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容很温厚,为人行事全不具攻击性,永远给人留有余地,但又周全的让他的敌人找不到一丝破绽。墨家擅守,非攻,有墨守城规的典故传世。 墨者怜弱,有任侠之气,小容也怜弱,那种老母鸡的个性,一直被轻尘所鄙薄。 墨者从不孤高,积极入世,小楼的众人中,小容至少是在主观愿望上最投入的一个,他爱着很多人,很努力的希望大家都好。 墨家也用刑罚,“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但赏罚之间相较于法家的战时恐怖主义控制要平衡了很多,而同样的小容也不是滥好人,乌托邦式的思想也从来没有在小容身上出现过,他认可人性所有的缺点,心存仁厚的赏善罚恶,他鼓励青姑自立,自家的皇帝犯了错,照打照骂。 墨者是务实的,精于机巧手艺,能智辩更能生产,“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于是小容伤得病八捞,照样可以指点青姑开出一家风生水起的茶棚。 墨家要求他的门徒:“去喜、去怒、去乐、去悲、去爱,而用仁义。手足口鼻耳,从事于义。”我们常常会觉得小容太完美,完美的不像真实,可是回头看看这一句,却是难得的契合。 墨家有十项基本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 小容没得鬼神可信,后面三条没得着靠,可是前面几个世俗伦理,他却是样样沾边。 墨家在先秦时与儒家并称为两大显学,可是才及汉初就消失的干净,一蹶不振两千年。 世事往往如此,要么你黄袍加身,自立为王,否则太强大的太完美的,往往为当权者所疾。墨家的要意里没有争夺天下的野心,辅佐君王又不如儒术那般贴心,甚至还不肯学道家玩点愚民的花招,却又试图拥有节制君王的力量,到头来被一纸皇命所废,实在合情合理,这恐怕也是为什么无论小容如何的做好做歹,到头来却总也逃不开被他的小皇帝干掉的宿命吧。 (三) 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据说沙加是最接近于神的人,那么阿汉恐怕就是我看过的人物里最接近于道的人了。 说到道,总有人爱在后面加一个教,其实至少在先秦,老庄的学说是不涉及鬼神的,道学的宗教化一直到晋之后才慢慢成形,庄子等几个道家先贤的神仙地位还是唐玄宗给封的,后世的道教混杂了种种风水五行,练丹修身之说,而与最初的老庄学说已经相差很远……(这段其实与阿汉没啥关系,一点残念,牢骚牢骚……) 所以我说阿汉最接近于道,是道德经里的道,那个道,可道,非常道的众妙之门,而不是后世拎了个拂尘,穿杏黄道袍,降妖捉鬼的在背后拉起的那面大旗。 阿汉是一个很难去下定义的人,他很懒,但又会去做一些复杂到一般人都懒得做的傻事;他很笨永远学不会人心世故,但又智力超常;他很弱谁都可以欺负他,但功力无敌。似乎所有对他的评语都落不到实处,到最后一切都被模糊掉,他成为一个最原始最自然的空,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地法天,天法道,由此可见道也是不仁的,它对世间万物都没有任何的偏爱,而阿汉似乎也是如此,他看不出阶级,他也不管身份,他在的眼中人都是一样的,甚至人与万物都是一样的。而且他的这种不仁与墨者小容的兼爱又不同,后者是在明白阶级分野的基础上兼爱,而阿汉,他压根就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同。 阿汉无欲,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他什么都不要。 他无为,从不主动努力趋利避害,逆来顺受。 他不通智巧,也不学习世故人情,以无知的头脑面对纷繁人世,于是所有的人间的肓动与执着在他面前都化为无谓。 “五色令人目肓,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但这些美丽的事物,阿汉全然无动于衷,金银奇巧堆积如山,他视如粪土。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阿汉从不强求,有床就睡,有饭就吃,怎样都能睡,什么都可以吃。 “致虚极,守静笃”应该没有比他更虚得让人摸不着头脑,长年睡死,静也静到极处了。 阿汉从不知道自己的价值,有功不知居,有利不知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老子不喜杀伐,不赞成“以兵强天下”,小楼众人上窜下跳的逼阿汉学武,他也不肯,懒是一方面,不肯伤人也是原因之一。 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所以……哈哈,为什么阿汉每次打赢了人都要道歉,现在知道原因了吧? 