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原始的,越是令人不寒而栗的。“大小非”减持不断地抽取股市的血液,酿造了股市的最严重地下挫。“大非”宛如巨大的水母,不断地入侵海岸,“小非”宛如体积小,但毒性很大的水母,毒霸海域。
或许,很多人难以想象的是,这种体形优美而且最原始的动物,直到现在,它还是海洋中无形霸主,被它们咬伤,几乎是无药可治。令人不安的是,小型水母根本看不到它的足迹,把巨大型水母杀了一只,反而激起更多的卵子和精子结合,生出更多的水母。水母所到之处,都是危险的领域。
我们的“大小非”就是如此,很原始、很残暴地肆虐着我们的股市。股市因为“大小非”的减持和逃遁,股市市值显著下降,现在只有6万亿左右。而那些被“大小非”咬伤的机构、游资、散户更是不计其数,有的反弹出局,有的不能动弹———深度套牢。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 股灾是怎样酿成的(2)
毫无忌惮地减持就像水母利用原始的毒素,处处毒杀各种猎物。面对水母入侵我们毫无办法,面对“大小非”的减持,我们同样束手无策。股市暴跌史,就是“大小非”减持的历史。如今,把“大小非”关进“笼子”里的呼声越来越高。
所谓“大小非”减持,指的是“大小非”流通股股东减持。企业的股份分为流通股份和非流通股份,由于股改之后,非流通股份可以流通,那原本持有非流通股份的股东会抛售这些股份来套现,一般持有非流通股份占公司总股本5%以下的成为“小非”,大于5%成为“大非”,“大非”一般是战略投资者,不会轻易抛售,但是“小非”则不然,只要非流通股变成可以流通,一般都会抛出套现,从而导致股价的波动。
我们很努力地阻止“大小非”减持带来的灾难,但我们还是没有做到这一点。股改的负面效应终究还是爆发。极低极为原始的“大小非”,肆无忌惮的入侵这个流动股海,股市中的所有个体,无不深受其害,避之不及。
“大非”我们还是可以看到的,“小非”什么时候减持,谁也毫无办法。“大非”我们还可以控制,“小非”就难以制约。
不过,如果仅仅把“大小非”减持看成产业资本的退市,那也是过份夸大了“大小非”减持的影响。受伤个体的惨状固然可怕,但海洋并非只有水母。而且,水母也有天敌,比如金枪鱼。那么我们的“大小非”的天敌是谁呢?有人提出平准基金。用平准基金遏制“大小非”带来的入侵。当股指跌到1802点的时候,国企宣布增持或回购,有人说这就是平准基金。
奥运期间的大跌致命之因,变得非常模糊起来,股市上空笼罩着一团迷雾。最为流行的说法有两种:第一是“热钱”(外资)的出逃造成市场的恐慌。还有另外一种逻辑方式:“热钱”发现中国经济抵御能力太弱,于是转而抽身游回更安全的美元资产,他们的手法就是先做空石油和铁矿石等大宗商品,拉升美元,同时在给新兴市场通胀缓解的幻象中抛出筹码。这里面又分为两派,一是说“热钱”跑了,二是说“热钱”暂时离场,准备以更低的价位买入。第二种说法是“大小非”减持导致股市失血。特别是“小非”在证监会出台新政之前,仓皇逃跑。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主张,比如:保险资金的离场、游资大退潮、没有凝聚重振信心的理由、机构恶意砸盘、新股扩容,等等。细细地考察这些理由,都有合理的因素,但除了“大小非”的逃跑理由充足之外,其他的都有制造混乱的嫌疑,特别是“热钱”逃跑说,简直就是给迷雾重重的股市,再放一颗高浓度的烟雾弹,让人更加摸不到方向。
首先,中国是不是存在严格意义上的“热钱”还不能肯定,所谓“热钱”,就得快进快出。而在我国的外资基本上都是长期的,而且,我国的“隔热墙”还是比较坚固,即使有“热钱”,也不可能大规模的出逃(不得已,大家都说他是热钱,笔者也说他是热钱了)。
其次,“热钱”出逃热潮没有充足的理由,虽然我国股市大跌了,但是,我国的经济基本面没有根本变化,中国依然是他们躲避风暴的天然良港,而且,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没太大的变化,他们都想分一杯肉羹,想进还很难进,为啥要出逃?
