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百年的新疆探险史: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持续百年的新疆探险史: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约8万人(76800人)。位居地广人稀、物产不丰的边陲,鄯善国在300余年间人口增加五六倍,主要靠兼并土地居民、扩大版图。这就证明,那时的鄯善仍是西域大国。
  过客宋云
  然而,到了一个多世纪之后,北魏孝明帝神龟元年(518)敦煌人宋云和僧人惠生奉后魏太后之命往西域取经,路经此地时留下了惊鸿一瞥。据说鄯善“其城自立王”,但那时已为崛起于青海的部族吐谷浑吞并,并由吐谷浑国主的次子宁西将军镇守,“总部落三千以御西胡”。据此,在法显路经时,鄯善国力正在极盛的顶点。到宋云路经,其地变易宗主、居民,而古国鄯善则已散尽遗民。宋云的西行记原本早就失传了,但是片段内容还保存在《洛阳伽蓝记》之中。
  在法显与宋云之间的三个世纪,是楼兰/鄯善王国走向消亡的过程。这正是中国西北民族兴替的时期。
  唐僧玄奘和真实的“西游记”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二、经行者的一瞥(2)
西行求法并留下经行记的僧人,最著名的是唐初的玄奘。以其西行取经为蓝本创作的长篇小说《西游记》,使玄奘(即唐僧、唐三藏)妇孺皆知。而印度当代史学家曾指出,如果没有记载玄奘西行的《大唐西域记》流传至今,就没办法重建和研究印度中古史。玄奘不像法显,从陆上去,从海上还,他来去都是路经西域的。唐太宗贞观三年(629)离境西行,贞观十八年(644),负经东归。路经楼兰/鄯善故地,是他在西域的最后一段行程。《大唐西域记》中,玄奘这样记述楼兰王国故地见闻:
  (东入沙碛)行二百余里,到尼壤城,“芦草荒茂,无复途径”,却不见居民。
  行四百余里,至覩货逻故国。“国久空旷,城皆荒芜”。
  东行六百余里,到且末。“城郭岿然,人烟断绝”。
  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不但未见居民,连其地也成为“故国”。
  所谓“尼壤”,就是尼雅,故地在新疆民丰。“覩货逻故国”,“覩货逻”即吐火罗,故地当在安迪尔河附近。“纳缚波故国”,“纳缚波”,即纳布、纳钵,一般认为是“新”的意思。
  自法显西行两百余年后,整个楼兰王国的故地都成为无人定居的荒野。许多存在至今的楼兰时期的古城、古遗址,废弃都已达一千四五百年。那个立国久于汉唐,国脉延续至少七八个世纪的“来历不明”的古国楼兰,在大国势力胁迫、挤压间居然生存下来,一遇时机就能得到发展,此时却在自然界的惩罚及连年的战乱中覆灭得一干二净,就像流经沙原的疲弱小溪,流水完全渗入地下。就像山涧源于雪峰的河流,无声无息地跌下瀑布。那生命力极强、再生能力极强,适应性亦极强的神秘古国楼兰,就这样闪身走出中国史籍,把它谜一样的历史,留给执著的史学家去探研。
  古国覆灭三部曲
  据南北朝时期的史书,我们能够获知楼兰王国覆灭的基本经过。
  在十六国时期,有一个建都于凉州(即今甘肃武威)的小国——北凉。统治者是世居于卢水的匈奴人,因曾官“左沮渠”,所以就以沮渠为姓。北魏太延五年(439),魏军攻下北凉首府,末代君主沮渠牧犍降,北凉亡国。而沮渠牧犍的弟弟沮渠无讳避兵锋遁至敦煌,并准备西渡流沙,入据西域。他首先派遣弟弟沮渠安周进击鄯善,鄯善王比龙恐惧欲降,正好这时北魏出使天竺(即今印度)、罽宾(即今克什米尔)等地的使臣东还,因河西战乱,道路不靖,全聚集在鄯善。于是使臣们便劝比龙出兵拒敌,并动员一切力量参战。沮渠安周打了几仗没有明显胜负,便引兵退守东城,等待援兵。鄯善王比龙面对强悍的敌人,又得不到支援,便于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弃国都不守,率国人之半——约4000户——西走且末。比龙的世子真达留守王都,不久便向沮渠安周投降。这样,鄯善王国乱如沸鼎,纪纲不存,社稷无主,西域强国成为一盘散沙。而据守敦煌的沮渠无讳进一步受到北魏的威胁,便西渡流沙,前往鄯善绿洲,一路士卒渴死大半。待沮渠无讳又转而占据了高昌,就封鄯善世子真达为鄯善王,显然没看上这个多沙少田的地方。
  还不待新的鄯善王真达收拾残剩,重建家园,北魏大军挟攻下河西的余威,开始进军西域。大将成周公万度归率5000轻骑兵离开敦煌,渡过流沙。到达鄯善境内时,只见国中百姓全不设防,散居山野。万度归令将士不得侵掠当地居民,使鄯善军民很受感动,望见北魏大旗便率相归服。真达无险可守,无兵可派,便面缚出都城请降。此后,真达随胡万度归回到北魏都城,而鄯善国则改由北魏大将交趾公韩拔镇守,并授予他征西将军、护西戎校尉、鄯善王的职衔。在鄯善/楼兰境内,照内地制度赋役其民,如同其他郡县一样。

