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的衰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元的衰落-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祷。窃谙蛎司┯ξ淦鞯耐保布蟮卦銮苛俗陨淼木檬盗Α5�1945年,制造业的增长率已经达到1935年到1939年间增长率的两倍。'13'   

  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使得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同样也发挥了领导者的角色。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的美国拥有全世界80%的黄金储备。'14'因此,无论从哪一个方面看,美国都有足够的动机以黄金本位制作为世界货币的基础,并以此达到创造和鼓励自由贸易的目的。这个由中央银行、政府和商界主导力量一手打造的黄金本位制,毕竟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发展历史。   

  纵观整个19世纪,金本位一直操纵着全球的外汇体系。黄金在各国之间创造了一种灵活的汇率。由于货币供应必须受黄金储备的制约,因此,一个缺乏黄金储备的国家只能依赖负债为其生产和投资提供资金。   

  在采用金本位的情况下,各国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的总和必然为零,因为贸易账户最终是用黄金来结算的,这就限制了信贷的规模。相比之下,在今天的法定货币制度中,决定一个国家支出规模的不是黄金,而是信用。于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也不再取决于黄金储备,而是他的借债能力。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也仅仅在理论上是“平衡”的,因为两者之间的差额最终是要通过债务来抵消的。         

※BOOK。※虫 工 木 桥 虹※桥书※吧※  

第31节:货币历史中的前车之鉴(8)         

  钉住汇率,即货币价值与黄金价值的比率,可以保证一个国家在生产率和黄金储备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经济政策。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之后,世界各经济大国均以协议形式确定了本币对与黄金之间的钉住汇率。   

  这个想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实践中,所谓的国际性货币自然而然地变成了美国的美元,而其他国家的货币则变成了钉住美元,而不是黄金。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际结果是以美元本位制取代了黄金本位。只要美国采用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币值标准,这个体系也就尘埃落定了,至少在当时是这样的。由于美元可以自由兑换为黄金,其他国家货币钉住美元,于是,一个伪黄金本位制的货币体系便应运而生了。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代表英国参加了布雷顿森林会议。凯恩斯倾向于建立一个刺激经济增长、而不是钉住黄金的货币体系。他主张建立一个国际中央银行,甚至创造全球统一的货币。他提议,应该把会议的宗旨定位于“寻找一个所有国家都可以接受的共同方案、共同标准和共同的规则”。'15'   

  当然,人们并没有接受凯恩斯的观点。作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美国代表团更倾向于亨利·迪克特·怀特(Harry Dexter White)代表提出的计划。美国的立场是恢复和维持货币的稳定性,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增长。之后,通过专门负责管理贸易逆差、避免货币贬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援助贷款和基础建设投资,达到实现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目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费由所有成员国分摊,所有成员国都需要按配额缴纳一定数额的经费,这笔经费的最初预算总额为88亿美元,并最终通过一系列借款达到平衡各国之间贸易差额的目的。各成员国可以向国际货币基金借款,这使得基金组织更像是一个中央银行。   

  布雷顿森林协议不可能包括任何创建储备的条款。这种做法的前提是,目前的黄金产量足以保证资金数量的增长,所有短期资金问题均可以通过借款机制加以解决。考虑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重建将导致大量的借款需求,布雷顿森林会议的与会各国还创建了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由成员国另外追加100亿美元。   

  尽管《布雷顿森林协议》和这些国际机构的初衷是好的,但还不足以解决战后欧洲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在美国人享受着巨额贸易顺差的同时,欧洲人则在沉重的战争债务压迫下步履维艰。原本已经非常庞大的美国国际储备依然在逐年增加。   

  到1947年,人们已经清晰地意识到,仅仅依赖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根本无法挽救战后欧洲一蹶不振的经济。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建立了一个旨在帮助欧洲各国实现经济复苏而提供资金支持的体系——“欧洲复兴计划”(经常被人们称之为“马歇尔计划”),专门负责为欧洲重建提供资金。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George Marshall)认为,欧洲国家的问题“远远不是偿还债务的问题,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否则,他们就会面临着经济、社会和政治上的严重衰退”。'16'   

