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着什么呢?可能是天生的人性吧,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想的更多的是去关注她、去珍惜她,给她幸福。有时甚至想到将来要娶她为妻,可这些换回了什么呢?无尽的付出,不求回报,但至少也要值得吧!她在和我在一起的同时,一直和别的男人在一起,却在口口声声说那些谎言。明明被看到了还是理由充分。不是我们男人不知道珍惜,我们也在乎那些自己心里的女人,可是年轻的代价就是爱情的痛苦。既然你不在意那个男人,那还为什么要和他在一起呢?到头来,我成为了一个坏男人,她是无辜的。很快乐地过她自己的日子!
究竟是男人坏还是女人更坏(2)
这些不重要,在我看来,“坏男人”最起码还有做人的尊严。可是这些所谓的“好女人”连最起码的尊严都没有呀!好在哪里?“坏男人”没有出卖自己的灵魂,还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人,“好女人”已经出卖了自己的灵魂,不算是完整的了。我是这么认为的,挺可悲。
“坏男人”与“好女人”究竟是什么概念到底谁对谁错,有待大家评论。
期待那些“好女人”做一个真正的“好女人”,不要让感情成为游戏。
从通篇文章可以看出,他也是按自己的一点经历来判断是非的,这自然是不可取的。说一个人好,不能看人家对自己好不好,而要看人家对别人好不好。这基本上是一个常理。此乃其一。
其二便是深层次的文化背景。这实际上是一个文化心理的问题。千百年来,只有男人怕女人的份,说女人是祸水,女人的*比男人要强百倍,女人是水性杨花的,等等。在那样一个男性为中心的文化环境下,女人没有任何还击的能力,即使武则天做了很多事,还不是给编了很多野史,让她永远地成为一个坏女人。男人看女人往往是以处女心态来看的,即要让一个女人永远地纯洁,永远地始终如一,不能有任何的变化,可是,男人可以,男人不但可以三妻四妾,还可以逛青楼。女人有处女膜在监视她,而男人没有,男人靠良心,但这良心有些不良。
那为什么现在女人可以怕男人都是坏男人了呢?
一方面,从上个世纪以来,女性意识正在崛起,在不断地反抗着男性文化,由于是反抗,是革命,是暴动,所以有一种以怨报怨的心理;另一方面,男性社会也在不断地反思,给女子以平等。白金龙同学的这篇文章里就透露出一股浓烈的男子汉味,其实说透了,还是他心中有压倒一切的男性中心文化的根。这是需要反思的。从上个世纪初以来的男人就一直在经历这样一种心理上的变革。
说到男人与女人谁更坏这个问题,我想是不会有答案的。这也是一种文化的观念。若坚持男女平等,则必须相信人性是相同的;若坚持男女不平等,则一定会有坏男人或坏女人。不是男人更坏或女人更坏,而是文化中的倾斜。对于男人和女人来讲,是一种共同的道德文化环境,要讨论的应该是人性。人性不是绝对的,此一时彼一时,好与坏也只是相对的,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还有,这个时代正是一个泛性化、泛爱情化、泛游戏化的时代,恋爱越来越早,而结婚越来越迟,这样就会形成无数的怨男怨女。倘若我们不是从一己的痛苦来认识,而从更为深层次的文化背景中来认识,则问题就不是自己的痛苦所形成的问题了,而是一个文化的问题,是一个道德的问题,是一个有关信仰本身的问题。
白金龙同学自己也说,他还很年轻,还不能真正回答这个问题。我也希望他能长久地思考这个命题,以便为将来获得幸福而作好各种准备。
女人的性欲望真的比男人强吗(1)
大学时期,宿舍里一次卧谈聊起了女人的*望,有一位年龄较大当时也是唯一在谈恋爱的舍友不容质疑地说,当然是女人的*要比男人强,因为女人只是接受,但男人得付出。我们都无言,并有一些冷冷的恐惧(多少有一些绵延不绝的历史意味)。
后来看到一则消息,仿佛是专门来支撑我那位同学的:1999年,一位姓休斯顿的女子10小时之内先后与620名男子同床共枕。但同时也看到另外一些记录:*明星约翰·多斯一天内可以满足55位女子的性需求。这一看上去根本不可能的事却有真实确凿的证据。更有甚者。在18世纪的汤加王国,当地所有处女的初夜只能由国王来享受。1777年时,已经80岁的老国王平均每天要与8—10位处女发生性关系。据统计,这位国王一生*与万处女发生了性行为。
但为什么古代人(甚至现代人)认为女人的*望要远胜于男人呢?这个问题直到2002年后半年我才朦朦胧胧地找到了一些答案。
噢,人们,你们要小心如蜜一样甜的蛇毒,
以及那诱惑人的歌声和那可怕的深渊的引诱。
噢,那狂暴的毒蛇的烈火令人悸怖!
