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利望着李世民,感动地点点头。
李靖到李世民前,跪拜。李世民望着屏风,李靖也望向屏风,见军情驰报在屏风的显要位置上贴着。
李世民转过头:军情驰报一路上没有封口,该当何罪!
李靖:天寒地冻,粘不上。
李世民从漆盒中取出封套,观察:真是这样?你给自己惹麻烦了。
李靖微笑:御史那些家伙,随他们去吧。
李世民:不可侮辱朝廷御史。不要不在意,朝廷中最严格的就是御史,我都不好对付,你就更要小心了,否则,你灭了突厥,御史灭了你。
李靖不服气地叹了一口气:说我在碛口擅自启动兵马,陛下应该知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吧,碛口到长安,千里之遥,若等待陛下手敕,早就贻误军机,让颉利跑掉了。
李世民:是啊,颉利跑掉,再集结力量,就不是今天的局面了。你当机立断,正合我意。不过军法到底是军法,你怎么对付?
李靖:我只管打仗,打仗以外的事,是死是活,我都不管。说到军法,只是对百姓而言,而不是针对军队。御史的弹劾,其实没有道理。
李世民:隋朝史万岁击破达头可汗阿史那玷厥建立大功,隋文帝不但没有赏赐反而将他斩首。我跟杨坚不一样,只记你的功,你为大唐立了大功。
李靖:如果御史按军法弹劾我,治我的罪,好吧,我就将功折罪,算是白打了。
李世民笑了:没有白打,不会白打。听说你有防冻伤的药,所以你这次能率兵长途奔袭,军士没有握不住刀枪的事。
李靖笑了:我以前带荆蜀的兵多,这次打突厥,带的是关陇的兵,他们自己就有药,我的药还是他们给的。不过我还是冻伤了,所以坐在陛下这里,脚痒得不行。
李世民哈哈大笑。
两仪殿,李世民:李靖弹劾的事,诸位有什么看法吗?
魏征:陛下怎么看呢?
李世民:如果处理李靖将军,倒是可以给天下一个震慑。但是刚刚胜利,举行过如此大的庆祝活动,这里就要法办统帅,很不好看。如果放任不管,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李将军我倒是不担心,只是怕纵容了其他人啊。
魏征:臣以为,这不是李靖将军个人的问题。此事发生在李将军身上,可反映的却是军队的问题。即便不是李将军,换了别人也是一样。
房玄龄:军队的问题是老问题,贞观以来虽然统一了军权,但是领兵制度并没有多少改变。从军纪入手,解决军队问题,也未尝不可。加上新近胜利和机构调整的成功,有利于军队问题的解决。
魏征:臣考虑这个问题,主要是政治影响方面的。如果审理李靖,总是所得不如所失。军纪问题虽然不是小问题,但是对于这次战争而言,大胜利的结局是最重要的,相对而言军纪是小问题。就这次战役而言,没有赏功,只要罚过,那么天下人会认为朝廷只看缺点不看成绩,甚至是重视小缺点忽略大功绩。除非陛下有更深远的考虑,比如彻底解决军队的根本制度。
李世民:你知道杜如晦去世前留下的那个方案吗?
魏征:知道一些。我是赞同那个方案的,但是,因为那个方案实施要由地方配合,可是,现在地方问题更大,如何可以指望他们配合朝廷呢?
房玄龄:陛下如果下决心要进行军队改革,又何必与李靖将军为难。依臣看来,李将军可以在这件事上助一臂之力呢。
太极殿,宣旨官宣旨,李靖趋前,跪下。
宣旨官看了李靖一下:加授左光禄大夫,赏赐绸缎一千匹,增加食邑五百户。
大殿中“嗡”的一声,赞叹声起。李靖伏拜。
监礼官:刑部尚书跪下领旨。改刑部尚书为兵部尚书。
李靖跪下,看了一眼监礼官,监礼官点点头,萧瑀在一边摇摇头。
两仪殿后殿,房玄龄与李世民对坐。
李世民:李靖这个人,兵法娴熟,是他的长处,他几乎是不败将军。我用他领兵征战,是用他的长处。用不到他的长处时,我就要让他做文官,与领兵无关。不过兵部可以调拨武器,到底还是有危险,当年隐太子,就是不交还兵部武器出的事情。
房玄龄:是的。所以小心无大错。
李世民:他没有朝政的野心,功劳大到我要提拔他为右仆射。
侯君集:左仆射说得对,小心无大错。陛下不是让我跟他学兵法吗?
李世民:是啊,学得怎么样?
侯君集:他没有全教给我。
李世民:你怎么知道?
侯君集:不知道,只是觉得。
李世民:这样吧,换你做兵部尚书,稳妥一些。
李世民把手里的手卷递给房玄龄。房玄龄接过手卷,阅读。
李世民:这个魏征,还嫌麻烦不够。不光对我不恭敬,连朝中大臣也得罪了。
房玄龄读完手卷,递还给李世民。
房玄龄:结党营私,这倒不像是尚书右丞所为。
李世民:你是说这是诬告了?
