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不是绝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癌症不是绝症-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心法十三 钻石开怀论(1)
●丰富完整的本体
  一颗璀灿闪亮的钻石,往往能赢得世人的目光与赞美,留下永恒的美名。钻石之所以能够如此炫丽夺目,备极繁复的切割面是其中的一个要素。一颗钻石的切割面愈多,就愈有可能展现它内蕴的光华与特质。如果把钻石那种永恒璀璨的特质, 比喻为一个人的灵魂,那么,一颗具备三十二面切割面的钻石,就如同一位拥有三十二种人格特质的人了。
  人类灵魂在本质上是完整丰富且多次元的,它本身具备了许多面向。我们在这一世当中所显现的这个肉体,只是整个完整人格其中的某部分而已。在赛斯心理学领域中,有一门探讨人类内在本性(即那颗大钻石本身完整性)的学问,叫做“面向心理学”,主要是探讨一个人的本体与其所有人格和肉体之间关系的心理学。
  事实上,我们有许多平行的自己同时存在,这其中每一个可能的自己,即代表钻石的某个切割面。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可能的自己。例如,我现在的身分是医生或老师,但本体中某个面向的我,则可能是运动家或科学家。本我是超越时空限制的,目前我们以为时间是线性或单向存在,也就是有过去、现在、未来的次序,但事实并非如此,时间是同时存在的。
  由于绝大部分人的生命境界,都还未能到达真正认识自己本体(还未开悟)的层次,因此,在我们还只是这个钻石本体的某个面向时(好比三十二个面向的其中之一),常容易陷溺在个人的痛苦和琐碎烦恼中。但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本体是丰富完整的,它本身即具备了自我疗愈的能力。
  ●相互影响的生生世世
  如果一个人能够与内在本我接触,即所谓达到开悟的境界时,这个时候他就能唤起内在所有潜能,而且不易受到疾病或烦恼的困扰。若我们把目前在地球上的这一世,视为钻石整体的诸多面向之一,即完整人格的一部分,那么已经开悟的人,就有能力忆起所有过去生的转世。它们犹如钻石的切面,彼此之间的光华会互相影响。
  人在吵架冲突时,常喜欢翻过去的旧帐,其实灵魂也常会做同样的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过去世发生的一些事情,会不知不觉地影响生活在这一世的我们。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自己有时候可能对某些人情绪反应特别激烈,或是常会对某些人和亲友没来由地发脾气,这些情绪当中,就可能包含了你们在过去生还没化解的心结。若我们能够努力化解那些心结,让灵魂放下那些记恨的事,觉察事情整个来龙去脉的因素,那当下便能化解这些过去的纠葛和各种恩怨情仇,这对于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有相当大的助益。
  一个人的生命境界愈高,他的灵魂能观照到的面向也愈广阔。他会感到在自己背后有个伟大力量在支持他,他的内心也会宁静自在,同时活在天地间也不会有孤寂之感。这样的人能够了悟到,其实那个支持我们的内在源头,即是我们内在的神性,他明白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直都是活在神的恩宠中的这个真理。
  我们每个人灵魂的本质都像那颗晶莹璀璨的完美钻石,它就是我们“本我”的那个自己——即“本来具足的自己”。一不过,目前的我们能力尚未完全发挥,所以无法完全窥探灵魂的全貌。但等到有一天, 我们有能力进入到自己的本体时,就会发现原来真正的自己不只有目前的这个身分,还同时拥有许多其他的身分,只不过现在的这个自己,还没有能力认识他们而已。本体和每个人格的关系,犹如整个手掌与每根手指的关系,它们原来就是一体的。但大拇指可能只注意到每根手指彼此分开,而没发现大家都是连接在整个手掌(全体∕本我)上面,其实另外四根手指在本质上也都是我。 。 想看书来

心法十三 钻石开怀论(2)
●现在可以改变过去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钻石切面愈多愈完美,那么对人的灵魂而言,情况是否也如此?
