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山林一步。她是卡巴女儿又怎样,谁叫她只是一个小部族,在一个只能让小部族才能允许为生的年头。有孙家那样贪婪的“领导”,她这个部族要是有许多五铢钱才怪,更别说什么金银了。部族上一代就算留下金银,也只能是已经用出去的,阿朵可能没有搞清楚雷山过去的金银积蓄到了哪里,她现在想问是不假,可是问了又怎样,金银是借人了可以索要回来的吗?阿朵当然不会觉得她的部族是这样,过去那个阿朵不清楚没有问,这个问题黄小芸在成都想到要问清楚,是黄小芸来问阿朵,也是自己问自己。
第二百二十八章涅儿贴传达精神 '本章字数:3222 最新更新时间:2011…02…26 16:40:19。0'
相告实情,涅儿贴还有排日打的文化都是不高的,如果说一定要让他们文化高的话,这年头只有两个地方可以让他们文化变高,两个皇宫里,两个宫殿中。
一个在咸阳长安,一个在建康南京,这两地方一是秦国宫殿一是晋国宫殿。他们是王公贵族或者后代才能成为那种军事贵族后代,往往这种人和他们的后代文化水平最高。这年头,只有皇宫里学习程度最高,要怪就怪年头,不能什么都怪。
王羲之刚刚老死在他老家的家里,他的文化也很高,他写的字可以说苗山目前很少有人能够看懂,建康南京宫殿里的人却看得懂,不仅看得懂而且在推广自己学习,推广高级人才学习。咸阳方面,不是说看不懂,他们因为与建康的对立,对于行书行草书这样的东西,看得懂的范围比建康相对缩小了一半。这是一个皇帝政权与另一个皇帝政权之间的相对,他们互相探听互相监视,互相竞争也是有的,良性的竞争恶性的竞争都有。王羲之好不好,他的字体是受到两个皇宫同时“研究”的,不表扬也不贬低禁止。
道理很简单,这字体只能用在新发明的皮纸上,用在钱币上就不行,王羲之不是一个发明家和一个改革家,他只完成了其中一小部分,至今他的完成都是一小部分。人民币上面至今也没有全是行书和草书,纸张至今还在用,可是这字体却没有彻底普及。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字体虽然没有成为纸币上的法定代表,但是?忘记了,王羲之和他们的家人不仅是行草书法好,楷书同样也是顶呱呱的,这才是重点,他们的楷书字体和这年头的用途,才是值得他们的行草涂鸦都可以留下的原因。
很遗憾,涅儿贴和排日打都还没有能够开始认识王羲之的字体,他们只能先认识尽量多的钱币上的文字,?把大钱当成小钱来用,?把晋国的钱当成秦国的钱来用,就算可以通用,重要的在于不能受骗上当。认识钱币上的字体,要怪就怪阿朵,阿朵是黄小芸,黄小芸知道王羲之,她怎么不去找王羲之来苗山普及文化呢,黄小芸还没有这样想,王羲之却已经去世了。去世了没有关系,他不是被谋杀的,不是被囚禁至死不是意外死亡。黄小芸知道王羲之历史上好像有一些不得意,黄小芸应该责怪自己,回到这年头,为什么还没有作为?王羲之虽然去世,可是他影响了许多人,这些人里面被王羲之薰陶过的,可是有许多能够教导苗山人写字提高文化的。阿朵这个黄小芸,不仅没有请来教书先生,还默许排日打和涅儿贴一起去搞非法的活动,黄小芸脑袋里是吃糠吃多了没有内容是怎么的。
排日打认识什么钱币,到凉山去需要认识什么钱币?这山林还有钱币和?的金银珠宝藏着不成。有的话就好,但是好像不需要学习认识钱币这么复杂,找得到就是自己的,农民伯伯各捡各得。要说认识钱币,排日打经过威宁县的时候,恰好威宁县集市开张,开张的时候就要买卖,买卖就是给钱收钱。这威宁县要用的钱排日打在那里熟悉不就得了。
不是这样的,涅儿贴听到谢维说:“雷山来的部族和两郡?的部族对于秦国和晋国乱用五铢钱的事情不了解,现在排日打跟着你,你让他多知道一些,我看排日打很感兴趣。这是在给雷王部族帮忙。”
李焉为什么要跟涅儿贴这样说,还不是根据他和弄桑卡巴这样的两郡部族不断搭成意向的结果,集市就是各部族和队伍的大事,这事情能够搞活经济,但是也潜藏很大的问题在里面,弄得不好,各方面的关系都会得罪,敌人不断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的嫌疑。
要是涅儿贴和排日打等人都能整天数来数去数钱认识钱才怪!哪里有那么多钱给他们认识,谢维不是财神爷,谁都不是,这年头文化低下钱也少,想通过钱来增加文化,才是笑话。可是这个笑话就发生在排日打身上,他真的需要认真的学习认识钱,而且是非常认真虚心地找涅儿贴讨教,这可是月亮从弯钩变成满月之后发生的事情。
涅儿贴哪里有那么多钱拿出来,还不是谢维交给她的,不交给她就要交给小队的?的头儿,这头儿不是涅儿贴这个向导最合适还是谁,她最近刚从凉山越?郡回来,拿一点钱币,还是谢维命人特意挑选过的,都是周仲孙大人这边才使用的一些。
