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书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凤书三国- 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顺水无风,一个时辰能行百里,”她答道。

我换算了一下,两个小时走东汉的百里,顺水才十七八公里一小时?奥林匹亚号在无风无浪的海面上一个小时要走十七八公里呢。我不禁奇道,“确实慢了啊。常规trireme静水无风一个时辰百里,顺水的话应当要再加个二三十里。”我又是思索片刻,突然想到,这船怎么泊在河里?人家古希腊人出海,只要不是战情紧急,每天晚上都要把船拉上沙滩的,只因为他们的船确实不好保养。这样一想,我已经隐隐察觉到问题所在,忙问道,“月瑛姐,是不是船刚下水的时候最快,之后便越来越慢?”

月瑛摇了摇头,说,“我也不知;船方下水,军士不熟执桨之法,行船自然是慢。”

“那么这船是不是下了水就一直泡在水中?”

“确实如此,”月瑛静了片刻,突然若有所思地说道,“这倒叫我想起来了;当年还在雅典的时候,倒也偶尔见到商队将他们的船只拖到岸边沙滩上晾晒。”

一旁的诸葛均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说道,“想来是因为船身若久置于水中,吸足了水,则不免更重,难以像新船一般神速。”

我忙不迭点头,又加道,“所以这船得常晒。当然,这样干干湿湿的,船的寿命自是长不了;就靠一般的维护保养,一艘船也不过用个十五六年就到头。我在船上踱了几步,又问道,“还有,月瑛姐你这船上挂得是纵帆?我记得大秦的船都是挂横帆的?”

“若挂横帆,若是风向有差便只能降帆了,倒不如纵帆;大汉的船只几乎全挂纵帆,却是有道理的,”诸葛均在一旁说道。

“用来走长途运输的船自然要挂纵帆,”我忙道,“但是战船却不定。你看艨艟都没帆的。这trireme的最大用处是冲撞,基本靠桨,倒还不如挂横帆;战时看准了天象,顺风的横帆可以让速度翻一倍啊,纵帆哪有这个效果。再者,纵帆还要调控;横帆就只有升,降两者,简单干脆,却更适合战船。”

我们看完了船便去看工地;造船就在河边的沙滩上,那沙滩原本就宽,后面又人为地垦出一块平地来,于是整块地从水面到后面的林子差不多有,一百五十米宽,三百米长。今天没有什么大活计,只有三五个工人忙着整理堆在空地上的许许多多木料,绳索,铁钉,铁箍等物;空地的另外一端还有一队人在架着大锅蒸煮才砍伐的木料。工地后面的林子里有两个仿佛中军帐的帐篷;帐篷里堆满了数也数不清的图纸和书,竹简羊皮卷都不差。一张矮案上还摆着好几个大大小小的木制模型。我们三人就着图纸模型谈了整整一天,天都黑透了都还舍不得回城。

2。 监利造船基地

我属于典型的理论派;陪着他们讨论了许久,但最后真把船造出来还得看月瑛姐和诸葛均的。我呢,只能帮着他们抄图,爬山逛街找木料,亦或是去铁匠铺子那里提货什么的。他们两人带着手下两百五十军士忙乎了二十多天,终于又造出来一艘三排桨战船,一艘利伯那,版本2。0。新版的三排桨战船更窄,船身通体杉木,仍是单桅杆,不过改挂横帆。而利伯那战船则是改得大了些,并且从单桅杆改成双桅杆,仍旧挂纵帆;这样一艘船最适合中长途运输,速度,载量都比现有的运船好不少——将来运粮运人就靠她了。

造船的两百五十军士是诸葛亮和关羽两人合计着从水军里面挖出来的;他们都是长江汉水里泡大的,不但擅于水战,更是见过无数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船。要不是有此等高素质劳工,我们也没能那么快完工。完工后大伙都是兴奋得很,操练也很是积极,不过十来天就能上手了。

我突发奇想地对月瑛说道,“好姐姐,咱们把这两艘船驶回公安去,权当测速,如何?”

七月二十,我们的两艘船从孱陵开出,往公安疾驰而去。我和月瑛姐在三排桨战船上领路,诸葛均在后面的利伯那船上跟着。我和黄月瑛就站在甲板上,一边看景一边听着指挥官一下下敲着战鼓指挥执桨。本来一早无风,不想出了船坞没多久,突然就开始吹西风。

“月瑛姐,西风,西风!”我跳着喊道,“升帆,升帆!”

我激动地帮着甲板上的几个士兵升起了船帆,尽管我很有可能在帮倒忙;帆才刚升起,便“哗啦”一下鼓足了。风紧桨转,整艘船就像一支箭一般飞了出去。刚才后面的利伯那船还能靠着两面纵帆跟上,如今被我们甩得远远的。

这一段水路我们走了十五分钟。将近十公里的水路,只走了十五分钟;也就是说只要老天爷帮忙,这艘船可以飙到每小时四十公里!如果能有钱搞出几十上百艘三排桨战船,再配上几艘楼船,穿插点艨艟,江河上还有谁能挡?简直就是一支水上的虎豹骑!容我感慨一下,难怪罗马人有本钱管地中海叫marenostrum。

诸葛亮见了我们的船之后,也显得颇为欣慰;他甚至把关羽从竟陵请回,来参观我们造的船。参观完了,关羽便和我们几人聚在一处一事。一向不多说好话的他这次开口就说道,“难怪全荆州都知夫人才名;佩服,佩服!”

