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双手交叉。闭眼。
游戏开始了。
喵喵出奇不意地倒向我这里来。笔直地。
我伸出手顶住她,向前一推,她像个不倒翁似的前倾靠向慧慧。慧慧紧张地抓住她,以免喵喵跌倒。然后又一推。喵喵在我们之间不停地轮转,什么也看不到,而我们也尽力去保护她不让她倒地。
我们问她怕不怕,担不担心。她笑眯眯地,有什么好怕的,因为你们是我的朋友,所以我不担心,你们一定不会让我受伤的。
我们在城堡里度过了快乐的高中生活。五年。之后,一些外在因素,大家各分西东,城堡也就慢慢荒芜了。
游戏2:把我的圆和你的圆重叠
我们的社团也玩过类似的游戏。
第一个要求也是让眼睛放假。
当时我和玲玲配对。夜黑风高。
我们从校门口出发穿过食堂,然后到达终点图书馆。不算远。
在到达食堂之前有一段穿越树丛斜坡的部份,玲玲蒙眼,我带路。两人三脚。可恶。
我们是最后一组。其他队已经过了斜坡。我们还在树丛间争扎。我有些紧张,玲玲老是跌倒,把我急得冷汗直流。
我从开始的催她快点到无所谓,干脆安慰她,扶着她,叫她慢慢来,别急。但心里还是很在意的,因为我们已经输了。
玲玲慢慢地回复信心。她叫我念节拍,我念着,她跟着,我们不知不觉很从容地就走到了食堂。
从食堂到图书堂,我和玲玲猪羊变色。我蒙眼,玲玲带路。有一段上阶梯的路不好走。
我一失去眼睛,心就开始慌了。我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我伸出手想抓住些什么没抓住,幸好最后玲玲握着了我。我终于明白了玲玲蒙眼时的心境。我很后悔想道歉,但我没说。
玲玲在我耳边温和地说,先抬左脚,然后右脚,一二,一。
我的不安变得很安定,我用耳朵仔细听着她的每一个字。她说走,我便走;她要我停,我便站着不动。没有一丝犹豫的成分。上阶梯的时候,她要我抬脚,我的脚悬在半空中不知如何着地,于是她抓住我的脚一步步的压下去。
我看不到她的动作,但我能感觉到她的细心。
一直到结束,我都紧抓住她的手。连眼睛都忘了装上。
游戏3:原来我们都在一个大圆内
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在拓展活动又玩了一小段丢掉眼睛的游戏。
在一个小小的房间里,我们十人踩在十张零乱的字母牌上。首尾相连。十指相扣。一人睁眼,一人闭眼。每一张牌子上踩有两只脚。一只是我的。一只是他的。
这个游戏还有一个条件:张开眼睛的不准说话。要命!
我们商量了一会儿。
讨论如何带领一群人从1走到10又能让彼此互通心意。
虽然最后定下了一些方案,临场发挥时全都用不上,我们以最原始的肢体语言把彼此带上了危机边沿,也带进了安全地带,完成任务。
这是一次团队合作,我们除了考虑身边的朋友,还要顾及队伍的秩序。
我们明明看到了前方的问题,却不能告诉对方,只能比手划脚,干着急。问题是:对方一点都不知道,急有什么用?
反之,当我们闭上眼睛追问下一步要往何处走去时,周围一片寂静,暗潮汹涌的动作在我们面前挥舞着,不知是善意还是恶意。这一次我们又该如何做决定呢?
眼睛的故事
这是朋友告诉我的一个故事──
有一位独眼妈妈靠着在学校餐厅的工作,维持一家的生计。但他的孩子却为了母亲的一只眼睛,感到厌恶及羞耻,在餐厅里处处躲闭着她,怕被同学们取笑。
有一天,母亲在餐厅撞见了孩子,给了他一个温暖的笑容。“嗨,孩子。”同学们听到了都投以好奇的目光,并嘲笑他:“嘿,你的母亲是个独眼龙耶!” 他红着脸低着头,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那时候他真希望母亲能永远永远地消失。
他憎恨地瞪了母亲一眼,羞愧地连头也不回地溜走,心想:她怎么可以那么对我?让我太没面子了。
之后,他质问母亲:“如果妳不希望我成为人家的笑柄,妳为什么不去死?!”独眼母亲沉默不语。“为什么让我遭这样的耻辱?我恨妳!”愤怒之火冲昏了头,他甚至不去顾及母亲的感受,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不想再和母亲有任何连系。
后来,他出国念书,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直到有一天,独眼母亲的出现...
多年来,独眼母亲没有和他的孩子见面,连小孙子也没有见过。她在门外对着孙子微笑,孙子害怕地瑟缩一角,孩子见状怒吼她道:“妳不受我们欢迎!为什么还敢来吓我的孩子,立-刻-给-我-滚-开-!!!”
