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敬德对上首的人:天下是我助陛下打的,你敢对我无礼!
李世民看着尉迟敬德这边,入座。尉迟敬德犹在怒气中,遇到李世民的目光,礼拜毕。监礼官过去察看,召人示意送李道宗出,李道宗掩面而出。
李世民忙问缘由。
监礼官:吴国公扰乱朝堂。伤及任城王眼目,暂时退朝治理。
尉迟敬德走近李世民,惶然坐下。李世民盯着尉迟敬德,长久不说话,尉迟敬德:臣知罪。
李世民:我以前读书读到汉高祖诛灭功臣,提醒自己,要和你们共保富贵,世世代代下去。可是你目无朝纲到这个地步,我才明白汉高祖把韩信、彭越剁成肉酱,有他的道理啊!朝廷纲纪,只是赏与罚,不要想总能有分外的特殊照顾,吴国公,你再不小心,后悔会来不及的!
尉迟敬德伏拜不起。
李世民望着他,眼神渐渐缓和:诸位还记得高甑生,他曾经与我们共生死,是功臣。平定吐谷浑后,他诬告卫国公谋反,只是因为他贻误军期,被行军总管卫国公处罚。平定吐谷浑,也是决定唐朝生死,也是你们富贵是否还有,那么到底是功臣重要,还是朝廷安危重要?诸位自己明白。
百官沉默。
李世民:诬告谋反,查无实据,依法当斩首。打天下,取人心,有权变;而坐天下,靠律法,不可因私而失信于律法。我如果今天因为高甑生是功臣,是打天下的功臣而赦免他,就是扰乱律法。君王是承受于天的,这也就是说,我会辜负天。
李世民流下眼泪:就像吴国公扰乱朝堂,我还是舍不得处罚他。高甑生,我不忍按律法处以斩首,他们都像我的手足。
大殿中啜泣声。李世民低下头:我,对于手足,宁可辜负天。
尉迟敬德哭泣:陛下……
李世民:我要去南郊铺上草席,跪在那里,每天只吃一顿素食,谢罪于天三日,换得高甑生减死一等,流放远方。
第三十四章
甘露殿,钟鼓声传来。长孙皇后卧在席褥上。
李承乾:御医也看过了,药也都吃过了,母后你还是不好,我看,还是请父皇下诏,剃度人到寺庙里,赦免囚犯,求佛保佑了。
长孙皇后摇摇头:说起来,如果修福可以救命,我一向是作恶的人吗?
李承乾:母后才不是作恶的人。
长孙皇后:我是行善的人,就是修福的人,应该可以活得长啊!你父皇他从来不信佛,赦免囚犯,那是朝廷大事,不是随便做的,可不能为我一个人乱朝廷的法啊。
李承乾:其实我也不敢跟父皇说。
长孙皇后:你从小就怕你父皇,那是因为那时候你父皇常常出去征战,没有多少时间和你在一起。你父皇是君王,又是马上打天下的人,严厉是难免的。私下里,他不厉害。
李承乾沉默片刻:父皇总是说朝廷的事,其实很多事我很难明白,所以就怕他。
长孙皇后:没有吧,你父皇常常说你很聪明,你从小就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现在是太子,父皇当然要跟你多说朝廷的事。将来,你是要做君王的。
李承乾点点头。
长孙皇后抓住李承乾的手:你不能辜负天下人,不能辜负你的父皇,也不能辜负我。你要心里装着天下。你的父亲,他就是你的榜样。
李承乾:父皇是个好皇帝,可我却不想做他那样的人。我和他不一样,有些他做的事情,我做不到。
长孙皇后:你不必每件事都学他,只要学会胸怀天下,学会仁厚待人,你能成为一个不逊色于你父亲的皇帝。
李世民走进来,李承乾移开。
李世民坐,忧虑地望着长孙皇后:还是出汗吗?
长孙皇后叹了一口气,点点头:死生有命,想办法都是白想的。我倒想,要开始准备了。我死了,就埋到山上,不要挖坟,也不要棺材,东西要少,我就放心了。
李世民:你不要胡思乱想。
长孙皇后顺着自己的思路:葬,就是藏起来,让人看不到,起陵墓,劳动天下人,明白的人,会笑话我们。埋了,就好了。
李承乾哭泣起来。李世民面带忧伤:我下诏大赦天下吧。房玄龄昨天跟我说,皇后母仪天下,大赦,不为过。
长孙皇后:不要。
李世民沉默(对李承乾):左仆射告诉我是你请求大赦。
李承乾有些慌乱,点点头。
李世民:有话跟我说,太子为皇后请求大赦,是孝。你的心意很好。
长孙皇后咳嗽:孝,是亲人之间的事,不可以劳动天下。不要大赦。
李世民:好好好,我不下诏。
李泰和韦挺在回廊中穿行。
李泰:母后病情总不见好转,真是够急人的。
韦挺:殿下的孝心天下共知,现在殿下的才华也是天下共知啊。
李泰:大家都怎么说?
韦挺:说越王不仅才华无双,而且心地善良、志向远大。
李泰很高兴。
韦挺:仅这样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对皇帝的影响。现在这样还不行。
李泰:你有什么办法?
