涉算什么?语言不通等等在生死之间都不算事儿,很多比较聪明的已经开始下定决心学习这边的语言。
送走了这些俘虏,邵蕴华她们完全没闲着,开始规划,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些人的心异不异邵蕴华她们不知道,但是她们知道,对于那个并不美好的开端,很多人对他们还是冷漠仇视的,所以绝对不能混杂的住在一起。
那么就需要划出一块地来,这块地不能太好,那样本地人的心里不会平衡,这个地方太差也不行,这样不利于这些俘虏的安定,所以一定要选一个既不会太欺负异国人又不会让本地人心里不舒服的地方。这就需要好好的考察。
山地,林地,还有水源,这些都是要考虑的,还有就是地盘的面积,对于这些异国人,邵蕴华她们也不是完全的放心,所以自然不能安排她们全部的聚集的在一起,那么就要划分,穿插来住才行,所以这是一个耗费时间的事儿。
好容易将地盘都划分完毕,甚至还让这些俘虏建造了一些小竹楼,这些俘虏建造的那叫一个卖力气,这可是给他们自己的屋子,谁不盼着过上安定稳定的生活?
这边堪堪安排的差不多,那边俘虏就带着不少人回来了,数量让邵蕴华吓一跳,原本预计最多带回来五千人,没想到竟然带回来八千多人,为毛线的会多出这么多?
直到翻译说完,邵蕴华她们才知道,邻国几乎已经没有了普通百姓的活路。
这不是邻国国君无能,而是他们那边国家不行,很暖和,物产也不少,但是毒蛇猛兽也多,而且经常发大水,根本攒不下什么,况且现在的国君接手的时候国家因为上一代的国君奢靡,搞得千疮百孔,好容易他上台修养两年,结果这一次又是举国罕见的大水,这才彻底垮了,所以那边的国君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种情况下,巴尔他们的归来无疑是给所有人一剂强心剂,那边真的那么好吗?可是有巴尔他们身上的东西为证,所以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很多人都跟着来了。
超出预计三千人,邵蕴华她们只好在紧急寻找地方,然后就让这些人老实干活,正经八倍的活计还得干,得赚口粮钱,至于他们自己的活计,那就抽时间做。
这样的安排让不少盯着的本地人心里平衡许多,这样才对,这些人是俘虏,难道还要分房子分粮食不成?
这些俘虏接了家人来,更加卖力气干活,当然奇葩人肯定哪里都有,不过绝大数不错,邵蕴华也就放了心。
多了八千人的口粮,粮库那边的压力骤然增加,不过也正是因为有人,所以又开垦出来很多的荒地,也都栽下了不少的红薯和土豆。所以现在大家等着收获就可以了。
邵蕴华想到了很多,可是还是没防住两边的冲突,冲突不是在房子上,也不是在地上,而是在前些时候定下的三七方子上。
这个三七的种植收购那是至尊下下的明诏,百姓有百姓的活法儿,赚钱的事儿他们都知道,所以这个三七的种植被云地所有的人家都重视起来,不过大家都是秦朝百姓,彼此都是平等的,所以也就只能自己下功夫。
现在来了外来户,分了不太肥沃的地也就算了,用点儿竹子盖竹楼也可以,可是你们td还种三七,这绝壁不能忍,冲突由此而来。
☆、91。第九十一章
异国人集体沉默,要说完全没有赚钱的私心那是骗人的,但是一开始他们确实是因为三七止血的功效才种植的,这些俘虏依旧在坐着挖沟渠的活计,整日搬弄石块,磕磕碰碰免不了,如果严重一些,官家是会发药,但是普通刮擦小伤却不会,这时候如果自己有药,那该多好?
