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病的时候,谁去伸出手来保护他们呢?只有我们。这些好的建筑,我们要保护它,但是更重要的是要保护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
当父母变成孩子的时候
《二十四孝》是二十四个童话故事,讲述了二十四个孝敬父母的故事。有些年轻的朋友,可能还没体会到孝敬父母。你记得小时候生病的时候,母亲把你背在身上,到医院里去吗!那个时候,我们总是问一句话:“妈妈,我这病会好吗?”妈妈总会说:“放心,孩子,你的病一定会好!”可是现在情形反过来了,当你推着母亲到医院,母亲问你的时候,你怎么回答?我妈八十岁,有一次心脏病犯了,我带她到医院里去做CT。我推着车子往CT室走,母亲的嘴就在这儿一张一合,很紧张。她那意思是说:“我这病能好吗?”这时候情况变了,母亲变成孩子了,这个时候我说:“妈,您的病一定会好的。”要知道,当父母变成孩子的时候,保护他们的那只手在哪儿呢?那就是我们的这只手。
第一种高贵:孝顺为本(2)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首。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恩重情深。那么在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里,作为子女,是怎样孝敬和回报父母的呢?
死去的母亲被儿子呵护
《二十四孝》,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叫《闻雷泣坟》。
“裒,事母至孝,母在日,性怕雷,既卒,葬山林,凡遇雷雨,裒即奔至坟地,拜跪泣告:儿在此,母勿惧!”
《闻雷泣坟》里的主人公叫王裒,是山东人。魏晋时代的人。王裒,博学多能,他的父亲从小被别人杀害,他隐居在山村里教书,相当于现在的山村小学教员。他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每到阴天下雨的时候,天上一打雷,狂风大作的时候,村里人就感到吃惊——怎么老有一个黑影“噌”的一下就上山了?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每到打雷下雨,就有黑影往山上跑。当地的人就害怕,说这是不是闹鬼了,就赶快上“警察”那儿报案。
(魏晋时代有警察吗?理论上讲,世界最早的警察是1829年罗伯特·比尔建立的“伦敦大都市警察”。那么说,魏晋时代可能没有警察,但实际上是有的,我们国家很早就有警察。现在有人说,最早的派出所所长是刘邦,十里设亭,就是每十里设一个派出所,叫“亭”。最早的警察之父是谁啊?是关羽,这是外国人研究的,关羽应该是“警察之父”,当然这事我们没考证)
“警察”就上山了。到山上一看:一片坟地,坟地前边跪着一个小青年,二十多岁。跪在坟地前喃喃自语,说的就是这句话:“儿在此,母勿惧”。
这个王裒,一下雨一刮风一打雷,就跑到山上。为什么呢?王裒从小没有爹,妈把他养大。母亲和儿子十指连心,王裒长大以后,没来得及孝敬母亲,母亲就走了。母亲有一个弱点,就是怕打雷。母亲在世的时候就害怕打雷,所以,一到了打雷下雨的时候,王裒就上山,跪在母亲的坟墓前说:“儿在此,母勿惧!”意思是说“妈你别害怕,儿子在你身边。”
忠臣孝子
忠和孝是连在一起的。古代人说忠孝节义,大孝必是大忠。中国古代有好多孝子,大家都知道的岳飞,跪在地上,母亲在他后背刺上“精忠报国”。北京有一条路,就叫张自忠路。抗战的时候,张自忠,三星上将,他是整个抗战期间国民党方面牺牲的最高级的将领。张自忠遇到日本鬼子,肉搏而死。张自忠大将军,每天下班一到家什么不干,先到母亲那儿说:“妈,儿子回来了。”给母亲捶捶背,“妈你想吃点什么?我给你买点什么。”忠孝节义。凡是大孝才能大忠。
上将许世友,十几岁当红小鬼参加长征,出生入死一辈子,没有伺候母亲,许世友得的是肝癌,最后的时候很痛苦。到死的时候,许世友给组织上写封信,说“我这一辈子革命,没有照顾我妈,我妈走了我没尽孝,能不能把我埋在我妈的身边?尽点孝心。”
人的一生的意义是什么?是挣大钱还是做大官?我认为都不是。人的意义在于尊严,伸出我们的手,去保护我们的父母吧!每个人都要做好准备,你们现在还年轻,可是有父母走不动的那一天,我们要做好准备,给父母洗澡,给父母讲故事,伺候父母,因为父母为我们做的事情,远超过我们的千倍和万倍。
一百七十年前写给死去妈妈的信
在北京的潘家园旧货市场上淘宝是有规律的:只有周六早上才有宝。周六这天正好赶上奥运火炬采访,只好周日下午去了,当然是没什么东西了,临走前,见地上有两本老家谱《王氏复修族谱》和《刘氏复修族谱》,内蒙古人卖的,像《北京晚报》的合订本大小,上到明末,下到道光年间。我用三百五十元买下来,有点贵!打开《刘氏复修族谱》,一小段文字很感动人,我称它为“妈妈死后的痛哭”:
第一种高贵:孝顺为本(3)
“夏氏,寿八十三岁,终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五月二十八日。是日,天做淫雨,洪波涛天,民屋漂毁。痛冯夷之无情,音荣赴之流水。恨湘灵之有约,精灵达于河汉。虽精卫之徒劳,奈昭王之不复,天乎人乎,使儿孙辈抱无涯之恨也!”
