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鉴定口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陶瓷鉴定口诀-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釉色有天青、粉青、灰青、米黄色、釉面厚而晶亮,官窑基本没有发现带款识的。足底有釉。其支钉露胎处,因化妆土的原因小小的支钉处反映的色灰、黑、香灰都有。

  在宋代以后历代都仿烧过,但都不能烧出宋代所特有的特征和古朴的神韵。

  64。官窑

  紫口铁足官窑现,  釉细润厚超胎限。

  瓷器足部本无釉,  烧后黑色都可见。

  口部釉薄显胎骨,  粉青翠青价上万。

  口诀也很清楚,器口薄,釉也薄,胎重,达到釉最薄,圈足无釉,有黑灰胎,也有开片,特点是金线粗糙并且稍细,不穿过铁线,粉青、翠青贵重。

  65。官哥窑瓷辨

  官哥难分不好瞅,一提就知有没有。

  紫口铁足官更显,胎薄竖重紫薄口。

  注解

  官、哥之分,用手一提重量,再看口的厚薄及水渍走向,就可以断清楚是哥窑还是官窑,官窑口薄体重,水渍竖着走,而哥窑水渍是横着走。

  66。宋官窑瓷

  体薄如定口上扬,釉如龙泉淌口旁。

  开封修内郊坛下,胎重坯薄产地详。

  重超几倍薄如定,记住特点和特长。

  亮如龙泉又似钧,开片如哥口薄当。

  北宋胎薄南宋厚,南北宋朝可分详。

  注解

  器体口上扬,口的釉有流淌迹,有书称北宋官窑产在河南开封,南宋产在杭州乌龟山修内司郊坛下,胎质至密而重,相当定窑的几倍,亮如龙泉,也如钧,开片如哥窑,口薄、胎灰,底有釉常裹足,口色泛紫。

  67。官窑瓷鉴

  官窑胎薄光透坯,      釉厚多层有垂滴。

  金线较多铁线少,      铁足深层香灰坯。

  天灰蓝青如蜡润,      传世收藏沿世袭。

  注解

  官窑很少见。特别贵重,口诀中已基本说清特征和感观,书中说:“官窑几乎没有出土的,大部分是传世的。”

  68。官窑看纯

  官窑开片不简单,官窑横线少横穿。

  官窑横线稍上细,好似牛毛认真观。

  注解

  器体薄、口显上扬,口沿边用手摸,有挡手感、口边釉有向下淌痕迹,口薄像定窑,相传产生在河南开封修内司郊坛下、胎至密而重,相当于定窑器的几倍、釉面好,光亮如龙泉,也像似好的钧釉瓷,开片如哥窑,胎灰、底有釉,常裹足、口色泛紫、横线(金线)不穿过竖线(铁线)金线常有蟹爪纹,有的线如牛毛。纯的官窑器,烧的又好,又是宋代的很难找到。

  69。官窑辨别

  官胎黑褐灰浅灰,胎质坚密不是吹。

  哥窑官窑重超汝,官窑坚重哥难追。

  用手一颠知*,不离十才有真威。

  造型端庄大堂用,小巧秀薄庙供威。

  紫口铁足胎不厚,补口釉凸口褐灰。

  开片线色是内出,器物少雕仿铜威。

  开片色多大小有,多层泡儿釉中披。

  官窑少有入土器,多是传世土来非。

  釉色月白天青青,褐青黄青各青灰。

  官窑历史多地烧,胎釉多变不是非。

  注解

  官窑胎黑褐、灰、浅灰都有,这是从露胎的足看的情况,胎质坚密,它同哥窑一样重量超过汝窑,但重量比哥窑还要重一些,用手一颠就感到重,造型古朴端庄,常用在殿堂礼祭当供器。一般小巧,胎重器口沿显薄,紫口铁足胎坚而比哥窑薄,外口的釉有凸起不平感,也有口不是紫色而发黄褐灰的,开片线迹由内应力运动而出,很少雕纹饰,大部分部件仿青铜器,开片大小都有,泡多层,不均。

  官窑器入土的少,多传世器,器多月白、天青、褐青、黄青、灰青,这是因为官窑是很多窑烧的关系,所以胎色、釉色也多。元、明、清也都制作过官窑器,但都带有本朝代的特征,不能和宋官窑相比。

  70。官窑哥窑咋区分 

  历史官窑难区分,金丝铁线一样真。

  紫口铁足也一样,口薄是官无汗真。

  注解

  官窑瓷、哥窑瓷是很难区分,因为两窑瓷器的特征很相似。但重点观察瓷器的口沿,从口沿的厚薄、釉水渍的走向、釉面是否出汗,是可以区别官窑瓷、哥窑瓷的。

  
  71。官窑看泡简句

  官窑泡密大小见,深浅不匀都显现。

  官窑看泡大小都有,深浅不均,密而乱,以中小泡为多。

  注解

  72。看官窑

  官窑横线少交穿,横线若穿竖短弯。

  线迹尾端渐渐细,胎薄釉厚香灰般。

  釉质如同玉质感,晶莹比哥亮晶鲜。

  线迹多显鳝血红,胎薄体重别放宽。

  裹烧支钉多而小,紫金胎土口紫先。

  胎色釉色有多种,三地烧造都是官。

  官窑比哥器件大,大小区别也须参。

  注解

  官窑器的开片横线很少穿过竖线,如果横线穿过竖线走向时肯定竖线断开了很大距离,或者是竖线转弯了。开片的线末端是渐渐变细。

  胎是香灰色、胎薄而重,特别是官窑器的口薄、胎质至密坚硬,釉子亮晶、线迹如鳝鱼血,裹足釉子、支钉烧钉迹较小,口显紫色,因用紫金土烧造而成,胎色除灰色还有多种色但都偏灰,有酱粉色时圈足部位也是酱粉色的。烧官窑器有三个地方烧造。

