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氏也很是惊讶激动,小声的问过张沁儿的全过程,按捺住心里的担心,只好期望着这件事莫要被人发现。
  张沁儿说:“明天我们再去多烧一些缸子和坛子,到时候把盐放进坛子里,就把这箩筐和扁担都烧了。”
  张沁儿这是担心私盐贩子是否会在箩筐和扁担上印上独特的标记,要是他们不小心,日后被人认出来,那可是惹上大麻烦了。到时候一把火烧了,至于盐却是认不出的。
  杨氏虽然一下子没有转过神来,但是也讷讷的点着头,并且说:“明天我去给你捏坛子。”
  “娘,你会?”张沁儿吃了一惊,这种事情杨氏也会?
  杨氏却没好气的说:“我想揉泥巴和揉面团差不多,我做饺子和包子的手法可不错的。”
  张沁儿顿时失声笑了,眼睛亮亮的,居然没有想到这一点,这倒是一个好办法,上次她和泥巴的时候,就总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手里的泥巴并不听话,捏不成她想要的模样,这回有了杨氏这个巧手的,估计会好上一些,不过想到用捏饺子的手法来捏陶器,倒也好笑。
  “对了。”张沁儿想起郑成凯给他们的那包酱肉和在‘飘香楼’打包的剩饭剩菜,忙从篮子里拿了出来。
  “爷爷、奶奶,今天我们在县城里遇到郑小少爷,他是个好心的人,给了我们这些。”
  张沁儿没敢说郑成凯请她和张贞娘吃饭,而是说恰好遇到郑成凯和他的朋友们吃饭,因着剩下很多没有动的菜饭,就给了她,否则叫谢氏知道她和张贞娘在外面吃了那么多好的,只给她们带些剩饭剩菜,肯定又要出麻烦事了。
  张贞娘垂着头,不敢说话,但是若是注意看,就能够看到她满脸的慌张,她还是不习惯说谎的。
  好在今天大家都被那两箩筐的盐给弄的晕乎乎的,顾不上那些,当看到张沁儿拿出来的一包酱肉和半边烧鸡,还有一些花生米、水晶凤爪、炸鱼还有米饭之后,眼睛早已经亮晶晶的了。
  连氏的眼睛也亮了,这些时日她也吃了不少苦,虽然家里的食物由她分配,私底下可以偷吃,但是东西不多,味道也不好。
  连氏赶紧把那些吃的全部划拉到自己身边,看着媳妇孙子们,板着脸说:“把粥和碗筷拿来。”
  杨氏忙起身去将外面煮好的粥拿出来,晗生则去拿碗筷,然后由连氏统一分配。
  张沁儿看着买来的针头线脑和种子,一下子又迟疑了,这些针头线脑她私心里是想给杨氏的,她们的衣服上山下水的,很多破烂了,但是眼看着家里的情况,这些东西还是老老实实交到连氏的手里好些。

