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王牌特种部队实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王牌特种部队实录-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属总司令部或前线指挥部直接指挥,在与友军侦察部队协调方面往往不尽人意,甚至出现过误伤事件。在后勤保障方面,执行长途侦察任务、进入敌境较深的特种部队总会遇到些麻烦,很多情况下,特种部队要依赖自己的野战生存能力。因为即使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也可能因为弹药以及零部件补给跟不上而成为废铁。投入的方法仍是特种部队所面临的最危险的一关。由于特种部队大多是在战争最初阶段参战,有关进入地区的情况往往知之甚少,加上对地理环境不熟悉,失败率较高的问题尚未得到最终解决。
  英军特种部队之所以能吸引全世界的目光,除了在战场上的杰出表现外,还在于它有完善的选拔和训练体制。无论是特别舟艇中队还是特别空勤团的选训周期都非常长。如果要进入特舟中队,首先要获得突击队员资格。为此,士兵就要经过约30周训练,而军官的选训、实习期更是长达两年。有3年以上突击队员经历的人方可申请参加特舟中队,并需再接受一年的特种训练。英军特种部队在选训过程中要求十分严格,淘汰率很高。作为一名合格的特种兵,首先要具备过人的体能。英特种兵可以在负重约32公斤的情况下,快速越野达50公里以上,这为他们在实战中携带重武器,执行长途奔袭和远距离侦察任务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英军十分重视对特种兵“一专多能”的训练。在特空团里,成员们有的精于操舟,有的擅长驾驶,有的专攻伞降,有的是山地、极地战专家,同时他们每个人都掌握使用先进武器以及爆破、医护、通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此外,特种部队的训练也很注重精神因素,往往给受训人员制造各式各样的障碍,以考验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在团队中应当具有的合作精神。这些年来,由于报名人数减少,预算削减,传统的选训体制正在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但英军始终没有降低特种部队门槛的意思。
  英军参加特种行动的除了特别舟艇中队和特别空勤团外,还有其他一些部队。有的部队虽然已由特种部队转成常规部队,如伞兵团,但仍保留了特种部队的许多特点;有的部队不是特种部队,但极具特点,是特种行动中的“黑马”,如廓尔喀部队;而有的部队虽无特种部队之名,却有其实,如第十四情报连。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22特别空勤团(SAS)(1)
第22特别空勤团,是英军特种部队中最杰出的一支,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1980年特别空勤团成功解救被困在伊朗驻英使馆中的人质,这一仗令SAS名声大噪。在以前,特别空勤团出于安全考虑,原本不愿意让外界过多了解自己的内情,一直刻意保持低调。但自从人质事件后,全世界的媒体都开始关注起这支英军的传奇部队,有关它的各类报道层出不断,特别空勤团神秘的面纱逐渐被世人揭开。
  SAS是一支有着不平凡成长经历和光荣传统的部队。早期特别空勤团发展过程中主要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SAS在北非战场上奠定了自己的基础;第二阶段是在战后的五六十年代和70年代初期,SAS在这段时间里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而早期特别空勤团最大的收获还是找到了特种部队成功的秘诀,那就是被定为SAS座右铭的一句话:“勇者必胜。”
  特别空勤团的前身L支队组建于1941年。成立这支部队的目的是为了破坏轴心国在北非的通信和运输线。英军最初的设想是通过伞降将L支队空投到德军身后,但几次尝试都未能得手。后来的做法是用车辆载着部队穿过德军南侧的沙漠,绕到敌人的后方,这一战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L支队炸毁敌军数百辆停在机场上的飞机,烧毁军用物资,切断通讯线路,破坏基础设施,用很小的代价换来了巨大的战果。
  到1942年时,L支队已发展至390人,被重新命名为第一特别空勤团。在几经重组和扩大后,特别空勤旅于1944年成立,它包括两个英国特空团(第一和第二团),两个法国特空团(第三和第四团),一个比利时特空团(第五团)和一个通讯连。
  1944年6月,盟军开始大举反攻后,特空部队被空投到法国,在敌占区,他们与当地的抵抗组织一起,为盟军的轰炸行动提供目标情报并接应进攻部队。法国解放后,SAS回到英国,任务改成为盟军进攻德国实施侦察。后来,SAS又被派到挪威,协助遣散已宣布投降的德军。
