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只道是寻常 安意如 TXT》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当时只道是寻常 安意如 TXT-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捣药百日,双双仙去。容若用此典暗示在恋人未入宫前两人曾有婚约(即使是密约)结为夫妇不是全无指望的。 
  《淮南子…览冥训》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之,奔月宫。”“药成碧海”,似说恋人入宫,等于嫦娥飞入月殿,以后便难下到人世间来了。李义山“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容若此处反用义山诗意,谓纵有不死仙药也难像嫦娥一样飞入月宫,纵使深情也难相见了! 
  又晋张华《博物志》载:“天河与海通,有人居海上,年年八月,见浮槎去来不失期。多赍粮乘槎而往。十余日至一处,见城郭屋舍俨然,宫中多织妇,又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遂问此地何处,答以君还蜀郡问严君平则知。其人还至蜀间严君平,曰:“‘某年某日有客星犯牵牛渚’,计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时也”。故饮牛津指传说中的天河边,是凡人不可轻易到达的地方,可知容若与恋人幽会之难。 
  李义山年轻时曾与宫嫔恋爱,有《海客》一绝云:“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罢织一相闻,只应不惮牵牛妒,聊用支机石赠君。”容若与恋人相恋,也用此典,与义山暗合。可见此词是写给被迫入宫的恋人。 
  结句则采用了中国诗词用典时暗示的力量。容若有意让词意由“饮牛津”过渡到“牛衣对泣”容若乃权相之子,本不贫,现在用“相对忘贫”之语,无非说如果我能同她相见,一个像牛郎,一个像织女,便也可以相对忘言了。如若能结合,便是做睡在牛衣中的贫贱夫妇,我们也满足。 
  情感上经历过无奈离别的人,对这首词会格外有感觉,会忍不住心有同感——多少人,相思相望却不能够相亲,忍不住要问:天为谁春? 
  突然,想起一个独自生活在沙漠里眺望西边白陀山的男人曾经说过,年轻的时候总想知道山的那边是什么,其实山的那边还是山,当你到达那儿,你或许会觉得还是这边更好。 
  这个道理放在很多人身上都适用,包括容若。没有得到的感情就像一座想攀却没有攀上的山,横亘在心脏底部。         
画堂春(2)       
  然而有时候,攀过去了,又怎样呢?我们已经不再迷信得到。         
红窗月       
  燕归花谢,早因循、过了清明。是一般心事,两样心情。犹记碧桃影里、誓三生。 
  乌丝阑纸娇红篆,历历春星。道休孤密约,鉴取深盟。语罢一丝清露、湿银屏。 
  【誓三生】 
  容若在这阕词中提到一件广为人知的事:“誓三生。”“三生石上证前缘”是属于中国式的誓盟,从古到今,从帝王到贵族平民,无论是神话还是现实,安顺和婉的中国人用行动和言语演绎出东方千年的深细情感。 
  这样柔韧坚定的表达像烟雨江南,很多人不喜欢它太过风花雪月。我们不相信别人不变,如同别人不相信我们不会变一样。即使现代人已经对誓言淡漠,对承诺怀疑,然而无论男女,在经意和不经意间仍会被触动。 
  “三生石”典出唐代袁郊的《甘泽谣》。《甘泽谣》中有的一篇《圆观》,写圆观和朋友李源三世相交的故事,颇有禅意。袁郊借圆观之口吟出禅诗——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撸б驯椋椿匮惕霄奶痢!�
  “此身虽异性常存”一句精辟切。袁郊导人向善,放下执念的用意明显。在佛家确有“三生”之说,意指前生,今生,来生。佛家相信灵魂没有特定形态,没有实质,也就不存在死灭的问题。灵魂于不同的生命中流转,如同一盏灯的火。这盏灯点亮第二盏灯,第二盏灯又点亮第三盏灯,一直延续下去,直到这个锁链的终点,其火焰既是同一个火焰,又是不同的火焰。这原是佛教的用语和精深教义,流传到民间来的时候却衍生了更为浪漫世俗的传说,比如有人说夫妻是三世姻缘,而有人说是九世。三生石的位置也有争论,然而不论结论怎样,这一切都已深切地影响了后世人的思想和情感。 
  滴水穿石。而滔滔流年,却洗不薄冥冥中对某个人的一点坚心。如果不是失望,如果不是害怕伤害,谁又是真的铁血无情? 