听关二爷都说这等好话了,我忙问道,“那关将军觉得我们应当要多少这样的船?”

关羽捋着胡子沉思片刻,说,“吾军中船只多有年旧失修,今年已添置了些,本欲年底前再造艨艟,斗舰各二十,如今即造泰船”——关羽读不来罗马音,化繁为简给雅典的家传宝贝取了个新名字叫泰船,利伯那战船则成了利舰——“当至少二十,替了原先定的斗舰数目。若想水军威力更甚,自是多多益善。当然,操练军士直至能稳掌此船却也非易事;此事当稳妥而行。”

诸葛亮点了点头,说道,“二十略少,不如先造三十艘泰船,再三十艘利舰做运输之用。吾当亲自去监利走一遭。”

夏水上的监利县是荆州水军的造船修船基地。这里远离大城镇,人烟不多,夏水河上也很少过大船,方便造船的人测试新产品。监利县北面有大片大片的树林,尤其是造船常用的几种木材。

不比油江上的临时工地,监利县外分明是一个颇具规模的造船修船场。河里一连泊了三艘大斗舰,数十艨艟,冒突,还有马舸。还有好些船已经晾在沙滩上了,边上许多军士正忙着修理维护工作。在河面最宽的地方,临河挖掘了一个很大的方坑,长宽各四十余米,坑三面岸上竖了许多木桩,堆满了粗绳。看见时我吓了一大跳:这玩意临水那面再装个闸门就真成船坞了!可是我明明记得汉代没有船坞啊?后来有人告诉我,那大坑是专门为了楼船挖的。赤壁之后,关羽攻竟陵的时候顺来了一艘破破烂烂的楼船;那个时候我们穷,再破的楼船关羽也舍不得报废。有了监利县这个船厂之后,关羽专门吩咐兵士收拾出一块作业区用来维修那艘楼船,然后硬是用数艘斗舰当拖拉机,一路将楼船拖进来好生维修打理。不过现在发现,这个伪船坞用来修斗舰也是不差。

参观完监利后我不禁感慨,关羽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他一个北方人,来荆州后不久就帮刘备组建操练水军;从曹军南下直到赤壁之战,他的水军都还派了大用场。打完赤壁,平了荆南四郡,刘备将关羽的水军部卒一起还了给他,但那撑死不过七千五百人;船只也只有斗舰四十余,艨艟,冒突等小船差不多一共一百,和当年刘表的千余斗舰艨艟简直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更别提和江东水军相比。如今才短短的两年半,关羽已经将手下的水军翻了一个翻:如今大军一万五千,斗舰一百,其余船只两百有余。其实关羽的水军论数量根本不算多,但是关羽治军有道,手下一万五千人,至少有五千是堪比白耳兵的精锐。我没见过人家打仗,但好生见识了一回人家干起活来的那种勤奋和效率,当真让人叹为观止。

其实在孱陵的时候我就奇怪了:两百五十人只花了二十天就造出两艘船,这什么速度啊!要知道在古希腊一艘三排桨战船价值六千个工作日;而到了我们这里就只两千五百个工作日。他们不是才第二次造这种船么?后来到了监利造船基地,就发现两千五百个工作日已经很没有效率了;他们造斗舰的,五十人的小队二十天就可以下一艘,这才一千个工作日!罗马的战船复杂一点,他们也不熟悉,当然不能那么快;不过一开始有诸葛亮当工头,还有月瑛和诸葛均一直在监利管理,慢慢的,效率也回升上来。

我和月瑛姐几乎这大半年都住在监利县了,只有偶尔回一趟公安。十二月底,不但六十艘罗马式战船运船全部完工,关羽还训练出三千能熟练操作这两种船的军士。十八年的前两个月,监利工人们加工加点,又赶出来三十艘船,准备应付眼下的战事。事情进行得如此顺利,连我都开始期望着好好打一场大战,好测试一下我们的劳动成果。

3。 明修盟好,暗渡江淮

十二月,成都城破;刘备十二月十六亲自入主城中。过年的时候消息就传到了公安,周围一片欢腾,直让这个新年过得尤其红火。我甚至还在暗暗打小算盘,猜想着刘备会不会发奖金;虽说不指望(也不希望)他发史书中里记录的巨额奖金,但是给点钱也是好的。在他手下打了三年多的工,工资这玩意就是浮云;虽说不愁吃不愁穿,但是总觉得手边没钱花。结果我们还没高兴几天,还没等来我的奖金,江东便找上门来了。

我们一口气扫了汉川,江东却老是和曹操在巢湖两头拉锯,孙权能不火大么?这不,鲁肃找上门来,一边重提讨要荆州的旧话,一边又向我们这边求助。对于孙权的这个举动,我实在是理解不能:求助你就态度好点,还要荆州?难不成是先要荆州,我们不给再求兵马抗曹,也更理直气壮一点?

后来我找到机会见了诸葛亮和徐庶两人,对他们说道,“两位军师大人,江东那边提什么你也别去睬他们!他们现在正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