二、经行者的一瞥(3)
此后,仅见《南齐书·芮芮传》有一段简略而又明确的文字,示明鄯善王国的最后结局。《南齐书》提到,在南朝齐永明年间(约为永明九年至十一年间,即公元491—公元493年间),益州刺史刘悛派江景玄出使丁零,“宣国威德”。丁零,一般认为就是指崛起不久的北方部族高车。江景玄在出使途中曾路经鄯善,据他亲临其地证实,那时的鄯善又为丁零所破,“人民散尽”。
  从《史记》所载的匈奴致汉文帝书中,楼兰王国首次见于中国典册,那是汉文帝前四年(前176)的事。到5世纪末江景玄从益州出使丁零,目睹鄯善为丁零所破,人民散尽,前后长达670年之久。而先被北凉残余所破,进一步又为北魏兵锋波及,最后,入据西域的丁零再一次涂炭其地,致使“人民散尽”,构成了楼兰亡国的“三部曲”。从秦统一中国起,中国历史上统一中原的王朝,立国最久的,是汉朝。两汉加起来,也不过400多年。当然,中国史册中并没有明确记载楼兰王国始建于哪一年,公元前176年只是它第一次走进史册。所以,无论就哪个角度而言,楼兰王国都可以称为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这样,人们就很难满足于那一句“人民散尽”的记载,还要进一步考察楼兰/鄯善遗民的下落,希望知道今天塔里木地区或其他地方有没有他们的后裔。
  史籍上没有再提那个弃国出逃的国王比龙,以及追随他那4000户人家“西走且末”之后的下落。如果认为他们从此再没有返回国都,那是符合一般推理的。到且末后,如果不北返罗布泊地区,那么只可能向于阗(即今和田地区)求发展。不过,不管他们下落如何,对于仍留下来的另一半鄯善国民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那时鄯善王国的半数是4000户,而《汉书》所载,汉朝楼兰王国共有1570户。所以仅就半数而言,也是西域各国当中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国王真达到北魏首都后,似乎没有再回家园残破的故国,而他也不可能带走多少臣民。
  管理者(王权)的更迭,与区域内的土著存没,是两回事。不管怎么说,从5世纪末,楼兰/鄯善故地没有出现替代性的新王国,反而成为无人定居的荒野,塔里木东端(特别是罗布荒原)失去了人气。
  亡国臣民寻找新桃源
  在亡国之际,除了逃往西方的且末,如果细检史籍,还能发现另一批楼兰/鄯善人的下落。据《周书·鄯善传》记载,在西魏大统八年(542),有个名叫“鄯米”的鄯善人曾“率众内附”——率领族人到内地居住。而《旧唐书》、《元和郡县志》、敦煌文书《沙州图经》都提到这样一件事:唐初,祖籍鄯善的土人鄯伏陁,原已移居伊州(即今哈密),但因占据当地的东突厥征税繁重,便率族人回到先民发祥之地鄯善居住,想作“化外之民”。回归了故土一段时间,可已经不适应祖籍罗布泊地区的气候与居住条件,又自动离开鄯善,重返伊州原居住的城市。由于胡人称鄯善为纳职,鄯伏陁又是从鄯善返还的,所以他们在伊州的聚落地被名为纳职。纳职便正式成为伊州的三个属县之一。所谓纳职,一般均认为就是如今哈密市以西65公里五堡乡的拉甫却克古城。
  以上零星史料证明,鄯善国人在国破家亡,失去故土之后,仍然为寻找一个新的定居地历尽艰辛。而没有了楼兰/鄯善王国的塔里木盆地东端,开始了另一个历史时期。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二、经行者的一瞥(4)
晦暗难明的新时期
  隋唐易代,唐朝势力一时还未能进入西域,便由西域其他势力来罗布泊地区填补了地缘政治的空白。大约在玄奘路经不久,就有康国——西域另一古老部族——人在其大首领康艳典带领下,入居楼兰故地,行政中心仍置于废弃百年以上的鄯善都城,从此,这里又称为“典合城”、“石城镇”。直到武则天的大周天授二年(691),石城镇仍由康国人充任镇将,并归属于沙州(即今甘肃敦煌)。
  此后的宋、元、明,中国史籍对西域的记载大多偏重于今哈密、吐鲁番、和田、喀什、伊犁等地,罗布泊及其附近地区已从历史上淡出,而丝绸古道也不再以楼兰古城或伊循城为必经之地,楼兰/罗布泊区域的历史,进入长夜。其间特别值得记上一笔的,是元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路经。
  马可·波罗见闻
  13世纪下半叶,意大利的两个商业发达的城市威尼斯与热那亚因为利益冲突,不停地以兵戎相见。1298年秋天的一场海战,威尼斯舰队全军覆没,舰长马可·波罗被热那亚人俘获。在热那亚阴暗潮湿的监狱,难友们发现这个刚入狱的马可·波罗见闻广博,为人风趣幽默。为了消磨这段苦难时光,马可·波罗向难友鲁思梯谦口述了自己在欧亚大陆的冒险与旅行。鲁思梯谦是比萨人,通晓法文,也许是别无事情可作,更可能是为其吸引,他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