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陪我,不许走,我怕呢……”
听了鬼故事之后,芝华怕了,揪着林慎不叫他走。
“我不走,去厨房弄得吃的。”
“那我也去。”
芝华一下就窜了起来,看来‘鬼’真的能吓到人,尤其是女人。
刚才还软的和面条似的,这一下就蹦起来了?
第327章 我日尼玛
虽说林慎不管那事了,但他还是能通过慧能了解到最新的情况。【阅读本书最新章节,请搜索800】
那么玄奇异幻的一段故事,却很难叫韩琦相信是真的,他同样是无神论者,他不认为这世间有鬼呀神呀的。
实际上从他接手那案子后,就不再用什么民间奇士慧能和尚了。
韩琦给胡彦林、陈子辉下了命令,三天结案。
胡彦林是特勤副局长,陈子辉是行动处的处长,两个人手里握着大权,至于公安部方面的人是来协助的,不以他们那边为主,所以说呢,这案子想怎么了结,就是他们俩说了算。
但是介入一了解,胡彦林和陈子辉都觉得有点棘手,揭墓案死了四个人,但没有凶手,之前死的三个,可以说是墓里腐尸毒气造成的结果,可后来那个死在拘留所的王六子就没法交待了,全身上下没一点伤痕,死的那叫一个莫名其妙。
“叫法医解剖一下,弄个瘁死证明就行了嘛,既然已经死了,又没有苦主为他讨公道,那咱们就给弄个说法吧。”
这是胡彦林的建议,陈子辉应诺,心说,你怎么吩咐我怎么办,将来有什么责任也推不到我头上来。
各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小九九,陈子辉和胡彦林也不是那么熟,虽说他们都属韩系,可实际上这两个人之间还存在竞争情况,韩琦可以将他们倚为左右臂助,平衡他们之间的权力,但是他们俩未必肯老老实实的干。
胡彦林认为这个案子这么下结论也不为过,总要给个说法是不是?说王六子是让鬼弄死的,谁信啊?这不是糊弄老百姓吗?当然还是法医鉴定有权威,他的权力也大过陈子辉,他不下这个命令,陈子辉这个滑头也不出主意,就一个劲儿的问‘胡局,这事不好弄’,唠叼的胡彦林烦了,就让他这么去搞,哪知正合陈子辉的心思。
胡彦林有点大意,在这方面没防着陈子辉和他耍心眼儿,他要是折着桌子瞪着眼儿告诉陈子辉,‘你是行动处长,不好弄也得弄,不然要你做什么?’这是领导的威仪,但他没拿出来,他还认为这事是他在主导,陈子辉能事事请示汇报,以他马首是瞻是个好事,有向他臣服的意思,于是,心里面一飘就作主下了这个命令。
其实要按陈子辉的想法,他是想把副处长王卓香拉进来垫背,有了功劳是他们的,有了麻烦是王卓香的,这点权术是要玩一玩的,因为从一开始,他就看出林慎放手的太容易了,这不符合这个炮筒子局长的作风呀,想想当初,孙丽芸局长不够强势啊?老孙家的闺女,谁不给面子?可硬叫他给剥了脸皮。
要说现在林慎对韩琦这么让步,是有点超乎想象,韩琦还觉得林慎这年轻人挺谦虚的,很好相处嘛,但陈子辉真不这么看,甚至他隐隐感觉到了一种潜在的危机。
但他在利用胡副局长和王卓香的选择间,最后还是选了胡副局长,因为与他之间存在一种关乎前途命运的竞争,胡彦林一天不离开他那个副局长的位置,韩琦就一天不会看中自己,因为胡彦林的职位又军衔都在他陈子辉之上。
可以说胡彦林是陈子辉前进道路上的拌脚石。
他预感到了这事有潜伏的危机,能叫胡彦林去挡枪眼儿,自然比王卓香有价值的多,另说,王卓香是林局长的人,那林局长多护短啊?当初向孙局长开炮不就是因为汪晴、林丹、王卓香她们没得到妥善的安置吗?反正要拉王卓香来垫背,不得不考虑林局长这个因素,他要是替王卓香出头,想给王卓香头上扣屎盆子,一个字:难。热门小说
而胡彦林就不一样了,韩琦入主特勤局,他蹦的最欢,大靠山来了呗,得意之余,心里的戒备就降了几个等级,不知不觉被陈子辉算计了进去,他也不自知,在他看来,后面有一把手韩琦政委撑腰,就是林局长都拿自己没辙,余子皆可渺之。
胡彦林的尾巴翘起来了,办事也有魄力了,也有果断的决心了,大手一挥,就给我这么办,出了事我兜着。
陈子辉心里暗笑,你不兜着还我兜着啊?我兜不起。
……
果然,第二天就把揭墓案给下了结论,四个揭墓盗贼,三个死于墓中腐尸毒气,一个死在拘留所,法医鉴定结果是心梗。
揭墓案一了结,后续就没有了,什么鬼闹腾呀,七叔等珠子之类的,韩琦一律无视,三个字,不管了。
