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将关龙逄与比干并提,并为二人修建了祠堂,名叫“双忠祠”。
也许有人要说,关龙逄不识时务,应该弃暗投明;但我要说,人各有志,对死的含义有不同的诠释,不可强求。伊尹投汤,最后成为名相,关龙逄冒死进谏,同样流传千古。一个贤,一个忠,无所谓谁对谁错,孰是孰非,我们只要记住,有一种人,明知自己要死,但还是要抱着一丝希望去努力争取,这是一种勇气,一种精神,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这种勇气和精神,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关龙逄是中国史上有记载的死谏第一人,开后世先河;同时他还是某个姓氏的祖先,其后代中有一人,威风八面,名震九州,流传千古,封神称帝,在中国简直是妇孺皆知,黑白通吃,无所不在,而且在日本和朝鲜半岛也颇有影响力……此人我不说您也应该知道——武圣关二爷!
二十 网开三面——汤
汤,姓子,又称商汤、武汤、天乙、大乙、成汤、成唐、唐、高祖乙等,中国第二个王朝商朝的建立者。注意,是商朝,不是商,商的建立者是汤的祖先契。
在具体地介绍汤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汤的的祖上家谱。
黄帝,玄嚣,蟜极,帝喾,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微,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天乙。天乙就是汤,以上诸人前后都是父子关系,没有兄传弟的情况。
以上诸人多为匆匆过客,值得一提的有以下几位:契,相土,冥,振,微。请看下文。
契,又名阏(è)伯、偰、禼(xiè),商祖,被商朝人称为玄王,帝喾、舜章节都曾提到过。其父即帝喾,其母为简狄,是帝喾次妃,吞了玄鸟(燕子)卵而怀孕生子,通俗说法是:吃了个鸟蛋生了个儿子,当然我们不能说契是鸟人(不雅)。契被舜任命为司徒,掌管教化,曾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地,赐姓为子。
相土,契的孙子,又叫乘杜。相土在位时,正是夏王姒相失位、寒浞当权之时,相土趁此良机,由砥石(今河北泯水流域)迁居到商丘,迅速发展自己的势力,以商丘为中心,将地盘划到黄河下游的广大地区,直达黄海,据说还拥有海上霸权,在泰山附近还建有东都。相土最大的贡献是发展了畜牧业,发明了牧马之法,驯养马匹作为运输工具,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相传相土也发明了马车,不过和奚仲的不一样,奚仲发明的马车侧重于车,而相土的侧重于马。相土的马车是奚仲马车的优化版。
冥,甲骨文中称谓季,相土的三世孙,即玄孙,这是个可歌可泣的人物,因为冥在位时同时担任夏后的司空,和当初的大禹一个职务,他任官勤劳,最后在一次治水时死于水中,《国语 鲁语上》说:“冥勤其官而水死”。冥被后世敬为水神,称作玄冥。
振,又名王亥,甲骨文上叫“高祖亥”,冥的长子,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他帮助父亲治水有功;二,他发明了牛车,牛虽然没马跑得快,但比马力气大,更适合耕地和拉货。在王亥的大力推广下,驯牛技术和牛车开始普及,加之相土的驯马技术,商的农业和畜牧业在王亥在位时空前发达,商部落也很快强大起来,而此时产品出现了剩余,过剩的东西用不了,干什么用?就去和需要这些东西的人换自己需要的东西吧。于是王亥就开始牵着牛车拉着货物去外部落搞交易(以物换物),这事别人没做过,商部落开了先河,当时外部落将他们称作“商人”,这个词一直延续到今天,泛指所有经商做买卖的人,王亥就成为了商人的始祖。现在还有人去商丘祭祀王亥,以求事业有成,财源广进。
微,全名上甲微,据说上甲是字。上甲微是王亥的儿子。夏帝泄十二年,王亥和弟弟王恒一起从商丘出发,赶着牛羊,载着货物,长途跋涉去有易氏(今河北易县、徐水一带)进行贸易,有易氏的首领绵臣见财起意(一说王亥兄弟有失检点,做了不轨之事,激怒绵臣),杀害了王亥,并扣下牛羊和货物,将王恒驱逐出境(不知为何没有杀)。上甲微听说后,决心为父报仇,但并未立即采取行动,而是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四年后,上甲微借助河伯之师,在易水之侧与有易氏军队相战,混战中绵臣被杀,有易氏彻底崩溃。上甲微在位期间,商部落势力进一步增大,其死后得到了殷人的隆重祭祀。
以上就是汤之前商部落产生的名人和发生过的大事,下面我们请主人公正式登场。
汤的出世应该很平常,没什么奇异事件。由于祖上的艰苦奋斗,汤即位后,摆在他面前的是非常庞大的家业,就凭此,汤完全可以悠闲快乐地过一辈子,但是汤不是常人,他眼里有更广阔的天地。
