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长沙绿营中调为水师营官。
经过多方努力,完全靠白手起家的湘军水师终于从无到有。到咸丰四年一月(公元1854年2月),湘军水师成军,共有战船361号,有拖罟(ɡǔ,音古,大纲)大船1号、快蟹40号、长龙50号、舢板150号、改装渔船120号。船上共装大炮470门,新式洋炮320门。
经过曾国藩苦心积虑的训练、磨砺,湘军水师足以与太平军相匹敌了。
不怕事难办,就怕有心人。看来,越是难办的事,越容易出成果啊。 电子书 分享网站
80。千呼万唤始出来1
在创办湘军的初期,曾国藩或许没有想到湘军会成为太平军的劲敌,并最终扑灭太平天国起义的熊熊火焰。他最初只是想通过创办湘军实现湖南自保,但随着湘军的发展,曾国藩也开始拥兵自重了。
腰包鼓了,自然就要摆摆架子,甚至连说话的语调都变了。
湘军是曾国藩的王牌,对湘军的训练自然要极其严格。湘军的训练内容分为“训”和“练”。
“训”主要指政治思想教育和纪律教育,包括作人之道、儒家仁义方面的伦理教训,目的要训练出一支儒家伦理精神指导的军队来。
“练”主要指军事、技艺的学习和训练,包括操、演、巡、点四个方面。
操即上操,早晚各一次,目的是为了增强身体素质。
演即演练各种武艺和阵法,提高湘军的作战能力。演练武艺包括练拳、棒、刀、矛和枪法;阵法上既学习古阵法,又学近代的阵法。
巡即巡逻、放哨、站岗,加强军营的防守。
点即点名,一般在中午和熄灯前各点一次名,加强对兵卒的管理。
可见,曾国藩在军事训练方面还是很有一套的。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支以曾国藩为首的新式地主武装湘军就这样产生了,他拥有陆师和水师一万多人。其中水师十营,共有五千余人,前、后、左、右、中有五正营,此外又有五副营;陆师也是五千余人。
虽然湘军只有一万多人,在数量上无法跟它的对头太平军相比,但这支最庞大的团练军队,不可小觑。正是这一万多人,最终却将太平军彻底消灭了。
就在曾国藩全身心投入湘军水陆两师的训练中时,全国的形势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已经一举攻克了江宁,拥众百万,并且在江宁建都,号称太平天国。几十万清军哪里见过这种阵势,结果不战而败。太平军定都南京一个多月后,分别派出军队,一部分用于北伐,另一部分进行西征。西征军沿江西进,攻占安庆、九江、汉口、汉阳,江忠源急了,赶紧向皇帝奏报,请咸丰下旨让湘军出师作战。
其实,远在京城的咸丰帝更急,几度下旨催逼曾国藩带领湘军出战。但曾国藩都以船炮不齐或编练没有正式形成等理由搪塞,任由咸丰帝说破了天,他也坚持拒不出战。
其实,起初的曾国藩看着近万名威风凛凛的湘军,几百艘战船和近千门洋炮,也热血沸腾,恨不得和长毛杀个你死我活。但当听到太平军建都江宁的消息后,他意识到,太平军的势力不容小觑,要是真的打起来,也不一定能取胜。所以,他决定养精蓄锐,进一步巩固实力,等待最佳战机的出现。
除了这个原因外,曾国藩接按兵不动还因为:一是向广东定购的洋炮只到八十座,大部分未到,大清官员的办事效率低下,只能干等了;二是大军启程的银子还没有着落。俗话讲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是,国库空虚,行军打仗的银子没有落实,哪里来的先行粮草。还有一个深深隐藏在他心底的原因:有意隔岸观火,看看骆秉章和鲍起豹在长毛面前丢城失地的狼狈相,到那时再去收拾残局,扬眉吐气,把当年在长沙受辱丢的面子给整回来。 。 想看书来
81。千呼万唤始出来2
当时,清朝上下官员依然把*太平军的希望寄托在绿营——国家正规军身上。咸丰让曾国藩出征的目也只是让湘勇配合绿营作战。没想到曾国藩却找了无数理由多次抗旨,而且还提出一个三江、两湖数省军队统一部署、联合行动的战略计划。
咸丰帝终于发怒了,下旨斥责说:“好小子,朕忍了你很久了,你想把数省的军务都由你一人负责,你也不照照自己,你是那块料吗?平时就骄狂自大,以为离了你,我大清就不再是大清了吗?”
