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吉发怒,拔剑将两个军士砍倒。
两个妃子惊惧。李元吉带她们进入殿内。殿内都是珠宝。
李世民在亲随簇拥下来到宫内视察,走过重重殿堂和庭院,重楼叠宇,分外壮丽。
李世民:奢华啊。
房玄龄:怪不得隋炀帝连京师长安都不回了。
李世民:我要是贪恋奢华,也不愿意回长安了。比起这里来,长安的宫殿不过像是一个农家小院。
房玄龄:长安虽不如这里奢华,却有另一种气派,也是这里没法比的。
李世民:宫室如何处置?
许敬宗揣摩着李世民的心思,笑道:艰苦征战,得之不易,我以为可以保留如常,以备今后享用。
李世民不置可否。
长孙无忌:隋朝灭亡,确是由于横征暴敛、役使民力造成的,眼前就是明证。我看,应学当年项王进咸阳,一把火烧掉。
房玄龄:不过确实可惜。
长孙无忌:唯有如此,才能惊雷震世。
李世民:烧,或留,都是因为有这些东西。再想想吧。
李世民等与跨出殿门的尹德妃、张婕妤迎头遇到。李世民惊奇。
两妃敛礼:秦王。
李世民看着五六个抬着大铜钉箱的齐府军士跟在两位娘娘身后。
尹妃:(随意中带着得意)啊,为陛下挑了些东西。
李世民:造册登记过了?
张婕妤:嗯……
张婕妤将头向后一转。
李元吉走出殿,对李世民拱手。
李元吉:张姨妃真好眼力,陛下真派对了人了。
李世民无奈,向前走去。
李世民看到被砍伤的军士:怎么回事?
军士:齐王强要进殿,我们阻拦不住。
李世民:(怒对张亮)请齐王来。
张亮追上李元吉、张婕妤、尹德妃。
张婕妤、尹德妃离开。
李元吉与张亮返回。
李世民:齐王,你为什么伤害卫士?
李元吉看了看那两个卫士:秦王,我是齐王,所以不需要理由,更何况他们挡路。
李世民:这两个卫士执行的是我的令。
李世民看看那两个卫士:你们向齐王说了吗?
卫士:说了。
李元吉:我没听见,我只看见他们把矛横过来。秦王,我陪的可是陛下的人。即使他们有令,这令也大不过陛下吧?
李世民:大殿封存的东西,都是按照陛下的敕令,要押解到长安的,任何人无权擅动。
李元吉:陛下亲自派人来,她们要拿东西,管不了吧?
李世民:也许,可是要登记在册。(对房玄龄)请尹德妃、张婕妤记下取走的物品,画押。
房玄龄:是。
尹德妃和张婕妤在纸上按下手印,交给房玄龄。
房玄龄认真地看手印。
尹德妃:到底是你认得我的手,还是陛下认得我的手?
房玄龄:我只是执行尚书令、陕东道行军大总管的令,没有别的意思。
张婕妤:洛阳已经是陛下的了,说什么尚书令、陕东道行军大总管!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在大殿里整理图册。
长孙无忌:战争眼看要结束了,这天下今后将是另一番景象。
房玄龄停下来,看着长孙无忌:这正是令人忧心之处。
长孙无忌:是啊。历代开国之初,偃武修文是必须的。可秦王府是武力平天下的规制,和平到来了,王府将何去何从?
房玄龄:我们是王府之臣,王府的命运就是我等的命运。
长孙无忌:或许……唉……
房玄龄:何必如此。依我看来,秦王有平天下之志,更有治天下之能。天命不该就此作罢。
长孙无忌警惕地看看四周。
长孙无忌:你说出了我心里话。不过,这天命之论如何说给秦王听呢?
房玄龄:总会有机会的。
长孙无忌:听说洛阳有一神人,我们可否前往一问。
房玄龄:你说是王远知吗?
长孙无忌:正是。他是李密和王世充的老师。他的两个学生称王称帝,但是他就是称病不出。他早就预言李密、王世充必败,料事如神。
房玄龄:天命不可预料,但是舆论还是有用的。
长孙无忌:咱们不妨用他来启发秦王。
李世民进来,四处巡看。
房玄龄停止整理,看看李世民:洛阳有意思的东西还真不少。有意思的人也不少,我听说洛阳有个叫王远知的道士,很会占卜。
李世民又走开,转来转去。长孙无忌看了一眼房玄龄,两人有默契。
房玄龄:没有事情的话,秦王倒不妨去见见这位王道士。
李世民:没有什么好见的吧?
房玄龄:殿下还记得秦王府有个薛颐吗?
李世民:记得。后来我保他做了朝廷的太史丞,现在是太史令了吧?
房玄龄:殿下为什么要保他做太史呢?
李世民看了一会儿房玄龄,有意味地点点头。
房玄龄:(对长孙无忌)你应该还记得吧?