独眼母亲平静地答:“哦,对不起!我想我是看错地址了。”
然后,消失在叹气中。
若干年后,孩子收到母校的邀请,故地重游,并且顺道探访老房子。邻居见了他告诉他一个坏消息:他的母亲已经死了。他听了,没有流下一滴伤心的眼泪。
邻居交给他一封母亲的遗书,里面这么写道:
“我最最亲爱的孩子,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你。我很抱歉上次拜访的时候,吓着了你的孩子。但我很欣慰地看到你们都过得很好。
我很开心地听到你终于要回到家乡来了,只怕到时不能从病床上起来见你。
对于在你成长过程中不断给你带来的羞愧,我感到很抱歉。你看...,在你还非常非常小的时候,一起意外使你失去了一只眼睛。身为人母,我实在不可能睁着眼睛看着你一只眼长大。
所以,我给了你属于我的。
我很骄傲我的孩子以我的眼睛,为我终于看到了外面的这个新世界,并创造了他的健康人生。”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抄袭
抄袭原本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但在这个时代谁没有抄袭?
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什么名人呀,学究呀,再好的学问,也不都爱引经据典.只是说得好听点,道明出处,人家不怪你词穷,反倒赞美你学识渊博,精通不少道理.有意思吧,学的越多,文章应用就越多前辈的东西,反倒被人欣赏.
抄袭可以是性格上的抄袭.弱者抄袭强者的姿态,嚣张跋扈的举止.孤僻的人抄袭开朗的人扩大生活圈子.妹妹抄袭姐姐的衣服.学生抄袭老师的步骤学习.观众抄袭电影的桥段.
性格是根据生活一点一滴的经历而成形的.在生长中所接触的人事物都是抄袭的对象.因此随着不断的抄袭,每个人便塑造成不一样的面貌.只是细分开来,也许某些人的某些性格是一样.那是共同生活所致.
抄袭的另一层意思是复制.差别是授权不授权.
相同的文章被另一个人发表,叫抄袭.
相同的衣服被另一个人穿上,叫撞衫.
相同的谋杀手法被另一个人使用,叫变态.
如果把文章的盘根错枝删掉,剩下的内容不过是男女情爱,伦理家庭,大悲剧或大喜剧而已.
如果把衣服的花边蕾丝图案彩色删掉,剩下的不就是一块蔽体之布.伦理的需要而已.
不用说,会引发普通人使用变态的杀人方式,那是电影的错.没办法,现代人的感观刺激的需要.
精明的抄袭是神不知鬼不觉,但又让人觉得应用得巧妙.
比如文章在某一处抄袭了某大师的话或内容,不仅可以向大师致敬,也加深了文章的内涵.
比如服装的某一处抄袭哥德式风格的设计,不仅凸显了设计师的品味,也让服装有了另类的解读.
比如电影的某一处抄袭某经典,不仅免于流俗,反而加强可观性及艺术性.
当然不当或轻率的抄袭,叫拼凑.
我们经常抄袭的是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
起床:抄袭同样的刷牙节奏和步骤吃完早餐
工作或上学或逛街购物:抄袭同样的行程轨迹
如果没有什么小火花,我们的生活是千遍一律的抄袭来抄袭去.像电视长篇剧,一样的故事情节,换了时代,换了演员,换了场景,观众一样乐此不疲追看.
以前的抄袭是可耻的.
现在的抄袭是恶搞.
所谓的创意演变成在旧框架中再创作,赋予新的意义和生命.可以是极悲的,也是可以是狂喜的.
我们的时代很多创意都被前人挖掘得七七八八了,而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再加工,产生新的创意.
这是个可悲的年代.在我们身上都充满着抄袭的影子.但我们怯于称之为抄袭.“顶多是后现代好不好?”
也许吧,另类的抄袭叫后现代.后现代讲求的与众不同却又有一点相同. 。 想看书来
谈谈感想
创作的本质是开心和有趣的.如果没有兴趣,不会花时间去挖心思去投入.
演员在创作新角色时,需要把自己整个地挖空,注入新的生命,表情,思想,举止和动作,甚至连妆扮都要与本身的喜好完全不同.对投入新的角色创作者来说,全新生活环境也有助于角色性格的揣摩.我不是表演创作者,谈理论还可以,谈角色扮演就很肤浅,但谈起生活的体验,我能深切感受到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
也许很小就只身在外.血液中一直是蠢动的流浪.
流浪对很多人来说是浪漫的漂泊.忙碌的人一辈子没几次停下脚步看看风景的机会.
流浪的意义是不受约束,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身体是孑然一身,心胸如海绵般柔软而轻易吸收各种养分.床则是小小的憩站,短短一休,想依恋却不能依恋.不舍还是要上路.
每次上路,遇见陌生的周遭就得稍稍调整自己的步履,偶尔是快的,偶尔放慢.心情是不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