让他这么一弄,简单多了呢,往上面一报,首长们一看,韩琦行啊,没两天就给结案了?很有能力嘛,倒是那个林慎,把事情想的复杂了,到底是年轻人啊,办事还是不牢靠。
段总长看了结论,也向公安部那边通告了结论,最后在结论上签了一个‘阅’字,告诉助理,“转给书记处。”
总长助理刘正先中将能从段总长的神色中看出些道道儿来,他认为段总长对这个结论有看法,但他还是签字了。
实际上刘正先清楚这次调整特勤局班子的前前后后,始终不是段总长在主导这次调整,压力来自上面,而段总长只是在执行上面的指示,虽说段总长和国院的王副总是一个级别,都是副国级序列中的一员,但在以经济发展为主的新时代,军方的副国级干部,也只在军方有许事权,涉及到政务这边就可以忽略不计了,而军方这边真正在政坛有话语权的是兼了书记处书记的总政楚大主任,实际上他在代表军委介入国政大事,是真正的权威者。
保守派也好,改革派也罢,从一开始就都在拉拢军方对他们的支持,太祖当年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只要抓住了军权,才能维护党的地位和威信。
九二年大佬南下,就是因为有军方的保驾护航,才得已把改革的春风继续吹下去,把计划经济体制扭转为市场经济格局。
自古以来,军权都是一号大佬必然要掌握的终极权力。
当年灭了四人帮的那位接班人,也算当代的牛叉人物了,又是太祖钦定的接班人,但终因没有军方的支持而黯然离开政坛,这也是他明智的选择,因为他没办,拉拢叶帅拉不来,拉拢徐帅拉不动,资格再浅点的在军方没影响力,徒呼奈何啊!
而现在的楚天舒楚大主任,那是不得了的军方实权派,他怕实权大过两位军委副主席,97届之后,军方在共和国核心序列的常委中已经没有位置了,而被称为小内阁的书记处给军方留了个位置,这个位置现在楚天舒坐着。
核心层的大佬们,谁不给楚天舒面子?谁不想和楚天舒把关系搞的更近点呢?不为别的,只为他手里握着的军权和楚家在军方的影响力。
段总长也是军方资历较深的一个将领,而且他是偏向改革新派的一位将领,但他却得到了楚家老爷子的认可,当初新派大佬推荐段永淳时,楚老爷子颌首说,“段永淳,这个人还是可以的。”
如果不是楚家老爷子点头,段总淳不可能坐在总长位置上。
但段总长并不归在楚系,实际这是政治上妥协的结果,对于楚老爷子的让步,新派大佬们也给予了回报,段永淳坐上总长位置时,楚天舒也进入了书记处,政治就是这样,妥协是一种极常见的方式,谁都知道死磕没用,只会两败俱伤,妥协才是王道。
为官者,学不会妥协,仕途必然止步。
……
楚天舒看到刘正先中将送来的结案报告,只是笑了一下。
既然军方特殊部门已经介入了这事件,结论自然要先递给‘楚书记’过目了。
楚天舒能从段总淳那个‘阅’字中看出一些端睨,这个字的最后一笔有意犹未尽的意思,也就让他读懂了段总长的心思。
刘正先中将也在心里惴摸首长们的心意,但还是看不透啊。
楚天舒这一笑,不知是满意还是什么意思,刘正先心下苦笑,大佬们的心迹藏的深啊,岂是能随便揣度的?
随后,在刘正先离去,楚天舒就把结论递上了书记处的书记会,七八个书记们看后,神情各异。
最后还是书记处的第一大佬,也就是核心层的常委之一说了一句,“蛮有效率的嘛。”
另一位书记开腔,“神神道道的东西,还是不可信啊。”
这句话等于是批评之前林慎办案时的拖拉,实际上是针对楚天舒。
楚天舒笑了笑,“能这么快结案也是好的,降低了社会上一此负面影响,但愿这个结论给明陵事件划上句号。”
他这句话里有‘但愿’两个字,引起了七八个的书记的沉思。
事实上坐在这里的大佬们,没一个是头脑简单的,字字句句的发言都是经过心里斟酌的,当语气中含了不肯定成份,那就明明他对结论有疑问,也就留了进一步追责的可能性。
那个书记看了楚天舒一眼,不再发言了,心说,韩琦啊,这么快下结论,你有没有把握啊?听楚天舒这话,你要闹出笑话来,他可不会给你留面子啊。
书记处第一书记看了看楚天舒,又看了看那个之前针对楚天舒的书记,把目光又移到了结论报告上,然后他从段永淳那个‘阅’字上也看出了一些端睨,那么就是说,段总长和楚大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