  容若也是陷入爱情的人,所以免会遵循爱情的惯例,誓言盟约一样不少。在碧桃影深处,幽香初动时,他看着眼前的佳人心中情意涌动,萌生要表达爱意的想法。 
  执起她的手,看着她的眼,许下誓言,是说给她听,其实更是说给自己听。乌丝纸上写下的鲜红的篆文,如夜空的星斗一样清晰。叠好深藏的是——你跟我共同的心愿。 
  那时不会相信,誓约会有无法实现的一天,那时不会想到,日后回忆起你我之间的情事,会忍不住泪如夜露,打湿了银屏。 
  因为有了轮回,我们原先微薄短暂的生命有了希望,今生难了的夙愿,可以寄望于下世,对你难解的纠缠,也可以自解为:是我上辈子欠了你的。 
  三生,与迷信无关,与信仰无关,我只是需要一个理由,许自己一个期限,可以在等待时更坚定。         
木兰花拟古绝决词(1)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如初见】 
  有太多人喜欢这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 
  可见我们遗憾深重。命运像最名贵的丝绢,怎样的巧夺天工,拿到手上看,总透出丝丝缕缕的光,那些错落,是与生俱行的原罪。 
  纳兰词,长于情也短于情,有时太过直抒胸臆,显得浅了,反而没有多少余味。这一阕也有这个毛病,但有了第一句,其他都可以忽略不记。 
  这一阕,“人生若只如初见”后面的话其实是可以略去不看的。其他的七句,是为了迎合这个词牌而存在。而“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泄露的天机,在浩如烟海的词赋里,也是独绝的存在。实在难找到可以和这句话比肩的句子。用力去想,好象也只元好问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勉强可以相当。 
  两句话,都参透了世情,问懵了苍生。 
  小时候听故事,喜欢听故事遥遥的开头。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某一个地方,有个某个人,在某一天,他怎么样……一切在刚刚开始的时候都很是美好。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与地是合在一起的;在很久很久以前,大地上还是洪荒,没有人;在很久很久以前,女娲炼五彩石补天,捏黄土造人。是的,在那一切混沌未明的时刻,时光如卵,一切的故事还没有破壳而出。来不及发展,我们还来不及悲伤。 
  初见,在杭州的西湖。一个叫白素贞的蛇妖看上了一个叫许仙的弱冠少年。淡烟急雨中,借伞同船,凝眸深处,是心波微漾,我对你的情是小荷露了尖尖角。 
  初见,在清净的书院。一个叫祝英台的女子轻轻坐在一个叫梁山伯的书生身边,她叫他:“梁兄。”三载同窗,一朝诀别,楼台相会,你终省得,我就是许你的九妹,可是,此刻知晓,花期已误,我们之间是否太迟? 
  初见,在大汉的未央宫。她身姿曼妙,体无瑕疵,更胜她姐姐飞燕三分,合德,她美得让人脱口而出“红颜祸水”。刘骜,她是命中的魔星。有了飞燕和合德,你是否还会记得,当日从黄金辇上伸出手来,柔情似水,邀我同车的情形。 
  初见,是在骊山的行宫。一次皇家谒见,稚气明朗的玉环给皇帝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武惠妃死后,大唐的皇帝需要一个新的女人了。无法抑制的爱恋,促使他设法纳了自己的儿媳。容若是在白居易写下《长恨歌》的千年之后,说出“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的。想来千年前初见的那刹,“回眸一笑百媚生、三千宠爱在一身”该是惹人赞叹的。 
  初见。我是蒙昧的孩童,天真无邪,兼被初遇的光彩迷惑了双眼,看不见世事的峥嵘。投向你,如从断崖上纵身扑入大海。如此义无返顾。我也知道情深不寿,天妒红颜。可还是心存侥幸,希望和你是例外。 
  可是后来的故事总是那么凄惨:许仙背叛了白娘子,使她心如死灰,永镇雷锋塔;祝英台成了马家妇,梁山伯呕血而亡,最后的相守,也不过是化成彩蝶一双,算不得成全;曾经的宠冠三宫,被人赞许的贤妃班婕妤,在长信宫中银牙咬碎,泪水滴破脸颊也改不了秋扇见捐的命运;玄宗回马杨妃死,马嵬坡上三郎终是背弃了玉环,生死诀别。南方荔枝的鲜甜怎化得尽黄花满地无情死的苦涩。于是就有了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叹息。 
  盛衰开谢,悲欢离合是轮回之道。你共我,怎么躲得过? 
  如若,人生若只如初见,愿宝黛初会就各自转身,两两相忘,省却那滴不尽的相思血泪抛红豆;愿金莲对武松不要起意,不要生情,不节节纠缠,就不会衍生恩怨,最后不会手刃佳人,血溅寒堂。如若,如若,人生若只如初见,诸葛亮隆中相见,清茶奉君,转身就该掩了柴扉,关门高睡,不要六出祁山,光复汉室。壮志未酬身先死;梁山好汉只管跟着晁盖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生辰纲这样的不义之财来多少劫多少,不要跟着宋江混什么狗屁功名,图什么正途出身,搞到寥儿洼招魂幡动,依稀鬼哭。万世豪情一朝消散。什么是正途?可知,刘项原来不读书。         
木兰花拟古绝决词(2)       
  爱情用来遗忘,感情用来摧毁,忠诚用来背叛,在时之洪流中起落,人心常常经不住世事熬煮。一切都存在变数。猜得着故事开头,却往往料不到最后结局。我们躲不开。尘世后那只翻云覆雨手。 
  人生若只如初见。短短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