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部队代替,他们可以在对手比较弱的战争中能更快的成长,以后派遣去了满洲才能和那里的中国精锐部队抗衡。如果中国的蒋介石同意了我们的和谈提议,我们甚至可以将那里的部队全部撤出来,但是这种可能性现在并不是很高,所以我们的计划还是用新组建的部队去代替他们。”
永野听了点点头,“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同意你们的看法。但是我认为在美国没有参战倾向的情况,不宜现在就首先进攻美国。如果要进攻也必须要等到美国有参战的意图,却没有准备好战争的时候最佳!这段时间对我们海军甚至日本都是十分重要的,中国人已经下定了大决心,只要我们抵挡住了他们的进攻,那么他们如此高强度不顾一切的支撑军事的经济后盾就会崩溃掉,实力远胜于他们的我国必然在后期取得巨大的优势。
他们的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满洲战胜帝国陆军,占领满洲全境,所以即使我们什么都不做,他们也会对满洲发起疯狂的进攻,接下来的时间对我国非常重要,在满洲事件没有完全解决以前我不赞同对美国发起任何形式的进攻。这段时间我们必须要全力解决满洲问题,对于美国我们也不能放松,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将和美国彻底决裂的时间拖延而已。
只需要在美国有对我国开战的意图之前袭击他们的舰队就可以了,这点信息对于美国这个需要民意国家还是比较容易取得的。我们海军也会加紧在这方面的训练,时机成熟的时候随时可以发动对美国的进攻。依照目前的情况,美国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对我国发起战争,按照他们一贯坚持的先欧再亚的政策,目前连参加对欧战的决心都没有,更不要说在亚洲参战了。
他们目前才刚刚开始整顿军备,库存的武器弹药都已经卖给了英国,少量的运送到了中国方面,军队的数量也严重不足,没有开始征兵意图,要等他们完成军事准备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在近期内发动对美国的作战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我们仅仅能做到的是近期内消灭美国的太平洋舰队,让他们无力插手亚洲作战,而不能消灭他们的海军实力,也不能削弱他们的战争实力,只能提前把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拖入战争中来。”
东条英机也认识到这是海军最后的退步,即暂时不进攻美国,至少也要做到延缓进攻,现在进攻美国并没有实质的好处。可是美国在太平洋的强大实力还是让他心悬在那里,如芒在背丝毫感受不到安全的感觉,在他心里认为美国必定参战,且美国实力强大,必要先下手才能取得战争的主动权。目前美国国内并没有战争的气氛,虽然法国和英国的遭遇给他们很大刺激,他们内心还是不希望参战,他们可能也想和一战同样在战争最后获取胜利的果实。
东条英机委实难以说服海军,只要把头抬向了天皇,请求天皇的裁断。裕仁仔细听取了内阁官员们的争论,最后争论的焦点由南下还是北上变成了,南下作战,但是对是否进攻美国陷入了僵局。对于发动起这场战争的他,很快就找到了让双方都满意的决定。
__
对于某些朋友指出的年份时间比较混乱的问题,我这里向大家表示一点歉意,因为写这样的东西,和时间关系太密切了不好,不遵循也不行,世界大格局有所变化,国内也有所变化。按照旧的时间来并不适合,然而太脱离这个时间段更是不行,所以有国际方面的时间尽量遵循,国内稍有模糊概念,很多具体时间都隐去了。如大家觉得不方便阅读的话,尽量改正。
第二部 第四十章 报复10
年近四十,在位已经快十四年的裕仁使得天皇在日本军中和民间的威望达到了顶峰。早在在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期间,裕仁与日本陆军强硬派结盟,拼命削弱政府的党派内阁制,正是在他的帮助下,日本军方最终得以顺利地击倒了日本各民主政党,走上了野心勃勃的军国主义体制。紧接着,裕仁开始推行基于以天皇为核心的反民主思想,对反对派政治人士和任何敢对天皇权力提出质疑者进行无情的打击。
随着日本本来就很脆弱的民主力量的削弱,裕仁自己的地位,特别是他在日本军中的地位日益得到加强,裕仁因此成为至高无上的日本元首。他是日本人心目中活着的日照神,是日本政坛最杰出的领袖,是日本三军最高统帅。他有任免日本陆海空三军将帅、政府首相内阁大臣的权力。日本军方将领可以绕开政府内阁,直接对天皇负责。裕仁和几个少数的幕后权臣对日本国策的制定有决定性的权力。
虽然表面上看日本也和英国一样是个君主立宪的国家,但是日本的天皇却和国家元首毫无区别,仍然是天皇来领导这个国家,整个战争过程正是天皇和军队强硬派一手策划,民众在天皇的鼓动和他们内心疯狂的欲望下狂热的着战争。接受了欧洲现代思想的日本皇室深刻认识到了工业对国家的重要,从明治维新开始就开始了大力发展工业。