☆、34。第34章 :杨氏的巧手

  相比起盐,张老头则对张沁儿带回来的白菜萝卜种子更感到开心,并且一个劲的夸张沁儿是有打算有想法的人。
  对于一个地道的农民来说,土地和种子,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张老头仿佛一下子得了许多精神,一边喝着粥,一边说:“待会我们别休息,赶紧把地里再细翻一下,撒上水,白天的时候老婆子你带着媳妇们去播种。”
  其他人没有异议,大家都在狼吞虎咽的吃着东西,因为粥里面放了带回来的米饭,管饱了很多,又有香喷喷的肉,这顿饭吃的人异常的舒服。
  吃过饭,张老头就带着儿子们扛着锄头出门了,晗生提着水桶跟在后面,人多做事就快上许多。
  张沁儿却没有再去凑热闹了,今天一天遇到的事情,可够她折腾的了。此时只觉得脚脖子酸痛,手臂也没有力气,整个人都恹恹的,杨氏叫她早些去休息。
  永安和福儿就缠着张沁儿,让她再仔细说说县城里的所见所闻,永安心里是很想去县城走走的,上回那是太匆忙,穿过县城直接就往这桃花岭来了,根本没瞧见什么。
  张沁儿也乐意给他们说说,小声的讲述着县城里的一切,什么西市有些什么,街道又有些什么,那些杂货店卖些什么,飘香楼又是如何如何等等。
  永安听到泥鳅和鳝鱼也是可以买到钱,还得了一个好心大婶的帮助,越发高兴,说:“姐,那我们再多弄些来吧!”
  张沁儿却说:“过些日子吧,毕竟是价钱贱,买的人并不多。”
  说是这般,却是她不想在这个紧要关头再去县城,省的被人发现,还是避避风头再说吧。
  第二日上午大家都开始忙活起来,昨天晚上那地已经又被细翻了一遍,硬的土块几乎没有了,连氏就带着谢氏和杨氏开始挖坑播种。
  当然,是杨氏在前面挖坑,连氏在后面播种,谢氏则在最后将一些细土覆盖在种子上,然后用割好的茅草铺在上面,这是为了保持湿润和防止突然下暴雨将种子埋住的。
  要不少茅草,孩子们也没有出门上山,就在附近割茅草送到地里去,在一家人的努力下,这一亩半的田就全部种上了,分为两截,一半种白菜,一半种萝卜,不过种法都差不多。
  中午吃过饭,杨氏就和沁儿她们开始朝山里走去,这是要去烧陶器的,有了沁儿上次的成功,连氏和张老头也算是默认了,毕竟家里也需要一些家什之类的。
  上了山,找到之前发现陶土的地方,几个人就开始忙活起来,先将陶土挖出来,捡出里面的碎石子和杂草,然后再用水和开,不断的搓揉着。
  张沁儿看着那湿润绵软的陶土在杨氏的手里,仿佛如面团一般,不断的变幻着形状,不由得乐了。
  因为这次打算多烧一些陶器,所以需要很多的柴火,永安和福儿、莲儿、乐儿等都分配去捡树枝了,只有张沁儿留在那里给杨氏打下手。
  “娘,你手真巧。”张沁儿笑着说。
  杨氏眉眼也十分的舒展,眼神柔和的看着手里的泥团,说:“当初我手艺真不错呢,十里八乡都没有我做的包子饺子好看。”
  “嗯,我记得娘包的饺子比大伯娘的俊多了。”张沁儿记忆起原主幼时的记忆,那时马家过的还不错,过年过节都是要包猪肉白菜的饺子,而每年几乎都是杨氏动手包的。
  杨氏微微的得意,她这辈子算得上勤劳手巧的了,在家里做闺女的时候,就是村里出了名的俊姑娘。出嫁之后,虽然在家里受到连氏的压制,在外面和村里女人们交流时,却很是得到尊重。
  又说:“当初你还小,又皮着,没有现在这么懂事,就没有教你,以后我可得教你这些,否则一个姑娘家怎么能什么都不会呢?”
  张沁儿微微的撒娇,说:“我哪里不会?我也会很多的嘛!”
  杨氏看着她,又想起张沁儿可是会处理猪下水的,一下子又恍若了,笑着说:“是啊,你可是我的女儿,手自然是巧的。”
  说罢,又脸色一暗,说:“现在落成这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吃上包子和饺子。”
  张沁儿前世是南方人,吃惯了米饭,倒不会时刻想吃包子和饺子,但是也能够理解杨氏的心情,只好安慰着:“娘,你放心,今年冬天之前,我一定可以让娘吃到包子和饺子的。”
  杨氏不由得笑了,说:“你还是个小丫头呢,就你会操心!”
  “娘,我说真的!”张沁儿不依的叫着,两个人说说笑笑之间,已经捏出各种形态大小的缸子和坛子来了。
  并且杨氏还手巧的捏出了与坛子一一相配的盖子,这样日后就能够用来腌菜了。
  张沁儿自认没有杨氏厉害,只捏着自己拿手的碗和盘子、杯子什么的,东西虽小,也是有大用处的。
  杨氏手巧可以捏出很多大的坛子和缸子,这些做出来是要用来装粮食的,只是太大的后果也造成要烧两堆火才行。
  将成型的陶胚放在树下风干,几个人都去捡柴火去了。
  张沁儿和张莲儿又背着背篓去捡茶树籽,她心里就惦记着赶紧把这些茶树籽榨成油来,这几日都没有油吃,觉得难受的很。
  杨氏并不得闲的,等柴火捡的差不多,而张沁儿她们又带了茶树籽回来,她就将茶树籽背了回去,只说等陶器烧好之后再来帮着拿回去。
  这烧制陶器,可得几个时辰去了,不到天黑,那是烧不出来的。
  一通忙碌,到了夜色暮霭的时候,这些缸子和坛子的,就全部烧制了出来,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一次捏出来的造型和烧制出来的质量都好了不少。
  待火逐渐熄灭,陶器上还有余温未散,张沁儿也不敢马上移动,只用树枝敲打着陶器,听着声音和测试硬度。
  这一批或许烧的有些多,火力也没有太控制好,碎了一个小缸子和一个坛子,这让张沁儿觉得有些可惜,不过其他好的,却比前面一批好了一个档次。
  “呀!还挺好看的,二婶的手艺不错。”张莲儿夸赞着,她自是知道自己娘的手艺是比不上二婶的,又说:“要是再好上一些,我们真可以拿去卖钱呢!”
  听到卖钱,张乐儿眼睛也亮了,说:“那我们多烧一些吧。”
  张沁儿摇了摇头,说:“不成的,我们这样烧出来的,顶多自己用用,人家卖的陶器,可比我们好多了,要是也拿去卖,是卖不出价钱的。”
  再有就是,没有经过窑的高温烧制,这些陶器会不会经用,还是一个问题,如果要卖陶器,那么张沁儿肯定要先搭个窑出来。
  专业和非专业,有的时候是一目了然的。

☆、35。第35章 :村里的关系

  到了晚上,杨氏也上山帮着那坛子,几个孩子各自抱着几个小的碗盘之类的,乐呵呵的下山了。
  回到家后,却看到住在附近的周家和黄家也在他们家中。
  看到张沁儿她们抱着陶器回来,周光勇就迎了上去,接手拿着看,一边看,一边敲打着,听那发闷的声音,然后说:“果然不错,张老爷子,你是有福气的人啊!”
  黄大安也接过一个坛子,仔细打量着,感觉和以前家里用的没有什么区别,心底那也是万分羡慕张老爷子的,有这么一个懂事乖巧又手巧的孙女,那可是大福气了。
  黄大安看着张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