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外传来另一个孩子的声音。
“向毛主席保证?”
“当然,向毛主席保证!”
……………………
“傻孩子们,走得太近了,礼花反而看得不好……”
一个中年男子冲着正在钻来钻去的春生及其伙伴儿们建议道。
春生及其伙伴儿们并没有停止脚步。
“咚——!咚——!咚——!”
炮声响起来了。
“嘿!看啊!”
“多好看啊!”
人们相互告知着并抬头向天空望去……
“哗——”
“哗——”
“哗——”
“咚——,哗——”
“咚——,哗——”
“咚——,哗——”
伴随着清脆的声响,夜空中盛开了一朵朵灿烂美丽的花朵,似云似霓,若虹若霞……
宋春生的画外音:
“高兴的时候,我想起了星儿,不知道她也能否看到这一切……”
天空中绚丽多变的色彩映照在广场上每个人的脸上……
大唐的脸……
春生的脸……
硬币落在桌上的声音提前进入。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吃完饺子去当兵
○内景 白天 春生家
一枚五分硬币在桌上叮叮当当作响、转动着并逐渐静止,字面朝上……(高速摄影)
宋春生的画外音:
“高考恢复了,好些人去报考大学……怎么说呢,考题认识我,我却不认识它,遇到考试就发懵……高中毕业了,晃荡了一阵子,妈妈让我去上班,爸爸叫去当兵,他们吵翻了,我也很烦。这不,后来大家一起掷硬币,嗯——,去当兵……”
○内景 夜晚 春生家
紧闭着的窗户。
摆着茶具、暖瓶的方桌。
“春生!你看,这里有点儿松。”
一个小伙子站在床边,俯腰指着一个已打好的背包对春生说。
“噢,是吗?”
春生随手翻看着背包……
“来,大唐!我来给你正正帽子。”
春生站在了比他略高的小伙子面前……
两人都穿着一身崭新的军便服,没有领章和帽徽,胸前各戴一朵纸制的大红花。
两男一女三个中年人坐在小凳子上,手里执着筷子在吃饭。
他们面前低矮的小方桌上有两盘在冒着热腾腾水汽的饺子,两盘炒菜,两盘凉菜,一盘花生米,四个酒杯,一瓶白酒,一瓶食醋,六个倒着食醋的小磁碗,几头大蒜……
“来吧,弟妹!够了……别煮了!”
在座的大唐母亲说。
“就是,一起来吧!……”
大唐的父亲一边说着一边端起酒杯让着春生的父亲。
“来,干杯!”
“干!”
春生的父亲应承着。
两人一饮而尽。
“来了!”
春生的母亲在屋外答应着,倒侧着身子过了小布帘儿,双手端着一个热气腾腾的锅走了进来。
大唐的母亲忙着腾盘子……
春生的母亲招呼着:
“来……吃,吃,吃……”
“春生!大唐!来,来,把那身儿先脱了,一起吃饺子,吃饱了不想家!……”
春生的母亲拿着铁笊篱捞着饺子……
春生和大唐应声,陆续就坐。
“对!对!对!不想家……”
大唐的父亲接过话茬儿。
“来,我给你们倒上!”
春生的母亲起身要去再拿酒杯。
大唐的父亲忙招手说:
“哎——,得了!就用我和老宋的杯子吧!”
大唐的父亲拿起了桌上的酒瓶子。
“来,来,来,小哥儿俩啊干上一杯!”……
“怎么说呢,都在一个部队,吃在一个灶上啦,希望你们哥儿俩,啊!多亲多近,互相照应……啊……哈哈哈……”
大唐的父亲颇能活跃气氛。
“看你,喝多了点儿就屁多话稠……”
大唐的母亲推了丈夫一把,嗔怪道。
“没事儿!没事儿!”
春生的父亲解劝道。
“这不算什么,今个儿高兴!”
“哎——,叫你们喝呢!都给倒上了……”
春生的父亲对着大唐和春生吩咐着。
“那好!来,碰杯!”
春生端起酒杯碰了碰大唐的酒杯,两人一饮而尽。
“好!痛快!痛快!年轻人啊就应该这样!”
大唐的父亲拍着大腿叫好。
看着两人喝完酒忙不迭地那着筷子夹饺子吃的样子,大唐的父亲笑了笑,拿过酒杯,一个放在自己面前,一个放在春生的父亲面前,倒着酒,问道:
“哎——,我说,春生啊,想没想过退伍后打算干什么吗?”
“做什么?……唔,唔……到时候再说吧!”
