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下的评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舞台下的评说-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一直对汽车进入家庭心存疑虑,对汽车行业的大跃进式发展忧心忡忡,对低档车遍地开花不以为然。这也是从国情出发的。我们人多地少,城市拥挤,汽车进入家庭交通拥堵、污染严重,这种恶果现在已经日益显现了。另一方面,中国仍然是一个缺油的国家。现在所消费的石油有50%以上依靠进口,在世界石油进口国中仅落后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再发展下去会有什么结果,真不敢想象。为一时的经济振兴而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将后患无穷。石油主要依靠国外,经济能独立起来吗?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所引起的冲击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重新评价“经济独立”我想就是最重要的启示之一。但我们重提“经济独立”绝不是要回到过去的闭关锁国时代,而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下新的提升。口号是过去的,但内容是全新的,这就是历史的进步。
  

不能以补贴促消费
一位大人物说过,只问目的,不问手段。言下之意,只要目的是正确的,采取什么手段都可以。这位大人物为了达到夺取政权的目的,甚至企图出卖国家与民族的利益。我对这种说法颇不以为然。但现实中,这种说法颇有市场。近期宏观经济出现了困难,需要刺激消费,所以什么手段都用出来的,最突出的莫过于不少地方政府用财政补贴刺激消费。先是给个人直接发钱,发旅游券,然后又是家电下乡补助,再后面则要补助70亿,鼓励家电、汽车以旧换新。这种办法有助于刺激消费吗?
  不是什么手段都可以达到目的的。要解决问题达到目的,必须研究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而且,解决问题所用的手段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用一些救急性措施,要有长期打算。中国的消费只占总需求的一半左右,个人消费只占35%。消费不足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启动国内市场消费的口号也早已响彻云霄了,但只见“启”而不见“动”,只听楼梯响而不见有人下楼。这里的原因是什么呢?
  谁都知道,消费取决于收入。有钱才能消费,没钱花什么呢?但这种收入不仅是总收入,也不仅是人均收入,还取决于收入分配平等程度。总收入增加了,人均收入增加了,但都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富人的钱没地方消费(用个专业术语是“边际消费倾向低”),而什么都需要的穷人却没钱消费。收入不平等引起消费不足,这个观点凯恩斯早就说过。中国在2006年时,基尼系数已达。可见收入分配欠公平是制约消费的一个问题。不过这个问题涉及许多制度上的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不是一日就能解决了的。
  有钱就一定敢花吗?也不一定。如果后顾之忧太多,有钱也不敢消费。中国的储蓄率在世界上一直位列前茅。这不是因为有节俭的传统,而是社会保障不完善,有太多后顾之忧。节俭并不是人的天性,是穷而有忧造成的。医疗、教育、养老都需要太多的钱,而且,我们生活在一个转型社会中,不确定性太多了。许多人不敢想今日的穷人明天会如何有钱,更多想的是今日的中产,明天会如何下岗。但是社会保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可能“大跃进”地实现。
  由此看来,消费不足是一个“慢性病”,要通过长期努力才能改善,现在困难来了,病急乱投医,就会开出一些看似有效,实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药方。补贴就是这些药方中的一个。
  无论是直接发钱也好,给各种消费以补贴也好,其刺激消费的作用极为有限。比如直接发钱。如果人人有份,不能改变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状况:有钱的拿了补贴的钱,不消费;没钱的拿了钱,即使消费,也是杯水车薪。如果是消费补贴,比如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给补贴,充其量也才70亿,能拉动多少消费呢?
  用补贴的方法,不仅没有多大用,还有一些不利的作用。正如吃一剂药,医病的作用不大,副作用却甚为严重。
  一是形成资源浪费。家电也好,汽车也好,都有使用年限。还没有到报废期就强制报废岂不是一种浪费吗?这种浪费式的消费,永远都不能采取。为了一时的增长率而刺激这种浪费,违背了科学发展观。我们提倡消费,但绝不能提倡浪费。无论我们的物质有多丰富,也要牢记“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的教导。
  二是形成这些企业生产过剩,又是另一种资源浪费的形式。家电、汽车销路不好,根本原因还在于生产能力大于有效的社会需求。危机是一个信号,告诉你供大于求了。正确的方法不是想办法扩大需求,而是缩小生产能力。市场经济之下,这一过程是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淘汰一批效率低的企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调结构”的内容之一。用补贴的方法扩大需求,保持甚至扩大原有的生产能力,保留下来一批本该淘汰的低效率企业,这从长期来说,对经济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补贴家电、汽车消费,在一时也许可以缓解这些行业的危机,让它能苟延残喘下去,但以后还会出现更大的危机。制定政策绝不能如此目光短浅。这就如同一个笑话讲的,外科医生用机器挤压的方法治疗驼背,只问背能否直起来,不管病人死活一样。
  更为重要的是以补贴刺激需求违背了公平的原则。那些低收入的人,维持温饱尚且不易,补贴再多,也没有钱去更新家电,至于汽车更是想也没想过,何况更新?这70亿的贴补全由高收入者享用了,而这些人本来就“不差钱”。把税收的钱用来补贴富人,哪一个政府会这样做?这个社会本来就因为收入差距大而引起了不和谐。这样的补贴岂不扩大了这种差距,加剧了不和谐吗?
