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姐不仅有成本,还要缴10%的消费税!”
韩信赖兮兮地说:“你要和谁睡?”
PM怒气冲冲道:“哼,为贵族服务,高收费,高消费,都不收消费税;服务的对象变成你这样的弱势群体,税这么高就不说了,还要搞什么准入制度,光检测毛巾上有没有大肠杆菌、猪链球菌、禽流感病毒的设备都进口了N套……你们这些客人,要么天天杀价,要么赊账,今天你不付现金,本小姐绝不侍候!”
PM说罢,走到一边,打开刚送来的盒饭,准备吃饭。里面有一个馒头,肉馅的。这种面食,后来被称为“包子”。
饭盒一打开,韩信的眼睛就直了,一股香味忽忽悠悠飘过来,韩信不由自主地走上前去,伸手向馒头摸去。
只听“啪”的一声,PM一巴掌打在韩信伸出的手背上,厉声一喝!这一喝不要紧,响彻寰宇,震烁古今,直到今天,还被大导演引用:“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许多人都是这样,浑浑噩噩地活着,没有具体的职业规划和奋斗目标,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体现多大价值;也有人或许能认识到混日子不是办法,但要么认为自己还有时间,要么把一切归咎于环境。
韩信是个有慧根的,他潜意识里相当自负,总认为自己会有飞黄腾达的一天。PM一句话,点醒了梦中人,他一愣神,才发现自己真的无耻且可悲,竟然沦落得和野狗一样。面对PM又怒又怜又鄙视的目光,韩信内心有如电击雷轰一般。佛家有棒喝顿悟一说,韩信突然觉悟了。
韩信面色凝重,端端正正地向PM深施一礼:“吾必有以重报姐姐。”
PM淡淡回答道:“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韩信用余光向馒头瞟了一眼,那馒头留给他终身难忘的印象,他转身径直往人才市场走去。
这天,正好大楚集团在此招聘员工,应聘者如云。
大楚集团现场出了一道抢答题,称答得好的马上聘用。这道题是:“用一句话说出自己的生活信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团结奋斗,创造双赢!”
“做四有新人!”
“大楚集团,我把青春献给你!”
一直木然不语的主考官说了句“马屁精”,又继续木然。
……
嚷嚷了半天,主考官都不认可。现场一片沉寂。
这时,一个低沉的声音传来,但全场都听得清清楚楚: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主考官睁开了半闭的眼睛,眼前是一个衣着潦倒的阳光少年,眼神的成分是70%的激情和30%的忧郁。这个少年就是韩信。
锐圆评曰:韩信度陈仓,败项羽,助高祖一匡天下,建不世奇功,是故其“乞食漂母,受辱袴下”之经历成为千古趣谈。试想,芸芸众生,曾经乞食者何止百千,曾经受辱者又何止千万,纵有千般屈辱,只能储藏心头,谁奢望留千古之名?今之少年,一饭一衣,一车一房,殊不易也,非忍辱负重不能得也,“忍受”二字,岂是轻易可以做到?然能忍伏,未必成功,中国人善忍,千百年来,亿万劳苦,不缺你一个能忍者。能忍且知耻,知耻且愤发,方为大丈夫。
韩信一生做的最对的事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知名。为连敖,坐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王。王拜以为治粟都尉,亦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汉王至南郑,诸将及士卒皆歌讴思东归,多道亡者。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王曰:“丞相何亡。”王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王。王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王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第310页
韩信和老板的沟通能力不是很好,他很孤傲,也不会踏踏实实从基层干起,让领导慢慢了解自己。这种人,“怀才不遇”四个字在心里念叨的次数最多,因为他们的才,都藏在心里,老板确实很难遇到。
