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数年间,气功热渐渐退潮。气功大师们隐退,留下一个盛产“大师”的气场。
有偿新闻
1987年6月11日,《中国人才报》在全国和京郊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版本,有人称之为“真报”和“假报”:这两张报纸报名相同,期号相同,惟一的区别是京郊发行的“假报”多了三个“新闻专版”,刊登的是一些产品和企业的详细介绍,报社凭此收了两万多元。
当年9月11日《光明日报》一篇文章说,新出现的有偿新闻严重损害了新闻事业的声誉。
当“无冕之王”开始有偿,新闻也不再成其为事业。
后来,不明真相的群众无偿贡献了一个新闻选题:防火防盗防记者。
“不演出才是耽误青春。”
1987年,《中国青年报》刊登了对成方圆保定演出风波的调查以及由此引起的关于“走穴”的对话。
作曲家谷建芬认为“走穴”风容易使青年演员放弃对艺术的追求。但她也谈到助长“走穴”的一个原因是剧团臃肿,几百号人没事干。
几位在京的青年演员则认为,“不演出才是耽误青春。”她们说:“什么叫私演?你们记者晚上回家给外报写稿难道也要向领导汇报?在业余时间多干些事为什么就不行?”在谈到为什么外出演出不通知团里时她们说:“谁不愿走正当手续?可是外面来借人,十次有九次被打回去或变相不同意。”
有人建议给“穴头”以合法身份,国家照章收税,但马上有人反对:如果是这样,国家养活的3000多个剧团就成了为“穴头”培养挣钱人的培训班,国家培养好一个,“穴头”请走一个。
文明守法光荣牌
《人民日报》1987年4月25日刊登报道《姑娘相亲看门楣》:
不久前,安徽省萧县业庄乡所里村女青年崔兰,经人介绍与本县杜楼乡权洼村的小伙子朱新辞联姻,她提出来要到小朱家里看一看。
这天,小崔真的到小朱家来了。谁知小崔不进屋,两眼却盯着门楣上边发愣,看了一阵,脸上渐渐失去了笑容。小朱悄声问姑娘:“你刚才在门前发愣,是不是看房子盖得不满意?”小崔说:“房子好坏俺不嫌,俺看你家门口没挂‘文明守法光荣牌’,俺们家都挂了,守法不守法,可是件大事呀!”小朱一听,恍然大悟,心里的那块石头落下来,忙解释说:“俺家也被评为光荣户,只是俺村还没发牌子呢!”姑娘一听,喜上眉梢,俏皮地说:“我还以为另有原因呢。”小朱会意地说:“放心吧,俺家也懂得守法致富。”小崔心里很高兴,带着歉意地说:“刚才怪俺太冒失,请多多谅解。”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生如夏花,死于安乐
名人广告
1988年,正在受假药困扰的深圳南方制药厂希望通过名人广告重塑企业形象,他们找到了著名演员李默然。广告词是这样的:“制造假冒伪劣商品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应该遭到全社会的谴责,我们应该认准深圳南方制药厂独家生产的胃病良药,三九胃泰。”
广告播出后,引发了社会上“名人该不该做广告”的大讨论。
至今,李默然不愿多谈这件事。从那以后他也没有拍过任何广告。
其实,这则广告为戏剧家协会的戏剧节拉了20万元的赞助,李默然本人得到的,不过是一个价值700元的随身听。
现在,社会上有了新的讨论:名人做广告的企业出事后,名人所收天价代言费到底该不该退。
“他妈的,像进了女澡堂子!”
1988年12月22日,“油画人体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据《中国青年报》记者卢跃刚回忆,那天下着雪,中国美术馆前买票的队伍蜿蜒一里多长,原定两毛钱的门票暴涨了10倍。
观众排队进门时非常急切,可看画时,却不敢长久驻足,直视画面。画家杨飞云的作品《十九岁》前,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后排的人踮着脚尖,根本什么都看不清。观众的眼神非常复杂,有新奇、震惊、羞怯与愤怒。
一个戴大皮帽的中年男人晃着肩膀从美术馆大厅中挤出来,满脸潮红,叨念着:“他妈的,像进了女澡堂子!”