  基本上,对灵魂而言,它的一个面向即代表一次投胎转世;一个人投胎的次数愈多,表示他具备的世俗经验也愈丰富(但不见得表示他更有智慧)。有一天若此人到达开悟境界了,那他能够通达的前世也会愈多。基本上,目前我们的灵魂或人格都还停留在不断轮回的层次当中。
  我们的本体在许多的时间和空间之外,都还有其他肉体形式的存在。换言之,你前世的自己根本没有真正死去,因为它跟你是同时并存的,犹如一颗钻石的三十二个面向是同时存在的。只是,钻石一转动,就会产生时间感。我们每一个可能的自己,即代表钻石的一个面向。而每一个人都有许多可能的自己。要认识灵魂丰富、多元的本质,我们就要明白所谓“线性时间”的观念。以往人们大都认为“过去已经发生,无法改变”,这是线性时间的看法;而非线性时间则是认为:现在(的作为、思想、信念)可以改变过去,它是生命诸多可能性之一,仍有再发生及重复的可能。
  或许有人会很感慨,如果在得癌症前,能明白这些道理,不去压抑内在,或许就能改变这件事。但我们不妨这样想:在过去生或未来某一世有一个你明白这些道理而且很健康,但知道这一世的你生病了,就有可能会来到这一世帮助你重新做出正确决定。我们某些转世的自己有许多才能,但这些才能有时得等到这一世的你生命碰到危机的时刻,才会被激发出来——比方说,有人因为被压迫到极点,而突然打开过去的记忆库,开窍或有神通能力。所以生命中的危机其实也是很好的转机,它可能帮助我们开启内在潜能。
  为何我们这一世会得癌症?它的原因跟转世也有关,但这并非业障所致。例如说:或许你对先生的外遇非常记恨,那可能是因为过去生你曾是个自我要求非常高的修行人,常以教条来鞭策自己,于是你用身体患癌症来表现对先生的不原谅及自我否定。
  但人生祸福相倚,透过癌症这种疾病,让我们有机会反省生命,创造出更多可能性。一旦我们打通内在的管道而与另一个可能的自己连结,那就如同接上插头而可收到各种讯息,这时内在那个自我疗愈的自己,就可以在瞬间把疾病治好。如果大家把这套身心灵健康的理论学会,把那个内在插头接上,那到了六十或七十岁,非但不会有体力衰退或智力退化的问题,反而活愈老愈健康。
  我们要明白此生真正的功课是修行:要学习宽容,去原谅自己及别人的过错。如果我们的前世是个律己极严的人,那么现在唯有透过宽恕别人,才能帮助那个曾过分严厉对待自己的前世,而使它跟着改变。所以,我们这一世的作为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前世。今天我们共同走上身心灵成长的道路,目的就是要对我们的前生,以及未来的生生世世产生好的影响。
  人一旦开始追求内在的东西,个人的命运和生命也会随之改变,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都会完全改变。而过去所没有的才能,现在也都能够逐渐拥有,这是由于内在潜能被开发之故。我们每个人天生的禀赋的确都不一样,但这也是过去世修行得到的能力。一个人愈早开始走上身心灵成长的道路,对生命的成长帮助愈大,将来所受的苦也愈少,这是我们在地球上必修的功课。如果你没修完这些学分,就一直离不开轮回束缚。
  ●内在神性一直支持着我们
  一个人如果能认清灵魂的本质,那么他即使得到癌症,内心也不会终日惶恐不安,因为他看到的不只是这个疾病或是自己,而是知道内在的神性会一直支持他。所以,一个真正修行的人,在身体有病痛时,绝不会立即陷入恐慌或完全失去信心,他会以一种自在、接纳的态度来面对这个现实。如果他与他人发生冲突时,内心也不会一直累积愤怒或怨恨。即使在临终时,他的心境也会是安详平静,不会有心生恐怖和慌乱的情形。
  我们的人生中会有这么多的痛苦和烦恼,其实还是因为我们执着的习性太深,我们过于执着自己目前的身分和角色,而没有体会到生命的多重面向。若我们能努力学习放弃这份执着,真正体会到灵魂的完美本质与无限潜能;愿意打开自己的心去爱周遭的人,宽容他人的过错,生命的层次就能不断提升。那么,我们总有一天能看清自己如钻石般晶莹无瑕的本质,在人世间无论扮演什么角色,也都能赞美、肯定自己的存在,对宇宙做出更大贡献!
  许医师诊疗室   转世的自己和可能的自己
  曾有学员问我:“许医师,转世的自己与可能的自己,两者是否一样?如果改变其中的一个自己,其他的自己就会发生连锁反应吗?这是指灵魂或意识层面的改变?”
  原则上,所有的自己都来自同一个灵魂。这是一种像涟漪般的层层影响力,不论在灵魂或意识层面都会产生影响。每个转世的自己都会影响到现在的你,你不见得会察觉到这个力量,而且影响程度端视你放下执着的能力高低、接收力和领悟力够不够而定。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心法十四 活的快乐,死得自在(1)
●未知死,焉知生
  我想,对于死亡这件事,人们内心普遍弥漫着恐惧感,这大概反映出所有人心中最深的梦魇。由于死亡本身充满了未知数,大部分人常避之惟恐不及,极少愿意深入探索这个问题。但我们仔细想想,会发现死亡是这世界上最公平的一件事,因为虽然绝大多数人都不想死,可是古往今来每个人都必须面对死亡。孔子在被问到对于死亡件事的看法时,他回答:“未知生,焉知死。”认为生命是怎么回事,我们都无法弄清楚了,更遑论其他,所以他避而不谈这个问题。这个回答正是反映出一般人对死亡的常见态度。
  若我们反过来思考,其实“未知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