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派出两辆嘎斯车,分坐着省委书记欧阳钦和李范五、强晓初、李剑白、陈法平等领导,直驰肇州县的大同镇。
北大荒的秋里,清风席席,到处是金黄色的如画风景。望着辽阔的黑土地,遥远耸立在平原腹地的高高钻塔,这一路上欧阳钦书记兴致格外高涨,他对身边时任省委秘书长的李剑白说:北大荒啊北大荒,你沉睡了几万万年总算又要欢腾了!李秘书长,你说我们在北大荒发现了油田,苏联想卡我们脖子也卡不住了,这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我们这儿出油了,是不是一个非常关键而伟大的发现呀?全国人民是不是应该为这好好庆贺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
李剑白秘书长也被欧阳钦书记的话所感染,连连称道:“是该庆贺。松基三井喷油正值国庆十周年的大庆前夕,是向‘国庆’献了大礼,喜上加喜,应该大庆。”
欧阳钦书记的眼睛闪动着,露出少有的惊喜:“好啊,那咱们就给这个即将诞生油田起个名吧!松基三井在大同镇,我们就把大同改成‘大庆’,你看怎么样?”
“太好了!名副其实。将来这儿要是有了大油田,肯定会成为一个非常漂亮的城市。山西有大同市,我们这儿再叫大同市就重复了。改!改大庆好!”
欧阳钦听后发出一阵朗朗笑声,他的嘴里不停地在喃喃着:“大庆、大庆。。。。。”
“同志们,我们在松辽打出了油,这是历史性的事件,值得纪念。将来,我们这儿要大发展,油田一旦建立起来,这沉睡了千年的北大荒将是一个充分生机和希望的地方,因此我建议,把我们未来的油田叫成大庆,因为它是在我们建国十周年的大喜日子里发现的!你们说好不是好?”在与松辽勘探局的干部职工见面会上,欧阳钦书记把自己的想法向大家征求意见,立即得到了所有人的热烈响应。
“好——大庆好!”
“大庆!”“大庆好!”
大庆的名字就这样叫开了。
“大庆?!”余秋里第一次听人说欧阳钦书记把松辽出油的地方叫大庆时,眉头一扬:“好么!大庆好么!”他对康世恩和石油部机关的同志说:“今后我们就把松辽改成大庆。那一天允许对外说了,我们就把它表在地图上。现在嘛,我们只能在内部称它为大庆,对外还不能说。嘿嘿,这叫内外有别嘛!”
其实,自松辽三井出油后,在黑龙江和石油部上上下下一片欢庆之时,唯独余秋里显得不那么喜形于色——至少他在表面上不那么像其他人天天挂满了喜色。
一口井出了油就下定论,为时还太早。可见余秋里心头受川东失败的阴影太深。或者说他作为一个全局的最高指挥官,余秋里愈在此刻愈清醒。
在王顺等石油战线的“国庆观礼”团忙着天天出席庆贺活动之际,余秋里组织他的石油部党组成员开了三天会,听取松辽方面李荆和他们的汇报。松辽石油勘探局的汇报是令人振奋的:根据地质部长春物探大队重点对大同镇一带进行的地震勘探证明,松基三井所在高台子构造以南,还有一个更大的葡萄花地质构造,面积在 300平方公里以上。针对上述情况,松辽石油勘探局在松辽三井进入试油阶段时便提出了葡萄花构造预探的总体设计,而且就在余秋里组织召开党组会前一天的国庆十周年之日,葡萄花构造上的第一口井已经开钻。
“好,现在我们的任务是要加大勘探力量,争取早日把那儿的油田面积搞清楚,把油层的厚度搞清楚,还有是保证找到油后能让采它出来!”余秋里在党组会议的最后一天说:“今年我们的原油生产已经处于主动,第四委度可以腾出手来,以更大精力来抓勘探。松辽目前已有一口井探出油来,这是一个很大的希望,但远远不够,我们还要争取看到更多的井出油!而且要搞清油的分布情况和范围,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他的这些话,在几天前就由秘书整理成报告,以石油部党组的名义向毛泽东和党中央作了汇报。
很快,根据余秋里和党组的决定,康世恩同志立即着手,与技术人员迅速又布置了63口探井井位,其中大同镇长垣构造内布下了56口井。并且专门从四川石油局调集了一批勘探队伍,参加勘探。
此刻的余秋里已经强烈意识到松辽将有一场大仗要打,而这场大仗极有可能使中国一下改变缺油的被动局面!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采取大的行动,必须先统一思想。思想统一,才能行动一致。。。。。”1959年11月26日,北京华侨饭店的会议大厅里,余秋里的声音在此久久回荡。