曾国藩接旨后,面对咸丰的责问,既愤怒,又惶恐。愤怒是因为两年前自己的犯颜直谏,咸丰仍然耿耿于怀,并且不理解他编练军队的忠诚;惶恐是因为太平军势力浩大,而绿营军却连连惨败,他如果率师作战,是否能胜,没有一点把握,如果一旦失败,就真的是贻笑天下了。
所以,为了顾全大局,为了湘军的初战能有一个好的开端,他加紧训练湘军,把咸丰的催战圣旨放在了脑后。虽然皇帝催得很紧,但倔强的曾国藩就认准一条——打死也不出战。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湘军这张王牌不鸣则已,一鸣就要惊人。曾国藩绝对不允许任何人让湘军像绿营那样在太平军面前一败涂地。精益求精只是为了将来的重拳能给太平军致命的打击。
所以,曾国藩此时不出兵也是明智的,但不是每个人都会替他着想。一时间,湖南省内对曾国藩的怪异举动谣言四起:有人说曾国藩根本不是太平军的对手,他是怕吃败仗,才如缩头乌龟一样不敢应战;有人说湘军只是噱头大,没有太强的战斗力;还有人说湘军的战船洋炮只是摆设而已;甚至有人说曾国藩不久将向太平军举手投降……
好在,曾国藩对这谣言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湘军,湘军的训练情况,他知道拖延时间不是办法,迟早有一天湘军要真正面对死敌太平军。
虽然这边和咸丰帝叫劲,拖延时间,但时局逼人,太平军并没有因为湘军久不出战而放慢了西征的步伐,曾国藩又一次被推倒了历史的前沿。
太平军的西征大军共五万人,兵分两路,在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十二月十六日将庐州攻克,安徽巡抚江忠源因不愿落入太平军之手而投水自尽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82。千呼万唤始出来3
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正月十五日,西征军在黄州大败清军,湖广总督、曾国藩的恩师吴文镕在这场战役中也投水自杀了。
江忠源、吴文镕先后兵败而亡,强烈刺激着曾国藩,内外的压力和愧疚之心使他再也稳不下神了。
江忠源,字常孺,号岷樵,湖南新宁人,晚清湘军初期统帅。江忠源早年是曾国藩的学生,二人有十多年的交情,在曾国藩的推荐下,他不负期望,屡立军功,两三年间,便由署理知县而升至巡抚。喝水不忘挖井人,江忠源也多次向朝廷禀报曾国藩在衡州练勇的业绩。
朋友做到这个份儿上,还有何求?可在关键时刻,曾国藩却没有为朋友两肋插刀。
当太平军包围庐州时,守城的江忠源多次向曾国藩求援。曾国藩却仍然坚持不出省作战的原则,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好友阵亡疆场。这如同心中一根支柱被摧折一样,曾国藩心里一下子变得空荡荡的。
吴文镕是曾国藩考进士时的阅卷大臣,也是他的恩师。先是当贵州巡抚,太平天国进攻长江数省,被调任湖广总督,吴文镕也曾向咸丰大力推举曾国藩水陆两师的情况。当西征军攻武昌时,吴文镕多次向曾国藩求援。曾国藩还是宁愿冒着有负恩师之大不韪,也不肯派一兵一卒北上救援。眼看恩师被太平军逼到了绝境,投河自尽。
咸丰的催促、好友和恩师阵亡让曾国藩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再也无心训练,他发誓一定要报仇,一定要让太平军付出血的代价。
咸丰四年一月十九日(1854年2月16日),太平天国西征军攻克汉阳、汉口,围困武昌。同时分兵二路,一路由曾天养率领西进四川;另一路由石祯祥率领攻入湖南。
石祯祥率领两万余人,沿江而上,攻克岳州(今岳阳)、湘阴、靖港、宁乡,一路如入无人之境,长驱直入,直逼省会长沙,城内一片惊慌。
此刻,曾国藩知道如果再不出师,太平军必然会打上门来。编练水师和陆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国家和家乡的安危,如今大敌当前,他效命的时刻到了,也该向太平军亮剑了。
南国暮冬的夜晚,寒气仍然逼人,曾国藩却感到浑身燥热,脸都烧成了红苹果一般。
经过一年多忍辱负重、含辛茹苦的组建和训练,湘军已成军,作为这支人马名副其实的统帅,只要他一声令下,水陆两路并进,就可以杀长毛个片甲不留,收复失地,真可谓是威风十足。
三十年来的理想在今朝就要成为现实,这个从小山村走出来的全凭自我奋斗的农家子弟,心情自然是激动不已、慨叹不已!
曾国藩想起蟒蛇精投胎的传说,难道自己真的不是凡人?公侯将相已经是指日可待的事了!当年的文弱书生已经成为要扭转乾坤的巨人了!他也想起长沙市民对自己的咒骂,想起鲍起豹等人的骄横,想起移师衡州的痛苦,他还想起皇恩浩荡,想起极力推荐自己的好友、恩师……
往事一幕一幕在脑海中闪现,曾国藩在心底呼喊:我终于可以在这些狗眼看人低的官员和不可一世的太平军面前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我也绝不会辜负浩荡的皇恩和亲友的厚望。
从此以后,天下人即将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曾国藩。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83。 交锋前的叫板1
太平军自从起义以来,虽然遭到清政府派兵*,但都不足为惧,一直等湘军站出来,他们才遇到了真正的对手。这两个阵营的最高统帅也开始了为期10年的较量。
曾国藩和洪秀全都是读书人,洪秀全起义前能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