既然道是这么一个空泛,没谱,什么都不要,什么都不是的东西,于是老子自己也觉得没有什么证据去证明他的存在,于是他又提出了个重要的概念——信 “窃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如果没有信,那玄妙的道就难免归为虚无,而如果没有信,我们很难想象阿汉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一头猪?一个无赖? 我相信如果老子与阿汉有缘相识,他老人家定是会惊喜的,只是不知惊喜过后,听到这心爱的宝贝曾经血肉成泥,他又将换上怎样的表情。 这一世的傅汉卿做了魔王,拥有无尽的力量,享有无上权利,虽然这部分纳兰还没有写,但我相信他也会遵循道的原则“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就放任这若大的魔教自行发展,外人以为这魔王多么神武,各天王却压根连他的存在也感觉不到。 不过阿汉的故事还没有完结,我无力去揣测作者最终的意图,不过老子曾对他信仰的道下过一个预言:“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于是我也不相信单纯的阿汉可以靠单纯过完这一生。 可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这样强大的单纯美好的道没有人会去知而行之呢? 太美好的东西总是脆弱,大家都信道的世界是如此美好祥和,以至于根本无法在现实中存在。在道德经里老子为他的道找了一个宏法者——圣人(以道的原则来统治世界的君主)。 不知道谁会成为阿汉的圣人? 新一代姓狄的小子?还是阿汉自己? 前文有说纳兰大打算让轻尘去搭救阿汉,其实除了阿汉,轻尘也算是小楼里最率性本真的人。这倒暗合了历史上一段公案,韩非写《解老》、《喻老》,从法术势角度阐述老子,成就其刑名法术之学。道家主性纯,法家主性恶;道家守阴柔,法家主刚猛;道家尚无为,法家求有为……这两家看似针尖麦芒其实却是同源。韩非接受了老子的道,却不信只靠清静无为道德就可以被人遵循,于是立刑,用法,强拉着众人跟着他的路走。 似乎轻尘也觉得人应该要守信,要真诚无私,爱了便是一生一世,不容一点瑕疵,如果你做不到……我就让你血肉筑长城(笑……)他的初衷都是美好的,可是手段太激烈。 曾经韩子以道立法,可是总终还是模糊了道本来的面目,这一次让轻尘去救阿汉,不晓得会是怎样的结局。 (四) 小楼四杰,只有劲节还在风中,在小容面前草草出场几分钟,实在看不出端倪,不过先秦诸子称得上显赫的,只有儒家一脉还没人认领,不知纳兰是否打算写出一个仁义礼智信的风劲节来? 又或者我猜错了,阿汉只是对应了老子〈道德经〉,得等到劲节出场,才能唱得一曲庄子〈逍遥游〉…… 就此,凑全老、庄、墨、韩。
不止是小说,何止是耽美(小窝—桢宝猪)
(下载小说到云 轩 阁 。yxg。cc)
不止是小说,何止是耽美 ——评《小楼传说》BY小窝—桢宝猪 初读《小楼传说》觉得没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也就是一个站在风口浪尖上的权臣被自己忠于的皇帝猜忌,被百官弹劾,然后惨死的一个故事。写是写的极好的,只是感觉没什么新鲜的,见多了这种桥段。但是,如果仅是这样,老庄墨韩就不是老庄墨韩了,事实证明,这个写出《名门恨》的大神,永远会带给我莫大的惊喜。 惊喜是从小楼开始的。原来,一切都是时空的一个玩笑。小楼中的每一个人对于古代人来说是一些近乎于神的存在,而他们只是来自人类文明发展到极致时期的一群学生。在他们的时代,人类已经无所不能——以至于陷入了一种巨大的无聊和庞大的空虚中——为了做毕业论文,每个同学必须回到古代来体验几次生活。在这群人眼里,古时的人们就像蝼蚁般渺小,纵然他们对模拟非常投入,也无法抹煞掉骨子里的一种优越感。他们会在那个时代爱人,恨人,只是缺少了一些尊重。我总觉得小说中四个主角在人格中都有缺憾,也许测试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毕业论文,或许,在文章结束时,这四个人都能明白自己缺失的是什么。 短短九章的笑语轻尘篇让我惊艳了很久,如果舍去小楼这样一个设定,这个故事真的很虐人。自古权臣都很难全身而退,事不成,患人道;事成,患阴阳。中国古代发生太多过河拆桥,兔死狗烹的事情,而这也成为很多作者灵感的源泉,于是很多小说里会出现类似原来同舟共济、共渡艰难的君臣到最后不能同享富贵以至于杀戮收场,在耽美小说里更容易加入许多情爱纠缠。而《小楼》的这个前九章却让我看到一个焕然一新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你若无情我便休”。而以方轻尘的本质,自然是不肯善罢甘休的,他含笑而逝,状似无怨无悔,实则是给了帝王最温柔的一刀。他追求帝王最完美的爱情,他也付出自己的感情,只是当帝王无法给予他最完美的爱情时,他以最最惨烈,最最让帝王痛苦一生的方式结束模拟。对于方轻尘来说,一切不过是一场模拟,对帝王却是永生永世无法弥补的憾恨。这是轻尘残忍的地方,也是我喜欢他的地方,更是同情他的地方。他这样宁折不弯,爱憎分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