  1945年,随着战争结束,特别空勤旅被暂时解散。但两年后,英国又重新组建了属于本土军(后备役性质)的第21特别空勤团。SAS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番号这才得以幸存。事实证明,英军当时保留SAS的决策是再正确不过了。
  1948年,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发生了武装暴动。当地游击队神出鬼没,凭借有利地形屡屡挫败当局的围剿,令统治者伤透了脑筋。曾担任过二战时期SAS指挥官的迈克·克莱弗尔特少校,建议当局组建特种部队深入丛林去剿灭游击队,他的主张被采纳。由他亲自挂帅的这支特种部队被命名为“马来亚侦察分队”,并于1951年12月被正式授予第22特别空勤团的番号。20世纪50年代末,马来西亚的游击活动被有效遏制了,SAS似乎又将面临被解散的结局。好在1958年阿曼等地爆发的起义,使SAS的命运再次出现转机,它很快证明自己不仅擅长丛林作战,而且在其他的环境中也同样威力无比。英政府开始意识到这支高度灵活、高度隐蔽的部队潜力巨大,它的作用是别的部队难以替代的,因而决定将SAS永久地纳入英军正规部队的战斗序列中,只是一度将其兵力减少至两个连(SAS最多时有五个连)。得到了名份的特别空勤团从此更加卖力,在20世纪60~70年代初这段时间里四处出击,先后出征婆罗洲、亚丁等地,竭力维系已处在风雨飘摇中的英帝国殖民统治。毋庸置疑,SAS几次得手并不能阻挡住民族解放运动的洪流,但他们在无数次实战中磨练出的军事功夫不能不令世人折服。
  1.大卫·斯特林和SAS的诞生
  1941年的夏天,大卫·斯特林中尉躺在苏格兰军队医院的病床上。这位来自英军第八突击队的军官,几天前参加了一次冒险的试验,成为英军中第一批尝试伞降的人。但由于他们的跳伞水平实在太差,斯特林的降落伞在空中被撕破,他被重重地摔到地上,折了两条腿并因脊柱受伤而暂时失明。整整两个月在病床上无法动弹,这对热衷于成天在疆场上厮杀的斯特林来说真是一种煎熬,他惟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思考。
  

第22特别空勤团(SAS)(2)
斯特林中尉想得最多的是,英军在北非沙漠中的处境和几年来英军突击队的得失。当时,隆美尔的北非军团活动十分猖獗,盟军处境艰难。第八突击队所属的雷考克部队在沙漠中同样是乏善可陈。尽管突击队员们骁勇无比,但英军突击队最初的作战思想局限于正面抢滩、在海军支援下尽快完成以破袭为主的行动。兵力少、火力弱决定了突击队不可能在登陆后坚持很长时间,因此,只能尽可能选择距离较近、敌人防守较薄弱的地方作为进攻目标,而这些目标大多都没有太大的战略意义。在北非战场上,如果面对处于较好战斗准备状态的敌军,突击队的行动就不得不增加人手,然而,这样做更易被空中敌机发现,进攻一旦失去突然性,效果差强人意也就在所难免了。
  斯特林仔细研究了北非的地图。他发现这里的战场主要集中在东部和西部沿海的狭长地带上,而向南广袤的沙漠却被军事家们忽略了,因为,在他们看来大部队是无法穿过这一地区的。斯特林想,这片空旷地带不正可以是小股特种部队活动的天堂吗?设想让一支小分队穿过沙漠,绕到敌后破坏敌军的战略设施,岂不是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吗?想到这里,他急忙把自己的计划拉出一张单子来。在他的设想中,这支新的特种部队目标应是破坏敌军的通信线路、机场、车库、补给线、物资仓库等;作战时应尽可能隐蔽、出奇不意,人数也越少越好;部队的训练应强化各种入侵方法,诸如伞降、划船和陆路渗透;特种部队应迅速组建以配合第八军的反攻等等。有了这么绝妙的主意,下一步就是要设法得到英军上层人物的赏识,这对于还是一名下级军官的斯特林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中尉终于可以柱着拐杖下地了,他迫不及待地驱车来到新任英军中东地区总司令克劳德·奥钦莱克的指挥部。他一瘸一拐地走到门口,谎称自己忘带了通行证,想蒙混过关,但哨兵没有买他的账。情急之下,斯特林扔掉拐杖,还没等哨兵反应过来就从栅栏的缝隙中硬挤过去,飞也似的奔进了办公楼。他推开第一扇门,不由分说就开始兜售自己的计划,办公桌后一名少校没等他说几句就把他推出了门外。他又闯进了第二扇门。这回他撞上了好运,恰好走进了副参谋长雷尔·里奇的房间。这时哨兵已经赶到,但副参谋长好歹还是听明白了眼前这位年轻人嘴里在说些什么。副参谋长是个惜才的人,答应一定会研究斯特林的计划并把它呈给总司令。
  有道是吉人天相。两天后,25岁的斯特林被提升为上尉,并被授权指挥一支由6名军官和60名队员组成的特种部队,这支队伍的名称是:特别空勤旅L分队。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空勤旅,那不过是达德利·克拉克准将杜撰出来吓唬敌人的,好让他们相信盟军在中东地区有一支庞大的空降部队。
  SAS就这么诞生了,设想出自一个“瘸子”,名字则出自一个“骗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