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渴诗狂-诗仙李白的传奇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酒渴诗狂-诗仙李白的传奇人生-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数里;而安乐公主一幅织成裙,价值上万。他们又多建佛寺,从中谋利,弄得劳民伤财,民不聊生,民怨四起。边关极不安稳:后突厥攻掠陇右,西突厥别部突骑施部攻陷安西都护府,断安西四镇路。内地则水旱为灾,许多老百姓流离失所,路有冻死骨。……中宗却与韦后夜夜旌歌,尽情行乐,不管百姓死活。昏庸的中宗反而处死告发韦氏乱政的人。大唐江山,汲汲可危。景元四年(710年)韦氏恐其丑行暴露,他们没有耐心再等中宗死去,合谋毒死中宗。可怜的中宗一命归西,韦后临朝摄政;立李重茂为帝;史称少帝,安乐公主自为皇太女。韦后又任用韦氏子弟统领南北衙军队;并欲效法武则天;自居帝位。这时,年仅二十五岁的临淄王李隆基毅然决然与太平公主发动禁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黄龙,杀韦后,诛安乐上官婉儿及诸韦子弟一干人,并迫使少帝李重茂遗憾让位,同时立相王李旦(李隆基父)为帝,亦即睿宗。论功行赏,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韦氏长达五年之久的韦氏之乱至此结束。在此次平乱中,太平公主亦出了不少力。因此,太平公主倨功自傲,待三年后,正是李隆基为帝时,专权用事,欲阴谋废帝。结果李隆基早有步署,赐太平公主死罪。李隆基再次经受了考验。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三。秦王破阵乐 千里亦可闻
李隆基平韦氏之乱后,于公元712年即位,八月改元。同年,杜甫出生。

  刚登基的李隆基仿照古礼—“季冬之日,天子乃教田猎,以习五戎”。在骊山之下,渭水之滨,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狩猎。

  千军万马,逶迤数里。大唐旗帜,迎风飘扬。君王撞鸿钟,发銮音,出凤阙。驾玉辂之飞龙,历神洲之层岺。华盖之下,意气风发的君王手握倚天之剑,臂挽落月之弓。昆仑叱兮可倒,宇宙噫兮争雄。河汉为之却流同,川岳为之生风。一曲《秦王破阵乐》,激荡将士英雄心。君王巡猎场,上骊山,下命令。

  猎火熊熊千山红,天网恢恢蛾愁容。三军将士个个争先,呐喊震天,战鼓动地。鹰犬助阵,穷追猛赶。更有金戈铁器,郁郁森森。一时万箭齐发,血流成河。飞禽羽毛,犹如飞雪。脱文豹这皮,抵玄能之掌。批狻手猱,挟三契两。各种禽兽堆积如山,致使太阳中的金乌大惊失色,使明月中的玉兔闻风丧胆。李隆基甚是满意,又命去三面之网,放生未受伤的禽兽。众将士齐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隆基趁其时召贬在同洲(今陕西大荔)担任刺吏的姚崇,欲拜为相。而之前姚崇是武则天睿宗两朝宰相。姚崇并不马上谢恩:“启奏陛下,要臣答应,得依臣十件事。”李隆基微微一笑:“但说无妨。”姚崇道:“一。精简刑法,行仁恕之政;二。疏远侫臣,不听诬陷之词;三。禁止宦官贵戚干预朝政;四。减轻苛税,以利民生;五。待臣以礼,不任意屠无辜;六。奖励群臣进谏,做到虚怀纳海;七。禁绝营造佛寺道观,防止挥霍浪费;八。严防边将轻动干戈,勿穷兵黩武;九。在外臣子,不请礼制或诤谏而触讳犯逆者,不予追究;十。外戚专权危及社稷,应书之史册永为殷鉴。”玄宗每听完一条,便点头,及至姚崇说到最后,已是双眼含泪。许久,他握住姚崇的手:“老先生金玉良言,切中时弊。朕都答应你。有你助我,何愁大唐不兴?”姚崇跪拜谢恩。为相即以此“十事”作为施政纲领。辅佐玄宗,锐意改革:引荐贤者,裁汰冗员;罢黜不肖,使官吏各施其职,开启“天子责成于下,而权归于上”的大好局面。开元二年,玄宗诏告京官中选拔有才智者,到地方任职;又从地方选拔政绩显著者入朝做官,进行交流,并依此作为一种制度坚持下去。

  针对当时官场腐败、请托之风严重,姚崇大开杀戒。申王李成义(玄宗庶弟)请求把他府上的阎楚珪由录事(九品)直接提拔为参军(正七品),玄宗答应了。姚崇坚决反对;力陈因亲故之恩以加官进爵,是重蹈前朝这之复辙,扰乱法纪,玄宗被说服,只得收回成命。姚崇有两个儿子在东都做官,而东都洛阳归吏部尚书魏知古所管,而魏知古先前受姚崇所荐,是以此二子利用这一层关系送礼给魏知古“请托”,魏知古向玄宗密奏此事。玄宗召见姚崇,询问:“卿子才性如何?今何官也?”姚崇坦诚相告:“他二人为人多欲而寡慎,是必以事干魏知古。”玄宗深受感动,反斥魏知古。此两事朝野振动,请托之风大大收敛。

