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很漫长,玉致睡的并不舒服。
除去残存的防备外,更多的是玄华一直在耳边的声音。
他似乎睡的也不安稳,时不时的唤一声阿玉,尔后将他抱的更紧。
想着以前他也曾这样抱着自己唤过自己的名字,玉致迷糊间听着他低沉模糊的嗓音,,一时有些分不清他究竟是在叫谁。
玄华起的一向早,这一日却比以往晚了一个时辰。
喜元喜春都有些忐忑不安,曹得安却是一脸高兴的样子。
玄华走时并未多说什么,只在玉致福身说恭送皇上的时候淡淡的嗯了一声。
去上朝的路上,天还未大明,曹得安小心翼翼的看着玄华的脸色,说道:“皇上今日看着起色不错。”
皇帝许久未曾睡的这么晚,虽然只是比平常晚了一个时辰,但这已足够让身边伺候的人喜出望外,哪怕多睡一会儿,也是对身体极好的,况且,听昨晚守夜的人说,皇上半夜并未起床,可见一夜睡的远比平常足实。
玄华坐在轿上,没理他。
曹得安斟酌了一会,还是说道:“皇上让我查的事情,已有了结果。”
玄华这才微微侧首看了他一眼,仅仅一眼,便从他脸上看出了端倪,他抬手制止了曹得安欲出口的话,沉声说道:“朕知道了,不必再多说。”
曹得安应声是,默默低下了头。
他跟在玄华身边这么多年,了解皇帝心思的同时,皇帝也对他的性子了如指掌,只需一个表情与动作,便能知道他所要回报的是否是他想听的消息。
他查到的不是玄华想要的消息,其细节玄华根本就不关心。
玄华垂下眼睑,看着自己的双手微微出神。
不管她是谁,那具同样熟悉的凉意身体不会错,他抱着她,就像抱着阿玉,这让他在漫长的等待中生出一丝微弱的满足感来,很微弱,却如寒冬里的柴火,足够他继续支撑下去。
中午时分,曹得安过来,身后的几个太监手捧托盘,盘中的珍奇异宝满目璀璨,皆是皇上的赏赐之物。
而之后一连几日,玄华都宿在了拥玉宫。
玉致成了宫中最受宠的人,风头盖过了冬贵人。
皇上的赏赐几乎每日都有,玉致自己倒还好,身边的喜春却高兴的合不拢嘴:“皇上对主子可真好,看这赏赐,宫中都快放置不下了。奴婢真是有福气,跟了您。”
喜元也开心,却跟喜春想的问题不一样,她提醒道:“主子这几日可要好生注意,说不准太后会回来。”
玉致有些诧异:“太后会回来?”
喜元点点头:“太后自当今皇帝继位后的第三年就去了宫外的礼佛寺里住着,平日里除了重大节日外,一般不会回宫。不过如今有了主子您,怕是不要多久,太后就会回来一趟了。”
见玉致有些不解,喜元抿唇一笑:“以前皇上不过偶有一日宿在了冬贵人那里,太后就急急的赶了回来,赏赐了冬贵人好些东西。皇上如今几乎夜夜在这拥玉宫,还不知到时候太后会欢喜成什么样。”
玉致静默,想一想也就明白了太后的心思。
多年来后宫一无所出,甚至人数稀少,没有人比太后更着急更挂心。
一个冬贵人让她有了期待,而近日玄华的举动,只怕更会让太后开心,只是不知道,若是太后知晓了其中真相会是怎样心情。
玉致听在耳里,并未怎么留心。
她如今依着玄华的意思在殿前近身侍候着,面上神色如常,私下里却想近日再出宫一趟,借去青云院的机会走走那条干道,她一直记着那条道路,很想去寻寻。
现下的时机不见得特别好,但已朝着她想要的方向发展。
她想早一点见到锦玉,知己知彼,总不会错。
这一日,玉致待玄华下了朝后,便泡了茶水送过去。
刚至门口,便听到里面传来一个男子清亮的声音:“皇上,臣明年不回来了。以后这事,皇上安排旁人做吧。”
声音陌生,语气却有些熟稔,玉致猜测不出,也不便进去,就端了茶盏立在关闭的门口。
只听玄华说道:“不行,此事只能由你做。如果换了别人,她一定也不愿跟着回来,若是你,便会不同。”
男子想必是玄华颇为看重的人,说话很直接,语气竟然有些冲:“那又怎样,这都多久了,什么都没找到。如果皇上一直不死心,非要继续找,那行,请安排别的人,臣以后想长期驻扎边疆,不愿为这事再奔波。”
玄华喝道:“庄小毅。”
殿内一时寂静无声。
过了好一会,才听到庄小毅闷闷的声音:“臣知罪。”
不一会儿,庄小毅大踏步的走了过来,门前伺候的太监慌忙给他开了门。
他走的很快,看也不看一眼旁边的人,不一会,就走出了视线之外。
玉致心里半响不能平静下来,没想到,以前那个跟在自己身边的小小孩童,如今已成了大康最年轻的将军,她听闻喜春和一些宫女性兴致勃勃的谈论过庄将军,却不曾想,宫女口中那个年轻英俊的庄将军竟然就是庄小毅。
只是,他在找什么?
