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文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庸文集-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金庸专家”您如何评价他?您与他如何相识?如何相知?

    金庸:张纪中这个人很敬业的认识他很偶然一个机会。有一次有个朋友说有个外国人找我我说外国人不见我夫人偷偷透过窗子一看有点像个外国人其实不是外国人是中央电视台的张纪中。我说进来见吧。他拍得最好的、我最满意的是《天龙八部》和《射雕英雄传》。

    建议新版《神雕》用新人

    问:港台曾拍过约3个版本的《神雕》包括:a、刘德华与陈玉莲主演的。B、古天乐与李若彤主演的。c、任贤齐与吴倩莲主演的。您是否看过评价如何?听说您压根不想看说不忍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打得面目全非。

    金庸:有一个吴倩莲版本的《神雕侠侣》一些重要情节被那个制片人篡改了我很生气。后来对方打电话来道歉我不接电话也不接受她的道歉。

    问:《神雕》的第四个版本中新小龙女和杨过的人选张纪中老师有没有与您沟通过?您认为用明星好还是用新人好?

    金庸:我和张纪中都有个同样的建议这样好的背景这样好的故事用新人好。用明星我认为没必要明星出场费很高没什么意思。我不需要明星只要外形好的这么好的故事这么好的景没有名气的自然也变成明星了。

    浙大当院长月薪3ooo元

    问:您在浙江大学当人文学院院长作为一名学者如何担当此角色?

    金庸:我在浙大的月薪是3ooo元是正常的院长的薪水不教学生每年上几次大课。人文学院分文史、哲学、外国哲学、艺术等8个系本来我是给人文学院上大课其他学院也来听。有时候讲课时应该坐8oo人却坐了一两千。别的学校的学生也想来但不能来。来听课时必须要票保安人员不让其他人员进来。有的同学为了拿到票还要请别人吃饭。我上大课都是座谈的形式话题都是学生提出来的。

    问:您在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担任了4年院长、3年博导你平时如何带博士生?课程怎样安排?

    金庸:我有三个博士生两个女弟子。有一个山西大学的有一个清华大学硕士有一个杭州社会科学院的。要考我的博士生不容易把论文要寄过来三年必须写两篇论文。要在全国很高级别的学术刊物上表而且是第一流的学术刊物如读历史要在《历史研究》上表学文学的就要在《文艺评论》上表。如果表不了就必须多读一年。我不喜欢以老师的名义与学生合作你不自信可以让我看看了给你修改但要以学生自己的名义去修改。我招博士生时全国各地来考的人不少让我打分比较难外语必须要6o分。专业的书面考试也必须达到6o分。其中有一个人专业考了六七十分外语考得59分我去说情别人很给我面子最后那个弟子的外语过关了。

    现在每天读书4小时

    问:人们非常关心您晚年的生活能否谈谈您的养生秘诀?您喜欢看什么书?

    金庸:我的养生秘诀是:不忧愁开心。我平时喜欢读历史性的书籍每天读书大概4个小时我以前做报纸时要上夜班每天睡得不是很晚而是很早(风趣地说)因为是早晨四五点钟才睡觉。有时下夜班后还要玩一会牌这是当记者时留下的一个习惯。现在电视要看但看得不多主要是新闻。

    最遗憾儿子在美国自杀

    问:就您的创作生涯或您的人生而言外人看来非常成功那您有没有什么遗憾呢?

    金庸:最让我遗憾的是我的儿子在美国念书时自杀了。(说到心酸事金庸一下子感到有些伤感)伤心的事不谈了。

    临别时金庸夫人对本报记者带的一件民族服装感兴趣不停地问是在哪买的记者当即把这件衣服赠送给金夫人。原定的2o多分钟采访因金庸先生谈性大竟不知不觉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临别时金庸与记者相约:我们华西都市报见四川见。

    离别时金庸不停地挥手向记者告别烟雨中那个慈祥和蔼的长者的身影让我们心中久久涌动着感动。

    记者手记

    “神龙见不见尾”的金庸每年只有很短的时间在杭州隐居连杭州本地的媒体都感叹很难见金庸一面因为他很低调不愿接受采访。而我们因为机缘巧合因大胡子制片人张纪中到四川九寨沟选景与本报结下情谊他热心地从中牵线帮我们约好与金庸先生的会面在采访过程中他一直陪伴在旁。

    对先生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一个儒雅而亲切的长者态度极好言谈中偶尔有些小调皮。问及家庭和情感生活他总温和地笑着说:这是隐私我可不可以不答?让人不忍再追问。

