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随笔-用思维的乐趣解构历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陈桥随笔-用思维的乐趣解构历史-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她的无理要求变成有理要求为止,比如让我写份保证书。这个变化的过程会比较漫长,有时候是几个小时,有时候是几天,时间的长短完全没有参考依据。这就说明,如果赵普继续拉着赵匡胤的胳膊,说上几十甚至上百遍“人家不嘛”,也许赵匡胤就会同意让圆脸小伙子们当混蛋了。

  赵普的心里害怕极了。他觉得自己绝不能去死,而让自己活着的方法就是必须要让圆脸小伙子们能捞到实惠。这个实惠本来应该是赵匡胤给的,但现在赵匡胤不给,那就只能自己给了。其实赵匡胤不愿意给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他觉得同意当皇上是件赔本的买卖,既然已经赔本了,凭什么让我再往里搭钱呢。于是,赵普就向赵匡胤表示,他愿意把他在百姓开封城所有的财产捐出来,当作给圆脸小伙子们的实惠。赵普这一手也确实够阴的,因为我们知道那些买卖其实都是赵光义的,他这么干无疑是在报复赵光义把他一个人扔下的劣行。

  赵匡胤和赵普一起走出了帅帐,向圆脸小伙子们宣布造反的事去了。这里有一点要补充,在他们即将走出帅帐的时候,赵普看见他装黄袍子的包袱就在他的脚边放着。这让赵普气的差点把血喷出来,因为他知道这一定是在他摇晃赵匡胤胳膊的时候,赵光义变着颜色放的。赵普在心里狠狠的骂了一句“奶奶的”,然后拿出黄袍子给赵匡胤披在了身上。 txt小说上传分享

3
这个故事终于要讲完了,在最后我还要交待一下赵匡胤当了皇上之后的事。

  赵匡胤当上了皇帝之后,对开封城进行了一次彻底的翻修。翻修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官人开封城的城墙拆了,因为赵匡胤觉得这个东西实在是个祸害。据说在拆墙的时候,好多人都听到了城墙疼的嗷嗷乱叫的声音。拆完城墙,赵匡胤又顺带用城墙的砖头把百姓开封城的房子和街道整修了一下。因为没有了城墙之后,官人开封城和百姓开封城就连在了一起,而百姓开封城的环境实在有碍观瞻。另外,赵匡胤还觉得为了他当皇上的事,奇形怪状的老百姓们担惊受怕的也实在不容易。至于军人开封城,被赵匡胤迁到了郊区。赵匡胤为圆脸小伙子们新建了一座更大的军人开封城。新建的军人开封城不是圆的,不是方的,而是三角形的。

  赵匡胤还对开封城里的一些规矩进行了调整。比如在开封城的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明火。漂亮女人也不用再藏在地窖里了,因为赵匡胤觉得既然他的女人有跟人私奔的危险,那其他人也应该有这个危险才对,要私奔大家就一起私奔。赵匡胤还取消了所有进入开封城的条件,并打出了“开封欢迎您”的广告语。这是因为赵匡胤认为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赵普回到开封城,第一件事就是去找赵光义算账。为了防着赵光义突然变颜色,他还准备了一同油漆。在赵光义刚一转眼珠的时候,就当头泼他一身。其实他根本就不必这么费事,因为赵光义也憋着找他算账呢。因为他在陈桥把赵光义所有的财产都捐献了。当他们俩刚一见面,就双双泪流满面的扑了过去,又撕又咬的完全不顾体面。后来,他们的关系一直很僵,直到赵光义当了皇上之后,才有所好转。

  苗训成了大宋朝的护国军师,并在翻修开封城的过程中发了大财。因为所有新盖房子的人都请他去看看风水。不过赵匡胤心里还是对他腻歪极了。终于,有一天苗训在回家的路上又流了鼻血,他想起了赵普的话,就地坐了下来。路过的老百姓认出了坐在地上的是半神科学家,并且以为他正在采气,因为半神科学家好像都有这种嗜好。于是,老百姓们就在苗训的身边稀稀拉拉的坐了一片,因为他们也想粘点仙气。这件事被赵匡胤定义成静坐示威,就把苗训赶出了开封城。

  苗训离开开封城以后又漂泊了好多年,最后又回到了黑白小镇,并成为了镇里最坚定的黑白主义的拥护者。他的要求最绝对,不是黑就是白,连灰色都不许存在。终他一生,也没找到纯白色的女孩。

  
  我和她终于结了婚,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只是有时候碰上了还在单身的哥们,就对人家说:“别着急结婚,天下乌鸦一般黑。”

  完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正史中的陈桥兵变
正史对陈桥兵变的记载不过寥寥数语,《宋史》太祖本纪不到五百字,南宋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写的多了些,但也不超过一千五百字。虽然考虑到古人惜墨如金的作风,但也不难看出宋代史官对陈桥兵变这件事的讳莫如深。

  根据正史记载,陈桥兵变的始末大致是这样的:

  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元旦,从河北镇州(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和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传来北汉与契丹联合进犯的消息。后周符太后和宰相范质仓促中不辨真假,命时任殿前都指挥使司(简称殿前司)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的赵匡胤统帅禁军将士出兵御敌。赵匡胤当时已经当了六年的殿前都点检,还曾跟随周世宗柴荣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因此,在禁军中非常有威信。

