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兼顾,内外协调。
事实上,十七届三中全会已经发出了“促内需,保增长”的动员令。广交会上,一位企业代表表示,今年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该公司出口量减少三分之一,但他们加强农村市场的开发,销量没有受影响,反而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5%。他的话具有一定代表性,佐证了启动内需的潜力。
4、沐浴风雨长城焕新颜(2)
即使投资者最担心的出口减退,也不像想象那样可怕。相关专家分析认为,虽然西方国家出现了金融危机,但越是在危机的时候,大家对于低价产品的需求会越旺盛。我国加工贸易有特点,国外市场需求导向突出,有市场相对稳定一面。中国出口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使中国产品物美价廉的优势还存在。前三季,我国外贸出口增长21%,这个数字也是当前世界经济体中最好的。对此,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负责人施特拉克持态度乐观,他认为,中国的出口不会出现明显滑坡,因为中国出口产品以日常消费品为主,这种消费品的销售不会有太大起伏,因此他对中国的出口维持稳定比较乐观。
狠抓“民生之本”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中国,解决就业问题是一条符合国情的政策底线。
我国从2002年起实行积极就业政策,提出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今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从财政、税收和金融三方面促进就业。从金融来看,据有关监管部门预计:未来10年到20年时间,整个中国银行业贷款结构中50%左右将会是贷给个人消费者。这说明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金融业都将在启动、引导和扩大国内个人消费和投资理财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所有救市政策中,最令投资者关注的是本周推出七大举措鼓励住房消费。市场人士认为,此次出台的组合政策的力度,在此前任何一次房地产市场调整中是前所未有的,中央政策试探性出台,释放全面救市“信号”。选择提振楼市作为扩大内需的突破口,在情理之中。房地产业的发展可以拉动四五十个行业的发展,只要楼市活了,建材、水泥、家具、家电等很多相关行业才可以被激活,并带来新的就业岗位等等。业界解读为:救楼市也是救股市,救股市也是救消费,救消费也是救经济,“它是启动内需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世界舆论一致“叫好”
很神奇的,中国的救市行动得到了世界舆论的一致“叫好”。
自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一直都在关注和期待中国如何救市。很多人将这一期待寄托在2008年华盛顿召开的全球金融峰会上。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中国国务院迅速出台了扩大内需10项措施,宣布将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一时间,外电、舆论、政要迅速给予高度评价。
分析人士指出,在当时全球金融峰会召开前夕,中国此举无疑是给世界送上了一份“大礼”,它表明中国一直在为稳定全球金融市场承担着自己的大国责任。
“其震撼力堪比北京奥运会,彰显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国的救市计划堪比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外界舆论在评价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时,丝毫不吝惜赞美之词,这也足以证明这项计划给全世界带来的震撼。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以及港台地区的媒体都对这条不同寻常的重大消息进行了报道。
《华盛顿邮报》称,中国政府宣布了规模为5860亿美元(人民币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一些经济学家将该方案比作70多年前美国总统罗斯福所实行的“新政”,该计划将会放松信贷限制,扩大社会福利保障,并实施一个包括新建铁路、公路和机场在内的基础设施开支计划。 电子书 分享网站
4、沐浴风雨长城焕新颜(3)
《华尔街日报》称,中国经济刺激方案的规模为其2007年经济产值的16%左右,几乎等于其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2006年开支的总和。中国2008年全年预算为人民币6万亿元,相比之下,即使是新增开支只是计划中的一半,也已经相当可观了。《纽约时报》则认为,在全球都在推迟重大基础建设项目之时,中国的这一方案将会有助于对抗全球经济减缓的影响。
英国《泰晤士报》说,即便前面加上“巨大”或“庞大”一类的形容词,“一揽子金融刺激计划”这种说法也根本解释不了北京那天发生了什么。这实在是一场北京金融刺激计划的“奥运会”:惊人、巨量、铺天盖地。英国、韩国和日本等国政府为刺激经济实施的计划只能算平凡普通。试想,推出一项庞大的刺激计划,不仅使本国经济免于衰退,而且使之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发动机,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大博弈策略。