日本做为一个资源缺乏的海岛国家,却注定了无法独立支撑工业的事实,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只能采购原材料运到日本加工然后加以销售,这种现实迫使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催生了日本的近代国策“田中奏折”的出笼。在亚洲,没有比软弱战乱不堪却资源丰富的中国更适合做为侵略对象了,其中最富饶离自己殖民地朝鲜最近的东北是最好不过的目标了。
原本对中国存在的畏惧,即使在大清帝国数次被外敌入侵,被太平天国起义大伤元气的时候,也没有指染中国领土的勇气,只敢派出浪人到中国劫掠而已,日本的女子也以嫁已中国男人为荣。甲午海战彻底打碎了中国的遮羞布,对中国数千年来一直敬畏的日本实实在在的发现了这个巨人的虚弱,贪婪的本性立刻暴露无疑。在满清灭亡后,中国更是不堪,战乱不止,更谈不上国力,他们从此对中国再无一丝的顾及。
在日本的军人和政客眼睛中,中国这块肥肉正好可以提供日本发展所必须的各种资源,只要占领了中国,困扰日本发展的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这也是为什么天皇会和陆军的强硬派结盟的主要原因,事实上无论是内阁还是军队中的强硬派和温和派,都被天皇牢牢的掌握在手中。因为他们成功培养了一批经过军国主义洗礼,立誓为天皇效忠的军队。
已经换上了陆军军服的天皇,一丝疲惫爬上了脸颊,眼睛中少有的出现了血丝,“帝国与中国之争已久,前线战局却无法好转,一决胜负也非一时之力。帝国希望寄托在短期内解决满洲之问题,实为不智!帝国处于多事之秋,必下决断,扭转此不利局面,但帝国已无国力和美国发生冲突,唯有占南亚以挽救帝国颓势,对美国近期只可拖延,不可拖入战争。只待解决东南亚,再图谋一举解决满洲问题,只有完全解决了满洲问题,帝国才有和美国开战之基础!”
裕仁说完,内阁立刻召集了军方将领来参加御前会议,既然南下作战的决定已下,剩下了只是来讨论如何作战。裕仁看着忠于自己的军队在眼睛下面策划各种作战方案,眼睛伸向了远方。对南下作战,他对帝国的海军还是信心十足,美国人并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他们更不可能直接来支援英国人。他想到的是满洲,对于中国人,他是矛盾的,他清楚的知道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世界,可是没有任何外国人比日本人更了解中国。
中国人曾经创造了世界上最璀璨的文明,一次次的击败外敌,将自己的领土不断的扩张,千百年来一直让人望而生畏,不敢直视。可是就是这么一个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文明的国家却一再的受到了外敌的入侵,外族用血腥的屠杀迫使他们的融合。中国人的统治者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用儒学用伦理将一个充满血性和创造的民族慢慢演化成如今只能在统治者的铁蹄下苟喘。
中华的文明在数次的外族入侵下出现了大的断层,唐末战乱,宋末的蒙古入侵,明末的满清入侵,他们带来的只是野蛮,毁灭的却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文明。面对那些被中国的统治者磨干了锐气的龙的子孙,外族轻易的用他们眼睛中无比鄙视的野蛮战胜了他们的文明,至从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再也没有创造过他们引以为自豪的汉唐盛世般的盛况。
日本强盛原本可以依托资源丰富地产富饶的中国来实现的,见识了中国在外国入侵下毫无反抗之力,使得日本大为心动,但是满清权威尚存,日本只得百般试探,占琉球,中国竟然置之不理。其后更是派遣数之不尽的人员收集中国情报,终于了解中国的软弱可欺,倾全国海军抱决一死战的决心终于击溃了满清王朝倾二十年花费巨资建立的远洋舰队,彻底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从那时起,中国在日本眼中地位就一落千丈,数次对中国战争均以胜利,掠夺无数财富而告终。中国的软弱进一步刺激了日本,才有田中奏折中对中国的建议被列为日本国策。但是裕仁却从九年的满洲事变后对中国有了种难言的感觉,近代的中国人是缺乏进取和血性的,这才让他们更易被统治,正是看中了这点才下决心来占领中国。三百年前仅仅百万满族人可以做到,面对如今懦弱的中国日本没有理由做不到。
千百年来在气候和大自然百般刁难下艰难生存的大河民族,对陆地有种难以言述的感情,骨子里都有种无法磨灭的登陆情结,工业化国家的需要更是把这种情结发挥到了极至。然而对于那些高傲的民族,是没有办法征服的,正如明清两代耗费无数国力也无法征服草原上的种族,面对那些民族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将他们灭绝,屠杀是不能让他们屈服的。
北方的中国人生活在比南方更为严酷的环境中,这种环境铸造了他们刚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