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写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角落写作-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暮钟声,不是说我的希望实现,而是说我的在希望之上的念头,没有只成为想法。还成为实际。成为另一种历史。是她帮的忙,但这没关系。只要在我心中,那一次的晚钟声,是单单为我的。——“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我相信晚钟声如那西南风,长逝入我怀。

  九、现状与实际

  对夕阳已超出”熟悉的油然之爱”,无意念到暮钟。暮钟声又响于耳畔。

  暮钟声响,常让我想起“现状”与“实际”这两个词。现状与实际,这一对词就好像“小说”与“真实故事”的关系。(但不是说哪个对应哪个。)坚岩想不明白为什么要有小说的虚假故事,其实何尝有假?在现实之中,有过假吗?网络、电视、画册,那些都不是是假,只是现实的翻版。小说也只是人们的一个借口词。绝对地翻版现实的借口词。而现状与实际,让我来说,都是现实中的真实。只不过有人误会(混淆)这二者各自的意思。

  “现状”是一个带有迷惑性的词。它只呈现一种真实的情景,而人们可以以此根据各说其是。比如有感于众生的不同存在,而想到佛祖、上帝和别的神明。(这些存不存在不好说,但根据现状来看,哪一方似乎都能自圆其说。)相反的是叫“命运”的那东西。命运虽然相对模糊许多,但较前者准确和确信很多。那么,现状是佛祖或者上帝,实际就是命运吧。(我不敢说实际就是真理,但应该可以是接近真理的吧。或者世界上本不存在真理,只有实际。)人类的现状不是佛祖或者上帝,若要揣测它,可以从坚岩和M老汉身上猜想……我以为,该是“饥饿”那个词吧。

  久违了的“饥饿”:

  在群山的包围里,在蔚蓝的天空下,

  在春天和秋天经过他家园的时候,

  在幽深的谷里隐着最含蓄的悲哀:

  一个老妇期待着孩子,许多孩子期待着

  饥饿,而又在饥饿里忍耐

  ……

  那该是历史上一个世纪以前的情形吧。饥饿的人民到处。而现在,人类差不多都快忘记“饥饿”这个词了。因肚子不饿了。——但现在的人们逃不开“饥饿”,他们饿的不是肚子,而是思想和精神和心灵等等物质之外的东西。我永远地看见,人类睁着饥饿的双眼,似在向上苍和他物乞怜。是这样的,人类的现状。有大多数人想遮蔽这种饥饿状,努力做出一副满足或者富而奢侈的样子。——这也是人类的现状(还有性无能);想麻醉自己安于实际的饥饿状。——却不知饥饿无边,为什么不勇于承认呢?人类的实际,便是在永不停歇地追求无尽的思想和精神和心灵等等物质之外的东西。(历史上的那些过往的人们,可以作为最好的证明吧。)很可能你这样的行为都不在你的意识中,是在希望之上;也可能你根本没有这样的行为,但我说的是整个人类,不是专指一个人……人类的进步,是不停歇也不拒绝任何一个人的。因为我们不曾想到卑微者的追求、奋斗,很多是在我们个人的希望之上。而这些,构成人类的进步。——就譬如我自己。我不知道自己前面的路该怎样走,而当看到每天的夕阳时,我却会思念暮年,念到暮钟。——这是说,我想活到暮年。可活到暮年的意义是什么呢?是生来为人的连我自己都没觉察到的人类的进步。那么,前面说的M老汉的“设若放弃辛苦地生活……”当然就没有道理。算是我的多虑想法。坚岩的一门心思埋头干活,而那前方的召引,有,存在,它便是人类的实际——在希望之上的人类的进步。

  我对暮钟的无意念叨,这意料之外的念头,就是一种实际吧;它在我的希望之上出现,并且在现状下“响”了。

  十、希望和追求

  那么,个人的希望便是可有可无的了?人类的进步,都能在我们的希望之上进行。

  不可以。个人的希望得有,得时时刻刻地拥有着,(不是说更新,累计。)才能集中追求,才能真正地为人类的“饥饿”现状而奋斗。希望和追求,像植物的根与茎,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暮钟会响于希望,对我来说,是靠她的帮忙。她会帮助我,我想是因为她以为那是我的一个希望,希望听到暮钟响,所以她帮我“追求”,和我一同“奋斗”,最终让我“实现了希望。”可见,希望之上的,自生自长,开花结果了当然好,但不好保证。而希望中的,有目标也有追求,而且满怀信心,个人能更好地活着并活出自我价值。——我们五个年轻人刚开始建筑土墙房时,就是因为怀揣各自的希望,所以我们才干劲十足,并且不轻易扬放弃之言。这正是对希望的奋力追求。

  人类的希望就是人类的进步。人类的追求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希望和追求。

  人类的希望,即人类的进步如彩虹般是有美丽色彩的。因为芸芸众生各自不同的希望与梦想。而看到人们无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追求与奋斗——人类的追求,是多么值得感动与欣慰的一件事。

  同时还激励我们自身继续努力。如我在《我的心间的泪世》的结尾写道:

