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名医传奇:古代的中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七大名医传奇:古代的中医-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见诸实效。令人三十年安稳无恙,所谓无病第一利益也。凡欲诊脉调治者,向省南门铁匠巷元通观阁东问之。”
  怎么样?有趣吧,瞧人家广告写得都那么对仗,可能要说这知识分子下海,傅青主算是早的了。
  但是,估计这则广告的效果不会好,因为大家一看是傅青主写的,立马就抢先撕下来,拿回家当宝贝收藏了(这不就最后流转到山西省博物馆了),估计傅青主写一万张也没有用,只能是让现在拍卖行里更热闹一些而已。
  当然,这个药铺只是傅青主一家糊口而已,他的生活依旧拮据,经常是靠朋友们接济度日。
  敢跟皇上叫板
  在这样的忙碌中,转眼到了康熙十七年(1678),这时傅青主已经七十三岁了。这一年,康熙皇帝为笼络收买知识分子,施行怀柔政策,让各地推荐选拔有学之士到北京应试,录用授官。
  这就是著名的博学鸿词科考试,正月二十三日下的诏,结果立刻就有人跟着起哄,吏部给事中李宗孔、刘宗周推荐傅青主,让他赴京应试。
  傅青主这个气啊,都七十多岁了,还考什么试啊,我一辈子都反清你们又不是不知道,于是就托病推辞。
  没办法,名声太大了,躲不过去,朝廷一听:什么?傅青主不来?那可不成,传令下去,必须来!
  这下苦了下面当官的,县令戴梦熊亲备驴车,来到傅青主家,就差点给傅青主跪下了:“老大,你就给点面子吧,你不去也就罢了,可我还要在道上混啊,您就行个好吧!”
  其实这位县令平时和傅青主还真不错,没办法,犹豫再三,傅青主想这事也不能拖累别人啊,就在儿子傅眉的扶护下上路。
  但他这次去京城,是下了可能要死掉的决心的,他在《病极待死》诗中写到:“生既须笃挚,死亦要精神……”;“此生若得生还里,汾水西岩老首丘”。
  在进京的路途上,傅青主悲愤交集,寝食皆废,据说他用锥子刺破两腿,造成了自己伤病的假象。
  到了京师后傅青主让驴车停在了崇文门外,拒不入城,他在崇文门外三十里找了一个久无人烟的圆教寺中住下。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5;傅青主(21)
真是牛啊,这是何等气节!我不承认你的政府,连你的都城都不进。
  这时候城里的人听说忠义满天下的傅青主来,这可是大新闻,于是组织了浩浩荡荡的傅青主参观团,上至什么王公九卿、什么士大夫的,下至普通老百姓,全都跑出城来,到这个圆教寺来探望他,估计其中有很多人也不知道什么是学问,有的是附庸风雅的,也有纯粹是崇拜的粉丝,反正是都来了,简直快把这个圆教寺挤破了,没办法,傅青主一律借口病重,躺在床上,不起身迎送,由儿子傅眉迎送各位。
  这些被推荐的一百多位学者大部分是当年秋天到的北京,结果考试是第二年三月才举行的,这帮学究在北京住了那么长的时间,干吗呢?没事就互相交流吧,于是就开始互相串门,最后使这次考试变成了一次全国性的学术交流大会,会后还发表了论文若干(互相应和写的诗作)。
  第二年三月,考试开始了,大家都参加考试并被皇帝赐宴体仁阁,这对一个知识分子来说是何等的荣耀啊!
  结果傅青主告诉考官,对不起,我身体不好,不参加!
  这让康熙皇帝觉得很没面子。
  接着是在保和殿由康熙皇帝面试,结果很多参加考试的人没有通过,倒是没有参加考试的傅青主,康熙皇帝宣布因为“人望”(短信支持率太高),被破例“示恩”,授予官职,吏部本来是拟定授予“正字”,但是康熙觉得官号太小,下旨“傅山文学素著(是挺著名的,净拐着弯的骂清朝政府来着,骂了一辈子),念其年迈,特授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
  好嘛,这可真够客气的了,这搁一般人可就乐坏了,还不赶快谢恩?
  结果傅青主告诉来提醒谢恩的大臣,我不去!没什么恩可谢的。
  啊?!这下可把这帮大臣给吓坏了,这您还不谢?老大,您实在是太不给面子了吧,怎么说这也是皇上啊?
  傅青主告诉他们,不去,再逼我,我就绝食死给各位看。
  天哪,那也得逼啊,否则我们没法儿交代啊!估计当时这帮大臣的腿都抖了,吓的,脾气倔的见过,这么有骨气的没见过!
  于是接着逼,傅青主就真的绝食给他们看。(七日不食,佯颠将绝)
  这下大臣们更傻了,这人要是死了,就更没法儿交代了,傅大爷!我叫您大爷成吗?您就给个面子吧!
