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春秋第五部(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说春秋第五部(完)-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有人戴帽子,前面的头发被剪短,在前额留下留海。后面的头发盘起来,做成发髻,用一个棍子固定住。或者用绳子绑住头发,让头发披到脑后。
  文身,无论男女,身上都刺着很多花样。
  用《左传》的话说:断发文身,裸以为饰。
   “野蛮啊。”兄弟两个感叹。好在,野蛮人还算友好,还算大方,兄弟两个受到尊敬。语言虽说不通,比比划划也还能交流。时间长了,沟通都不是问题。
  感叹归感叹,既然决定住下来,自然要想办法。
  兄弟二人住了下来,自然也只能住草房。吃什么?主要吃鱼,因为四处是水。兄弟两个很快学会了游泳,学会了打鱼。
  所有人都是裸体,只有兄弟两个人穿着衣服,他们成了另类,他们看别人不顺眼,别人看他们更不顺眼。渐渐地,他们也觉得自己不顺眼了。除了不顺眼,还有不方便。别人下水捉鱼,随时跳下去,而兄弟两个要脱了衣服才能跳,捉了鱼上来还要再穿上。天热的时候,真是不想穿衣服,何况,这里雨水也多,衣服总是湿的。
  “嗯,看来,裸体是有道理的。”兄弟两个说,于是也开始裸体。
  既然裸体是有道理的,断发自然也是有道理的,而帽子根本就是累赘。
  文身的好处很快也看出来了,因为这一带有鳄鱼,文身可以用来吓住鳄鱼。
  兄弟两个对于这里人没有房子始终不理解,终于,他们决定建一座房子。可是,刚刚开工,他们就发现为什么这里人没有房子了。按照周人的方式,一般是建窑洞和用土石盖房。可是在这里,没有合适的山来建窑洞,而雨水太多,土石结构根本无法成立。
  “唉,看来草房也是有道理的。”兄弟两个说。
  于是,兄弟两个断发、裸体、文身、住草房。
  江南大地,就这样多了两个野蛮人。
  
  不过,这两个野蛮人毕竟与当地的野蛮人不一样。
  除了打鱼维持生计,他们开始种地。当地有水稻,但是当地人对于种水稻并不热衷。兄弟两个来自周国,是种麦子的高手,种水稻自然不在话下。
  江南一带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都很好,兄弟两个的水稻也越种越好。短短几年,兄弟两个成了当地富豪,而且他们非常慷慨,总是周济周围的人们。周济周济,就是从周国来的两个人救济大家。
  基本上,兄弟两个生活越来越幸福,从初级阶段奔向小康了。


——信念坚定的男人
  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年,这一天,来了两个人,两个什么人?老熟人。
  “你们怎么找到我们的?”看着两个从老家周国来的人,太伯和仲雍有些诧异。
  “你们不是说了去衡山吗?我们就到衡山去找。可是找不到你们,正要回去。恰好有人从东面过去,说是有两个从周来的人在东面教人种地,深受拥戴。我们一听,估计是你们,就这么找过来了。”
  “那,找我们什么事?”
  “你们的父亲病危了,吩咐要找你们回去见最后一面。”来人说。
  “啊,爹病危了?”太伯和仲雍一下子紧张起来。
  兄弟两个略略打点了一下行装,告辞了老婆孩子,启程回国了。
  
  一路奔波,急急忙忙,兄弟俩人总算是回到了周国。
  晚了三秋了。
  “兄弟,爹呢?”两人野蛮人一把抓住季历,高声问,好像要杀人的样子。
  季历吓了一跳,这两个野蛮人真野蛮,真没礼貌。可是仔细一看,敢情这两个野蛮人是自己的两个哥哥。
  “大哥二哥,总算把你们盼回来了。爹,爹他,他已经走了,呜呜呜呜。”季历说完,抱着两个哥哥放声大哭。
  兄弟三人相拥,痛哭一场。
  原来,派去找太伯和仲雍的人刚走没几天,古公亶父就去世了。可是,季历一直不肯为父亲下葬,一定要等到两个哥哥回来。
  古公亶父终于下葬了,这个时候,距离他去世已经是七个月了。后来周公制礼,天子死后七个月下葬,想必就是参照了古公亶父的先例。
  
  父亲已经下葬,谁来继位就是个现实的问题了。
  “大哥,该你当国君了。”季历提出来要太伯继位。
  “不可以,父亲的意思,是应该你继位的。”太伯拒绝。
  “不,大哥,应该是你。”
  “三弟,周国的兴盛一定是要靠姬昌的,你不要辜负了父亲的厚望。” 
  “大哥,我怎么可以做你的君主呢?”季历还坚持。
  “三弟,你看我和你二哥这个样子,我们现在是野蛮人啊,怎么能做君主呢?我们已经习惯了野蛮人的生活了,在那边也有家了。这次回来就是给爹下葬,之后我们还要回到那里去。”
  从最早向父亲提出让位、到出奔江南避让,再到现在让位,太伯已经是三让君位了。
  后来孔子在《论语》中说道:“太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孔子认为,太伯具有无上的德行。
  