韦挺:我想过,当年陛下之所以取得胜利,他的文学馆发挥了很大作用。第一,可以增加陛下的注意力;第二,可以笼络一批人才;第三,可以扩大魏王的影响。
李泰:那就建立一个文学馆。
韦挺:这可不是这么简单的。要陛下认为有必要才可以。越王看书那么广泛,应该集中一个什么问题,然后向皇帝提出编书要求,成立文学馆,于是就顺理成章了。
李泰:我最想编一部书把古今各地的地理志通编在一起,既可知道山川地理大势,又穿插重要历史典故,一书在手,天下如同在握。
韦挺深深一拜:越王雅有天下之志,为臣感佩之情,由衷而发,特向大王道贺。
李泰:韦先生,您虽然是王府长史,我说过,您就是我的老师。你有话直说,不必顾虑。
韦挺:当年,当今陛下攻克洛阳,俘虏王世充。对于隋朝奢侈的洛阳宫殿,群臣议论纷纷,有人说烧掉,有人说保留。陛下当时的决定是拆掉大部分,材料任由洛阳百姓取用,如果烧掉的话那也是民脂民膏啊。保存洛阳宫一角,是希望以后不用再建,那也是民力的一部分。当时陛下名为秦王,而当时太子听说此事,多日闷闷不乐。
李泰:为什么?这样既可以在政治上与暴隋划清界限,让天下百姓对大唐更有信心,又节约了民力,让洛阳百姓享受到实惠。这有什么不好啊。
韦挺:大王,您确有父亲之风啊。当今陛下确实如此思考。可长安太子另有想法。秦王的洛阳政策,那也是帝王胸怀的自然流露啊。当时太子,自觉不如,于是心中忐忑,闷闷不乐啊。
李泰:啊,竟然这样微妙。
韦挺:如今,大王您要编书,第一步要编的竟然是天下地理,这让我看到了又一个帝王胸怀的自然流露啊。
李泰听得明白,心中有些紧张,不知如何回应。思索片刻:要不,我们换一题目编书?
韦挺:大王啊,这世间的事情,事在人为。对于那些一定要到来的事情,是不可人为阻拦的。否则便是有违天命。大王想潜龙勿用,那是没有必要的。如果天命所归,任何地方都可以流露出来的。不如索性顺其自然。
李泰:书名我已经想好,就叫《括地志》,我马上给父皇上表,请求批准。
韦挺:然后是选文学之士,现在就要注意观察了。
禁苑,李承乾与贺兰楚石在禁苑里驰马,他们在一处废墟边停下来,
贺兰楚石看着废墟:这里是汉朝长安的未央宫。
李承乾:我们的长安难道不是汉朝的长安吗?
贺兰楚石:不是。唐朝的长安是隋朝的大兴城,汉朝的长安在我们的长安西边,就是这里,东边,就是太极宫了。
李承乾向东望去,林木中远远显出太极殿的屋顶。李承乾策马向太极殿方向走去。他们人在高处,向南望去,唐朝的长安城,雄壮。
贺兰楚石:隋朝的大兴城是宇文恺谋划的,汉朝的长安早已灰飞烟灭。历朝历代,多少帝王兴亡,太子殿下,你有什么感触?
李承乾回过神来:我在想母亲的病。
北方有鸟飞过来,李承乾了望:我许一个愿,如果能射中那个雁,母亲的病就会好。
贺兰楚石:何不我们都来射它?
李承乾、贺兰楚石及随从拉弓,搭箭,射。
禁苑李承乾和贺兰楚石持弓仰望着,大雁飞过去,没有射中。
贺兰楚石醒悟:啊,坏了,我们的箭飞进太极宫里去了!
李承乾醒悟:啊,快跑!
李承乾等人驰下高处,御林军列阵在前,李承乾等勒住马,向另外的方向驰去。
甘露殿内,李世民回身看到长孙皇后,惊异:你怎么出来了?
长孙皇后:箭射入宫中,难道不是大事情?
李世民:你回去,兵戈之事,不必妇人参与。
长孙皇后:很久没有看你穿盔甲,这次你穿了,我心里很不安。
内侍持箭入,将箭呈给李世民:内中有太子箭矢。
李世民观察箭头,箭头上嵌着金字:太子承干自作用矢。李世民摇头,将箭递给长孙皇后。长孙皇后观后,冷汗流下。
两仪殿,李世民坐在席位上,神情震怒。房玄龄坐在李世民侧,御林军军士挟持李承乾、贺兰楚石入到李世民前,放下。
李世民:你为何将箭射入宫禁中?你知道这是什么罪吗?
李承乾扶住腿,痛苦万状。
李世民愤怒地:回答!
房玄龄:陛下,太子好像……
李世民在盛怒中:你身为太子詹事,为何管束不住太子?你什么也不要说,先褫去你一切官职。禁闭太子!
军士过来拖开太子,李承乾身下留有血迹。
内侍:据说,太子是射雁,同时许愿,若射中,则皇后病会好,所以流矢误入宫中。
李世民没有反应。两个内侍入,静静擦血迹。
李世民疑惑:你们在干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