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刀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喋血刀锋-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ㄔ缫芽悸枪耍裨蛩膊桓乙笕氲沉恕K炎约捍�1937年考取南京那所教会护士学校一直到在重庆军统局、南京保密局的全部经历,篡改为考取护士学校上学毕业后在重庆、南京的私人诊所工作,一直到1948年底她去上海奉命潜伏为止,那么证明人是谁呢?劳有花已经想好并且试探过了,就是她的表妹。
    1948年底去上海潜伏后的那段历史,劳有花倒不怕,因为她是这样考虑的:当时她离开上海来济南时,那个地址是在卢家湾那里的诊所,如果落网的那个台湾刺客已经把她供出来了,公安局去查过了,也已经是一个无头案子了,因为那个诊所的人根本不知晓她的任何情况,而她只要把那段短暂的时间放到济南,谎称离开曹家渡那家工厂后是直接到山东的,只不过在山东各处转了转,寻找失散的亲戚,又在表妹家待了一段时间,这样也就可以蒙混过去了。在霍山路杜传耀开的诊所和曹家渡那家工厂的时间她是照实写的,因为她认为自己在那里没有发生过政治问题,而跟那个老板有染之事,已经跟老板家属有过协议,双方当然都是守口如瓶的。
    殊不知正是这实情使劳有花露了馅:工厂党组织分别向上海方面发了两份外调公函,一份是发往上海市卫生局的,要求代为向杜传耀调查核实——有关人员也想当然地认为杜传耀肯定在卫生系统工作;另一份是按照劳有花表格上的地址发往曹家渡那家工厂的,料想也一定已经公私合营,但地址估计是不会错的。
    前一份公函还在上海市卫生局打转时,后一份公函已经发生作用了。那家工厂确如发函者所估料的,已经公私合营,但是还在曹家渡原址,而且医务室也还是那几位,那位像修女样文静的女医生还是当着主任。这样,接下来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这份公函随即被送到了公安局。
    上海警方的档案中还保存着这个悬案的记载,尽管当时的经办人已经调离了原先的岗位,但是一查还是马上弄清楚了。上海市公安局局长黄赤波亲自签署了逮捕令,指派警员前往济南对劳有花实施逮捕。
    劳有花被捕后,对其与刘全德等合谋刺我国领导人的罪行供认不讳。不久,劳有花被判处死刑,执行枪决。至此,国民党特务机关刘全德一伙企图谋杀陈毅的计划彻底破产,所涉敌特人员全部落网。
    此案再次向世人昭示,凡不择手段试图与人民为敌的人,是决不会有好下场的!
    参考文章:
    《斩断伸向陈毅的魔爪——国民党特务杀手刘全德落网记》,作者:鲁青,《党史文苑》1998年第1期
    《捕获杀手刘全德的经过》,作者:扬帆,《炎黄纵横》2006年第4期
    《谋刺陈毅的女特务落网记》,作者:曾洁,《文史天地》2007年第7期
   

……(本卷结束) ……



第三编 扑朔迷离 名案追踪
第一章 陶成章遇刺案始末(1)