周大人这里想用钱,可是用钱用得大家都不舒服,他早就让大家不舒服,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这事情说得远了,说到他刚刚被任命为建宁州刺史的那一天就开始。
周大人用钱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小钱套大钱,他发行最小的钱,恨不得发行的钱越小越好。凡是他发行的钱才能用,不是他发行的钱不能用。这可让当地百姓吃够了苦头。老百姓没有文化,大字不认识几个,对于钱的重量总是明白的,我得到了小钱,却上交了大钱,当然吃亏了。事情不是这样,要这样是有个过程的。
刚开始,周大人并不是一下就抛出小钱,相反,他还抛出少量大钱,都是通过他手下亲信和大兵哥哥们给抛出来的。不对,他手下的大兵哥哥没有得到过大钱,是手下领兵的爷们得到大钱,他们因为用大钱让当地百姓有了好感,觉得他们一个个人模狗样的还不错,买卖讲信用。过了不多久,买卖就变得奇怪了,大钱很少见到,小钱却多了起来。大兵哥哥们一个个都在给周大人用小钱,因为大兵哥哥只能从周大人这里领到少的可怜的小钱。
周大人对这里用的钱是事先经过了解的。这里的钱有哪些是份量足够的。这里面居然学问样子的名堂不少。说出来就是五铢钱的历史。这五铢钱自从汉代发行以来,发行的朝代,江山社稷,经过得那可多了,大西南这地方的五铢钱品种繁多,居然比商品种类还多。这可不是夸张,千真万确。真的到了凉山越?郡这等偏远地方,来的钱无论写着什么,画着什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这些钱都是经过处理了的,有些还经过了多次处理,总之处理一次它的重量就减轻一次,虽然处理之后外观上看起来非常新,比新钱的时候还新,可是份量却少了。这事情凉山的百姓哪里有懂得其中玄机的。就是说整个云南,也没有几个懂得其中的玄机。
已经离开朱提郡五尺道,在枝江太守任上做了好些年头的霍宾太守和他儿子霍长空知道得很清楚,这事情当年他做过调查,还查处过几个贼。说他们叫贼一点不过分。可是这些贼的后台很硬,他动了这几个贼,自己给调走了,名义上是高升,实际上是把他弄到“安全”而接近的地方就地监控,?让他继续捉贼捉得太认真。
这等贼人做了什么事情让霍宾不惜得罪他们的硬后台硬靠山,还不是这些贼在钱上面做手脚,他们偷工减料,给钱来个洗身的程序,洗一次身就刮走若干的铜铁,凡是这五铢钱铸造时候是什么材料,他们就得到什么材料。同样,哪些过手的钱份量还足,可以克扣一点就克扣哪些钱,管它什么鸟朝代的钱。西汉的东汉的,蜀国的魏国的,还是秦国的晋国的。
这事情可不是一般人敢做的,抓到就要杀头,听到就要抓,抓了还要搜查没收,一律查抄。久而久之,敢做的人就成了查抄的人,没有查抄权力就没有做贼的权力。周仲孙要是这样的一个贼,谢维早就跟他翻脸,问题是周大人一直掩盖真相,不让人知道他是做贼的,是大贼还是贼的头,至少在大西南这片地儿上他最大。可是秦国人来了,秦国人来他有苦衷,还真的剥夺了他许多多大贼的权力,可是他也容易脱身,毕竟他在这地儿上呆了好些年头。谢维多半是被周大人蒙骗,以为坏事是秦国人没有来之前提前就干下了,这才打起反秦的口号来。
拉呼族还有撒多族,都给周大人用小钱换大钱的手段刮走不少。撒多族至今还蒙在鼓里,拉呼族虽然觉察到,可是和谢维一样,一是察觉慢了,而是察觉不够彻底,所以周大人至今还坐在凉山等待他自己的认为大时机。他坐的时间并不多,睡的时间多,还有站的时间多,站着说话腰不痛,他站着说话却还是煞费苦心的,这可是他的本钱,他的手段,核心机密,重点禁区中的重点。需要誓死捍卫的利益所在,站着说话必须说得直接有力,要不然他就得卷着铺盖走人。
他不仅小钱套大钱,还使用了?的手段。观察是必不可少的,来自于他多年为官的优势,保证他不需要下足功夫就能了解?的领导做不到的事情。汉兴钱一度在建宁州流行,是他一手布置的。他的资本积累一部分就来自于汉兴钱上面的文章。不过他得到利益,却不是仅仅在建宁州这一个地方,作为益州刺史任上的事情就必须说清楚了。
首先,他不是真正的益州刺史,他只是打着益州刺史的旗号,这个旗号又是?人打不了了,只有他周仲孙才打得了。这事情是他周家祖上“积德”。
第二百二十九章 祖上积德 '本章字数:3402 最新更新时间:2011…02…28 22:52:50。0'
周家最怕别人姓丁姓华,而目前所有部族里没有人姓丁姓华的,所以他以为自己还得势。他家还怕别人姓张,姓杜,怕这些人的后代来索命,最怕的是这些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