  我的心间的泪世,哦,那一人世苦痛的思索地,那一人生想法的叩问心情……

  思索痛苦,也痛苦地思索,无论“心在泪世”,还是“泪在心间”,都是一种对思索的追求。对思索的追求,没有结束,甚至没有尽头,要不断地叩问……

  2009年6月

女摄影师之死
海棠树的叶子又落了。外面还在下雨,下得淅淅沥沥地细响声不断;外面仍在刮风,刮得一阵紧似一阵。几只低徊的雨燕孤怜地掠过小院,地面成股的雨水“咕咕噜噜”流进下水道。天气已经很凉了。秋天早已经来到,一次次的秋风却还在催促着秋天的“到来”。这是多少次了呢?秋天,应该接近尾声了吧。院子里只有一棵海棠树。不大一会儿,天就黑了下来,——是比阴天要黑的天色。街上的路灯亮起来,昏黄的光线从小院矮矮的院墙上方奔进来,抵在隔壁的人家的窗户上,光线反射,好似各处都有星光闪烁。海棠树在风雨飘摇中,抖落了大片的叶子,光秃秃地,孤零零地。海棠树顶端的枝桠沐浴在红光中,没有往日的雾气尘土烘托,好像纯净了许多。雨在醉醺的微光中落下来,给四处增添一种迷朦色。尤其是那棵海棠树的树影,在这一个秋天的“秋季”——傍晚之时,显得更加孤独、零散。

  郁忧情不自禁地又“伤起来”。——前面的那个“忧”字已被省略了。她名字里有个“忧”字,作为年轻女人的人真的就“忧”。她趴在旧式窗台上,看着外面的小院,痴痴地反复想,这是多少次了呢。今秋(今年秋天)的不必说,去秋的这样的情形可是体味够了的!要是可以将那一种滋味在醉里嚼,那郁忧一定可以嚼出“秋天人悲伤”的本质来,像嚼米饭嚼出淀粉嚼出葡萄糖来一样。夜幕很快地笼罩下来。住在小院的其他的人都还没有回来。外面很静。没人的寂静。他今晚仍不会来的吧?郁忧想。虽然一整天都没有吃过什么东西,但郁忧一点儿不觉得饿。她在小屋里播放了一整天的流行歌曲,声音放得很大很震撼,似乎想与外面的以动衬出的无人寂静再对比,两层对比之下凸显她的顽固心情。她忽然明白,有的人喜欢听忧伤心情的歌曲,并不代表就是喜欢这歌曲本身,更可能是拿它作衬托,衬托出自己更忧伤的心情。那首歌曲在屋里重复播放着。屋里的人也仿佛被“重复”住了,不觉得时间变化得好快,已经到这傍晚了。

  这个小院有点像《骆驼祥子》里祥子和虎妞住的大杂院。但此小院不如大杂院“杂”,只有三户人家,只有一户人家是这小院的主人另两户人家是这小院的租房者。房子主人是一对年轻夫妇,女的叫夏艳。租房的人是一对中年夫妇,从外地过来的,女的好像是叫春华。她姓什么不甚清楚,只听得她男人叫她“春华”。另一个租房的人便是郁忧。三户人家中只有她这一户是一个人。不过,夏艳夫妇曾发现有一个中年男人出入过郁忧的房间,神色正常,或者神采飞扬,不像是小偷。为此,夏艳只碰着郁忧的时候,低头蔑视郁忧道“婊子……”说得该郁忧向她道歉似的,为她的个子不高,行为不端。夏艳男人则找郁忧单独谈了一次。“你有老公了?”“没有。”“那怎么有一个男人来找你,而且还呆了那么长时间?” 郁忧料不到男房东的监视能力这样强。只撒谎说那是她的一个朋友,“他比我大二十多岁,怎么可能……”“可他娘的,现在的女人傍大款的多的是!”夏艳男人不满地说。“他有钱没有?”他问郁忧。郁忧似听不太懂。“我是说,他人富不富裕?是不是大款?” 郁忧摇头。夏艳男人教育郁忧说交朋友要交经济条件好的,小心被男人“白白地”欺骗了……小院的人都穷;只有房东一家还行,男人在附近一家国营单位上班,一个月挣两千多。但女人夏艳喜欢打扮,她整天闲着就是花男人挣的钱。夏艳长得漂亮,个子高佻,只是没什么文化。初中毕业以后就没上学了。她自己说个子高的女人不打扮得漂亮,那一定奇丑无比,因为高佻女人不比个子矮的女人,穿着朴素也会是一种美。高个子女人要*四方,才对得起自己的身材。所以她会花大价钱在自己的打扮上。如此他们家还是缺钱,一点不富裕。对于春华夫妇和郁忧来说,“穷”字当然存在,但是是无形的。虽然郁忧从不曾把那个字同自己联系起来,虽然春华夫妇从不曾喊过穷。如果有钱了,郁忧可能还跟以前一样。——她现在的变化,可是大多了。不仅人变了,心也变了。她常常对自己感叹的一句是:“怎么会这样呢?”意思是不满现在的自己,思念以前的自己。每次,最后的*想法便是:“我有办法吗?这变化是我一人自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