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浞十九年,寒浞攻打斟鄩氏,斟鄩氏首领姒木丁出战。双方最后在潍河(今山东潍坊境内)上展开激战,最终,寒浞命军士凿沉了战船(规模应该不大)击败了夏军,混战中姒木丁战死。
寒浞二十年,也就是相二十八年,寒浞轻而易举攻破帝丘。一天晚上,寒浇杀入相的住处,相绝望之际拔刀自刎。夏亡。
我们知道,东周分两段,汉中间有王莽的新朝,晋因为五胡乱华分成两段,唐中间有武则天的周朝,宋被金打成两段,这些都在史书中有标注,而夏没有标注,实际上夏朝也是分成了两段的。寒浞总共在位六十年,第二十年灭夏,其后断夏四十年。寒浞本以为自己的王朝能够千秋万世,但一个人最终击碎了他的美梦。
寒浞是个杀人狂,什么规则在他眼里都无效。每次打了胜仗,寒浞都要进行大屠杀,帝丘也不例外。相传,相是率领军民一起抵抗的,但最终没能挡住寒浞的大军,寒军势如破竹迅速攻克帝丘,然后进行屠城,对夏的子孙更是不会放过,直到寒浞觉得已经将夏王朝的子孙杀光了才住手,心满意足地去做他的天子了。但他万万没想到,在城墙下的一个水洞(或狗洞)爬出去了一个孕妇,这就是相的王后缗,他肚子里的孩子最后成为了夏的救世主、也成为了寒氏家族的阎罗王。
缗是有仍氏之女,她乔装打扮逃回了娘家有仍(今山东济宁市南)。第二年生下一子,取名少康。
少康天生聪明,懂事后,母亲告诉了他失国的惨痛经历,叮嘱他不要忘了杀父之仇。少康也很有志气,从此发愤图强,学习各种本领,立志报仇雪恨,夺回天下。
少康首先被外祖父任命为牧正,负责管理畜牧,这使得少康有机会学到了带兵打仗的本领。而此时,寒浞已听到了相的儿子还在人世的传闻。寒浞大惊,派寒浇带人四处打探少康的下落并最终找到了少康,双方打了一仗,具体过程不清楚,但结果很确定,少康被打败了。
寒浞三十九年,战败成功逃跑的少康投奔了有虞氏(今河南虞城南),这个有虞氏可大有名堂,因为他们是虞舜的后代,在天下那是相当有威望,也正是如此,有虞氏成为了少康的保护伞,能让少康聚集足够的力量进行反击。
有虞国国君虞思见少康年轻有为,一表人才,便任命少康为庖正,主管膳食,并把两个女儿“二桃”嫁给了少康,为他修建了纶邑(今河南禹州顺店镇康城村),此地土地肥沃,“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即方圆十里的土地和五百人的部队,虽然不多,但总归是有了安身立命之本。少康体察百姓疾苦,获得了百姓的支持,刻苦习文修武,广交豪杰,招募勇士,为复国积蓄了力量。
寒浞五十五年,少康三十四岁,曾经逃亡到有鬲(今山东省旧德平县)的夏朝老臣伯靡,暗中联络斟灌氏和斟鄩氏残部,投奔少康,再加上有虞氏的帮助,最终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复仇大军,凭借这支军队,少康正式向寒浞宣战。
寒浞五十七年,少康先命将军女艾到寒浇军中做间谍,分化其实力同时刺探军情,时机成熟后,亲自率军攻击寒浇的过邑。此时寒浇已过花甲,再没有当年之勇,而且过邑多年无战事,军队战斗力早已下降,加之女艾扰乱军心,战斗没持续多久,过邑即告破,寒浇被杀。
寒浞五十九年,少康命长子姒季杼(或写作予)攻打戈邑,寒豷迎战。季杼用疑兵之计使其中计,最终,夏军势不可挡,收复戈邑,寒豷被俘,少康杀之。
寒浞六十年,少康命伯靡率领有鬲氏和斟灌氏、斟鄩氏大军,进攻斟鄩,在清除第一批抵抗部队后,少康亲自攻打斟鄩,寒浞此时已是八十多岁老头了。寒浞部下看大势已去,临阵倒戈,将正准备自杀的寒浞捆成粽子,然后开门献城。少康将寒浞处以凌迟,同时将寒浞一族斩尽杀绝。夏后复国。
少康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他不但有武功(不是武术),更有文治。
少康夺回王位后,及时安抚百姓,建都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修皇宫,坐钧台,置九鼎,天下诸侯纷纷拥戴。因为童年的不幸,少康对来之不易的成就十分珍惜,他在复国后勤政爱民,讲究信用,重视农业和水利。其在位时期,天下太平,国家强盛,史称“少康中兴”。
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前后共计约百年,其中令夏朝出现40年的中断史。少康之母缗大难不死并生下少康,为夏后延续一脉,功不可没。少康励精图治,终于复国并带来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兴,是一个值得敬仰的君主。
还有,一说少康还叫杜康,被称为“酒仙”,“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曹操的名句。不过,关于杜康的说法有很多,例如,有的说是黄帝时人,有的说和刘伶一个时代。说少康就是杜康,只是其中一说而已。
