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闹官场一〗识汝不识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嬉闹官场一〗识汝不识丁-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下,真惹急了,上京告御状也是敢的。所以谈阳县这地方出不了大事,政绩考评年年是优。但像陶墨这样,一上来就说不做清官的,他还是头一回遇到。
  莫不是,对他一见如故,推心置腹?
  卢镇学目瞪口呆,不知自己身上哪样风采惹得对方如此拜服。
  陶墨接道:“我要做好官。”
  卢镇学收起吃惊,笑道:“好官不是清官?”
  陶墨道:“好官是清官,但清官却不一定是好官。”
  卢镇学点头称是,却没有接下去的冲动。说大话的每年都有,有几个说到做到?说实话,要他真敢说,我不做清官要做贪官,说不定他还高看他一眼。这年头,敢作敢为之人委实太少了。
  正好上菜,话题到此为止。
  卢镇学啜了口茶,就想借故告辞。这个新县官的底他已经摸得差不多了,就是个空口白话的伪君子,没什么意思。
  楼梯上传来脚步声。
  有急有缓。
  但卢镇学的腰一下子就挺起来。他看着离前额只有三尺距离的楼梯,心中不大舒服起来,但现在站起,又太刻意,只好强忍着不动。
  老陶见他面色有异,不由转头向上看去。
  五六个书生打扮的人正悠悠然地从上面走下来。
  由于大堂又安静下来,所以正在吃饭的陶墨也忍不住去看。
  这一看,目光便胶着在最后那人身上,再也移不开去。
  雪白狐裘,浓发如墨,即使站在人后,也挡不住那一身的华贵之气。似乎感觉到他的注视,他目光淡淡扫来,如寒星疏懒,又淡淡地移了开去,仿佛不屑一顾。
  “卢兄!”走在最前的书生突然停下脚步,惊讶地看着他道,“卢兄既然在此,为何不上来一叙?”
  卢镇学不冷不热道:“正要上去,你们却下来了。”
  那人笑道:“那可不巧。”他眼睛一转,看向陶墨,“这位是……”
  卢镇学道:“这位你可不能不见,乃是新来县老爷,陶大人。”
  那人“哦”了一声,便又不再关注。
  陶墨受了冷落,双颊微微发烫。他不是没受过冷落,也早已习惯,只是这次偏偏在那人之前……不过他或许根本不在意吧。
  他看那身狐裘高傲地站在楼梯最高处,好似脚下发生的点点滴滴都与他无关,心里就有种说不出的难受。
  那些人与卢镇学说笑一阵便走了。
  老陶注意到卢镇学的脸等他们离去之后,明显阴沉下来。
  “大人,若是无事,学生先告辞了。”遇到这群人,卢镇学败了兴致,连敷衍都不愿,直接起身。
  “留步。”陶墨忙道。
  卢镇学一怔回头。
  “我有事想问。”
  卢镇学假装耐心地等待。
  陶墨低声道:“你可知,那个穿狐裘的青年叫什么名字?”
  卢镇学脸色微变,疑惑地看着他羞涩之态,随即恍然,眼中厌恶一闪而逝,嘴角慢慢凝起笑意来,“你问的可是顾射?”
  “顾射?”陶墨轻轻念出来,脑海中便浮现那人的样子。
  卢镇学道:“他是一锤先生的关门弟子。大人想与他结交。”
  陶墨的眼睛明显亮起,映得整张脸都生动起来,道:“你有办法?”
  卢镇学心里不爽,“我乃林师门下,与他们相交不深,怕是帮不上什么忙。”
  陶墨眼里的光彩瞬间黯淡下来。
  卢镇学更不爽,甩袖就走。
  此时,茶楼老板才拎着伙计,手里捧着陶墨的画像前来赔罪,解释此画只是寄卖,三七分成云云。
  陶墨本就不太在意,见他将画送还,便答应不再追究。
  老陶突道:“这位卢公子是何来历?”
  老板道:“卢家是本地的名门望族,祖上出过一位尚书,一位太傅。听说现在也有两位老爷在京城当官,很是了不得。卢公子是有名的才子,偶尔也当讼师。他的老师便是鼎鼎大名的林正庸。”
  他的一番话,听得老陶频频皱眉。
  陶墨问道:“那,那位顾射公子呢?”
  老板道:“顾公子是一锤先生的高徒,不过他从不进官门。听说一锤先生宠他得很,师兄弟们对他也很是照顾。”
  陶墨听消息寥寥,有些不欢。
  老陶看老板眼露探究,连忙结账,拉着陶墨回县衙,免得再生事端。



