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名医传奇:古代的中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七大名医传奇:古代的中医-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震亨:切几片姜含在嘴里,这样我们就不会受凉气了。
  就这样主仆二人嘴里含着姜片,在充满寒凉的雾气的路上走着。
  头顶晨星还在闪烁,人们还都在沉睡,只有远处的几声犬吠显得苍凉孤独。
  这是什么样的医生呢?!
  有的时候,听人家说起谁病了,就仔细地问:是谁家病了啊?
  路人甲:听说东阳镇的陈铁匠的老婆病了,病得不轻啊。
  朱震亨:为什么不请大夫啊?
  路人甲:嗨,一个铁匠,哪儿请得起啊?喂,您是哪位啊?您怎么说走就走了?
  路人乙:您还不认识他,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朱震亨医生啊!
  东阳陈铁匠家破旧的屋子前。
  满身尘土的朱震亨敲门。
  陈铁匠蓬头垢面地出来看,显然,家人的病将他折磨得痛苦不堪:“您是哪位?您别不是走错了门了吧?”
  朱震亨:“你老婆病得怎么样了?”
  陈铁匠:“啊?您,怎么知道?她要死了啊!”
  朱震亨:“我是医生,让我看看吧。”说着走进屋内。
  陈氏妇躺在草席床上,脸色发黑,肚子胀得很大,四肢细瘦如柴,远远望去,形状像鬼一样。
  朱震亨用手诊脉,其脉数而涩,重取有弱的感觉。
  他对陈铁匠说:“你老婆得的是叫做鼓胀的病啊,需要调养一年的时间吧,需要用四物汤加黄连、黄芩、木通、白术、陈皮、厚朴、生姜熬汤喝,我这里带了些药,送给你,等服用完了你就到义乌到朱震亨医生家去拿药,不用交钱了。”
  然后告诉病妇要好好将养,就要走了。
  一直摸不着头脑的陈铁匠:“这是真的吗?你是谁啊?”
  朱震亨:“我叫朱震亨,你取药的时候找我就可以了,我还会再来复诊的。”
  陈铁匠:“天啊!您就是名医朱丹溪啊!我……”
  一年以后,该病妇康复。
  文献记载:“其困厄无告者,不待其招,注药往起之,随百里之远弗惮也。” 。 想看书来

2;朱丹溪(16)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医生能做到的呢?
  下雨了,大雨瓢泼如注。有人在敲打朱震亨家的门。
  仆人:“谁啊?”
  来人:“我是东阳张进士的家人,我们家的二公子才两岁,病重得突然危急了!”
  仆人:“啊?这么大的雨,你先进来吧。”
  朱震亨脸色焦急地望着来人:“谁病了?”
  来人:“我们家的二公子,满头都生了疮,昨天突然所有的疮都收了,现在呼吸困难,发喘,有痰,气息微弱了!”
  朱震亨抓起雨伞:“快走!要来不及了!”
  大雨滂沱。
  苍茫的雨幕中,天地一色,已经完全分辨不清,只能勾勒出大概的轮廓。
  在崎岖的乡村路上,三个打伞的人在急急地走着,远远望去,显得如此的渺小。
  朱震亨跌倒了,再爬起来,已经满身泥泞。
  其实雨伞,已经几乎不起什么作用了。
  他们的身上,早已经湿透了,雨水顺着衣服留下。
  赶到东阳张进士宅第的时候,等候的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朱震亨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冲到封闭严实的患儿床前。患儿的脸色苍白,呼吸急促,眼睛紧闭不张。
  朱震亨看了患儿的手指,对张进士说:“这是胎毒啊,千万不要服用解表的和通下的药物!(慎勿与解利药)”
  所有的人都愣了,“胎毒?怎么会?”
  朱震亨:“仔细想一想,孩子的母亲在怀孕的时候喜欢吃些什么东西?(乃母孕时所喜何物?)”
  张进士仔细回忆:“辛辣热物,是其所喜。”
  朱震亨:“的确如此啊,现在马上要服用人参、连翘、川芎、黄连、生甘草、陈皮、芍药、木通,煎熬成浓汤,然后兑入竹沥服用!”
  下半夜,疲惫已极的朱震亨正坐在张进士宅第厅堂的椅子上。
  他太疲惫了,在紧张的诊疗后,疲惫向他袭来,他的双眼慢慢合上。
  突然他被一阵声音惊醒。
  他张开眼睛,吃惊地看见张家一家上下扑通跪在他的面前。
  张进士含泪叩头:“丹溪先生,犬子已经醒了,也不喘了,我们全家上下叩谢先生的再造之恩!”
  朱丹溪愣在那里,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文献记载,患者来求诊时,朱丹溪“无不即往,虽雨雪载途,亦不为止”。
  从朱丹溪回到家乡行医的那一天开始,一直到七十八岁生命结束,他一直都是在这样的行医生涯中度过的,没有一天的停止。
  朱丹溪这个名字不是他自己称呼的,他的大名叫朱震亨,字彦修,但是学者们、老百姓们太尊重他了,不敢直呼其名,他们认为,对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称呼他的名字是极大的不尊重,因此,就用他居住的地方来称呼他,叫朱丹溪。
  什么是医道?
  医道就是坚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信念,在这种信念的引领下,一个医生可以专心于救治,竭诚提高自己的医术,百折不回,不畏万难!这才是进入了医学的至高境界!
  如果没有这种信念,任何一点金钱利益都可以将你的治疗思路改变,任何一点困难都可能让你放弃对医术的追求!
  只有那种为了救治患者,嘴里含着姜片,在冰冷的晨雾中独自前行的人;
  只有那种听说有病痛者,不待人请,主动风尘仆仆地前去探视的人;
  只有那种为抢救病人,在漫天的大风雨中满身泥泞,跌倒又爬起来的人;
  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获得了医道的人。
  在历尽千辛万苦、救治了无数的病人之后,公元1358年,朱丹溪逝世。
  在逝世前,他做的最后一件事情是把自己的儿子叫到面前,严肃地对他说:学习医学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啊,你一定要谨慎认真对待!(医学亦难矣,汝谨识之!) 。。

