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菊花醉-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阿牛又向刘知县磕了头,爬起来,带着家人们去了。
  五
  傍晚时分,天空又下起了雨。
  开始是细如牛毛,继尔像桑叶养蚕。到了晚饭辰光,就下大了。雷声从西边的山脚下响起,贴地皮滚过来,咔啦一声,炸裂了,屋宇一阵颤动。接着一道闪电,刺破浓重的阴云,把灰暗的天空撕破了。
  雨声哗哗地响起来,院子里的柏栎和油桐树叶,被雨水浇得低首伏眉,在枝上站立不住,折断了,落满了一地。水流很快地在院子里汇成了溪,夹杂着树叶、杂草沿着出口朝院外淌去。
  渐渐地,天与地连成了一体。山也看不见了,树也看不见了。茶园更是看不见了。
  大雨下起来时,花郁青正带着菊湘,从古丈城里往罗依溪的家里赶路。
  父亲死后,花郁青的大哥花飞龙承袭了土司的职位,很快就接到巡抚的手谕,要他带领古丈的团练随曾大帅前往武昌剿灭太平军。花飞龙因为爹爹被官府无辜陷害,身负大仇未报,如何再肯帮官府去杀人?他软磨硬抗地拖延了一个多月,曾国藩在前线屡次失利,连连催促湖南巡抚速送兵员补充。巡抚命湘西州与古丈县,若花飞龙再不听命,即按谋逆治罪。花飞龙无奈,只有带领土司兵与县里的团练两千人出征,编入湘军胡林翼的勇字营。二哥花飞虎怕大哥独力难支,也跟着去了。
  家里只剩下三哥花飞豹一个男人,他性格软弱,老实无能,出面应酬一概不管,根本无力照顾茶叶的生意,花郁青就挑起了这副担子。
  今天运了一批毛尖去县里,这是花郁青潜心研制的一批“古丈毛尖”的精品,是大哥捎信来要的。说是曾大帅特别喜欢喝古丈毛尖,指名要大哥运一批到安徽,他到京城面圣时准备献给皇上和懿贵妃。
  古丈产茶,有史书记载,是始于东汉,而扬名于盛唐,这主要得益于古丈的地理环境。古丈地处湘西中部,东接沅陵,西临保靖,南通吉首,北抵永顺。境内古树参天,峭壁林立,清秀与威猛并存,神奇伴险峻而生。一年四季,烟雨迷蒙的日子居多。所产茶叶,以罗依溪、令溪坪等地为最佳,清香馥郁,可与洞庭君山银针媲美。
  花郁青家的茶园所栽培的茶树,是经他们花家几代人精心培育才形成的品种。一般茶树的栽培方式,都是篷式。花亦农改为了单行条式,并进行了深耕压绿,修整树冠,合理密植,改进施肥的办法,使每亩茶叶的产量达到两百多斤。这在当时的古丈茶园中是少有的。
  

《菊花醉》第四章(11)
花郁青自小在安化跟着姑父在茶园里长大,回古丈后,又在父亲那儿学了不少种植与制作技术。加上古丈茶市的影响,所以她对茶叶的喜爱不亚于胡英,并且在采摘与炒制上有独到之处。
  在采青技术上,她就发现了勤采与分批采的好处。上等“古丈毛尖”的采青叶,花郁青采取从清明前七天开采,一直采到中秋结束的办法,每隔三五天就采一次,其中春茶二十五次,夏茶十五次,秋茶三次。采得勤,就可以使采青的茶叶保持一致,从原料开始就为制作上等好茶打下了基础。这种采青方法后来被古丈茶农广为采用。
  花郁青还在制作上别出心裁,除按传统的技法外,她把从胡英那儿学到的制作“安化松针”的技巧也运用到“古丈毛尖”上来。她总结了头锅高温杀青,清风初揉;二锅炒二青,摊晾后复揉;三锅炒三青,做条整形;四锅提毫,收锅提香等八道制茶工艺,使她的父亲和哥哥都惊叹不已。这也使古丈的“花家茶”名声大振。
  在古丈县城举办的斗茶会上,花郁青制作的“社茶”,曾一鸣惊人。所谓“社茶”,是用清明前八到十二天所采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初展的采青,用精巧的八道工艺制成。这种茶后来成为古丈毛尖的极品,它不但有“碧螺春”的显毫,“安化松针”的条索,更有“西湖龙井”的醇味和“六安瓜片”的香气。
  花郁青对自己研制的“社茶”极为得意,曾专门带了一包给胡英品尝。胡英不相信表妹能制作出比他的“安化松针”的极品“安化银毫”更好的茶,把花郁青气得半日不理他。后来还是胡英向她赔礼道歉,甚至瞅着没人给她下跪了,她才原谅了他。
  花郁青给胡英讲解了做“社茶”的秘诀,就是“炒三青”和“做条”两种,另外在炒制时的火候也是极为紧要。在胡英的恳求下,她做了表演。首先是炒青时手法要轻柔,用力要均匀,理条、拉条、搓条反复进行,一直炒至茶条有光泽感为止,然后提锅收毫。
  胡英见她如行云流水般一一演示开来,被深深地吸引。尤其是在杀青时,对火力的控制,花郁青更是对他毫不保留地都教给了。例如火力在锅外的分布要均匀,炒锅的温度要先高后低,炒时要勤翻勤抖,先抖炒,后闷炒,抖和闷要结合好,在最后提毫收锅时还要适当增温,才能提高香气等等。
  虽然说炒制绿茶的技术,不论是“古丈毛尖”还是“安化松针”,都有相同之处。但从栽培时起,由于品种、环境、采青的技法以及炒制手段的区别,制作的茶叶往往差别太大。像花郁青所说的这些秘诀,都是她们家几代人潜心钻研,呕心沥血所得,轻易是绝不外传的。
  胡英笑着问她:“这些技法都是茶叶艺人死不外传的秘诀,你都传给了我,将来就不怕你的“社茶”被我偷窃了?”