俄罗斯《独立报》指出,中国将投入巨额资金来消除世界金融危机造成的后果。在即将举行的华盛顿金融峰会上,人们肯定会呼吁中国更积极地参与平息世界金融风暴,因为中国去年为世界经济的增长作出了27%的贡献。中国现在有充足的理由来展示将如何帮助世界经济。
中方的经济刺激方案不仅引发外国媒体的集体关注,外国政要也在第一时间做出了评价。据英国路透社报道,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目前的全球危机中,中国近60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所产生的影响将远远超越国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说,这是一个“好消息”,将帮助全球经济度过金融危机,它不仅将在鼓励需求方面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还对中国经济自身有着许多影响。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表示,中国大规模金融刺激计划是一个非同寻常的财政刺激计划,它不仅对澳大利亚经济很重要,对更大范围的东亚乃至世界都有着重要意义。美国财政部一名高级官员说,美国欢迎中国为促进内需而采取的大规模政府支出计划。
此外,摩根公司的经济学家龚方雄在博客里说,这是中国的大动作,相比之下,之前宣布的种种货币和财政刺激措施都显得微不足道。这项计划显示了中国不断增强的经济力量,将在全球范围内带来连锁反应,甚至波及拉美。
另一方面,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在中国宣布这项庞大的财政刺激方案之后,全球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立刻大涨。中国大陆股市上涨,当时创下连续7周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内地国企指数上涨,而大规模支出计划的最大可能受益者之一的中国铁建上涨了。东京日经225平均指数上涨。巴西、智利和墨西哥股市也因中国出台支出计划的消息而急剧上涨。
就在全球各地为中国公布的经济刺激计划大声喝彩之际,英国的《金融时报》的专栏文章“不要指望中国救世”指出,对该刺激计划进行全面分析就会看出,总支出额中包括那些已有方案的支出,一些项目只是得到加速推进而已。该专栏认为,在其他全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经济刺激计划应足以吸收新增失业人群,并将其经济增长率维持在6%以上,但不要指望该计划还能拯救世界其他地方。
分析人士指出,这样的说法未免过于狭隘和只看中表面效应。据专家介绍,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扩张和贸易额的飞速增长,都让中国渐渐融入了原本由西方少数发达国家垄断的经济秩序中,否则这些年来各国政府也没必要如此在意人民币的汇率问题。
经济学家丁一凡认为,在一个到处都是货币金融泡沫的世界上,只有中国在为这个泡沫世界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举例来说,中国的外贸大发展为美国提供了大量廉价商品,某种程度上遏制了美国的通货膨胀,给美联储长期维持低利率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超大规模救市”会发生“过剩”吗?
为了刺激经济,国家从去年开始安排4亿元投资,资金的流向成为关注的热点。4万亿的投资计划会不会引起国内产能的进一步过剩?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兰州大学讲学时指出,此次4万亿投资计划,主要是针对“铁公基”等民生工程,将会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不会带来今后生产能力的进一步过剩。
易纲说:“4万亿的投资主要流向了‘铁公基’,即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是投向了民生工程。”
针对有人提出4万亿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偏大,效率不高的问题,易纲表示:“此次4万亿的投资是为了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民生工程占的比重很大,不会带来今后生产能力的进一步过剩。”
“中央银行反通缩和维护市值稳定的决心是坚定的,完全可以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最优组合来保持经济的稳定,因此不必要非得采取零利率的措施。”针对目前国内日渐高涨的对于零利率的呼声,易纲指出,由于国内储蓄存款金额占GDP的比重较高,而且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存贷款业务,中间业务比重小、收费少,业务结构亟待优化,加之目前资本回报率较高,因此不适合采取零利率。
“应当加大社保、医保力度,促进消费,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储蓄率。使中国贸易顺差更为合理,外汇储备也更加稳定。长期依赖贸易顺差是不能持续发展的,要通过调节使结构更加平衡。”针对高储蓄率的问题,易纲指出:“高储蓄率是有利有弊的,美国此次发生经济危机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国内较低的储蓄率,甚至利用国外的储蓄来促进国内的消费。但是过高的储蓄率就会带来很高的投资率,有可能造成产能过剩,如果国内的投资还不能将其消化,就会出口储蓄率。高储蓄率和高顺差是相联系的,过度依赖出口就会使我们经济较为脆弱,此次沿海省份受到的冲击较大,就和这个因素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