“大展”期间,曾有一个女记者,称自己代表妇女来与主办方交涉:“既然是人体艺术大展,为什么男的展得少,女的展得多?为什么男的不暴露生殖器,而女的都暴露生殖器?就那么几个男的还遮遮掩掩,把*遮盖着?!”主办方回答:“道理很简单,这是人体展,不是性器官展。”
参展画家们生怕随便哪位领导一句话,就把大展扼杀的担心,没有变成现实。为期18天的展览,共展出了28位画家的130多幅人体画作,观展人数创纪录地达到20多万。
不过,人体模特们不干了,以罢课抗争:“凭什么我们1小时只拿24块,而你们又展览又出书,让我们的脸往哪儿搁?”后来闹上法庭。10年后官司判下来了,3位模特每人获赔1万元。
安乐死
1988年1月,邓颖超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中听到首都医院的一位大夫谈论安乐死。她给节目组写了一封信:“今天你们勇敢地播出关于安乐死的问题并希望展开讨论,我非常赞成。首都医院那位大夫的意见,我很拥护。我认为安乐死这个问题,是唯物主义者的观点。我在几年前,已经留下遗嘱,当我的生命要结束,用不着人工和药物延长寿命的时候,千万不要用抢救的办法。这是我作为一个听众参加你们讨论的一点意见。”
同年秋,一位名叫李永胜的医生,在身患绝症的老父再三请求下,对他实施了安乐死。尽管父亲签有“死亡协议书”,但因同胞弟弟的告发,李永胜入狱8年。
1989年10月,邓颖超委托工作人员转告*:“一个共产党员,在死时再作一次革命。当我生命快要结束时,千万不要用药物来抢救,那是浪费人力物力的事,请组织批准,给予安乐死。”
让我们承认危机吧
“《红高粱》只有‘辱华’二字。”
《红高粱》捧得1988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后,《中国电影报》上一篇作者署名秋田草的文章说。
一个南京的老同志,写信给西安电影制片厂和中央,要求禁演这个电影,认为“《红高粱》是反动电影”,是“诋毁祖国,诋毁社会主义”的“大毒草”。还有人写批评文章说:“《红高粱》是一部丑化、糟蹋、侮辱中国人的影片,它只能得到外国人的赏识。”
影片拍摄地山东高密的农民上访,抗议电影里的“剥皮”情节丑化中国老百姓。
“体育的功能被颠覆了,还有什么积极意义?金牌的背后是什么?靠一支没有多少文化的队伍,怎么去实现体育强国之梦?高尚的体育竞赛何以变得如此低俗?绝大多数人只有‘看’的机会,却无‘干’的场合,金牌的意义何在?让我们承认危机吧,大国的体育有危机!”
1988年赵瑜报告文学《强国梦》中的一段话。这一年,中国奥运军团兵败汉城,对于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金牌战略等的反思开始出现。
20年后,强国梦依然,金牌大丰收。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说,举国体制“既是我们优良传统、有效模式的一种概括,同时具有凝聚剂、动员令的作用。对于举国体制,我们的态度很明确,一要坚持,二要完善。”
社会主义倒白菜,中南海里购股票
“资本主义有把牛奶倒入大海的事,难道社会主义也要出这种事?”
1988年5月18日,《中国青年报》头版报道,长沙白菜特大丰收,市场爆满,菜价大跌,菜店拒收,菜农请愿:我们按政府计划种了菜,为何不收?百般无奈之下,长沙市政府拿出11万元收购白菜,就地销毁,约有200万公斤白菜倒入池塘。读者纷纷给报社去信去电发表意见。有人怒问:“资本主义有把牛奶倒入大海的事,难道社会主义也要出这种事?”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中南海里购股票”
1988年9月1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刊登了一则报道,标题是《中南海里购股票》。报道不到300字,内容是:中南海国务院大院里,汇集了很多人,都在踊跃购买一种从来没买过的东西……股票……
当日早6点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新闻联播》广播了这一消息。一下炸了锅。上午9点,*问国务院办公厅:“谁在中南海里卖股票了?”
事实是,此前的9月8日中午,刚刚组建的沈阳金杯汽车股份公司的工作人员,把该公司的招股章程,贴到了与中南海一墙之隔的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食堂门口,告知众人:当天下午卖金杯股票。
办公楼的过道大厅处,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就是出售点。
当天下午,一共卖了价值万元的金杯股票。
9月15日,《人民日报》发出更正:“9月11日本报一版刊登的《中南海里购股票》一文,是一篇完全失实的报道……”
几位买了金杯股票的干部吓得退回了股票。
金杯汽车的负责人赵希友被叫到北京,花一周时间写了检查。
赵希友上了1988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被誉为“中国首位国企股份制改革家”。
“请小平同志在主席台上不要吸烟。”
1988年4月8日上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进入到高潮。9点35分,代表们开始填写选票,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央军委主席。9点53分,开始投票。*在主席台的票箱投完票后,回到自己的座位,点燃一支香烟吸了一口。来自广东的女代表邝健廉看到这一幕,写了一张“请小平同志在主席台上不要吸烟”的条子,从台下依次传递,递上了主席台。*看到条子后,笑着连连点头说:“好,好。”他立即把烟熄掉,还将那张条子递给邻座的其他领导人。
差额选举
七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