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升对计划进行了报告。
“这个问题好解决,和苏联人谈,他们如果不裁军,我们就打,打到他们裁军为止。”沈凝云轻松的说道。
“那就没有什么问题了。”王东升点头说道。“这个裁军计划,要裁撤的陆军兵力达到了270万,我们第一波裁军先裁撤120万,第二波裁军再裁撤150万。最后保留120万陆军,10万海军陆战队。”
“另外华东舰队分离出一部分,组建印度洋舰队,华东舰队负责太平洋海域,印度洋舰队则负责印度洋海域。同时两支舰队派遣巡洋舰、护卫舰在全球海域围剿海盗、保护商船。”
中华民国的军事方面,随着外部环境的好转,裁军和保护商船是肯定需要的。成立印度洋舰队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在印度洋海域保护中华民国的石油运输线。
维持一支400万的陆军是很烧钱的,如果裁撤了裁撤一半,就能减少一半的人员、装备支出,并且还将多出200万的劳动力进行生产建设,这一减一增之下,不仅节约了开支,而且还扩大了生产建设规模。
“裁军是肯定要做的,不过在转业方面必须做好。”杨凌对王东升说道,王东升点头说道:“转业上没有什么问题,可以保送一批去上大学,再送一批去学技术,还可以开辟农场安置一批,安保公司方面还可以再吸纳一批。”
“还可以提供一些资金和项目,扶持一批创业军人。”沈凝云补充道,“从而给华东商会继续输血,反正现在项目也多。”
华东商会吸纳的是民族资本商人,但是军人当中也是有很多有头脑成为商人的,而且这些商人有纪律性,也懂得团队协作,有配合意识,所以是华东商会最佳的吸纳群体。毕竟参军过的,基本上都是受过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灌输的,出来的不说人品如何,起码在民族主义方面是过关的。
这个裁军计划,将在三年内完成。
在确定了计划之后,与苏联的谈判也很快开始,中华民国向苏联提出了双方共同进行裁军的要求。
中华民国向苏联提出,双方陆军兵力不超过150万人,并且在边境上的驻军进一步降低,降低到20万的规模。
对此苏联自然是求之不得。
一旦双方裁军,就意味着苏联在中华民国这个方向的战争危险就消除了,以中华民国的庞大国力,苏联真心打不过。
能进一步降低双方的陆军规模,那么中华民国也就不会继续入侵苏联。毕竟一百多万的军队,在苏联境内撒开之后就没多少了。一旦中华民国不再试图入侵苏联,苏联只需要哦防范来自欧洲的威胁。
而因为中华民国的崛起,欧洲和苏联的关系有不错,并且还不时的给予苏联援助,这让苏联的外部环境将大大的改善。
这样一来,苏联就能够集中力量,先把工业发展起来。
当然苏联打着这个主意,中华民国同样是打着先发展经济的想法,先让人民富裕起来,进而再争霸世界。
持续的战争,是会让人民厌烦的。
中华民国现在还有一个日本还没解决,不过并不急着对付日本,反正日本现在也废了。
中华民国迅速与苏联达成了《联合裁军协议》,随后大裁军迅速展开,中华民国与苏联首批共同裁军120万陆军。
当中华民国与苏联陆续宣布裁军的时候,在国际上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从中华民国与苏联的裁军可以看出,中华民国已经不再想要再发动新的对外战争,毕竟随着英国的妥协,中华民国已经能够从英国殖民地中获取利益。
英国这个世界霸主,也就是世界头号强盗,与中华民国进行了分赃,暂时满足中华民国对海外利益的胃口。
对此英国表示支持,宣称中华民国此举将为世界和平做出杰出贡献。
大裁军的计划提出后,中华民国国防军的士气受到了一些影响,很多军人并不想退伍。对于很多士兵来说,军队已经是他们最熟悉的地方,很多士兵除了打仗之外,他们什么也不会。
最高统帅部就这个问题,下发了退伍转业文件,宣布了退伍转业政策。
最高统帅部下发的文件指示,退伍士兵、军官,将进行多渠道进行转业。愿意要土地的,分给土地,最低500亩,也就是相当于50个标准11人足球场差不多大小。最高可以获得2000亩的土地。
如果是要草场,最低3000亩,最高2万亩。
退伍军官当中,能拿到最高的转业土地分配的只有团长,团级之上的军官,都是直接持有一部分财团股份的。
一个团长如果退役,如果表现良好,那么即可拿到2000亩大的农场,或者一个2万亩大的牧场。
为了安置这些退伍军人,财团将西域行政区、东北、外东北地区条件较好而又未开发的那些土地都拿了出来,将直接分配给那些退伍军人。