房玄龄:这话要看怎么讲。若说结党,我也有些亲信在朝中担任要职。别人要是告我,我能有什么话说?结党事小,营私事大。若是一党人心都向着陛下,向着朝廷,便不足畏惧。怕的是他们聚在一起是为了谋什么私利。臣以为,最好还是派人去查一下。
李世民:我已经派御史大夫温彦博去了。
太极殿,李世民和房玄龄入。大臣们拜。李世民巡视,满意地一笑。
李世民:突厥的事情,终于解决了。日子要好过了。(对李靖)兵部的事情没有那么多了。你的日子要难过了,没有军功可立了。
李靖得意地摇摇头,微笑。大臣们感叹。
李世民:我让右卫大将军跟你学兵法,你为什么不全部教给他?
李靖怒,抑制住,盯了侯君集一眼。侯君集不躲避李靖的目光。
李靖:天下太平,臣之所教,足够了。右卫大将军要学臣的全部,怕是右卫大将军要谋反吧。
侯君集:这么说,兵部尚书有谋反之术了?
李靖怒。
李世民不满地看了侯君集一眼,对李靖:如果命你为右仆射,你会不会觉得委屈?
李靖看着李世民:从何说起?
李世民:不过,右仆射处理天下大政,很费心思,不如驰骋疆场痛快。
李靖:我想不至于吧。
房玄龄:如果兵部尚书为右仆射,真的是出将入相了。
侯君集酸溜溜又无奈,轻轻地摇了摇头。
李世民:天下安定,朝政、百官上下一心,(对王珪)侍中,你一向对人有所判断,你怎么看在座的各位呢?
王珪:啊,这要得罪人的,尤其诸位都是朝廷重臣。不过,臣确实常常在想,谨慎小心,忘我于朝廷,当做必做,我不如房玄龄。文武全才,出将入相,我不如李靖。奏事详细明白、公允,我不如温彦博。处理繁杂事务,治理紧急事务,诸事兼做,我不如戴胄。唯恐君王不如尧、舜,以谏争为己任,我不如魏征。至于宣扬清正,嫉恶好善,我比上述诸位,稍强一些而已。
李世民点头微笑,巡看诸臣:说得好。真的是这样。我每次坐在这里看你们,尤其是朝廷大会的时候,总是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妥,现在,我明白了,是你们衣服颜色杂乱,分辨不清,气象不足。诸位看是不是这样?
各大臣互相看看。
魏征:既然官职有品有位,不妨,比如,三品以上穿紫色,四品穿红色,五品穿浅红,六品穿绿色,七品穿浅绿,八品穿青色,九品浅青。
李世民:这个好,礼部拟诏,什么样的品位,穿什么样的颜色,会有气象的。
房玄龄:以前的朝代也有分服色的,但是我们分得更细,可是为什么三品以上是紫色呢?
魏征:这么分,是按染料制作的难易来分。紫色染料最难做,民间都知道。三品以上服用紫色,大家一看就明白他的位置是最高的。
房玄龄:对。这样不用说,就都会明白。
李世民:黄金比白银贵重,也是不用说的。这样好。
魏征:我倒是觉得朝廷有一件大事,现在还没有做好。
李世民一惊:大事?还没做好?
魏征点点头:册封太子以后,还一直没有太子少师,这是一件大事。
李世民:是啊,太子的事,我疏忽了。那么,谁来做少师呢?
魏征:有一个人,就是太子少保。
李世民:李纲。嗯,太子三师是很高的荣誉,又要具体管理太子的事务,非要德高望重者不可。太子少师是指导太子读书的,这样吧,将太子少保升为太子少师,李纲的学问、品德都是第一,武德年他就做隐太子的少保,我为太子时,他又做我的少师,现在让他来做太子少师,再好不过了。
李靖:我看,御史大夫可以做太子少傅,他对别人的要求、挑剔,唯恐不苛刻,少傅管理规劝太子行为,用他最合适不过了。
李世民微笑:御史大夫弹劾了你一次,你是耿耿于怀呀。不过很对,御史大夫虽然是太上皇的人,但只有他做人耿直,那就免去他的御史大夫,转任太子少傅吧。
贞观四年,八月十四日,李世民下诏,将太子少保李纲升为太子少师,免萧瑀御史大夫,任太子少傅。
两仪殿后殿,李世民在殿中阅读奏章,魏征大步走来。李世民抬起头来,看着走过来的魏征。
李世民挖苦的语气:魏大人,几天没听你说话了。这几天朕又做了什么对不起天下人的事吗?
魏征:别的没什么。只是前日陛下让人传话给我,说什么“以后做什么事,藏着点,不要再让发现”之类的话。臣以为,此言大为不是。
李世民:哦?怎么不是了?
魏征:臣以为君臣应当以同样的戒律规束自己的行为,没听说过把公道放到一边,做事藏藏掖掖。要是君王臣子都来这样做,那天下人的命运,真的是危险了。
李世民的表情严肃起来:寻思起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