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刀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喋血刀锋-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外层宪兵也分两层布岗。宪兵连连部设在后山高地,可以控制后山和杨的住宅;军统特务队则设在前面上山的路口。白天岗哨距离,彼此能看得很清楚;晚上更缩小范围,采用传更的办法,所以每天天黑以后到第二天黎明,梆梆之声响彻高山深谷。
    白天,杨虎城可以在洞外走动一下。一到夜晚,便不准出门,他只能在屋里活动。中共息烽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肖忠书说:“当地人形容这里看管之严密,连玄天洞里的一只麻雀也别想逃走。”
    戴笠对看守杨虎城的工作,除了严密的警卫设置外,还特别叮嘱当时任军统息烽监狱主任的周养浩经常去看看。周养浩是戴笠的小同乡,他表明上温文儒雅,实际上也是一个非常雄厚残忍的特务头目。因为周养浩管理息烽监狱那一整套的严密管制犯人的办法,很为戴笠所欣赏称赞,所以戴很信任周。所以虽然看守杨的特务队是直接受军统司法处和特务总队所领导,但是也要受周养浩的监督。因为多一层关系,可以更好地防止日久发生意外问题。
    关押期间,蒋介石曾希望杨虎城能向他低头“认罪”,表示悔过,揭发共产党的“欺骗”,以此作为他们进行反共和对内训示的材料,结果被杨虎城严词拒绝。蒋介石对杨虎城愈发恨之入骨。
    抗日战争胜利后,杨虎城一家都十分高兴,满怀希望能够被释放。回想自己为了要求蒋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而扣押了蒋半个月,结果被蒋囚禁了8年之久,杨虎城悲愤万分。不料,1946年杨虎城一家又被转移到重庆中美合作所继续监禁。在那里,特务队长龚国彦向前来视察的重庆行营主任朱绍良汇报,杨虎城认为抗战胜利一年多了,仍然不释放他,很愤慨。抗战胜利两年后,谢葆真因遭受长期迫害,精神恍惚,含恨辞世。从此,杨虎城天天以她的骨灰为伴,直至自己被害。
    二
    1949年1月间,蒋介石在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中节节败退,蒋的精锐部队遭受重创。与此同时,国民党内部以李宗仁为首的倒蒋势力再度占据了上风,李宗仁还调动自己保存下来的桂系部队向南京方向移动,欲以武力抢夺总统职位,演出了一幕新“逼宫”的好戏。加上连年争战,人民群众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内外交逼之下,蒋介石无可奈何,只好宣布退休。
    李宗仁以代总统身份登台后,为了与中共“划江而治”,争取国内外舆论的支持,便宣布释放政治犯,特别下令释放张学良、杨虎城两人。但是李宗仁虽然以代总统名义下了命令,而退居幕后的蒋介石没有同意的事情,仍然行不通,命令没有人执行。当时毛人凤已经率领保密局的特务由南京撤退到上海办公,根本不理这回事。
    代总统见自己的命令迟迟不能兑现,便打电报给重庆市市长杨森,要他释放杨虎城。当时杨虎城被囚禁在重庆,外界不少人都知道。杨森不但是蒋介石的忠实走狗,也是毛人凤的好朋友,当然不会听李宗仁的话。所以杨森推说毛人凤不在重庆,他也不知道杨关在什么地方。其实杨不但早知道杨虎城关在什么地方,而且还经常与杨见面。杨森怕日久生变,便建议将杨虎城暂迁别处。
    当时周养浩任保密局重庆公产管理组组长,杨森把他的主意告诉周养浩后,周就打长途电话给毛人凤,在电话里用浙江江山县土话向毛请示,经毛向蒋介石请示后,决定将杨移禁贵州。当龚国彦向杨提出准备迁移时,杨虎城大怒说:“代总统有命令释放我,为什么你们还要将我继续囚禁?我坚决不走,要死就死在这里!”龚国彦硬说软劝都没有结果,而且还吵了多次。
   
第五章 “书生杀手”周养浩(3)