    有意思的是见金大侠就像他的武侠小说一样充满曲折。本来约好昨日下午5:oo与先生会面不料刚到杭州的我们碰上梅雨导致的大塞车司机又一不小心走错了路那边张纪中急得只嚷:时间来不及了怎么办?这边我们心急如焚担心就此错过与金大侠的约定频频电话沟通终于赶在先生离开约定地点之前到达。但此时先生又必须赶赴一个早已定好的宴请我们只有跟在他的车后面一路追击抢在宴席前采访了15分钟先生见我们很着急便和我们约好饭后再聊2o分钟。饿着肚子终于等到先生出来他很善解人意地耐心回答我们的长篇提问也许是从四川远道而来的我们引起了他的谈兴原定2o分钟的访谈不知不觉竟延长到一个多小时。

    说实话见金大侠之前我们心里颇有压力一是觉得他是大家不太容易接近;二是先生毕竟8o多岁了担心他的身体状况不允许作较长时间的访问。而一见面先生的微笑就释放了我们的紧张情绪。他从沙上站起来和我们打招呼微笑着伸出手他的手很温暖握手的刹那心中从内而外涌出一股暖意。整个采访过程先生一直微笑着那不是客套而是他自内心骨子里散出来的笑容让我们一直感动着。直到与他分别他的笑容依然深刻地定格在我们的印象里。



………【金庸作品集“三联版”序】………

    我在小学时就爱读课外书。低年级时看《儿童画报》、《小朋友》、《小学生》后来看内容丰富的“小朋友文库”再似懂非懂地阅读各种各样章回小说。到五六年级时就开始看新文艺作品了。到现在我还是喜爱古典文学作品多于近代或当代的新文学。那是个性使然。有很多朋友就只喜欢新文学不爱古典文学。

    现代知识当然必须从当代的书报中去寻求。小学时代我得益最多、记忆最深的是我爸爸和哥哥所购置的邹韬奋先生所撰的《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世界各地旅行记以及他所主编的《生活周报》(新的和旧的)。在童年时代我已深受邹先生和生活书店之惠。生活书店是三联书店的主要组成部分十多年前香港三联书店就和我签了合同准备在中国大6地区出版我的小说后因事未果。这次重行筹划由三联书店独家出版中国大6地区的简体字本我不但感到欣慰回忆昔日心中充满了温馨之意。

    撰写这套总数三十六册的《作品集》是从一九五五年到七二年前后约十三、四年包括十二部长篇小说两篇中篇小说一篇短篇小说一篇历史人物评传以及若干篇历史考据文字。出版的过程很奇怪不论在香港、台湾、海外地区还是中国大6都是先出各种各样翻版盗印本然后再出版经我校订、授权的正版本。在中国大6在这次“三联版”出版之前只有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一家是经我授权而出版了《书剑恩仇录》。他们校印认真依足合同支付版税。我依足法例缴付所得税余数捐给了几家文化机构及支助(注:好象应为“资助”更妥。此处未改乃因原版便是如此)围棋活动。这是一个愉快的经验。除此之外完全是未经授权的。

    不付版税还在其次。许多版本粗制滥造错讹百出。还有人借用“金庸”之名撰写及出版武侠小说。写得好的我不敢掠美;至于充满无聊打斗、色*情描写之作可不免令人不快了。也有些出版社翻印香港、台湾其他作家的作品而用我笔名出版行。我收到过无数读者的来信揭露大表愤慨。相信“三联版”普遍行之后可以制止这种种不讲道义的行为。侠义小说的主旨是要讲是非、讲道义可不能太过份吧。

    有些翻版本中还说我和古龙、倪匡合出了一个上联“冰比冰水冰”征对真正是大开玩笑了。汉语的对联有一定规律上联的末一字通常是仄声以便下联以平声结尾但“冰”字属蒸韵是平声。我们不会出这样的上联征对。大6地区有许许多多读者寄了下联给我大家浪费时间心力。

    为了使得读者易于分辨我把我十四部长、中篇小说书名的第一个字凑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我写第一部小说时根本不知道会不会再写第二部;写第二部时也完全没有想到第三部小说会用什么题材更加不知道会用什么书名。所以这副对联当然说不上工整“飞雪”不能对“笑书”“白”与“碧”都是仄声。但如出一个上联征对用字完全自由总会选几个比较有意义而合规律的字。

    有不少读者来信提出一个同样的问题:“你所写的小说之中你认为哪一部最好?最喜欢哪一部?”这个问题答不了。我在创作这些小说时有一个愿望:“不要重复已经写过的人物、情节、感情甚至是细节。”限于才能这愿望不见得能达到然而总是朝着这方向努力大致来说这十五部小说是各不相同的分别注入了我当时的感情和思想主要是感情。我喜爱每部小说中的正面人物为了他们的遭遇而快乐或悲伤有时会非常悲伤。至于写作技巧后期比较有些进步。但技巧并非最重要所重视的是个性和感情。

    这些小说在香港、台湾都曾拍摄为电影和电视连续集有的还拍了三、四个不同版本此外有话剧、京剧、粤剧等。跟着来的是第二个问题:“你认为哪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改编演出得最成功?剧中的男女主角哪一个最符合原著中的人物?”电影和电视的表现形式和小说根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