韩信让自己价值得到认可的办法,其实很现代,就是跳槽,人才是跳槽跳出来的,球星是转会转出来的,人和商品一样,使用价值是内在的,但价值或价格是通过销售实现的。你觉得在现在的单位不值钱,那就跳槽吧。如果跳了N次槽,工资待遇都没有涨起来,结论就比较伤心,你确实不值钱。
我们今天读到的历史缺少细节,不知道项羽对这位当过他的执戟郎的韩信有没有印象。项羽在今天的企业里,就是万能的老板,什么都是自己做得最好,个人英雄主义那是相当严重,所以在他眼里,可能就没有人才。项羽自认为是超级“万人敌”,对韩信这样真正的“万人敌”式的人才反而有排斥心理。安排韩信做执戟郎,是不是相当于安排一个博士做门卫?如果是,那就不是不重用的问题了,而是一种蔑视或者污辱。在没有学历一类标识的社会,才华都在肚子里,项羽也许没有存心轻视或蔑视韩信,但以韩信敏感的性格,有受辱的感觉也很正常。韩信在后来的楚汉战争中,表现得非常出色,把项羽哥哥打得落花流水,这里面除了食君禄忠君事的职业精神以外,也掺杂了对项羽不能用己的报复情结。韩信曾对朋友说过:“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而“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从心理学的角度讲,韩信对项羽有很强的报复意味,对自己价值的蔑视比杀父之仇更让人耿耿于怀。你看不起我,我就要用击败你的胜利证明我的能力,让你懊悔到死!韩信能受胯下之辱,但不能受老板漠视之辱,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不能忍常人之所能忍,其卓尔不凡由此可见。
现代的职业经理人也常常有这种情结,在一个企业受到压抑,跳槽到同行的另一家公司后,发奋努力异于平常,这都是要证明给老东家看看:是你眼瞎了,不是我无能。
《天下无贼》里的黎叔说“21世纪最贵的是人才”,其实,自古以来,只要有竞争,人才就会有价值。天下大乱之际,像韩信这样的军事天才,辅汉则汉强,辅楚则楚强,两大阵营的范增和萧何都认识到了韩信的价值,韩信跳槽时,范增也派人追过,但范增追韩信是为了杀之,萧何追回来是要封台拜将,由此楚汉胜负定矣。
韩信在汉营,蔫了吧唧,做大事没机会,做小事肯定不会好好干,基本上不是个好员工,有一次居然犯了事差点儿被军法处死。韩信一辈子做的最对的事,就是没事找萧何唠嗑,估计当时汉营中大家除了想家都没啥事,所以萧何还有时间和这位帅哥聊聊,这是我们发现的,韩信唯一一次表现出会做人的例子。
萧何一生中风险最大的事(1)
王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第310~311页
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是真正的帝王麾下的龙、虎、狗。研究帝王术的人都知道,帝王的人才结构是:“龙虎狗,样样有。”张良是龙,张良本是韩国贵族,以“灭秦复国”为政治理想,只是想借刘邦的力量达成自己的理想,所以并不以功名为念,和刘邦的关系也是亦师亦友;萧何是刘邦平民时期的老朋友,更是一起创业的###,是刘邦最信任的大管家,萧何虎踞中军,刘邦万事放心;而韩信则是革命军中的马前卒,标准的“功狗”,后来他也以狗自况,“狡兔死,走狗烹”就是形容他自己的。我们发现,龙虎狗各有分工,张良“运筹帷幄”,分管战略策划;韩信“决胜千里”,分管经营业务;萧何居中协调,一手抓财务,一手抓内部管理。老板手下有这样的“金三角”,就不用那么操心啦,打打球,泡泡妞,喝喝酒,齐活了。
《萧何月下追韩信》是脍炙人口的故事。刘邦在登基之后,发表了一次重要讲话,主要是评价三大革命功臣,说到萧何,他的功劳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没有提推荐韩信的事。如果追本溯源,韩信“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军功章应该有萧何的一半。我小时候看过一本小人书,说的是韩信在离开楚营时,遇到了张良,张良给了韩信一封举荐信,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故事。韩信到了汉营,没有拿出来报名进帐,而是揣在怀里,直到被萧何追回来拜将之前才交给刘邦,刘邦一看连张良也推荐韩信,双保险,自然很开心。后来,在“大人书”里没有看到类似的文字。其实,让张良、萧何同时举荐,用以证明韩信是名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