……
12世纪,有个名叫马波德的法国主教在他的诗篇里这样痛骂女人,“那可怕的深渊”指的应该是女人的*,而“狂暴的毒蛇的烈火”是指女人的*望。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和哲人都痛骂过女人,宗教就更不用说了。中国的古人也把王朝的灭亡归罪于女人。“红颜祸水”,“所有的女人都是*”,“女人的*比男人强”,“女人天生就是祸水”,所以女人一直被踩在脚下,女人的*也成了古人恐惧和痛骂的焦点。
为什么呢?
性学家认为,原始古人对女性的生殖器是不能理解的,不知道为什么从那里会生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不知道在*时为什么会有那么强的*,既崇敬又害怕,把它当成人最神秘的力量来崇拜。这就是女性崇拜的原因。后来古人发现女人生孩子是由于男人,所以在古希腊还有一种说法,说人是由父亲生的,母亲只不过是储存了父亲的种子而已。
古希腊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的《奥列斯特》三部曲里写了这样一个很有意味的故事。在古希腊,克丽达妮斯特拉为了她的情人亚格斯都士杀死了自己的丈夫阿伽门侬,而她和阿伽门侬所生的儿子奥列斯特又杀死了自己的母亲,为父报仇。这个案子被告到了神那里,引起了很大争论。代表母权制的依理逆斯神认为夫妻间没有血缘关系,因此杀夫是可赎之罪;儿子和母亲的血缘关系极其亲密,所以杀母是非判死刑不可的。但是,代表新兴的父权制的阿波罗神和雅典娜神却认为,杀夫是十恶不赦的死罪;而因为母亲杀死了父亲,所以把母亲杀死,只不过是报了父仇,为神执行了法律而已。最可笑的是,他们强调,奥列斯特杀死的是母亲,却并不是自己的血亲,因为一个人的血缘只同父亲有联系。他们认为自己并不是母亲所生,而是父亲所生,“父亲没有母亲也能生育”。
这个故事实际上告诉我们,人类对性的认识有一个非常漫长甚至可笑的历史过程。当然,它还说明了父权制在取代母权制时,人类是经历了很多斗争的。再后来,人们发觉,怀孕也是有规律的,当然还是把女人的作用肯定了,但是,同样也出现另一些类似于《奥列斯特》故事的问题,如女子不能生育往往不会怀疑男子的性能力,而是认为女子缺乏生育能力;又如女子不能生儿子也是女人的原因,与男人则无关,等等。每一次的认识其实都是对女人的一次禁锢或者解放。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女人的性欲望真的比男人强吗(2)
随着家庭的形成,性道德建立了,特别是由于原始宗教的原因,性道德被神话。但是,由于缺乏理性的认识和对历史的记载,人们对性的认识往往来自于神学。有关创世说、性伦理道德都成为神授的,于是,人们对性的历史的过程彻底地丧失了。古典时代,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人类天生就是如此。在这样一种思维的局限中,性便成为扰乱社会秩序的神秘力量,成为恶魔。
从奴隶制开始,甚至更早一些,父权思想越来越强化,人类的历史也逐渐地成为一部男权历史,女人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弱。所有的道德仿佛都是为统治女人而制定的,中国的礼教便是最明显的证明。男人的*望得到了充分的张扬。男人只要有能力,可以娶三妻四妾,还可以找*,甚至可以搞同性恋,但女人是不行的,女人必须对男人忠诚,女人还应该有处女心态和烈女意识。女人的*望被抑制到了最低限度。从心理学上我们知道,这种压抑是有害的,它将导致女人的心理变态和红杏出墙。在这种极端不平等的心理态势下,女人的“水性杨花”其实是正常的。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女人若是放纵,其情状更将骇人。潘金莲便是一个例子。
除了这种道德伦理上的限制外,古人实际上还是对女人的性“不放心”。男人们“发现”,女人可以无限制地“接受”,而男子的“给予”是有限的。
在这种有色眼镜下,女人的*被夸张和放大了。
南美洲格兰查克地区吐巴族的印第安人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传说:魔术师庇克·福克斯和霍克和一群半人半兽的伙伴们一同外出打猎,那时候男人们没有女人。霍克幸运地遇上一些妇女正从天上攀着绳索降下来,霍克小心地切断了绳索,女人们降到了地上,这足够这些男人们享用了。但是霍克警告伙伴们,这些女人的*里长着牙齿,要特别小心。可是,福克斯却急不可耐地和一个女人*了,那女人*里的牙齿咬掉了他的*和睾丸,福克斯身受伤而亡。过了一会儿,下雨了,雨水使福克斯又活了过来,他用一根木头制作了一个*,又用两个黑色的果实做了一对睾丸,又和这个女人*。这次,她竭尽全力也没能咬下福克斯的“*”。第二天,霍克拿了块石头,敲断了女人们*里所有的牙齿,其中有一颗没有被敲掉的牙齿变成了*。霍克说:“这下好了,等着吧!你的妻子们明天痊愈后,你就能和她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