    ·陶遇刺一案乃民国革命党人内部的第一件凶杀案
    ·陶成章破衣敝屣奔走革命,“四至杭州而不归”
    ·陈其美揽权起杀机,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快
    ·蒋介石对陈其美素怀知遇之恩,二人结拜为兄弟
    ·陶案后,孙中山闻讯,“不胜骇异”,“非常痛悼”
    ·蒋介石惶恐万分,为避风头再次东渡日本
    ·陶案调查不了了之
    中华民国的建立,令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但是,当时的中国,各种政治势力并存,相互角逐十分激烈。就在1912年(民国元年)的春天,就在人们翘首企盼一个新民国的到来时,沪军都督陈其美遣派他的部下与密友蒋志青(介石)暗杀了著名的革命党人陶成章,首开了民国以来发生在革命党人内部的第一件凶杀案,一时举国哗然。
    陶成章案件发生在1912年1月14日凌晨2时许,比袁世凯主使凶手在1913年3月20日狙击革命党人宋教仁还要早一年两个月零六天,在民国政治史上投下了巨大的阴影。同时这一事件对今后的中国政坛也有着极为深远影响,对蒋介石的政治生涯更是一个关键性的转折。在中国的辛亥革命史上,蒋介石原本是默默无闻,无论政治还是军事方面都无大建树的小卒。而暗杀革命党人陶成章,却使得他的名字头一次写进了历史。
    关于蒋介石暗杀革命党人陶成章的案件,一向是国民党当局讳莫如深、严禁谈论的史实,是“国统区”史学家们的“禁区”。所以,几十年来,凡有关陶成章生平事迹的史料,在“国统区”以至今日的台湾岛上是一律横遭封锁、湮没,偶或出现,也必遭歪曲和篡改的。鉴于溯往知今,就让我们一同来探究这一历史案件的始末原委。
    一
    陶成章(1877—1912)字焕卿,浙江绍兴人。他是清末著名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倡导者、革命家,是光复会领袖之一,著有《中国民族权力消长史》和《浙案记略》等书,他的活动对辛亥革命成功有着很大的贡献。
    陶成章早年曾受到良好的旧学教育,15岁便在家乡设馆任塾师,这一时期,他开始接触一些新学书籍,思想逐渐转变。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激发了他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意识,与“推翻君主体制,建立民主共和”的民主主义思想逐渐合拍。1902年,陶成章赴日本留学。1903年,“拒俄运动”爆发。留日学生组织“军国民教育会”,陶成章结识该会会员龚宝栓、魏兰等人,参与商议革命活动。1904年,陶成章归国,遂积极奔走革命,联络会党,策划举事。他经常以麻绳束腰,脚穿芒鞋,奔走于浙江各地“每日步行一百一十里,不辞劳瘁”。杭州离他家仅一水之隔,他却“四至杭州而不归”。有一次抵杭时已是腊月二十六,魏兰劝他回家过年,他答:“幸老父犹健,家计无忧,一至故乡,恐被人情牵累,不能复出矣!既以身为国奔走,岂尚能以家系念耶!”
    经《杭州白话报》主笔孙翼中的介绍,陶成章结识了当时尚在狱中的白布会领袖汉振声。二人相谈甚欢,汉振声为陶成章写了几封介绍信和十几张名片,便于他前往各地与会党联系。陶成章每到一处,既联络会党、散发各种革命报刊,同时也做社会调查,对当地会党、兵营、贫富户、地理、财政等各个方面加以了解。活动颇有成效,“由是浙东之革命书籍,遂以遍地,而革命之思想,亦遂普及于中下二社会矣”。1904年10月,陶成章和蔡元培、龚宝栓等在上海成立光复会,蔡元培为会长,陶成章任副会长,以入会誓词“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16字为宗旨。年底,陶成章赴日本,在东京成立了光复会分部,许寿裳和鲁迅就是在这时加入光复会的。
    光复会成员积极地宣扬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提出朦胧的社会经济改革要求,但各自的思想成分很纷杂。不过,“在各种成分中,反对满洲贵族统治,反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建立共和政治的宣传,仍然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光复会成立后,徐锡麟、秋瑾等先后加入,革命形势有了迅速发展。1905年秋,陶成章和徐锡麟在绍兴创办大通师范学堂,借以召集江南各府会党成员到校,进行军事训练。秋瑾后来在该校发展了600多名会友,陶成章则奔走于浙、皖、闽各地,联络革命志士。后来由秋瑾组织成立了光复军,推举陶成章为五省大都督,计划起义。1907年夏,徐锡麟在安庆击杀巡抚恩铭,壮烈牺牲。不久后,秋瑾响应起义,不料事败,也从容就义。辛亥老人回顾这段历史时说:“浙江、安徽倡言革命,屡次起义,前仆后继,可歌可泣,都是光复会所领导的。”
   
第一章 陶成章遇刺案始末(2)


    徐锡麟及秋瑾案发后,清政府下令通缉陶成章,陶因此潜赴南洋,继续其革命宣传活动。1908年春,陶成章到东京接受编辑《民报》。1908年秋,陶成章自日本再赴南洋,拟筹款在江浙一带举行武装起义。在筹款问题上,陶与孙中山先生发生分歧。陶成章请孙中山协助向华侨募捐,但孙中山以为把起义重点放在华南地区并不妥当而未予支持。由此与同盟会产生隔阂,陶成章负气不再用同盟会名义进行活动,而改以“光复会”名头继续从事革命工作。他同李梁和等人联名发表了《七省同盟会员意见书》,攻击孙中山侵吞华侨巨款,后又到东京要求罢免孙中山的同盟会总理职务。恰在这时,章太炎也发表了一篇攻击孙中山的文章,于是,他们相互呼应,联手诋毁孙中山先生。这一由筹款活动而引发的策略上的分歧,再加上章炳麟对孙中山的不满,导致了光复会与同盟会的分裂。这期间,吴稚晖从中挑拨离间,更扩大革命党内部的裂隙。1910年2月,章炳麟和陶成章在日本东京成立光复会总会,章任正会长,陶为副会长,他们大力发展党务,“有取同盟会而代之之势”。对于光复会与同盟会的嫌隙,辛亥老人沈瓞民认为:
    “光复会自始至终,从领导人陶成章起,深入各地,打进基层,实行武装革命,从不少懈。而同盟会虽也重视武装革命,但领导人居国外时间多,宣传也多于力行。光复会对这点意见较深,两者分歧点在此。”
    不过事实上,陶成章和孙中山之间的这种分歧和裂痕属于革命党内部“一些非根本的利害冲突,在政治原则上并非势不两立”,因此光复会分裂出去后,仍然坚持革命,继续反清,革命性质并未发生变化。光复会与同盟会仍属同一阵营,在革命的大方向上是与同盟会保持一致的。因此,辛亥革命之际,光复会与同盟会合作共进,同举起义大旗。在推翻满清的革命过程中,光复会志士的牺牲是无比惨重的,沈瓞民曾回忆说:
    “光复会坚持由‘鼓吹’而走向‘力行’,就是重视武装革命,自癸卯至辛亥之间,没有一年,没有一月,不在进行武装革命。清朝统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