玉致未及深究,一旁的小林子低声提醒道:“您进去吧,皇上怕是渴了。”
玉致端着茶盏进去,给玄华倒好茶水后便坐到一旁随便找了本书看。
玄华暂时还未封她名号,却命她时时待在身边,他批阅奏折的时候,她多数都是这样闲在一旁看书。
看了没一会,小林子走进来,躬身问道:“皇上,姑娘来了。”
玄华面无表情,依然看着手中的奏折,过了好一会,才嗯了一声,说道:“让她进来。”
小林子退出去,即刻从门口走进来一个姑娘。
衣着华丽,身段婀娜,步子不急不缓,仪态端庄,举手投足间尽现大家闺秀的温婉柔静气质。
只是面上覆着一层轻纱,真正的面容让人看不清楚。
只一眼,玉致便认出,这人是锦玉。
第四十二章
锦玉的声音一如记忆中的恬静,极为符合她柔婉的外表:“锦玉见过皇上,皇上吉祥。”
玉致没去看玄华的表情,只听他的声音里似乎无任何波动:“怎么今日来了?”
短短一句话,就有些不同于别人的熟稔。
锦玉缓缓答道:“原本是要等太后一起回的,只是太后还有些经文没抄写完,又挂念着皇上,便着我先回来看看。”
言毕,目光便落到了玉致脸上。
玉致从她进殿来,便一直以一副好奇而专注的模样看着她,此时见她看过来,便冲着她微微一笑。
锦玉的面纱并未摘下,仅露一双眼睛出来,饶是这样,玉致也清楚的看见她眼中一闪而过的震惊,呵,她大概怎么也没想到,这世上还有第三个人跟她长的这么像吧。
锦玉长睫毛一闪,很快掩去眼中的所有的情绪,语气温和的问道:“你就是玉致姑娘吗?”
玉致还未及答话,玄华已微微皱了皱眉头,说道:“你先下去。”
玉致福了福身,依言退下。
经过锦玉身边的时候,她直视着锦玉的眼睛,唇角勾起一抹似有似无的笑容来,很满意的看见锦玉微微一愣。
不过锦玉到底不是普通女子,玉致迈出殿门的时候,便听到她一如常态的声音柔柔响起:“皇上近来可好?”
玉致不能久留,也对他们两人谈话的内容并无什么兴趣,两情相悦的人在一起能说些什么?
她不想关心,径直回了拥玉宫。
喜元喜春见她回来,都有些吃惊:“今日主子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玉致嗯一声,想了想,说道:“有一个姑娘来了,皇上便让我先行回来,那姑娘蒙着面纱,也不知道是何许人也?”
喜元咦了一声,了然的说道:“主子大概说的是锦玉姑娘吧,奴婢以前在乾清宫伺候的时候曾见过一两回。”
见玉致看着自己,示意她说下去,她便接着说道:“锦玉姑娘是太后身边的人,这些年隔三差五便会来宫中,多数都是奉太后之命。太后常年居在礼佛寺,不怎么回宫,只是常常是谴了锦玉姑娘前来,所以,锦玉姑娘的身份算是较为特殊,不过……”
喜元停下来,看了一眼玉致,也不知道接下来的话适不适合说出来。
玉致面色如常,说道:“没关系,将你知道的都说出来,闲着也是闲着,听着玩玩而已。”
喜元这才敢接着说:“不过也有些奇怪,锦玉姑娘总是蒙着面纱,迄今为止,没有多少人见过她的面容,也不知道她究竟长什么样子,只是她每回在宫中的时候,皇上都会单独宣见她,对她像是极为特别的样子。”
喜春向来不如喜元稳重,当下口无遮拦的接口道:“皇上是不是对那锦玉姑娘动了心?”
话说完,被喜元一瞪,方知失了口,小心翼翼的看着玉致,呐呐道:“主子,奴婢不是故意,只是……”
玉致淡淡一笑,只怕除了玄华身边最亲近的人,没有几人知道两人真正的关系,想着两人刚刚见面时的客气平静,不由得轻晒,他还真是做的滴水不漏,就像当年一样,不曾在人前泄露半分,将她护的无比周全。
见玉致并未生气,喜元伸手轻扇了一下喜春,责怪道:“叫你瞎说。皇上的心思奴婢们不敢胡乱猜测,不过,奴婢倒是知道,锦玉姑娘是贞荣寺的人,不管皇上对她有多特别,她也万万做不了后宫的主子。”
玉致哦了一声,顺着话头问下去:“既然是贞荣人的,她看着年纪也不小,为何到现在还一直未嫁去外邦?”
喜元摇摇头:“奴婢曾听以前的姑姑说起过此事,听说当年锦玉姑娘已入了名册,外邦的一个小王相中了她,连画像都带走了,只待时日一到,她便可以嫁过去,不凑巧的时候,后来皇上大病了一场,与外邦和亲的事就都耽搁了下来,等后来皇上继位之后,锦玉姑娘家中双亲双双病死,她守孝三年,所以她独留了下来,太后见她孤苦无依,便将她带在了身边,据说太后十分喜欢她,便对外邦宣称她生病需要调养,多留了她几年,一直到现在。”
玉致若有所思:“原来是这样。”
怪不得一直不见她的踪影,连万灵也不知道她的去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