2;朱丹溪(17)
说完这句话后,端坐在椅子上去世了。
  这就是他留在世界上的最后一句话。
  朱震亨,字彦修,人称丹溪先生,他从一个任侠的少年,到刻苦学习理学的青年,一直到成为一个优秀的医生,完全凭借自己坚强的毅力和心中的信念,完成了自己人生巨大转变,他将自己遭受的失去亲人的痛苦,转化成为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他刻苦钻研医学,最终成为了一个对世界、对后世有用的人,成为了一个能够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生活信念传给后代的人!
  丹溪先生千古!!!
  他去世以后,葬在了现在的浙江省义乌县赤岸镇东朱村旁的墩头庵。
  义乌的朋友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去参观拜谒一下。
  拜谒的时候麻烦大家替我点炷香或者献束花,以表达我的尊敬。
  后记
  朱丹溪逝世一百二十九年后。
  公元1487年。
  波涛浩渺的大海上,一艘帆船正在破浪中前进。
  船头站立着一个身披和服的二十二岁的年轻人。
  他的目光凝视着远方,凝视着一块即将出现在眼前的陌生的土地——中国。
  他的名字叫做田代三喜。
  田代三喜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从十四岁就开始学医,其人沉稳聪明,志向远大。
  在他的医学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以后,他觉得,必须要寻找更广阔的学习领域。
  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中国。
  这个时候,在中国,元朝已经结束,现在是明朝了。
  金元四大家的医学思想在这个时候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临床医生们在此基础上获得了更多的医学经验。
  田代三喜在获得这些消息后,开始急切地安排自己的计划——前往中国学习中医。
  田代三喜在历尽艰辛之后,于二十二岁的时候终于来到了中国,在钱塘找到了自己学习的对象,同样是日本人的僧人月湖。
  月湖于更早的时候来到了中国,学习中国医术,尤其对朱丹溪的医学思想独有心得。
  中国江南地区的繁华令田代三喜印象深刻,但更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中国的医学。
  日本人在学习吸收他国文化方面很有天赋。
  十二年后,田代三喜学成归国,在关东地区行医,直到八十岁去世。由于医术高超,全活甚众,所以前来学徒的人很多,他大力的宣传李东垣、朱丹溪等金元四大家的学术思想,最终形成了与日本使用张仲景医方的“经方派”并立的“后世派”。
  在去世前,田代三喜躺在病榻上,忍着病痛为徒弟曲直濑道三传授毕生的学术,道三每天听后,退下记录老师的思想,由于悲痛泪如雨下,流进砚台里,就以泪研墨,最终写下了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医书《泪墨纸》。
  在这样的故事里,我们隐约看到了那熟悉的“医道”。
  在后世派中,尊朱丹溪为“医中之圣”。
  朱丹溪的学术思想,绵延传承,远播海外。
  今天,我们比田代三喜那些日本人学习条件好多了,我们去书店,可以随时买到朱丹溪的书,别辜负了这种机会,把朱丹溪历尽千辛万苦写下的书,买回来,认真地读一读吧。
  相信你会感觉到朱丹溪仿佛又来到了你的面前。
  向你讲述应该如何的诊病、如何的开方。
  以及他心中的,医道。
  朱丹溪对我们父母养生的建议
  那么,朱丹溪的学问到底有哪些特殊的东西,竟然影响这么大呢?
  在朱丹溪以前,中医在治疗外感病的理论体系方面比较健全,但对杂病的理论总是不那么的透彻。
  朱丹溪为杂病的治疗增添了许多新的理论思想,比如化痰、解郁等内容。

2;朱丹溪(18)
他又提出了“阳有余阴不足”和“相火论”两大观点。
  这些我们都不讨论,大家可以买书来看。下面和大家讲点儿朱丹溪的养生观点,希望对各位有用。
  首先谈谈朱丹溪老人家是如何奉养自己母亲的。
  由于丹溪老人家今天没有到场,我就替他发言了,有什么纰漏请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