4

4、新官上任(四) 。。。 
 
 
  两人回到县衙,陶墨心事重重,径自回房不提。却说老陶三更半夜将所有仆役叫起,清点另一遍人数,果然少了一名小厮。他知道定是作画之人,便亲自将此人签订的契约取出,收在怀中。
  至翌日,老陶一早敲陶墨的房门,却见他竟然已经起床,不由纳闷道:“少爷何故早起?”
  陶墨道:“出门访友。”
  “莫不是那位卢公子?”他们初来乍到,勉强只有这位卢镇学还有一茶的交情。
  陶墨道:“不是,我想去拜访一锤先生。”
  老陶一惊,随即喜道:“少爷竟然与我想到一处去了。”
  陶墨怔忡道:“你怎的也想……”
  “一锤先生与林正庸先生乃是当地深具名望之人,我们初来谈阳县,理应拜见。”他知道强龙难压地头蛇。官场上时常有那种出身背景雄厚之人到了地方上当官栽跟头的,可见当地人脉的重要。昨晚在茗翠居的经历让他意识到在本地讼师的势力是多么的庞大,不但笑傲公堂,连百姓都津津乐道,深为拜服。这样的人,他们是绝对不能得罪的。
  “既是如此,我们便准备两份礼物启程吧。”陶墨催促道。
  老陶道:“且等等。少爷想要置办怎么样的礼物?”
  一句怎么样可难倒了陶墨。
  他想了想道:“往日我爹在生意场上的朋友俱是你打点的,从未出错,如今照旧就是。”
  老陶道:“少爷谬赞。当年老爷每次遣我送礼都是事先打听好对方喜好,才投其所好。但现下我对一锤先生和林正庸先生却是一无所知。”他见陶墨表情松动,又道,“送礼一事可大可小。小则视之无物,束之高阁。大则,冒犯忌讳,翻脸成仇。”
  陶墨听得惊心动魄,“那我该如何查探?”
  “他们乃是当地名人,当地人自然知道。”老陶道,“不过寻常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算知道,也未必知道周详。我看少爷最好还是请一位当地的师爷,有本地师爷在旁出谋划策,少爷自然能够如鱼得水。”
  陶墨道:“好倒是好,只是不知道剩下钱还够不够用?”
  老陶道:“少爷放心,有多少钱,该花哪里,我心中有数,断不会让家中无米下炊就是。”
  陶墨点点头,“那便去请吧。”
  “少爷可曾听过三顾茅庐的故事。”
  “听过。”陶墨一点就通,“你想让我去请谁?”
  “金师爷。”
  陶墨一愣,“他不是不愿当吗?”
  老陶道:“我打听过,这位金师爷在当地十分有名。前后跟过三位师爷,经验十分丰富。”
  陶墨道:“既然如此,那他为何不肯留下来帮我?”
  老陶道:“传闻金师爷曾经也是一名讼师,但是口舌之争上输给了林正庸先生,这才转入官门。但书生的傲气,讼师的刁钻却从不曾放下。少爷若是想请他出山,还需费心才好。”
  陶墨叹道:“竟是这样复杂?”
  “论琐碎,县衙之事,百姓之事,无一不比它琐碎千倍万倍。少爷若真想当个好官,必须学会事事亲力亲为,事事知其根底。这才不辜负朝廷的信任,百姓的爱戴。”
  陶墨苦笑道:“辜负?只怕朝廷的信任和百姓的爱戴这两样我一样都还没有,又如何辜负?”
  “既然没有,便做到有为止。”老陶知道已经说动他,立刻命郝果子准备轿子。
  县官是有自己的官轿的,只是没有轿夫。老陶只好在新买的仆役中挑了几个年轻力壮,身量差不多的人出来充当。
  但抬轿有抬轿的学问。
  生手熟手一台便知。
  从县衙到金师爷的家不过隔着两条街,并不很远。但陶墨从轿上下来时,就好像在轿中坐了整整一年,不但脸色发白,而且两脚发软,竟是连站也站不稳。
  “少爷?”郝果子两手扶着他,满眼担忧。
  老陶去递帖子,却得知金师爷去参加赏雪大会了。
  谈阳县讼师多,文人多,聚会自然也多。
  老陶心想指不定还能在会上遇到林正庸和一锤先生,正是一举多得,便立刻让他们抬去举办赏雪的泰安书院。
  说起泰安书院,在当地也十分有名气,有不少县儒学生之前都是从泰安书院出来的。
  陶墨到的时候,大门正敞开着。
  从门口处就能看到门内特地扫了一块雪地出来,上面不知谁写了龙飞凤舞的“雪”字,十分应景。
  郝果子递了帖子,门房飞快去报。
  等陶墨走到园中,泰山书院的院长已经亲自迎了出来。
  “不想陶大人亲临,有失远迎,有失远迎。”院长五十多岁,保养得宜,红光满面。
  陶墨回礼道:“叨扰了。”
  院长不想他毫无官架子,就像个普通的后生晚辈,暗暗点头,道:“正好今日书院来了不少当地文士赏雪作诗,大人若不嫌简陋,招待不周,不妨一同入座。”
  “如此有劳了。”陶墨也不推辞,径自往园中走。
  事实上,他早已按捺不住了。刚刚进园子的时候他就看到顾射坐在亭中,如月生辉。他身旁坐着很多人,一个个围着他,笑容洋溢,直把他看得心痒难耐。
  院长见他目不斜视地往亭中走,忙道:“大人是否是冷了?”
  “不冷。”陶墨虽然不愿,却还是停下脚步。
  院长道:“那亭子虽然有盖,但四面漏风,并不保暖。大人不如去堂内坐坐?”
  陶墨道:“不用去堂内,我在亭中看雪就好。”
  院长心想那亭子里坐的都是讼师,平素最讨厌的就是官,你眼巴巴地上去,只怕要灰头土脸地下来,这也不打紧,莫要因此借故留难我们学院才好。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