汤即位之时正是夏桀最*的时候,诸侯不朝,天下纷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汤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立志取而代之,但从来没说过,却时刻准备着。
汤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统治中心迁到亳(今河南商丘),他认为商的兴起是从商丘开始,这是块风水宝地,自己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也应当从此开始。
汤即位后的第二件事就是寻找人才。
商汤娶有莘氏之女为妃,按当时的习惯,嫁女是要有陪嫁品的,这陪嫁品之中有一样很特殊,是奴隶。当时是奴隶社会,奴隶是最下层的人,没有权利没有自由,活得还不如畜生,没有人会在乎你的生死,很少有人会对你多看一眼。但是汤不一样,他就对有莘氏之女的奴隶多看了一眼,他发现有个人背着一口大锅,气度不凡,和别的奴隶不一样,于是开始对他进行关注,并差使他在厨房干活。自从这个奴隶当上厨子之后,汤的饭菜出现了问题,有时候很好吃,有时候很难吃,汤没生气,但很奇怪,就亲自找到了这个奴隶进行责问,可是发现这个奴隶很健谈,通俗点说就是很能侃。这个奴隶先是给汤介绍了一下五味的辨别方法、使用方法,然后讲解了一下烹调方法,在讲解过程中还时不时与天下大事进行对比,做饭炒菜的知识讲完了,天下大事和为政之道也分析好了,把汤说得连连点头。这时候,这个奴隶开始说夏的气数已尽,劝汤承担灭夏大任。汤本来正有此意,这话正说到了他的心坎上。汤感觉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便免除他的奴隶身份,而这个奴隶也说出真相,他是自愿为奴做陪嫁品的,目的正是来见汤,汤大喜,任命他为右相,即最高执政大臣。此奴隶就是大名鼎鼎的“元圣”伊尹,不过他当时不叫伊尹而叫伊挚,尹是在商朝建立后他的官名。相传伊尹说汤之时依然背着大锅,而锅里还热着汤(看来伊尹力气不小还皮糙肉厚),这就是著名的伊尹鼎烹说汤的故事。
商汤当时的左相叫仲虺(huī),又叫莱朱,是车神奚仲之后,也是汤提拔的,主要从事政治工作和撰写诰书。
汤即位后的第三件事就是收买人心,即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汤没的说,他向来以仁厚著称于世,爱护百姓,施行仁政,有一件事非常有名,此事诞生了一个成语——网开三面,引申了一个成语——网开一面。
这件事是这样的,某次,汤出外游玩,见一人在树上“张网四面”,自言自语:“天下四方的鸟都飞进来吧”。汤看见了对他说:“这事做得太绝了吧,鸟都被你捉光了。”于是汤叫捕鸟人撤掉三面,祝愿说:“愿意往左的往左飞,愿意往右的往右飞,实在不想活的就飞到我的网里来吧。”此事一出,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万,老百姓都说,汤对鸟都这样仁慈,对人更没的说了,于是诸侯纷纷拥护汤。
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但天下也不是那么好得的。桀虽然荒淫*,但夏毕竟是传了四百多年了,力量不可小觑,不是那么轻易被推翻的。于是汤想了个办法,派伊尹去试探桀,看桀是不是真的不可救药(一说是汤是为了夏好才将伊尹推荐给桀,个人观点此说不可信)。
桀三十七年,汤给桀推荐了伊尹。伊尹见到桀后用尧舜的仁政来劝说桀,希望体谅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桀听不进去,伊尹感觉他确实不可救药,在亲眼看到了夏王朝“上下相疾,民心积怨”的混乱局面后,返商。
伊尹返商后将所见所闻告诉给汤,汤觉得是时候出击了,方针是先扫除夏之羽翼。
当时在商部落附近有个部落叫葛(今河南宁陵北),是夏的附庸国,葛的首领葛伯不按时祭祀天地祖宗,汤派人去询问,葛伯说自己穷得连牲口都没有,拿什么作祭品?汤于是送了一批牛羊给葛伯,不曾想葛伯把牛羊杀掉吃了,还是没祭祀。汤于是又派人去问,葛伯又说自己没有粮食了,拿什么去祭呢?于是汤又派人去帮葛伯耕田,还派人给耕作的人送酒饭,不料在半路上,葛伯把酒饭抢走,还杀了一个送饭的小孩。此事激起了民愤,人们认定:葛伯和土匪强盗没什么两样。汤感到这是个树立威望的好时机,于是打着为童子报仇的名义迅速对葛部落出兵。这个葛伯看起来挺凶,为所欲为,但到了商汤的军队面前就成了软蛋,汤没费什么事就将其彻底消灭。汤趁势攻击附近的十几个与商不睦的部落,并迅速将他们制服。从此,商正式树立了威望,实力进一步增强。
威望大增后,汤采纳伊尹的建议,停止对夏朝的朝贡,目的是试探夏的军事实力。桀听说后,命九夷族发兵征伐商,汤和伊尹看到桀居然还能调动九夷族的兵力,就马上请罪,恢复了朝贡。桀毕竟不是傻子,看到商的势力一天天壮大起来,还做出了如此大逆不道之举,摆明了是要和夏对抗,十分愤怒,同时也非常害怕。这时候,一个叫赵梁的人给桀出主意:召汤入朝。桀照办。
此时,汤与伊尹和仲虺正在谋划征伐豕韦(夏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