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当上。二世喜曰:“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及二世所使案三川守由者至,则楚兵已击杀之。使者来,会丞相下吏,高皆妄为反辞以相傅会,遂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二世乃以赵高为丞相,事无大小皆决焉。
——秦二世皇帝二年(公元前208年),《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第278~280页
李斯给二世上书揭发赵高,李赵之间的矛盾激化。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极其普遍,朝中有两党、两派或两个巨头,彼此不和,互相攻讦。这时,皇帝居其间,有兼听之妙,有操控之乐。当然,皇帝必须是所谓“明君”,如果是昏君,要么误杀误判,要么两派争吵不休,朝政长期处于混乱之中。不管什么情况,皇权在政争中的裁判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裁判存在并有权威,那政治就仍在轨道上运行;如果裁判不公,政治就会走向褊狭,最后导致危机;如果裁判连地位都不保,那就会导致政局混乱,就会有乱臣贼子或野心家逐鹿问鼎,寻求裁判的位置。
李斯、赵高、胡亥正是处在这常见的三角逐力中。
李斯给二世上书,二世胡亥居然担心李斯杀掉赵高,这就很值得推敲:要么是李斯在这个时候确实有“清君侧”的力量;要么是胡亥发昏,对李、赵实力的判断正好颠倒了。如果李斯有力量干掉赵高,那么为什么他只使用“批判的武器”而不动用“武器的批判”,为什么光揭发而没有行动,看来李斯此时已没有操纵军、警的能力了。如果是第二种情形,那么赵高这个人的城府就太深了,他在二世面前一直示弱,雌伏不发,一发即中。
李斯下狱,是因为和右丞相冯去疾一起劝谏二世停止重点工程,修正劳民伤财政策。二世这次明确地翻了脸。从《通鉴》的历史文本看,赵高并没有在其间下药。有意思的是,赵高当时对二世能最后杀掉李斯并没有百分之百的信心,反而一直担心二世对李斯网开一面。于是赵高派了好几拨人到狱中,冒充二世的代表看望李斯,李斯自然要申冤,结果是更加严厉的审讯,直到李斯住嘴。这时,真正的二世的代表戏剧性地出现了,是不是赵高拿捏准了,故意出这么个主意,让二世派个信得过的人去探问李斯?李斯面对皇帝的使者,果然不敢吱声了。腰斩咸阳市的决策清晰地下达了。
李斯是被二世抛弃还是被赵高算计,或者两者皆备,已经不重要了。
政治人物在大的关节上还是要站稳立场。这样,即使失败,也能得到敌人的尊重。
对于二世,失去李斯,赵高就没有制衡了。这一点,做皇帝的杀重臣前一定要想透。
对于赵高,我们无话可说,这样的狠角色,最好别在人生当中碰到。
对于李斯,我们只能致以同情。李斯入仕前以仓鼠为榜样,临死前想到的是“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李斯是上蔡人,在上蔡的日子,在李斯心目中,或许是做“厕鼠”,而今天虽为仓鼠却挨一刀,比在老家做厕鼠何如?
从仓鼠到厕鼠(二)(2)
司马迁状李斯,以鼠始,以犬终,岂是闲来之笔!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先进咸阳为皇上?
初,楚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之杀项梁,奋势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慓悍猾贼,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无侵暴,宜可下。项羽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怀王乃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陈王、项梁散卒以伐秦。
——秦二世皇帝二年(公元前208年),《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第282页
麒麟童周信芳扮演的萧何十分传神,《萧何月下追韩信》中有段唱词是回顾革命历史的:
我主爷起义在芒砀,
拔剑斩蛇天下扬。
怀王也曾把旨降,
两路分兵进咸阳。
先进咸阳为皇上,
后进咸阳扶保在朝纲。
也是我主洪福广,
一路上得遇陆贾郦生与张良。
一路上秋毫无犯军威壮,
我也曾约法定过三章。
项羽不遵怀王约,
反将我主贬汉王。
今日里萧何荐良将,
但愿得言听计从重整汉家邦,
一同回故乡。
撩袍端带我把金殿上,
扬尘舞蹈见大王。
京剧的唱词,现代人觉着古雅。真正对历史了解的,对古文法了解的,就会发现,京剧里“戏说”的情况很多,“破坏汉语纯洁性”的情况也很多。若真如京剧里的萧何唱得那样:“先进咸阳为皇上,后进咸阳保驾在朝纲。”那皇位岂不是成了长跑比赛的奖励品。这算不算恶搞呢?
