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讥讽自己,更是怀恨在心。终于找了一个理由,把他辞了。
李白继续赶路,故乡近在眼前。他又看见那块像牛的石头。小时候有多少回骑在上面,还拿了根“鞭子”,抽打牛儿,口中喊着“驾驾驾!”李白还作了首诗:此石巍巍活像牛,埋藏是地数千秋。风吹遍体无毛动,雨打浑身似汗流。芳草齐眉弗入口,牧童扳角不回头。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好一句“天地为栏夜不收”,够大气。据说此石藏于李白纪念馆。这一切就好像发生在昨天。
秋风萧瑟,草木凋零,寒气逼人。当年栽的嫩竹已经长得比屋还高。李白健步进门,一只狗对着他狂叫。“小白,小白,你怎么不认识我了。”連唤数声,那狗方认出主人,摇着尾巴,跑过来迎接。自己的居所壁上长满青苔。推开门,一只大蜘蛛正在结网。拂一拂床,一只大老鼠惊跑而走。看一看抽屉,蛀虫逃蹿。
家中人知道李白回来了,都异常高兴。烹羊宰牛,佳肴满桌。李白的母亲见儿子有风尘这色,且又消瘦了不少,不停给李白夹菜。李母爱怜的问:“你看你都瘦成什么样了,回来一定要好好补一下。快说说这一年多你是怎么过的。”李白回答:“我先跟赵蕤老师学习,赵老师知识非常渊博,他的《长短经》更是一部有关王霸之学的奇书,我从中受益匪浅。”
李白扒了口饭,继续说道:“然后我出游成都,在途中遇到一贵人。你们猜他是谁啊?他就是兵部尚书苏廷,现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他看了我的文章,很是欣赏,说要向朝庭推荐我。谁知这时出来一狗官打断了我们的谈话,还将我赶了出来。哎,从此再出没见着苏大人。”李白又讲了访李邕吃闭门羹的郁闷,游峨眉的舒畅,还有广浚和尚弹琴技术的高超。从言语当中,李母还是听出了淡淡的哀愁。李母说:“我儿不必心烦,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李客接口说:“是啊,是金子总要发光,只争早与迟。”李白稍稍宽心。家人为他整理好房间,李白享受着家庭的温馨。
李白修道成仙的愿望日益强烈。其诗云: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从中可见其决心之大。除了读书外,便在附近的灵山秀水访仙求道。
戴天山有个道士,很有名。李白决定去拜访。戴天山在江油太华山,大匡山后三十里外,为岷山山脉的主峰之一,拔地而起,孤峰秀美。其下有“鹿藏坪”,是个修道的好场所。时值春天,桃花带露,娇美无比。树林深外,时有野鹿经过。一株株挺拔的野竹,插入云中。然而钟声不闻,道士未归。李白不由惆怅万分,写下《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在,愁倚两三松。
李白又去拜访大匡山中姓雍的道士,可惜又未遇见,遂作《寻雍尊师隐居》一诗。
时间过得飞快,李白已经24岁了。李白心想: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就此终老一生,岂不白白来到世上?我当游剑江湖,拜访名流,求取功名。寺中僧侣、邻里乡亲都舍不得让李白走。
李白心意已决。临行前,李白把故乡故景看了个够。站在山峰上,只见旭日东升,云蒸霞蔚,碧峰如染。绿藤老树,随风轻摇。山间小路上,猎户带犬。僧人洗钵,惊走白鹤。多么迷人的景色,可惜我就要离开了,去追寻自己的理想。于是漫成一首《别匡山》: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时。
亲朋好友俱来相送。李母牵住李白的事:“儿啊,在外要照顾好自己。”李客说:“万事小心。”李白点点头,说:“我会的。妹妹,替我照顾好二老。”李白与众人挥泪洒别。父亲还给李白请了一个精明能干的书童。带上盘缠及琴剑书籍,向成都方向而去。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八。仍怜故乡水 且会白云生
路经峨眉,李白驻足。夜晚,但见半轮秋月。这月亮也该照着亲人吧。诗成一首: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此诗連用五个地名,却又浑然天成,不愧千古绝唱。难怪周恩来总理有一次酒后题诗,就是写的这首。