冲突由此而来,邵蕴华很是头疼,这要怎么办?这个方子原本她也没想过让异国人卖,这些百姓到底在争什么。
争什么,其实也就是人的独占欲罢了,水黛对于此事倒是不在意,直接让邵蕴华下告示,药方不给异国人配药方,而他们种植的三七则可以卖给当地百姓。
这下子对于异国人种植三七的反对声浪瞬间消下去大半,异国人的三七种的多,他们完全可以低价在他们手里买,自己在高价卖,这是很多人一瞬间的想法,也有特别老实本份的,觉得只要不给异国人配药方就很好。
不管怎么说,这件事总算顺利解决,邵蕴华长出了一口气,至于以后的摩擦,牙齿还有咬舌头的时候呢,摩擦肯定有,慢慢磨合就是。
邵蕴华的想法依旧没有实现,因此从那一天开始,陆陆续续就有异国人来到云地,后世评价,这应该是地球上最早所谓的国与国之间的大规模移民,当时的秦朝国力鼎盛,周边小国民众纷纷投奔,实在是大秦朝子民的幸福指数太高,为了秦朝的户籍,多少人拼命也要进去。
好了,拐回来,接着说现在,异国人源源不断的来投奔,本地人自然就起了危机意识,证据就是昆明和大理的知府双双到了邵蕴华这里。
邵蕴华抽着嘴角接待两个人,在给了无数保证绝对不会侵害本地人利益之后,两位知府吃的沟满壕平终于离开了沧澜府,邵蕴华觉得恨不得睡死在大床上,和他们说话真是太累。
“知府,知府……”翠衫的声音里充满了惊喜。
“什么事?”邵蕴华有气无力,这两天和这两个人对付,真是耗费了她所有的精力。
“知府,天大的喜事儿。”翠衫拎着裙子跑起来,眉飞色舞。
“嗯?”邵蕴华依旧半死不活。
“那闵国派使节来了。”
“啊?”邵蕴华满脸茫然。
“就是巴尔他们的故乡之国。”翠衫来到邵蕴华身边,如果邵蕴华不是她的主人,她肯定要将邵蕴华扯起来,狠狠的摇晃她。
邵蕴华立刻蹦了起来,满身的防备和警惕“他们来做什么?什么事?走。”说着立刻往外走。
“知府,您慢点儿,他们派了使节过来,是来向沧澜府求助的。”
邵蕴华紧走的脚步就是一顿,来求助的?像沧澜府求助,这是什么意思?不是应该像至尊求助吗?这般跳过至尊像自己求助,这不是挑拨离间么?
“他们还说了什么?”邵蕴华脸色阴沉,喜怒不形于色那是在外人面前,在翠衫面前邵蕴华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
“主要就是说明自己是来求助的。”翠衫茫然,不解邵蕴华因何不悦,边陲小国来求助,这不是扬我国威的大好时节?
“好吧,我知道了。”邵蕴华完全没有高兴,面无表情的出去,甚至中间还改道吃了饭,吃的慢条斯理。
翠衫开始焦急,后来突然觉得这样才对,如果邵蕴华急匆匆的,岂不是自降身份?如今可是他们巴巴的来求着我们自己。
自以为领略到邵蕴华的意思,翠衫也恢复了往日的稳重,虽然这对主仆的脑频率不在一条线上,但是她们的行为却是同步了,也不愧十来年的主仆情谊。
吃了饭邵蕴华这才缓缓踱步而出,那边的使节早就抻长脖子等待,眼见到邵蕴华绯红色的袍子,站立的姿势更加端正。
邵蕴华的眼神好使,看到使者这个样子,心里舒服了些,缓步走了过去,然后端端正正的坐在椅子上。
两名使者不敢怠慢,完全按照秦朝的规矩给邵蕴华行了跪拜礼仪,这一点儿说的让邵蕴华的心彻底愉悦起来。
这就是一个态度问题,两国邦交,彼此展示自己的文化,即使是下属对着另一国的上官,也用自己国家的对于上官的礼仪去对待,那么才是平等的两国邦交,但是现在不是,对方直接上来就是按照秦朝的规矩办事,这是称臣低头之意,邵蕴华能不高兴么?
“二位来此,所谓何事?”
“回知府,受我们国君所命,请知府帮忙,我们国君求秦朝的女皇陛下帮助我国度过难关。”
秦朝的语言不熟练,怪腔怪调,甚至在遣词用句上也不太规范,但是话的意思倒是说明白了。
邵蕴华长出了一口气,这还差不多,看来是打算请自己做个牵线的人,这好办,如果是像自己求助,那绝逼不能帮。
“此事本官定会上奏本奏明吾皇。”邵蕴华直接给了承诺,可是既然语言有一门艺术,那就肯定不是单纯表面的意思。邵蕴华这话表面上看似答应,可是实际上完全没有说她要怎么说,这简直就是空头支票一样。
“邵知府,我们国君感念女皇陛下的恩德,此次帮助赈灾,我们来年必然双倍奉还。”使节有点儿急。
“我大秦朝疆域辽阔,物产丰富,粮仓仓仓而满,并不缺这个。”邵蕴华这话说的那叫一个得意,她真没吹嘘,实在是土豆和红薯的产量太高,还有那种棒棒菜,好吃产量也不错,还顶饿的很。
两个使节彼此互看一眼,那个会秦语的人又说“我国国君尚有一样东西送给知府,还请知府过目。”
邵蕴华一挑眉毛。
有人捧着盒子上来,翠衫接过,然后放到邵蕴华的书案前,打开。
里面是一尊翠绿莹莹的树,纯然的绿色不带一丝杂质,上面好似有着水光,美得晶莹剔透,一下子就将邵蕴华和翠衫的目光吸引住。触手凉滑而润泽,并不滞涩。
邵蕴华眨眨眼,这是好东西,很像自己这边的玉,但是看起来还有些区别,又不是,想来应该是他们那边盛产的一种值钱的石头。
(题外话,经常看文说古代翡翠如何如何贵,其实蠢作者看的挺郁闷的,中国的翡翠在清朝,确切说是从慈禧开始盛行起来的,因为慈禧喜欢,中国古代只认玉)
“这是何物?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