这些土地,过去是归属于财团,但是财团还未开发出来。
愿意拿土地和牧场的,土地分配给退伍士兵。而生产机械、牲畜,则通过贷款的方式购买,并且价格优惠、利息也低。
整个西域行政区,可以开拓出来的耕地就多达7亿亩,但到目前也只开发了一半,加上东北以及外东北同样也有不少土地还未开发,尽管没有开发,但归属权却是在财团手上。
财团手里有大量的土地,主要是因为历次对外战争的战争红利,每次打下一块版图,军部直接将土地打包卖给财团,让财团去运营。
而在牧场方面,后是中国的版图境内,西北除了甘肃农业还占多数外,有内蒙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四大牧区,另外蒙古收复后,内蒙牧区被命名为漠南牧区,蒙古牧区则命名为漠北牧区,加上西域牧区,中华民国现在有六大牧区。
六大牧区当中,西藏牧区因为海拔太高,缺乏一定的商业生产条件,所以西藏地区的牧场很多都是分配给解放的农奴。
因为西藏海拔太高,所以汉人不太可能大规模进入西藏。加上中华民国在西藏的政策确实不错,所以西藏很稳定,西藏的藏民也比较淳朴。尽管后世出现过西藏暴动,但实际上主要是由美国在背后挑动,但是美国人很快就发现在西藏挑动暴动缺乏民众支持,因为汉人没有在西藏大量活动,所以藏民很难被大规模挑唆。
倒是在新疆地区大量暴动,因为新疆海拔低,汉人可以大量活动,那些少数民族就算是在同等的政策下,很多时候也很难竞争过汉人,所以那里的********才比较高。
西北政府成立后,对少数民族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所以如今的新疆,已经被汉人牢牢掌控。
青海、西藏两大牧区基本上被财团开发出来了,漠南牧区也被开发了不少的面积。
漠北牧区则基本上没什么开发,不过财团已经开始收购漠北的草场,财团已经开始对漠北牧场下手。
此前西北政府时期,沈凝云这帮人的想法是,让蒙古人维持过去的生活,负责草原生产,然后由财团进行收购。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又不一样了。
当初是因为资本、工业规模还不够,还腾不出手来开发。但是现在中华民国的国力逐渐发展,已经有了开发的能力。而且发现蒙古人对草场的管理和开发很多时候是没有规划的,见牛羊值钱的,都在超额养殖,而中华民国的牧业技术,也让蒙古人能养更多的牲畜,而不用怕牲畜冬天被冻死、饿死,导致草场开始退化等等。
所以财团已经改变了对蒙政策。
决定将牧场买下来进行转业管理、生产,而蒙古人可以在牧场当工人,也可以迁移到城镇中当工人。
当然,蒙古人也能自己继续经营牧场,但是要合理的管理和生产,同时也要开始上税。过去,西北对蒙古地区的牧区,是不怎么收税的。
蒙古的漠南、漠北两大牧区,草场质量是不错的,就是气候有些冷,冬天经常会把牲畜冻死、饿死。
铁路修进蒙古之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加上公路的铺设,每年入冬前都可以运输很多饲料到牧区去储藏起来。
有了足够的饲料,再加上圈舍供暖设施的建设,牲畜能安然过冬,而不用怕牲畜被冻死、饿死。
所以蒙古地区的牧场尽管有西伯利亚冷风的袭击,但改善了运输和设施之后,也还是不错的。
而在西域行政区,牧场面积达到了30亿亩。
大量的牧场实际上还处于未开发状态,在分配好之后,退伍军人要开发那些土地、牧区也很容易,建设方面财团会有专业人员派去协助。会把道路、圈舍、栅栏等一系列的设施都搞好,钱方面则是由退伍军人向银行申请贷款。
财团能掌控如此之多的土地,基本上都是战争红利。现在要裁军,正好用这些战争红利来安置退伍军人。
另外,关内各省,还有很多零散的资源,那些资源因为太零散,所以财团很难进行管理,这些资源也将被财团整理、统计出来,然后分配给退伍军人去经营。
北海行政区则因为太寒冷,除了外东北一块之外,其他的地方,则基本不怎么进行分配。
另外,在东南亚各国,财团也有很多零散的资产。因为东南亚各个经济殖民地还有很多未开垦出来的耕地,所以也可以分配给退伍军人。
当然不是每一个退伍军人都愿意离开家乡,并且愿意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辛苦创业。
所以除了分匹土地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