  花郁青嗔道:“人家连人都是你的,还怕啥子你偷窃呦。不过,你也不能白学,你的‘安化银毫’的炒法也要教给我唦。”
  把父亲的灵柩运回来之后,花郁青病倒了两个月,再没回安化一趟,她怕自己经不住打击。就是到了现在,每天晚上,只要一闭眼,表哥就会出现在面前。两个人在一起说的悄悄话,又会历历在目。连每一个细节,花郁青都会回想起来。也不知哭湿了多少条枕巾,身子衰弱得一阵风就能刮跑。为了排解忧愁,她只有拼了命地去琢磨茶叶。
  菊湘深知小姐的心思,平时从不轻易提起胡英的名字。今天,到县城把茶叶发走,她见天阴得厉害,本来想劝小姐住上一晚再回。又怕花郁青掂记母亲不肯,就从茶庄里喊了两个伙计,护送她们。
  县城离罗依溪的寨子,只有十几里地,哪想到走到半路就下起了大雨。
  刚刚走到半途的时候,就见寨子里的家丁正往县城赶。迎头碰见后,花郁青尚未问话,家丁就说:“小姐,我们正要去县城喊你哩。”
  花郁青心里一惊,问道:“是不是我母亲出了啥子事?”
  家丁说:“老夫人好得很,没得啥事。是安化县来人啦。”
  “安化来人啦?”花郁青一下子来了精神,急问:“来的是谁?可是告诉表少爷的事情?”
  家丁说:“不太清楚,好像是姓吴的,叫个啥子吴四少爷。说是来报丧的。”
  菊湘说:“你好好地说清楚喽。到底是来报丧的,还是来送信的?”
  “哎呀,都是一码事嘛。”家丁说。
  花郁青问道:“你知道是报的啥子丧吔?姓吴的跟我们又冇得亲戚。”
  家丁说不清楚,在那儿支吾。花郁青说:“莫要纠缠了,回去再说吧。”
  一行人冒雨急赶,天黑路滑,山道石多。花郁青与菊湘都摔了不少跟头,衣服全湿透了,雨伞也被挂破。到了家,已是初更。湿衣也来不及换,就到了厅堂里。厅堂里已生起了火盆,热烘烘地,使花郁青一进来就打了个大喷嚏。
  菊湘说:“小姐,小心着了凉。先换了衣裳再说话吧?”
  花郁青等不住了:“来的客人在哪里?快请出来说话。”
  家丁赶紧到旁边的客屋里把吴孝增和刘知县叫来,同来的随从们早被安排吃喝去了。
  原来吴孝增把人安排去接了湘莲尸首之后,就准备到古丈去报丧。他来古丈,纯粹是为了讨好花郁青。刘知县也死活要跟着同来,吴孝增说:“你去做啥子?你是知县大人,有守土的责任,咋能离开老百姓到处乱跑嘛?”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菊花醉》第四章(12)
刘知县说:“早就听你说嫂夫人美貌无比,又有才学,小弟也想一睹芳容。再说,我去不也显得你有身份唦?一个县太爷都陪你相亲,还没脸面么?”
  吴孝增不屑地说:“我吴四爷还用得着你这个小芝麻官来增光?”
  刘知县说:“好喽,算我是你的跟班,伺候您老人家的烂崽,行不行唦?我整日里闷坐在这破衙门里,与一班赤脚的泥腿子纠缠个不休,烦死喽。你就让我散散心,兜兜风好不好?我还替你给那个穷鬼五十两银子么。”
  吴孝增嫌他啰嗦,就把他带上了。他们一行人马快如风,在半道上就遇见了去古丈打探消息的胡家小厮。小厮与吴家的家人相熟,问起来,吴孝增吩咐说:“你莫要去打探喽。六小姐已死了,我们正是去古丈接舅奶奶和姑小姐的,你转回去吧。”
  经过一日一夜的急行,第二天傍晚到了罗依溪的寨子,通报了姓名。花郁青的妈妈听说外甥女又溺水而亡,本来就因伤心过度的身体经不住打击,昏了过去。一阵急救,醒转来后,喊着要叫女儿即刻去安化。
  吴孝增本来打算向花小姐献个头功,没想到扑了个空,心里有点失落。他听说花郁青在城里,悔得只骂刘知县,嫌他不该只管要看风景,竟忘记了在县城里到花家的茶庄去打听一下。现在倒好,假如花小姐在城里不回来,让吴孝增这一夜如何得过?他对刘知县说:“寡味,寡味。都是你个鳖崽弄的好事,要来寨子里吃啥子野鸡,今晚见不着花小姐,你们都吃个野鸡的屁眼。随我走,到县里找花小姐哉。”
  众家人一路颠簸,把屁股都磨出了大泡,恨不得就地躺下,睡个好觉。一听少爷要回头去县里,头皮发麻,却无人敢吭声,都把眼光盯住了刘知县。
  刘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