怀王芈心与众将约,先进咸阳为关中王(不是戏文里的“皇上”),并安排刘邦拣这个便宜,这完全是出于孤立项羽的目的,同时,也埋下刘项纷争的伏笔。决定这件事情的时候,怀王身边已经有了“诸老将”,看来翅膀确实硬起来了。
怀王芈心的问题在于是傀儡出身,没有自己独立的武装力量,没有子弟兵。所以,他后来的策略就是借“共主”的地位,培植自己的力量,分化项氏的力量,如果不是项羽够强够狠,怀王的这一策略也许就成功了。
所以,有了红旗还不行,还要有枪杆子。老人家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诚哉斯言。
现在标准的历史书都这么讲,“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其实,也是别人把革命成果强行贡献给他的,最多也是种瓜得瓜,种彼瓜得此瓜。之所以说他“领导革命”,也是因为他是一面旗帜。孙中山有旗帜,甚至他自己就是一面旗帜,但他没有刀把子、枪杆子,反袁护法,折腾了N多年,没有什么效果。在南京国民政府神化他之前,政坛上的实力派都把他叫做“孙大炮”,这门大炮,虽然够响,但在角逐中,不如来复枪。后来,在苏联人的帮助下,国民党有了枪杆子,说话才有了声音。
和怀王芈心先生相类的近代人物,还有黎元洪。怀王后来被实力派人物项羽推举为“义帝”,黎哥哥后来也被实力派人物袁世凯封为“武义亲王”。黎元洪有名分,无实力,没有自己的队伍,所以在###中占不到实际便宜。不过他处的时代,比芈心先生所处的时代毕竟文明了许多,否则,这类没有实力只有名分的大人物,犹如婴孩怀抱黄金置诸闹市,危险得很。
从更大的局面看,真正差劲的还是秦始皇的草包儿子胡亥。不论是名分,还是实力,他在各种势力中都是最强的,在大赌局上拿的牌点最大。反对他的势力基本上是乌合之众,内部的间隙比比皆是,假使胡亥的智商能力在中人之上,内部不要斗得鸡飞狗跳,大家赶紧形成“稳定压倒一切”的共识,最终还是可以剿灭造反派的。
项羽夺权
十一月,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籍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羽为上将军。
——秦二世皇帝三年(公元前207年),《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第284页
当时,有两个战场,一个是北线,秦主力章邯、王离围赵王歇;一个是西线,刘邦率部属欲入关中,攻击咸阳。这个战略部署应该说是比较高明的,如果这是楚怀王芈心的想法,那还真不能小瞧这位放羊娃。
宋义是怀王积极拉拢的力量,怀王想用他来解脱项氏对自己的束缚。宋义率众北上救赵,采取的策略是渔翁政策,即等待章邯与赵王双方消耗得差不多了,自己再上去收拾残局。宋义于是不仅不加快救援进度,还成天喝酒玩乐,至安阳,耗了四十六天仍不前进。作为次将的项羽不干了,他要求宋义赶紧引兵渡河,但宋义没把项羽当回事。一般情况下,一个二十多岁的毛头小伙子,不被重视也属正常。但项羽不是一般人哦,你现在坐的位置是人家叔侄拼着性命打下来的。宋义也是那种不懂得揣摩别人心理的少爷型人物,自己鸠占鹊巢,还以为人家都是雷锋,竟然大大咧咧地充长辈,教训起项羽来了:“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运筹策,公不如义。”
项羽心下说,格老子让你看看“坐运筹策”是怎么回事。
在一个早晨,项羽哥哥直接冲入宋义的大帐,一刀把宋义的人头砍了下来,然后对众将说:“宋义谋反,我奉楚王密令干掉他了!”懂得诬人谋反,还知道假借王命,足见项羽还真是知道什么叫“坐运筹策”。空心大少爷宋义在麻痹中丢了小命,也辜负了怀王芈心对他的期望。宋义年龄应在中年之上,叫他“少爷”,是因为他“少不更事”,我实在找不出合适的形容词来形容他。
项羽杀掉宋义,诸将慑服,“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共识很快就达成了。然后大家拥立项羽做“假上将军”,怀王听到报告,心下肯定是愀然不悦,但还是马上把正式任命书下发了。项羽的威势让怀王芈心又恢复到了傀儡的状态。
项羽是那种浑身上下洋溢着激情和力量的人,叔父项梁的战死,可能让他在悲痛中沉寂了一段时间,但当他意识到需要自己承担责任的时候,他马上就站出来了。
项羽杀宋义,一举两得。第一,排除了怀王和宋义结盟夺取领导权的可能性,“首立楚者,将军家也”,其他人不要再动花花肠子了。第二,他夺权以后,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