试译为:
妈妈,您归去的那天,苍天感慨。
暴雨从天而泻,洪波涛天,民屋漂毁。
妈妈,我们痛恨黄河水神——冯夷,他太无情了。他过河时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为河伯管理河川。为什么他又兴风作浪?
妈妈,我们痛恨湘水女神湘灵,湘灵鼓瑟,曲声袅袅,让想象的羽翼,伴随着仙乐,往返盘旋,至使天河倒灌。
妈妈,即使那只可爱的小鸟,炎帝小女儿精卫永远奔波,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也填不满东海。
妈妈,即使周昭王再梦见浑身长满羽毛的神人飘然而至,他的仙药也不能使您复生。
苍天作证,
乡亲为伴。
妈妈,子子孙孙的怨恨与痛苦,像这暴雨一样,永无止境……
试问?我们死后,儿子会写这么一篇纪念之文吗?
我们说:父母的恩情比海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子女都应该孝顺父母,对此,《二十四孝》中《芦衣顺母》的故事是怎样说的呢?
怎么对待后妈的虐待
我姥姥小脚不识字,可我的知识与世界观却大多从她那里继承。小时候她讲过一个继母经常虐待儿子的故事,后来我长大了,才知道这是二十四孝之一:《芦衣顺母》。
《芦衣顺母》的故事是这样的:孔子七十二贤人里有一个贤人,叫闵子骞,在孔子的弟子中的排行非常高。
这一天,“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农村下大雪,闵子骞与两个弟弟,哥儿仨拉着一个车走,他爸爸是个车老板,拿着鞭子。冰天雪地,闵子骞穿着个大棉袄,两个弟弟,也都穿着大棉袄。闵子骞从小妈妈死得早,就有了个后妈,那两个弟弟是后妈生的。
闵子骞哥儿仨拉着这车,走着走着,太冷了,手冻僵了。绳子一下掉在地上,爸爸一看就生气了,说:“你是老大,你还有两个弟弟,都穿着这么厚的大棉袄,你还拉不动这个车。”骂了一句不解恨,拿着鞭子,“啪”就给他一鞭子,这一鞭子抽在他胳膊上把棉袄给抽破了,他爸爸一看目瞪口呆:怎么回事儿啊?这棉袄里抽出来的,不是棉花,是芦花。过去农村有一首歌:“小白菜叶叶黄,三岁两岁没了娘啊。”后妈给他做这个衣服里边絮的是芦花,两个弟弟穿的是棉花。两个弟弟穿得很暖和,他呢?穿的是芦花的衣服,没有棉花他当然冷了。父亲一看不干了,这孩子受了虐待了,回家跟他后妈吵架,爸爸一拍桌子——离婚!古代的离婚不像现在,也就是一纸休书。后妈也知错了,就在这个时候,闵子骞一下跪倒在地上说:“父亲您和母亲要是离婚了,我是暖和了,可是我两个弟弟没妈了。父亲,咱们这一家人过得非常好,你能不能别休母亲?为了我这两个弟弟,为了我们三个孩子有母亲,你能不能收回成命?”他爸一听也非常感动,收回了成命,从此,一家五口,其乐融融。
当他后妈对他*的时候,人家怎么着?以德报怨。最后呢?大仁大勇,为后世所流传。
古代的实用版《安徒生童话》
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书是《安徒生童话》,丑小鸭给人以今生的希望,买火柴的小女孩给人以来世的憧憬。可是我们祖先的《二十四孝》,在今天人看来,简直是荒唐,一点也不可信。但是,如果我们拿《二十四孝》当《安徒生童话》来读,会突然省悟中国古人智慧的高超。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种高贵:孝顺为本(4)
在《安徒生童话》中,美妙的结尾总是千篇一律:“从此,王子与公主在小木屋里,永不分离,过着幸福的生活。”其实,公主还是要做媳妇,还是要面对婆媳矛盾,还是要有人教她为人处世,为她普及法律,讲解自护的知识。
与《安徒生童话》相比,中国人好像更务实。
婆媳真是天生的仇家吗
涌泉跃鲤的故事。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婆婆爱喝长江水,虽然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但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还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
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
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在这个故事中,先是婆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