春生嘴里嚼着饺子支吾着。
大唐的父亲挪了挪酒杯,清了清嗓子。
“嗯——,这样吧,老宋,弟妹,如果不嫌弃的话,我不是会点儿手艺嘛,回来后让春生学学裁缝……穿衣,吃饭,啊,头一条哇,谁也得穿衣裳啊……呵呵……对不,孩子他妈?”
大唐父亲手中的筷子比划着,顺便还笑着对大唐的母亲挤挤眼。
大唐的母亲白了丈夫一眼。
“老爸!老爸!”
大唐有点儿不耐烦地用筷子敲了敲手中的小瓷碗。
“得了吧,你那点儿活儿,我都会,干的也不差。春生!别等回来他教了,回头有空我教你就成了!”
大唐端着小瓷碗,拿着筷子转过头对着春生说。
“啊……”
春生吃着饺子仿佛被噎着了。
“行——!艺多不压身。”
老宋应承了下来。
“来,来,来,别光顾说话啦,吃,吃,吃,吃饱了不想家!……”
老宋招呼着大家。
……………………
镜头上移,屋中央的墙上有两张画像,一张是毛泽东主席,一张是华国锋主席。
宋春生的画外音:
“……欢送的场面就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差不多,总是锣鼓喧天,热闹异常……”
热闹的锣鼓声提前进入。
○ 外景 白天 大街上
高音喇叭里播放着雄壮的乐曲。
(注:《欢送进行曲》。)
街道上挂着“欢送子弟兵”、“参军光荣”等醒目的跨街横幅。
街道两侧的槐树上、电线杆上贴着不少颜色各异的标语。
街道周围站满了欢送的人群。
一些人敲打着锣鼓。
一些人手里拿着各种颜色写满热烈欢送等字眼的三角小纸旗。
一群孩子们在人群后面追着汽车看。
一辆辆载满参军青年的军用大卡车在慢慢行进中。
卡车上,春生和大唐并肩站在一起,不时挥动着手臂……
春生的父母和大唐的父母站在欢送的人群中……
大唐的母亲在抹着眼泪……
宋春生的画外音:
“有人说,军队是个大熔炉,你说他有多热……”
嘹亮的军号声提前进入。
出操紧急集合测绘兵
○外景 白天 军营操场上
阳光充沛的上午。
节奏明快的《军歌进行曲》。
新兵们正在出操。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
队伍外,一教官模样的人在喊着口令。
新兵们机械地摆动这手臂,迈着不大整齐的步伐。
宋春生行进中的特写。
宋春生的画外音:
“一开始,我们就象上紧发条的玩具总是在走……”
(闪回)儿时的春生站在一商场柜台前,羡慕地看着一位母亲带着个孩子摆弄着一只玩具熊,那只小熊在柜台上“叮咚……叮咚……”地一边敲着腰间跨着的一面小鼓,一边迈着笨拙的步伐。
画外传来妈妈的声音:
“春生——,乖儿子!我们该走了……”(闪回结束)
“立定!”
教官坚定有力的声音打断了宋春生的回忆。
宋春生有些手忙脚乱,撞上了前排的人,大唐等人嘿嘿地笑出了声,队伍一片混乱。
宋春生的画外音:
“军营中有句名言:不怕你调皮捣蛋,就怕单个儿操练……”
“宋春生!李大唐!刘新光!杨大娃!……出列!”
教官严厉的声音。
宋春生等8、9人一一答应着从队伍当中侧身站出,立正。
“稍息,立——正——!”
教官坚定有力地喊着口令。
“其他人站着别动,站出来的人排成一队,向——右——看——齐!动作快点儿!向——前——看!”
“稍息,立——正——!”
教官接着命令道。
“下面,我们要详细解说一下正步走的规范动作,由他们几个来做示范,听清楚了没有?”
“是!排长!”
新兵们齐声回答。
“注意我的口令,1——!”
教官边说边做着示范动作……
“好!保持这个姿势!”
并走上前来一一纠正不大规范的动作……
“对!就这样!”
教官赞赏地拍着一个人的肩膀……
“你——,腿怎么了?伸直!胳膊再抬高一点儿!”
教官出腿伸手规范着一个人的动作……
教官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神色,但又转过头对另一个人喝道:
“你——,腿怎么在抖?”
教官围绕着做着站立动作的新兵们转来转去……
阳光明媚。
不少新兵的头上冒出了汗……
宋春生的画外音:
“除了这个姿势难拿之外,还有晚上那个随时都可能响起的哨声……”
息灯号的声音提前进入。
○外景 晚上 军营内
夜幕降临。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