“余秋里同志主张召开的这次会议,可以说是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对建设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石油队伍起了重要作用。通过这次会议,我们一下子将原来散沙一盘式的队伍变成了一支指向哪儿就战斗到那儿并且能够取得胜利的钢铁队伍!”十年前的1994年,已是80高龄、身患绝症的康世恩向人谈起当年余秋里召开的华侨大厦会议,仍然激动万分道:“那会议才叫会议!开得极其认真,余秋里同志抓住石油行业是否应该‘又让又上’问题,和要不要提倡顾全大局观念、集中力量保重点这两个重大原则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大做文章,整整几十天时间,嘴巴都磨破了。我家与华侨大厦就一街之隔,可会议期间我儿子结婚我都没敢请假回去。。。。。”
“跟大家有言在先,我这回没有啥长篇论谈。只带来耳朵想先听听大家的意见。所以这次会议期间你们可以把想说的话,全部说出来,连一个屁都不要憋着,给我好好的放!”余秋里的开场白,就把各地石油局和矿厂的头头脑脑们的情绪给吊了起来。
余秋里则和党组成员们整天拿着小本本像小学生似的来到会议代表中间听他们“放炮。”
“我要说!”首先站出来的是新疆局党委书记、老红军王其仁。
“好,老王你先说。”余秋里一副虔诚的姿态。
“余部长,我有话要先对你说!”王其仁不愧是一位在苏联工作多年的老红军战士,他站起来面对面地指着余秋里,丝毫没有半点含糊地开炮了:说什么呀!说你余秋里来到石油部后是干得雷厉风行!新官上作三把火,这我们也理解,你想上任后立马抱个“金娃娃”好在毛主席面前报喜这也可以理解。可你理解我们下面吗?一个好端端的新疆石油局,才像像样样几天时间,你倒好,搞个川东会战!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大部长一声令响,就让我们张局长带上大队人马,千里迢迢赶到天府之国去了。可你知道之后的日子我这个局党委书记咋干的吗?精兵强将都上你们那个会战去了,我们剩下的呢?都是些老弱病残,我是整天又得抓独子山的炼油厂,又得抓克拉玛依的生产,顾头顾尾,结果啥也没顾上。大跃进年代,看人家兄弟单位风风光光,喜报一个又一个,我们呢连扬眉吐气的机会都没有!
会场静寂。代表们紧张地看着余秋里的表情。木椅子上传来吱嘎一声响,那只空袖子甩了一百八十度拐弯。
“王书记,别说了。”有人轻声提醒王其仁。
“为什么不说?”王其仁突然大声吼道,震得会场内四处回音。
老红军战士果然视生死如归。会议代表们在内心敬佩王其仁这样敢于直言的老红军时,他们并没有忘记坐在他们中间显耀位置的那只甩着空袖子的人也是位老红军。论参加革命工作的资格,俩个老红军不分上下。
当过兵的人都知道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谁要在部里多当一天兵,后面来的战士就是以后当了再大的官,你在这才兵面前仍然是“新兵蛋子“一个。
王其仁知道,坐在他面前的那只空袖子的人比自己不是多当几天兵,而是有些年头。但这怕什么?你自已说的,让我们有屁也痛痛快快的放嘛!何况我他妈的不是屁呢!是屈怨呢!新疆局咋啦?我的新疆石油局的队伍先姓‘新疆’,其次才姓‘石油’!
老红军王其仁竟然说着说着,哭了起来:“反正、反正我新疆局再不做那么傻事了!要支援,也得等我新疆局自己先把指标跃进一回了、扬眉吐气了再说!否则就不行!”
“不行!不行——!”不知谁撞了一下麦克风,结果会议厅里一下传出几个回音。
代表们用不敢直视的余光看着用右手解着上衣扣的余秋里部长。
“王书记说完了?”余秋里有些发闷的声音。
“暂时说完了。”王其仁也不含糊地回答,看来他是准备惨遭部长“不把肥皂刮胡子”了。可代表们有些意外地听部长的声音这回异常平静。
“好么,谁接着说?”余秋里干咳了一声,然后声音不高不低地问一声后,抬眼看了一圈身边坐着的人。
“那我就说说吧。”青海局局长李铁轮站起来不紧不慢的说着,其实看得出他心里的话已经憋得好久了。这也是头高原犟驴。话不多,也不绕弯,却火冲冲的:“希望以后石油部干什么事,先照顾照顾我们青海这个穷局。咱不容易啊!要什么底子没什么底子。部里有难处,我们小局下面也有难处呀!部里有难处时,往局里要人要物,可我们局里有难处时找谁去呀?你们说是不是?”
一个软里见刀子的家伙。代表们今天都在为余秋里部长和部党组捏把汗,特别脾气大的余部长。他们心里在想:这阵势下去,结果只能有两种,要么风风火火想大干一番石油事业的余秋里部长从此做缩头缩脑的乌龟部长,人家下面几个顶着国家石油大梁的管理局和油矿吆喝什么你部长在上面就跟着吆喝什么;要么是下面的几个管理局和油矿厂领导的脖子软焉,老老实实俯首称臣,听众他余秋里指挥调遣,不说一句怨言。总之不管哪种结果,这回华侨大厦会议肯定是一次不见血的“鸿门宴”!
不一定不见血!有人私下窃窃议论道:瞧那些老红军、老八路,他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