  正月初二,殿前司副都点检、镇宁军节度使慕容延钊率领前军出发。就在这一天,京城内盛传兵变就要发生的谣言,大家都认为出兵之日,赵匡胤将当皇帝。鉴于十年前后周太祖郭威发动“澶州兵变”,率军进入京城之时为争取军队的支持,曾同意军队进入京城后肆意劫掠,京城百姓损失及其严重。因此,当日京城人心惶惶,无论官宦还是平民,都争相逃难。只有皇宫内廷对这个谣言好像不知道一样。

  正月初三,赵匡胤率大军出征。当日下午,有一名懂天文的殿前司军校苗训自称看到了太阳的下面还有一个太阳,黑色的光在两个太阳周围游荡了很长时间。于是苗训就和赵匡胤的亲信幕僚楚昭辅一唱一和说“此天命也”,并煞有介事的将这一现象指给其他将士观看。

  当天晚上,大军在陈桥驿(今河南省封丘县陈桥镇)驻扎。驻扎后的禁军将士们相互商量:“皇帝年龄太小(周恭帝柴宗训时年七岁),还不能亲政,我们拼了性命为国杀敌,有谁知道呢?不如先立殿前司都点检赵匡胤为皇帝,然后我们再北上抵御敌人,也不耽误事。”都押衙李处耘将将士们商量的消息告诉了归德节度掌书记赵普,但话还没有说完,众将领就闯了进来,要马上拥立赵匡胤为皇帝。当时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话完全没有顺序,所以场面相当混乱。面对将领们的提议,赵普的回答是:“太尉是非常忠于国家的,他绝对不会原谅你们的言行。”赵普的这个回答很难说是规劝还是撺掇,但不管意图如何,将领们听了之后心里都很纳闷,有些人就慢慢散去了。没过多久,众将领又回来了,而且手里还拿着刀剑,冲着赵普大声嚷嚷:“按军规,在军队中聚谋的要被灭族。现在我们已经商量好了,如果太尉不同意,难道我们就甘心被灭族吗?”赵普对着激动的将领们大声呵斥:“策立天子是件大事,咱们应该认认真真的做个计划,你们怎么能这么放肆呢?”众将领听到这句话之后,就安静了下来。赵普又说:“现在敌兵压境,你们谁有对付的办法?不如咱们先把敌人打跑了,回来之后再商量这件事。”众将领听了赵普的建议,当时就一口拒绝了:“现在政出多门,等打退了敌人回来的时候,谁知道事情会变成什么样呢?现在咱们必须马上回京城,拥立太尉当皇上,然后再出兵北征,击退进犯的敌人一点也不难。”众将领还表示:“如果赵匡胤不同意的话,那我们也不走了。”这时赵普转变了口风,对众将领说:“改朝换代的事,虽说是天命所系,但实际还是取决于人心向背。现在慕容延钊的队伍已经过了黄河,各节度使驻兵四方,如果京城发生了###,那么外寇势必趁火打劫,坐镇四方的节度使们也一定不会闲着。如果你们要是能严加管束你们的士兵,严禁他们抢劫,那么京城的市民自然人心安定。京城的人心不乱的话,全国的其它地方也不会发生变动,这样你们各位日后的荣华富贵自然就不用忧虑了。”众将领对赵普的这个提议表示同意。于是赵普连夜派衙队军使郭延赟回京城,将兵变的消息告诉留守京城的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虞侯王审琦。又安排卫兵守卫在帅帐和营地的其它重要场所。所有发生的这些事,因为赵匡胤在晚上喝醉了,所以他全不知情。

  正月初四清晨,赵匡胤还没睡醒,就听到帅帐外面军士的鼓噪声。赵普走进了帅帐,众将领也身穿铠甲手拿兵器跟了进去。众人一进赵匡胤的寝室,就嚷嚷道:“诸将无主,愿策立太尉为天子。”这时候赵匡胤还没起床,也没来得及跟众人说几句应酬话,就被扶到了公案前。此时,赵普授意将士把一件早已准备好的象征皇权的黄袍披在了赵匡胤的身上。然后众人就纷纷退下,口呼“万岁”。赵匡胤当场表示决不同意,但众将士也不跟他废话,直接把他扶到马上,并簇拥着向开封城走去。赵匡胤揽辔驻马,对众人说:“这是你们要富贵,才让我当皇帝的。不过你们必须得听我的,否则,我还是坚决不干。”众将士一齐表示:“惟命是从。”于是,赵匡胤就向众人提出了条件:

  少帝及太后,我皆北面事之,公卿大臣,皆我比肩之人也,汝等毋得辄加凌暴。近世帝王,初入京城,皆纵兵大掠,擅劫府库,汝等毋得复然,事定,当厚赏汝。不然,当族诛汝。

  将士们拥立赵匡胤本就是想获取钱财,既然赵匡胤已经应允事成之后有重赏,那么抢不抢劫对他们而言也就不重要了。就这样,赵匡胤在禁军将士的全力拥戴下,由仁和门进入了守卫空虚的京城。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有关陈桥兵变的几点疑问
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