经过三峡,李白学习当地民谣,写了一首《巴女词》: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李白与书童出了三峡,看见荆门和虎牙山两山对峙,滚滚长江从中流过,像门一样,故谓之“荆门”。过了荆门,天地豁然开朗。崇山峻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开阔的平野。李白站在船上,一轮皓月当空,犹如一面铜镜跃入江中。傍晚五色云彩结成海市蜃楼。回望来时路,不由思绪万千:别了,故乡的亲人!别了;故乡的高山!那光滑的石牛,曾给自己多少欢乐;那片荷塘,多少回把你凝眸;那深山丛中,留下几多脚印;那寺庙里,有多少回与老僧谈佛论经……这一切都将远去,我会把你们留在心里。还好,有这故乡的水送行。李白已是双眼泛潮,口占一诗《渡远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沿江美丽的景色让李白沉醉。但见碧波荡漾,岸上芳草碧树,莺歌燕舞。忽见前方建筑甚密,喧闹嘈杂,原来是荆州首府到了。
荆州是唐代山南大道首屈一指的大州。而首府江陵,数年前曾是楚国首都郢所在地,也是当时的中南重镇。北去京洛,南接湘黔,西上巴蜀,东下维扬,故这里是交通枢纽。江中船来船往,还有水鸟在抓鱼。李白和书童东看看,西瞧瞧。大街上行人如织,叫卖之声不绝于耳。忽闻得有丝竹之乐,动人心弦。央路人询问,那人说:“看来你是外地人,这儿的酒楼多的是唱曲的。本地‘西曲’,天下无双。”
两人觉得腹中空空,便寻了家高雅的酒楼,叫了酒,点了菜。果然有两个怀抱琵琶的女子走了过来,一老一少。那年轻女子拿一长卷,是曲目名称,启朱唇:“不知二位要听什么曲子?”李白道:“选你们拿手的来唱。”二女坐下,开始一唱一和。果然清新自然,凄美动人。李白拍手叫好,书童也说好。又唱一曲:巴东三峡猿鸣悲,夜鸣三声泪沾衣。我欲上蜀蜀水急,行人一去不复归。这哀怨之曲,又勾起李白思乡这之情。李白重赏了二人。
李白久久沉醉其中:民间有如此好曲,好词,我当好好学习一下。几日后,写成《荆州歌》: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布谷飞鸣奈妾何!
李白白天四外看看,晚间学习民歌,写写诗。这天,遇上好友吴指南。他带来一个好消息:道教大师司马承祯路经此地,如要拜访,可以引见。李白大喜,他早就听说个司马承祯这个人,赵蕤老师也多次提起,只是无缘拜会,今日真是幸运。
司马承祯字子微,号白云生,是个传奇人物。
传说蜀中有个女道士,名叫谢自然,曾碧海泛舟,欲觅蓬莱仙岛拜师求道。船行途中,突然狂风大作,波浪滔天,船被吹到一山下,被一巨石所挡,方停下。这时,山上一神仙指点谢自然:“天台山的司马承祯身居赤城,名列仙班。蓬莱山隔弱水三十万里,船不可近,你还是找司马承祯,拜他为师吧。”女道士依言,投在司马承祯门下,潜心修炼,终成正果,白日飞仙。又说司马承祯活了100多岁,收了七十多个弟子,有一日,对弟子言:“我自玉霄峰修道以来,东望蓬莱仙岛,常见真仙降临。今有神仙唤我,我去了。”说完气绝,只留下衣服。
司马承祯是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师从潘师正。司马承祯学识渊博,文采出众;擅长书法,犹精篆体,号称“金剪刀书”。玄宗甚为赏识,曾令其三体写《老子》,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并称为“仙宗十友”。
武则天诏司马承祯入京受封,不赴。后睿宗亦诏他入京,司马承祯见其向道心切,便来到京城。唐睿宗请教阴阳术数和道理,司马承祯答:“如老子《道德经》上言‘减少些,再减少些,直至无所事事。’”睿宗接着问:“先生说养心以无所之为为贵,但治国也如此吗?”司马承祯道:“修身与治国,道理一样。《道德经》云‘心精恬淡,神气索漠’。万事万物,顺其自然,做到毫无私心。《易经》中说:圣人品德与天地同,无所作为的法则,是治国之本。”睿宗点头称是,欲封爵位,司马承祯坚决推辞,睿宗赐之宝琴花帔。王公大人俱来相送。当时,司马承祯的好友卢藏用,也很出名,隐居终南山,皇帝诏之入京,授之以大官。卢藏用劝司马承祯留在终南山,司马承祯说:“在我看来,终南山不过是一条做官的捷径罢了。”卢藏用羞愧难当,再也不敢挽留。这就是终南捷径的典故。
司马承祯门庭若市,荆州的达官贵人,来求的无非是长生之诀。司马承祯只得敷衍了事。这一日,道友吴指南引客求见,并呈上名刺,上书:“峨眉布衣李白。”司马承祯吩咐弟子:“快快有请。”稍时,一少年翩然而至,果然好丰采:亭亭如孤松独立,朗朗如玉山上行。谈吐之间滔滔不绝,如飞泉瀑布;言辞之中妙语連珠,却又一言中的。不求长生术,不说客套话,但请赐教老庄学说。大师饮一口茶,问:“不知阁下何以理解无为而治?”李白道:“窃以为以之养身,便如太阳朝升暮落,如四季循环,草木凋零。所谓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以之为文,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