  其实这种补贴的做法在操作层面上也颇为不易,已实行的补贴家电下乡已经引起了许多问题,创造了一个新的*机会。再补贴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岂不是要扩大这种*吗?这种补贴有利于那些本来不该帮助的企业和已有家电、汽车的富人,而对消费没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反而扩大了社会上的贫富差距。这种不管手段如何,只想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符合科学发展观吗?
  当然,在经济遇到困难时,政府还是应该拿出点钱来刺激消费的,不过不是这种补贴的形式,而是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在经济困难时,遭受打击最大的不是企业,不是中高收入者,而是这些低收入者。他们即使在经济繁荣时,收入也仅能维持温饱而已,一旦经济困难,下岗失业的是他们,甚至连维持温饱都成为奢望。解决这些人的燃眉之急是以人为本原则的体现,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最有效手段。把补贴那些有钱人换家电买汽车的钱用来直接补贴这些低收入者才是人间正道。而且操作起来也容易:扩大低保范围,提高低保标准就是了。我们在这一方面的支出一直比较低,现在正是纠正这种错误的好时机。
  为了达到短期的目的而采用有损于长期目的的手段是不明智的。病急也不能乱投医,乱开“处方”。“处方”错了,不仅连短期目的也达不到,还会留下无穷隐患。
  

由谁使用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多了,就有了一个如何使用的问题。钱是能生钱的,于是就有了外汇如何投资,实现保值增值的问题。由谁来用外汇储备投资呢?外汇是国家的,投资只能由代表国家的机构或者国有企业操盘。于是,就由这些国有企业买了房利美、房地美的证券,买了美国黑石基金的股票,买了雷诺兄弟投资公司的股票。结果怎么样?在这场华尔街风暴中,这些投资纷纷化作“泡漂儿”,或者说大大缩水了。中国人辛辛苦苦赚来的外汇替美国人的错误买单了。
  看来由这些国有企业来使用外汇储备的效率并不高。那么,如何使用这些外汇储备才能提高效率呢?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曾经提出了一个花钱的矩阵,分析由谁花钱效率最高。第一种情况是自己花自己的钱,第二种情况是为自己花别人的钱,第三种情况是为别人花自己的钱,第四种情况是为别人花别人的钱。这四种情况中,第一种情况效率最高,第四种情况效率最低。但在现实中第四种情况也相当多,如公司的高管用所有者(股东)的财产进行经营,或者政府用纳税人缴的税收进行各种支出。在现代社会中,第四种情况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提高钱的使用效率的办法就是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公司对高管的各种激励,议会审批政府的支出方案,都属于这种机制的运用。
  由国有企业,如商业银行或中投公司,运用外汇储备进行投资,购买国外的证券,显然属于第四种情况。但是,我们又缺乏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投资成功了,如何奖励,我不知道,但投资失败不用承担什么责任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惯例,至今没有人为购买房利美、房地美、黑石基金、雷诺公司的证券或股票承担责任。为别人花别人的钱之所以危险就在于花别人的钱,损失了,也不用承担责任。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上,投资是有风险的。而且,一些决策者缺乏国际金融市场的知识和经验,购入一些显然风险极大的证券,哪有不失败的?何况在这种情况下,还存在相当大的道德危险,个别人会为了自己拿回扣而购买明知要垮的公司的证券或股票。回扣实实在在是自己的,亏损由别人顶着,自己又平安无事。各商业银行和中投公司购买房利美等的证券与股票决策背后的过程,我们不知道,但损失却是实实在在的。
  当然,以后也不可能不让各商业银行或中投公司在世界市场上购买证券或股票,更不可能让外汇储备放在金库里休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尽可能让这类决策少犯错误。
  不过更好的方法就是让私人使用外汇储备,即实现第一种——自己为自己花自己的钱。私人使用包括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