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之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房价之谜-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政府应该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强制性信息披露的范围、内容、时间、方式要求,以及违法的责任和处罚的措施,使我国房地产信息披露制度有法可依,依法而行。在具体执行上,首先,政府应该主动进行必需的信息公开披露,如定期披露建设计划(包括年度建设计划、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计划、土地出让年度计划,等等)、城市规划方案、地方性详细规划方案、房地产市场运行分析报告等,大力拓宽信息公开的渠道,丰富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范围,科学引导市场投资者和消费者;其次,应加强市场监管,消除开发商、中介机构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再次,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对于重大房地产政策的制订和涉及广大群众利益的规划建设事项等应提前公示,广泛征求和吸收社会民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科学决策、*决策的质量。
  加快建立统一的房地产信息系统
  以北京为例,现行的官方房地产信息网络平台由各部委单独组建,目前并没有全市意义上涵盖房地产各个环节的统一的信息系统。虽然各个信息平台之间有所链接,但是分散的信息对于各部门间信息共享、信息准确性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也会给公众的查询带来不便。因此,地方政府应该明确规定政府信息的统一权威发布机构,建立本地区范围内统一完备的房地产信息系统。建设部作为全国的行业主管部门,对于地方政府的房地产信息披露要进行统一的明确要求,并加强监督管理。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政府在进行信息收集时,应对企业上报的源信息进行核准,重点是做好开发企业填报数据与交易登记管理数据的对接和协调。同时要重视抽样调查数据和中介机构提供数据的作用,注重管理数据与市场数据的整合。要缩短信息上报的时滞。要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使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有机结合。
  加强市场动态监测与信息分析
  要加强对房地产特别是商品住房市场运行情况的动态监测。加强对同地、同品质房屋销售价格和租赁价格变动情况的分析,准确判断房价变动趋势。要建立和完善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加强对建设用地供应、土地价格变动情况的监测分析,科学预测商品住房对土地的需求。要加强对房地产金融的动态监测分析,防范金融风险,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与整合,适时披露土地供应、商品住房市场供求,以及土地和住房价格变动、房地产信贷等信息。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改进政府调控方式任重道远
只有认真转变政府职能,坚持决策的科学化、*化,强调不同主体的广泛参与,平等体现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才能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百姓的安居。为此,必须扎实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尊重公民的首创意识,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对宏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关联影响大,住房政策涉及利益主体复杂,直接影响到广大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推进的过程中还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新问题,许多问题需要制定新的配套政策予以规范,同时,政策的落实也需要调动中央和地方多个方面的认同,得到多方面的广泛支持和参与才能有效地实施。因此,必须把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的利益作为所有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还要兼顾多方面的不同利益,增加政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充分吸纳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有序扩大公民的合法参与,而坚持公平正义是各项政策的基本原则。
  科学界定政府的行为边界,着力政府转变职能
  首先,政府要科学界定实施市场干预的边界,规范干预行为。在市场经济下,应首先发挥市场对住房商品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政府对住宅市场的干预,不能超出市场失灵的范围,包括:加强对房地产业务的监督,保证交易各方的信息对称;实行有限的反垄断政策,通过控制土地供应、鼓励市场的竞争来调节市场供求、限制垄断;在市场供求极度失衡、垄断极其严重的情况下也可进行必要的价格管制和数量管制;对于房地产泡沫的干预重点应放在对泡沫的防范上,首先应保持宏观运行的稳健,其次应健全房地产市场法规,维持市场交易的正常秩序,防止过度投机,再其次是加强房地产金融调控,防止金融与泡沫的结合。
  其次,政府要在土地出让、行政许可、市场监管等各个环节着力转变职能。要始终保持公平正义,体现开发商获得土地的平等性,不能在政府已经成为唯一的土地提供者的同时,再在开发商之间制订歧视性的“招拍挂”政策,协议转让最大的弊端就是在土地一级市场无法体现公平、正义,但近年来为某些开发商或某些政绩工程“量身定做”的土地招标屡见不鲜。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客不容缓。不仅对待不同开发商应体现公平,在不同阶层的消费者中应体现公平,更重要的是在政府、开发商、消费者三者的利益关系中,应充分转变政府职能,体现政府的公共服务,充分尊重开发商和消费者的合法的正当利益,体现不同利益主体的平等,政府和部门利益不应该凌驾于社会公众利益之上,更不能“与民争利”。
  政治权力向资本权力的渗透必须接受社会的监督,最好的办法是通过信息强制性披露将“政治权力”和“资本权力”的关联关系披露在阳光之下。事实上,通过强化民众话语权,也能促进地方政府工作积极性的提高。一项政策出台后,如果不是充分调动政策执行主体的积极性,主动地执行,自发地维护,在坚持中央政策的统一性和权威性的同时,又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基层实践中的难题,而仅仅靠上级政府强制性的监督和处罚才能有效实施,那么这项政策就很可能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而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却大多如此。究其原因,是在目前经济增长仍然依靠土地和信贷推动的发展模式下,在现有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分配格局下,贯彻好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陷入两难,宏观调控要求地方政府要舍弃一些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在地方政府的具体实施中也许可能面临同样的困惑。汶川大地震中政府对信息的开放、真实、全面的深度报导也许能给我们很多启示。信息的公开透明实际上却能推动“自下而上”的监督,通过社会公众自发的工作促进和调动政府工作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科学引导社会话语权。民众舆论如果引导不好,通过网络媒体迅速蔓延,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引导合适,则可以化解猜疑和矛盾,并帮助政府解决一些单纯用行政权力很难解决的问题,减少政府行政执行成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近年来在中国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在社会话语权的争夺中也加入了国际资本的角力,一些国际投行和研究机构经常利用他们的代言人对国内房地产市场进行预测,对政策给予评测,直接影响到市场投资和消费者的预期,这就使中国房地产问题的“话语权”的争夺更加复杂,更加激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