  太伯和仲雍终于还是离开了周,回到了荒蛮的江南。不过这一次,他们并不是只有两个人,除了家人,他们还带走了一批工匠。
  “我,我不想去。”一位建筑工匠不愿意去。
  太伯一把将他扯过来,悄悄地对他说了两句话,于是他笑呵呵地跟着太伯走了。
  太伯对他说了什么?
  “美女遍地跑,而且是裸体。”
  回到江南,太伯和仲雍带领工匠们开始了新的创业。周人的先进文化结合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在入乡随俗的大框架下,对当地文化进行了有限改造,太伯和仲雍在荒蛮之地的事业越做越大,当地人都愿意接受他们的指教和领导,用《史记》的话说:从而归之者千余家。于是,一个新的国家出现了,太伯把这个国家命名为“勾吴”,为什么这样命名?太伯说了:“我是个没有儿女的人,这个国家应当是我弟弟吴仲的,所以就叫勾吴。”
  太伯就是这个国家的第一任国君——吴太伯。
  为了防备周边国家的侵扰,太伯按照周国的方式,修建城池,这座城被称为“故吴”。后来太伯去世,就葬在梅里(今江苏无锡梅里)。
  太伯去世,仲雍继位。
  到仲雍三传到周章的时候,周武王灭了商朝。随后,周武王按照父亲的遗嘱,寻找太伯和仲雍的后人,结果发现他们已经建立了吴国。于是,周武王把周章的弟弟虞仲封在了虞国。春秋初年,虞国被晋国所灭。(见第二部第五十二章)

第一六二章 寿梦的梦想
  
  吴国的周边都是蛮夷国家,因此吴国与周朝几乎没有往来,而是不断地与周边蛮夷国家交战。到春秋时期,吴国的疆界已经非常大,基本占据了江苏的大部、安徽和浙江的小部,成为了一个东方大国。也不知道在哪一代,吴国开始称王。
  国家强大了,想法就多了。就如有钱了,就想混上流社会了一样。
  转眼间到了晋景公十五年(前585年),这时候晋国正好是栾书执政。这一年,吴国传到了吴王寿梦。
  “我有一个梦想。”吴王寿梦说,什么梦想?到中原去转转,看看上流社会怎么个玩法,看看传说中的周礼是个什么东西。
  吴国是周朝的同族,不懂周礼?当然不懂,因为“周公制礼”,周公已经是太伯的孙子辈了。
  
  ——野蛮人的追求
  寿梦上路了,带着六岁多的小儿子季札。
  寿梦的夫人一共为他生了四个儿子,大儿子诸樊、二儿子馀祭、三儿子馀昧,四儿子季札。四个儿子中,寿梦最喜欢的就是季札。所以这次出去见世面,就带着小儿子去了。
  先去哪里?寿梦决定溯江而上,为什么这样呢?因为顺着江水常常有些看上去很文明的东西漂下来。溯什么江?长江。
  溯江而上的结果就是寿梦来到了楚国,这时候楚国恰好是楚共王时期,楚国在与晋国的角逐中占据上风,楚共王正以华夏正统自居的时候。
  吴王寿梦到了楚国首都郢,请求会见楚王。
  楚共王的眼睛瞄着北方,对于这个来自东面的蛮夷国家完全没有兴趣。
  “吴国?吴国是什么国?蛮夷小国,靠边凉快去。”楚共王拒绝接见吴王寿梦,他觉得跟蛮夷为伍是非常耻辱的事情。
  吴王寿梦兴冲冲而来,却吃了个闭门羹,灰溜溜而去,自尊心大受打击。
  “噫,狗皮倒灶(吴方言:吝啬,小气。)瞧不起我?老子还瞧不起你呢。”吴王寿梦大骂起来,好在楚国人听不懂。
  
  离开楚国,吴王寿梦决定向北走。于是,一行来到了洛邑。在这里,受到的接待又不一样。
  “哎呦,伯父来了,快请快请。”这一年,恰好是周简王元年。周简王想不到自己刚上任,吴国国君就来朝拜。虽然是个几百年没打交道的亲戚,可是越是这样的亲戚就越难得啊。
  吴王寿梦很高兴,看见没有,周王都要叫我伯父。他不知道,周王看见哪个诸侯都是伯父伯舅这么叫着。说起来,吴王倒是最正宗的伯父了。
  周简王非常热烈地接见了吴王,说起来,同宗同源,分外亲热。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交谈,为什么不是广泛的交谈呢?因为双方确实没有多少共同关心的问题,而且交流上有障碍。想想看,一洛阳人和一无锡人交流起来有多么的费劲?
  不管怎么说,吴王寿梦在周朝王室受到了热情的接待。
  “大侄子,一刮两响,爽快,不像楚国那些人狗皮倒灶。”吴王寿梦夸奖周简王,周简王转转眼珠子,没听懂,不过还是客气地点点头,寿梦不管那些,接着说:“我有一个梦想,我知道我们家跟你们家原来是兄弟,你们这里有很多好东西,还有周礼。所以,我想来看看,有用的话,也学学。”
  这一回,周简王听懂了。
  按理说,这年头有人愿意来学周礼,周简王应该非常高兴。事实上他也确实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