  姚崇贵为宰相,却没有专门的府第。全家人住在离朝偏远之地。他精于吏道,又兼兵部尚书,上朝处理政务后,常常不能按时回家,就住在罔极寺里。有一段时间,姚崇抱病不能上朝,上常令乾曜处理政务。每有大事,即来寺里请教。源乾曜对老宰相严于律己、廉洁勤俭的生活作风甚为佩服,他奏请玄宗让姚崇搬到四方馆居住,玄宗答应了。姚崇以四方馆太豪华且藏有公文为由而谢绝。姚崇“屡以屠糜为谏”,玄宗将内宫金银玩器“销毁”,碧玉珠玉锦绣“焚于殿前”。开元四年(716),姚崇因年老辞相,荐比他小16岁的宋璟为相。宋璟刚直不阿,刑当无私,选贤举能,大唐江山,在姚崇宋璟的努力下,政治安定,经济繁荣,进入“开元盛世”。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距长安千里之遥的绵州昌隆,一眉清目秀的少年临窗而诵,双目紧闭,那神情极为陶醉。此少年正是李白。“激三千以掘起,向九万而迅征”,“喷气则六合生,洒毛则千里飞雪”何其壮观!

  声音渐没,少年走出房间,来至院中,手握一柄长剑,约莫30寸长。花梨木鞘,周身紫红,纯金护手,名曰“龙泉”,价值千金。但见他额上勒一大红绸子,身穿雪白上衣,足登一双练功鞋。他先摆了个架势,便舞将起来。初时极慢,一招一式清清楚楚。后来上下翻腾,真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旁边站着两人,一个是李客,另一个是来访的远客。那远客拍着李客的肩:“前几日看令郎诗词文赋,已有功底,不想身手如此矫健,假以时日,必成大器。”李客长叹一声:“我正为他担心呢。十岁时读完《诗》《书》,便不肯在儒家上下功夫,却把《庄子》《楚辞》当宝贝,百读不厌。近日读《史记。游侠列传》上了瘾,对举业一窍廷不通。而且对科举嗤之以鼻,说‘帖经’全靠死记硬背,不算学问。试帖诗束缚人的思维,难有佳作。你说说该怎么办呢?”那客人微微一笑:“不用担心,当今天子英明神武,有能之士可以通过举荐,为国家效力。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如让他出门游学,拜谒名士。通过举荐,获得功名。”李客眉头一舒:“这样甚好。”

  远客见多识广,喜得李白放弃打猎射雁,摸鱼捉虾,终日陪伴左右。听闻客人讲完开元天子大猎渭滨的盛况,不由神往,心飞于千里之处外。几日后,一篇洋洋洒洒的《大猎赋》呈于客人面前。

  客人連看数遍,赞不绝口:“虽非亲眼所见,写来却身临其境。好啊,好!”

  客人终究离开了,李白恋恋不舍。依然在家读书练剑。不觉李白已经18岁,长成了一个壮小伙。李白出游江油剑阁等地,他正要去梓州。吸引他的是一个叫赵蕤的人。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四。出游梓州地  拜会赵征君
赵蕤字大宾,又字云卿,出生在武则天执政时期。一直活到安史之乱后,大约活了80多岁。赵蕤的先祖是西汉宣帝时蜀中著名的《易》学大师赵宾,到唐代时赵宾的后代定居于剑南道州盐亭赵村(今盐亭两河镇赵家坝)。赵蕤年长以后,迁至梓州郪县(今三台县),距城数里的长平山中惠义寺(今名琴泉寺)安昌岩隐居。撰书立说,于开元五年(717年)完成了经世济国名篇《长短经》。李白慕名前来拜访。《战国策》专讲纵横谋略,此书有《长短书》之别名,《长短经》据此得名。其序言中云:“长短经大旨在乎宁固根蒂,革易时弊,兴亡治乱,具载诸篇,为沿袭之远近,作经济之至道。非欲矫世夸俗,希声慕名。”全书9卷64篇,洋洋洒洒近20万字。以治国谋略为经,以历史事实为纬:首先是进步的政治思想:以民为本。他对于“家天下”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君尊臣卑的正统观念提出大胆批评。他说:“天下人非一人之天下也,取天下若逐野兽,得之而天下皆分肉;若同舟而济,皆同其利,舟败皆同其害。”他认为皇帝应当由品德高尚,能主持公道,能为民谋利益,善于审时度势,善用人才的人担当。如果是只顾自己享受,与民为仇敌的君主,或阴谋家早要被人民推翻。这一点和荀子的观点一致,荀子曾说:“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

  其次重选贤举能:他提出“得人则兴,失士则崩”。

  再次重视发展生产。民以食为天,首先要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人民安居乐业,政治才会安定。

  讲究礼刑并重,恩威并施。他认为“仁义礼智者,法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

  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朴素的辨证法:他认为“天地变化,必由阴阳”,他提出了“一必有二”的光辉论点,他说:“阳必有阴,静必有动。”任何中物都有矛盾对立的双方。他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了先秦诸子的主张,既肯定其长处,也指出其短处,对诸子学说,不能盲目照搬,或全盘否定,而要扬长避短。其进步的历史观:他认为历史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治国不因循守旧,而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随时变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