  傅青主还是不去。
  这时有位叫冯溥的大臣急了,因为这事他是主管啊,他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就直接命令人强行架着傅青主来到了午门(因为谢恩要在午门),没想到傅青主一看见午门.想到故国尚在,江山易主,不禁眼泪喷涌。
  此时,别的人都受宠若惊,远远地向康熙三跪九叩首,傅山却昂首挺胸,直立不跪。
  这帮大臣们吓得差点尿裤子了,心想傅大爷啊,您这是什么胆子啊,这不要命了吗!
  那位冯溥更急了,急忙扑上去,强把傅山按倒在地。
  在皇帝身旁的大臣魏象枢连忙向皇帝解释说:“行了,行了,他已向皇上谢恩了”(止,止,是即谢矣),康熙皇帝也自己打圆场,好,不用谢了,平身。
  这才算应付过去。
  很快,傅青主就准备离开京城,要返回山西,在他走的时候,大学士以下皆出城送他,这帮人实在是太佩服了,赞叹傅青主“权贵难移志,威武不能屈”,连那位冯溥都来写诗相送,在北京春天满天的风沙里,傅青主载着满满一驴车的送别诗,离开了京城。 。 想看书来

5;傅青主(22)
公平地说,此次进京,傅青主本来是抱着必死的信念来的,但是谁都没想到康熙皇帝如此有度量,在傅青主的进逼之下,居然毫不在意,还优待对方,从康熙皇帝这边,因为此事得到了更多文人的心,而从傅青主这边看,此事则成全了他一生的气节。
  倒是一帮大臣,被吓得开始整晚做噩梦了。
  秘密授徒
  傅青主回到家乡后,继续他的乡居生活,写字和看病是他生活中的两个主要事情,有的时候,有些当官的想来看他,可是傅青主的原则是,如果你是来看病的,那么没有问题,如果不是看病,那对不起了,不见(有司以医见则见,不然不见)。有的人还称呼他“内阁中书”大人,傅青主则像没听到一样,根本不理睬,如果叫他傅青主,这才搭理人家。
  在这样忙碌的日子里,傅青主的年龄越来越老了,他此时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医术传下去。
  想了很久,最后他决定采取一种秘密的方法,把医术传给后代。
  这里出现了一个谜团,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就是傅青主一生著述甚多,为什么单单要把医术以一种秘密的方式传下去呢?
  我在翻阅了很多傅青主的言论之后,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缘故,因为傅青主对他自己写的那些诗歌啊、校注啊等东西并不是很在意,虽然最后他告诉他的孙子们要好好整理,但也就是作为文献而已,在平时,他经常随写随丢,弄的他的友人们很着急,经常跟在他后面捡(都是宝贝啊),有些资料他还认为不成熟,所以就不急着拿出来。而医学的书籍,他却觉得非要传下去不可,所以他决定要单独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传播。
  事实证明,他是非常有远见的,现在,他的其他内容的书基本都失散了,只有医书,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传播了下来。
  这是一种什么特殊的方式呢?
  一天,他把一个朋友找来(此人具体是谁,已经不可考了,我分析应该是道教中人,因为后来在《石室秘录》序四中托名是吕道人),向该朋友说明了自己的意图,然后让朋友去北京一带寻找合适的人选。
  于是,这位朋友背起行囊,出发了,而这个被找来的传承学问的人,就是陈士铎。
  这位陈士铎我们在本文的开始提到过,他是浙江绍兴人,是个喜欢道教的学子。那么,具体找人的细节如何呢?当然没有任何文献记录下来,那么,让我们从陈士铎的医书里寻找这个事件的蛛丝马迹吧。
  陈士铎写的最早的一本医书就是《石室秘录》,好的,我们就从这本书的序里寻找线索。
  《石室秘录》的序二就是岐伯天师写的(当然,是托名),其时间是康熙丁卯年冬至前一日,历来学者根据这个时间,来研究陈士铎和傅青主的见面日期,怎么对都对不上,因为丁卯年(1687)傅青主已经去世了,所以学者们把这作为一个悬疑,做学问如果这么做就太死板了,您要根据傅青主的性格来推崇,傅青主什么性格啊?他一辈子拐弯抹角地骂清政府,经常是一首诗里捎带着骂好几笔,所以要根据这个思路来分析。
  丁卯年的丁在天干里配五行属什么啊?属火,卯在地支里配五行属什么啊?属木,那丁卯根据甲子纳纳音那年该是什么呢?是炉中火,他之所以写这么个年份,是因为清朝属水,而明朝是火。那么为什么要把日子定在冬至前一日呢?哪有那么巧啊,还正好冬至前一天,那是因为中医认为冬至日阴气始降,一阳始生,阳气就此生发,说冬至前一日,那是说阳气始生的这天还没有到来,但是快了!再看序三张仲景(也是托名)的落款时间:冬至后十日,说明光明已经到来了。 。 想看书来

5;傅青主(23)
连落款的日期都要灭清朝一道,这就是傅青主的性格。
  这本书的序四是托名吕洞宾写的,这就是傅青主那位道友,在这个序里,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当时的情景。
  当时,陈士铎一个人正在北京游荡,估计是一边赶考,一边寻找些老师什么的,恰巧,碰到了傅青主的那个道友,两人就聊了起来,陈士铎提到了自己想光大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