    龚国彦只有去请周养浩来劝驾。与对待其他的军统特务不同,杨虎城对这个学习法律出身的周养浩颇有好感。周养浩来到杨的住所,对杨再三说明利害关系:“老先生(这是特务们对杨虎城的一向称呼),咱们不走不行。虽然有代总统的指示,但是没有总裁本人的命令,什么人说话都不能作数。现在国内外的形势你也是知道的,释放你还不是迟早的事情。现在就是一直待在这里也没什么用,你就先再忍耐一下吧。”就这样,又僵持了一天,杨虎城才答应去贵州。但是提出要先解决三个条件:第一,要撤换龚国彦,因为几年来龚对他的折磨够了;第二,要求把他的秘书宋绮云夫妇从另一个看守所里调出来一起走;第三,要周养浩送他去贵州。这三个条件都由毛人凤亲自批准。
    一切准备妥当后,周养浩便匆匆把他们一起送到贵州黔灵山下麒麟洞一所住房内。这里是贵州的风景区之一。戴笠为了讨好蒋介石,在这里为蒋修了一所公馆,实际上蒋就根本没去住过,完全都是戴笠自己享受,当时军统成为麒麟公馆。杨虎城在这里住了7个多月。他每天留心看报,了解到解放战争人民军队连战连捷的情况。他这时更加谨慎,从不对时局表示态度,怕引起蒋介石对他更加怀恨。而代总统释放他的命令早成了废纸,也再无人提起了。
    1949年8月间,蒋介石由台湾到重庆。他对毛人凤一再说:“今天之失败,就是由于过去杀人太少,把一些反对我们的人保留下来,这对我们太不利了!”
    所以当毛人凤向他请示杨虎城如何处置,是否要解送台湾,他毫不考虑的回复:“留了他做什么?早就应该杀了!”但他最后叮咛毛人凤,应当把杨解回重庆,秘密进行,不能让外人知道。同时蒋还对囚禁在中美所内白公馆和渣滓洞两个集中营内的400多名革命人士的处理问题时指示毛人凤:“我们过去那样有势力的时候,这些人都不肯投降;今天我们到处打败仗,他们还会转变过来吗?只有干脆一起杀掉!”新中国成立前在重庆中美所内连续屠杀400多人的举世震惊的大惨案,便是蒋介石此次重庆之行的得意“杰作”。
    三
    毛人凤接到蒋介石的指令后,又派周养浩去解贵州接杨虎城。临行前,毛人凤召集了西南区长徐远举、白公馆看守所所长陆景清以及周养浩等仔细研究办法,最后决定用刀杀害,以免发生惊扰。
    周养浩来到贵州后,仍然欺骗杨虎城说:“老先生,总裁现在到了重庆,想要见见你。你们这么多年的恩恩怨怨也该好好谈谈,有个了解了。我给您提前道个喜,这次很有希望就会释放你了啊!”杨虎城屡次受骗,心中自然有数,自从他回国后,蒋介石从来就没见过他。现在眼看就要全国解放了,蒋介石还会释放他?所以这次他的态度很镇静。周养浩在动身前,先向毛人凤报告了到达重庆的时间。
    毛人凤接到周养浩的报告后,便下令先一天(约在1949年8月底9月初)派交通警察总队一个中队,把松林坡团团围住,不让任何人进入这个区域。
    1949年9月6日黄昏,几辆黑色小轿车沿山路疾驰。车上时任保密局西南特区副区长的周养浩脸色阴沉,显得心事重重。同赴这趟行程的还有被解押去重庆的杨虎城等人。当杨虎城所乘汽车第二天中午到达贵州和四川交界的松坎后,周养浩一看天色尚早,到重庆过轮渡时怕人看到,便劝杨在松坎小客栈内睡了一个午觉,一面通知重庆做好一切准备。
    下午四点,他们才由松坎出发,快到重庆天已黑下来。刚到距重庆市区8公里的海棠溪,轿车被军统特务杨进兴拦停在路边。周养浩一脸疲惫地接过杨递上来的一张便条。上面写着:“养浩兄,某人交由杨进兴同志率领回渝,兄可先行过江回家休息。”看完便条,周养浩不动声色,朝杨进兴打了声招呼,返身钻入自己的黑色小轿车内,扬长而去。便条为国民党政府国防部保密局局长毛人凤亲笔所书。接下来杨进兴便让特务们准备好轮渡,安排他们过江,并随车一同到松林坡。
    当周养浩坐在“中美合作所”杨家山自己的家里等待消息时。押解杨虎城一行人的两辆车正翻山越岭,直奔重庆戴公祠。前面的救护车上坐着杨虎城及其儿子杨拯中,还有看守杨虎城的特务队长张鹄;后一辆车拉着杨虎城的秘书宋绮云及夫人徐丽芳(林侠)、儿子振中(小萝卜头),及在狱中出生的杨拯贵和杨虎城的两个副官阎继明和张醒民。
   
第五章 “书生杀手”周养浩(4)


    深夜11点半左右,杨虎城的汽车到达歌乐山脚下。等候多时的几名特务恭敬地打开车门,把杨虎城架出车外。“请主任在戴公祠暂住两天,等委员长接见,之后乘飞机去台湾。”望着山上影影绰绰的楼房,杨虎城没有多说什么。在特务队队长张鹄的带领下,杨虎城一行登上300多级台阶,来到戴公祠大门前。此时,杨进兴、熊祥、王少山、林永昌4名军统特务早已埋伏在楼内。
    杨等下车后,两个特务搀扶着杨走上三百多级石阶到戴公祠去。他的儿子杨拯中双手捧着母亲的骨灰盒,也被两个特务夹持着一同上去。宋绮云夫妇和杨、宋两个孩子便被安置在汽车间附近的平房内,相距有三百多级石阶。杨氏父子到达目的地,又被特务分别引向左右两边的正房。这一切布置,使杨很感惊疑。特务们这时最怕这位20多岁的杨公子会有所反抗,决定先解决他。当他刚一踏进室内,预伏在门后的特务便用利刃插入他的胸膛。他惨叫了一声“爸”,正要挣扎,便被特务们连着几刀刺倒在地。杨虎城听到儿子的叫声,心知有异,在这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惨景中,杨虎城爱子心切,想转身去看个究竟,刚一掉头,刽子手的利刃已刺进他的腹部。他大声叫了一声“哟”,痛极倒在地下。凶手将他们再补上几刀后,认为没有问题了,便向山下奔去。
    他们手握血淋淋的利刃,踏进宋绮云、徐林侠夫妇房内时,宋氏夫妇一看这副杀气腾腾的凶相,知道难逃一死。宋夫人便向凶手们要求饶恕两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