  73。官窑篇

  亮如龙泉薄如定,用手一提非常重。

  开片如哥质坚硬,且看紫口庙堂供。

  注解

  官窑釉好而亮,体重、古朴像青铜供器,开片坚硬。口沿薄如定窑,有挡手感,但没有超过哥窑。仿青铜器的造型多。

龙泉窑
宋代龙泉窑在浙江省西南部的龙泉地区,故名“龙泉窑”。在龙泉、云和、丽水、遂昌、庆元等县形成长达200_300公里的瓷窑带,有窑址200余处。

  龙泉窑的器形有炉、尊、瓶、洗、琮、文房四宝用品、生活用品、供品、祭品等,造型使人们喜欢大小适中,釉色以青色含有各种深浅的绿色都视为青,称为粉青、灰青、青黄、梅子青等。以梅子青为最佳釉色。梅子青大部分生产在南宋时期,而这一时期的器形又是制瓷最好的,大小适中,纹饰美。

  北宋时纹饰以芦雁,水波,云纹,婴戏及篦点和篦划纹为主。以浮雕莲瓣为兴盛。笔画流畅粗犷。

  南宋时以白胎青瓷的莲瓣、弦纹、双鱼、龙纹、贴花牡丹为多。这时的花纹明显的显得笔画精巧、画工细腻。

  北宋南宋的龙泉瓷不一样:北宋的器底灰黑,南宋的底赭红,这是制胎用料和精细度造成的。在龙泉窑的发展过程中,要识别早、中、晚期的产品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同是宋代的龙泉窑制品,但其价值和珍藏要求是不一样的。

  74。龙泉的时代色

  五代龙泉呈黄绿,绿中微黄北宋遇。

  粉青龙泉烧南宋,梅子青色南宋细。

  深黄微灰属明代,粉青微黄绿元器。

  龙泉青绿铁做色,掺量极少还温记。

  注解

  五代时的龙泉显黄绿色,属于弱还原温度,绿中微黄也常是北宋烧的弱温还原,南宋的粉青是中等还原温度,梅子青色是南宋用强还原温度控制的,梅子青被称为最好的釉色。明代深黄微灰是用强氧化烧成的。粉青微绿是元代用强还原烧的,但他们的氧化铁和三氧化二铁的比例不一样,还原温度不一样。龙泉掺铁量极少,是用还原温度来控制的,好的梅子青瓷器很少。

  
  75。龙泉窑时代的釉色

  北宋胎白盘碗壶, 施釉淡青胎灰如。

  釉色青中又泛黄, 南宋渣斗瓶和炉。

  胎白色美粉青釉, 青玉滋润翠美出。

  刻划为主云水动, 标志青瓷技成熟。

  植物变型图案多, 元器样多不孤独。

  器大胎厚青泛黄, 泛灰釉薄大明出。

  吉祥人物釉光强, 龙泉虽久各自如。

  注解

  龙泉窑几朝代都烧,而且很多地方都烧,要找宋代的很少,但市面上有。宋代的也分南宋北宋的。南宋瓷比北宋的精致。时代不同釉色也有区别,加工上也有区别。以南宋梅子青为珍品。刀工也很精道。

  76。南宋龙泉创用灰碱釉加紫金土

  高温流淌石灰釉,南宋龙泉灰碱釉。 可升高温烧好瓷,高温不流灰碱釉。

  胎中加入紫金土,胎白生出翠青釉。

  灰碱釉好翠绿美,美属温熔金属釉。

  注解

  南宋时期,窑工出现南北技艺结合,在龙泉窑出现高温的灰碱釉高温釉不易流淌,温度好控,不但给烧制带来了成功率,而且对掺入金属釉也有好处,由于高温烧瓷的效果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又加入紫金土,使得龙泉釉出现了翠青色。胎是白色的,但显粗糙,这是龙泉用的土不如景德镇用的土好有关。

  77。龙泉窑

  泡聚层层叠叠立,均密泡中石英粒。

  好似冰糖碎釉下,恰似云团滚滚遇。

  胎色灰白白中灰,釉胎边沿有红迹。

  炉中烘烤朱红色,老釉不浮釉透丽。

  新假釉亮半透明,胎釉泡足要注意。

  深层用镜仔细看,能够看出料色粒。

  注解

  泡像层层云雾从左右向一处集聚一样,在很多泡中可见石英粒状物,看釉层下像压碎的冰糖一样裂隙泡。泡像层层云朵滚滚来,胎是灰白,有的是白脂,胎粗,因没有景德镇的麻仓土,但灰有深的有很浅的,胎和釉边沿红色。胎釉接触处有彩红带酱色的印迹。老的釉透彻,釉层泡儿千姿百态,新的半透明釉胎的面层都新,假的表面贼亮,过于透彻。真的用三四十倍放大镜看,釉层有色料没熔化的颗粒。深层用镜仔细看能够看出釉料的色粒。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影青
影青又称青白瓷,早期生产在江西省东北部昌江南岸。在当地昌江与其支流南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