  从1948年到1954年,美国先后为16个西欧国家提供了170亿美元的贷款。美国人认为,昔日的敌人——日本和德国,将成为未来的美国出口市场,因此,美国政府还针对如何刺激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制定了相关法律。与此同时,随着军备竞赛的升级,冷战也开始不断加剧。前苏联也在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协议上签了字,但却拒绝加入或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因此,人们想象中的经济改革,也变成了国际大舞台上政治力量对抗中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把美元固定在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价位,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困难。伦敦黄金市场依旧火爆,种种危机影响着黄金价格的走势。中央银行在按每盎司黄金35美元价格确定金价的问题上分歧日渐增多,而公开市场的金价也因种种因素频繁波动。例如,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公开市场的黄金价格曾经达到了每盎司黄金40美元。美国政府官员也开始对金本位产生了动摇。   

  林登·约翰逊(Lyndon B? Johnson)总统在1967年指出:   

  世界黄金供给根本不足以维持目前的体系——而以美元作为储备货币,为维持世界贸易和经济增长提供必需的国际流通手段,这一矛盾就变得更加突出了。'17'   

  1968年,约翰逊总统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抑制美国黄金外流的措施。即便如此,1968年3月17日,投资者疯狂抢购黄金,依旧导致伦敦黄金市场(London Gold Pool)永久性关闭。到此为止,人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按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要求维持金本位已经不可能了。要么改变货币体系,要么调整黄金价格标准,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欢◇迎◇访◇问◇。◇  

第32节:货币历史中的前车之鉴(9)         

  在此期间,国际货币基金提出以特别提款权(SDR,特别提款权是各国在国际货币基金中的投入所占有的比例份额,当该国要处理经济金融事务时,有权提出的最高比例不能超过SDR。——译者注)作为国际贸易的支付手段。其目的在于创造一种纸质的黄金本位制,让美国摆脱继续承担世界中央银行角色的压力。然而,它也没能解决问题;美国黄金储备的锐减趋势一直持续到1971年。此时,美元价值相对其黄金储备而言已经出现了严重高估。当年,美国仅持有全球黄金储备的22%。   

  代表一篮子主要国家货币的特别提款权,必然会加剧原本就已岌岌可危的贸易差额。另一方面,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就缺乏抑制储备增长的有效机制。当时,只有黄金和美国资产才被视为严格意义上的储备资产,但由于黄金产品一直停滞不前。在这种情况下,扩大美元的储备水平是弥补黄金不足的唯一手段,而这又自然而然地导致美国经常账户出现逆差。于是,人们把全部希望寄托于特别提款权。   

  尽管这些支付工具依旧存在,但它们的未来作用似乎也只能限于投机对象了。今天,特别提款权在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非黄金储备中的份额大约为3%,到1971年美国放弃金本位的时候,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为一种有效的核心货币实体的历史,也就此作古。目前,特别提款权仅在相当有限内的范围内,用于国际货币基金与其成员国之间的支付,在理论上,我们可以把特别提款权视为国际性货币的开端。但是,考虑到美元仍然是很多货币钉住的基准,因此,除非是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它还不太可能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主流。   

  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部分原因,则在于美国及其他成员国资金供给能力无法满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缺口。但有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没有钉住黄金的货币体系,是导致经济不断恶化的罪魁祸首。   

  伟大的美元本位时代   

  今天,美国的法定货币制度同样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众多当代经济学家都有这样的顾虑:重拾金本位或是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很可能会触发一场新的大萧条,金融经济的崩溃。一位作家曾在书中试图把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与英国在20年代恢复金本位的举措联系起来。'18'然而,大多数历史学家却认同这样一个观点:恢复黄金本位制的尝试,绝对不是导致这场经济危机的真正原因。而放弃金本位所带来的信用失控更有可能是背后的始作俑者。事实上,在英国调整货币政策前的整整10年内,全球经济就已经陷入了深深的泥潭。   

  但是,这本书却一语道破天机:要恢复一种更合理的标准,绝对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付出代价是不可避免的。同样,对于一种主要货币来说,要重温《布雷顿森林协议》那样的美梦就不容易了。当今全球经济的发展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加速趋势,因此,任何复辟金本位的企图都是无谓的,这并不是说,法定货币制度有可能成功,而是说,这样的制度还从来没有成功过。   

  还没有哪一种法定货币制度取得过成功。历史已经不止一次地告诫我们,挥霍无度的政府必然会导致纸币一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