长孙无忌:(微笑)这个人太危险了。他私下对秦王说:德星守秦分,王当有天下,愿王自爱。为这个话,殿下要被杀头的,这是造反啊。
房玄龄:可是洛阳这个王道士,多年前就说过当今陛下会得天下,陛下现在不是真的得了天下了吗?
长孙无忌:啊!这么灵?
李世民与房玄龄进入,长孙无忌随后。
须发皆白的王远知起来迎接。
王远知:你们当中有一位圣人,敢问难道是秦王吗?
李世民没有理会王远知,只是四下看着。
房玄龄向王远知点点头。王远知也向房玄龄点点头。
王远知:我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房玄龄:该说你就说,秦王是仁厚之人。
王远知:秦王要知道爱惜自己。
房玄龄:你这是什么意思?
李世民停下来,开始留心。
房玄龄:你是说,冲锋陷阵,秦王不必亲自担当吗?
王远知:冲锋陷阵,秦王都亲自担当吗?
房玄龄:历来如此。
王远知跪下:天子不可以冒险于万一,要自爱……
李世民一惊。
房玄龄:你说秦王是天子?
王远知:秦王是太平天子,天下将因秦王为天子而太平。
长孙无忌在门口守望,李世民和房玄龄出。
李世民:这种话叫人知道就是谋反。
房玄龄:秦王不用担心。当初,周公就不是太子,以辅佐成王的名义,实际执掌朝政,周朝八百年,文物制度都是周公确立的呀,周公在后人看来就是天子。周公当年如果拘小节,怕别人说,周朝恐怕没有八百年吧?
李世民似有所动。
李世民与房玄龄、长孙无忌等对坐。
李世民:拿下河南、河北,算是统一了。
房玄龄:疆土统一,人心未必归顺。人心不归一,总是要出事。说起来,河北的人心最不易归顺。
李世民:几年来战事多在北方,南方怎么样?
房玄龄:江淮以南,东晋以来,自视为汉的传统,总是认为江淮以北为马上民族。我们起自关陇,当然被他们视为马上之人。
李世民忽然想起长孙无忌说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法帖:无忌,你早上说到《兰亭集序》,被打断了,你说下去。
长孙无忌:我听说,《兰亭集序》帖在陈朝天嘉年间被和尚僧永得到手,太建年间献给陈宣帝。隋朝灭陈的时候,献给了晋王,晋王没有特别看重。后来和尚僧果向晋王借出做副本。
李世民:前两年我得到的就是这个副本?当时出很大的价买原帖,一直也没消息。
长孙无忌:对,不过晋王登基的时候,竟然没有想到将原帖要回去。后来僧果死后,由他的弟子辩才得到。原帖,现在应该就在辩才的手上。
李世民:好,你记在心上,无论如何,将原帖买到。南朝人最重王羲之,如果他们知道我们也重视王羲之,就不会视我们为马上之人了,我们得了天下,人心就容易统一了。
长孙无忌:这一层意思我倒没想到。
房玄龄:殿下一直让我延揽人才,我无时无刻不放在心上,看来《兰亭集序》一个字帖,也是延揽人才的意思。
李世民:小时候,母亲教我写字,因为母亲喜欢王字,教我也就是王字,我虽然喜欢王字,但是搜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帖,在这个时候,确实有利于收服人心哪。
房玄龄:洛阳拿下了,我看要在洛阳多做收服人心的事,河南官吏百姓如果顺从秦王,将来河南就是秦王的了。秦王有中原的人心,有利于将来。
长孙无忌:说得对。其实我们不必急于回长安。
李世民:好。在洛阳多留些时日,多见见河南父老乡绅。把谁留在这里守洛阳呢?
房玄龄:张亮吧。他是洛阳人。
李世民:好。回到长安后,如果朝廷任用窦建德,用得好,河北的人心就会归顺大唐。
房玄龄:河北人心一向最难收服,殿下这次结交窦建德,也会有河北的人心,这样,殿下就真正有了中原的人心。
长孙无忌:不知道这回朝廷会给什么赏赐?
李世民:你怎么会想到这个事情?现在天下很快就归于一统,应该多想想以后如何为国家出力才是。
长孙无忌:是。
房玄龄:天下和平,偃武修文是必然的。秦王府应多做这方面的准备。
李世民:嗯?
房玄龄:在朝廷偃武修文之前,我们应该提前文武双修。
李世民:我十八岁跟父皇起兵打天下,从来没有好好读过书。这几年,在你们的影响下,也读了一些。深知读书也不容易。你的意思,是让我的武将也都来读书吧?
长孙无忌:武将也要读书。玄龄的意思,是要秦王府多一些读书的人,多一些能治理天下的人。
李世民:好。说得好。
王世充、窦建德被关在囚车里。
李世民的目光转到囚车的方向,王世充垂头,窦建德与李世民对视。
李世民到窦建德囚车旁下马,解下自己身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