少康在位21年,死后葬于阳夏。其子季杼(帝予)即位,征伐东夷,使夏王朝达到鼎盛。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少康晚年封了一个庶子姒无余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县),负责祭祀大禹之墓,此人后来建立了一个国家,而该国后来出了个大人物,他的名字叫做越王勾践!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十九 死谏开先第一人——关龙逄
中国古代有句俗话,叫做“文死谏,武死战”,意思是文官冒死进谏,武将誓死奋战。展现一种忠君为国的精神,体现一种视死如归的勇气。
中国自古至今冒死进谏的人物有很多,远有比干、屈原、魏征、海瑞等,近有李鼎铭、彭德怀、陈布雷等,他们结局有好有坏,甚至有人为此献出了生命,但他们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在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依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陈述与上级不同的意见,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那么,死谏开先第一人是谁呢?根据史书记载,他的名字叫做关龙逄(páng)。
关龙逄,又名豢(huàn)龙,古代豢龙部族的后代,夏桀时大夫,因为向桀进谏忠言被杀。
关龙逄生于奴隶主家庭,但对奴隶却富有同情心。因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加之深明大义,被当时的夏王姒发选为大夫。
夏王朝在少康中兴后,帝予(姒季杼)将夏推向了顶峰,其后五代六王时期比较稳定,但之后出现了一名大神级君王,这位仁兄非常迷信,喜欢鬼神,而且荒淫无耻残暴,他在位期间,诸侯多有反叛,不再接受夏的统治,他的名字叫姒孔甲。《史记》说孔甲喜欢养龙,一日有雌雄两条龙出现于黄河和汉水之上,孔甲非常高兴,让人捕来,但没人能够饲养,听说一个叫刘累的会,就将他找来赐姓为“御龙氏”,中间雌龙死掉,刘累惧怕,将雌龙做成了肉酱给孔甲吃,孔甲吃了连称好吃,叫刘累再做,刘累害怕,逃出夏都,一去不返。这就是孔甲的一件小事,其中的龙应该是龙鱼。相传刘累跑后,孔甲又找到了一个叫师门的养龙高手,师门将雄龙养的很好,受到孔甲的赏识,但师门是个直性子,批评孔甲不懂装懂(一语中的),最后惹恼了孔甲,导致孔甲命人将其杀害,并弃尸荒野。孔甲最后死在了一次拜鬼活动(祭神)的途中。孔甲死后,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给皋,皋没什么能力,在位期间不能恢复夏威,死后传给了发,发也没有什么能力,但似乎不是昏王,因为他能选贤,出名的有终古和关龙逄。
发死后(一说病死,一说被桀杀害),传位给桀,相传桀文武双全,但施行*,荒淫无道,“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修造酒池,广罗美女,宠爱妺喜,因此使得夏王朝内忧外患不断,但桀还很狂妄,说自己和太阳一样,太阳灭亡他才会死。当时汤给桀引荐了伊尹,伊尹对桀进行了一番劝谏,桀听不进去,伊尹投汤;做太史令的终古哭着进谏,桀很不耐烦,斥责了终古,终古也投奔了汤;下一个进谏的就是关龙逄。
关龙逄的死有三个版本,分别如下。
版本一:关龙逄看到夏桀的所作所为,十分忧虑,就进谏说:“古代的君王,讲究仁义,爱民节财,因此国家安定,天下太平,但您如此挥霍,滥杀无辜,若不改变,会遭天谴。恳请您立刻改变这种情况,收敛行为,洗心革面。”说完就不走了,站着不动。夏桀大怒,命人将其囚杀。关龙逄一死,大臣惶恐,纷纷离去。
版本二:关龙逄多次向夏桀进谏,提醒他要注意治理国家,爱抚百姓,夏桀听不进去。关龙逄经过深思,携带黄图(一种地图)进谏,将黄图献给夏桀后久久不去,用意是提醒夏桀天下危急,各方诸侯蠢蠢欲动,夏有亡国之危。不成想,夏桀看后说关龙逄妖言惑众,关龙逄怒目而视,夏桀终于暴发,将黄图烧毁,然后喊来士兵将关龙逄囚禁起来,不久后将其杀害。
版本三:夏桀做炮烙之刑,让关龙逄陪他在瑶台观看,然后问:“你快乐吗?”关龙逄答:“我很快乐!”(对歌呢……)桀问:“你看酷刑为什么不悲伤呢?”关龙逄答:“天下人认为最痛苦的正好是君王认为最快乐的,我是君王的臣子,为什么不高兴呢?”桀说:“现在我听你说,你说得对我就改,不对我就对你施加酷刑。”关龙逄说:“我看您头上悬着危石,脚下踏着春冰,非常危险。”桀笑道:“你说我和国家都要灭亡,却不知道你现在就要灭亡吗?”桀对关龙逄施加炮烙,关龙逄赴火而死。
三种说法情节虽然不同,但所要表达的内容和结局是一样的,即关龙逄直言劝谏,最后被桀杀害。关龙逄死后不久,桀因众叛亲离,最后为商所灭。
后人将关龙逄与比干并提,并为二人修建了祠堂,名叫“双忠祠”。
也许有人要说,关龙逄不识时务,应该弃暗投明;但我要说,人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