第三,即使是离场了,也只是暂时离开股市,而非跑了,他们比猴子还精,再做其他是有可能的。但他们不是酿造股市大跌主因,充其量不过是配角,跑龙套的。
而“大小非”减持才是主因。特别是“小非”,听证监会要出新规了,跑的一个比一个快,铁了心要走“逃跑主义路线”。产业资本成为股市中的有毒水母,让整个股市不得安宁。还有那些游资也是跟随着“小非”跑,从上交所2008年8月份公布的一项数据来看,机构资金已保持了7日的净流入态势,累计净流入金额达153亿元。其中基金净流入资金累计达亿元,保险资金(T类)净流入累计达亿元,而全部券商累计净流出的金额则为169亿元。不过,机构整体上是处于流入,只不过流入的速度很缓慢,也有部分机构在砸盘,机构步调不统一。而这些以“小非”的带头打退堂鼓,使股市是风声鹤唳,利好当利空,不少散户也跟着逃跑。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二、 股灾是怎样酿成的(3)
股市现在已经很迷茫了,烟雾缭绕,加再放烟雾弹,难免出现恐慌性杀跌。解决此问题,需要政府及时出台新的规章制度。遏制“小非”出逃的速度和频率。
“大小非”的就是股市的偷油鼠
奥运刚结束,股指跌到2200点,但底部仍不明确。底部一再的低,简直成了无底洞。这究竟怎么啦?是恐慌?是漏斗?还是其他的因素造成的呢?干啥事情心里没有底,总是忐忑不安,股市没有底,股民的心里更是不安。
市值越来越小,而“大小非”却还要减持多少?那么还能有多少市值被蒸发呢?相关数据表明:与2007年同期相比,纽约证券市场8月的交易额减少47%,东京股市减少了25%,上海股市更是缩水。A股市场市值从2007年30万亿左右,降至6~7万亿,记得在“大小非”减持疯狂的时候,有人给出一个数据:说“大小非”减持其实并不多,由于股权分置改革而形成的限售股份共亿股,从2006年6月开始到2008年6月底,共解禁亿股,占总限售股份的。这其中,累计减持亿股,占解禁股份的。试想一下,既然“大小非”减持才占,而市值就降至6~7万亿,那么,还有70%的“大小非”减持怎么办?
同时,“大小非”不是越减持越少,反而是越多。相关数据表明,从2006年下半年到2007年,是中国股市有史以来IPO融资最多的年份,一年半时间内上市的新公司近200家,其中发行A股公众股约750亿股,而200家公司总股本合计高达万亿股,除去部分公司有H股以外,至少诞生了1万亿股增量“大小非”。市值越来越小,这些蒸发的市值到哪里去了呢?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大小非”左右股市到何时?
市场倍受“大小非”减持冲击之苦,到底“大小非”左右股市到几时呢?一些市场专家也对此进行预测。有人认为,“大小非”解禁之后,迫不及待的减持,是股指重挫的之根,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大小非”减持并不厉害,不是股指下挫的根源。中国资本市场发行价格和定价机制的理性回归是趋势,但这一趋势与“大小非”减持究竟存在何种关系?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认为:“这是非常困难的判断,‘大小非’减持可能需要三年,股改真正完成需要五年,到2010年之后才能消化这个东西。到2010年之后,中国市场也许又会进入新的增长周期,在这之前市场会出现两大特征:一是市场结构不稳定;二是政策不连续。现在市场寻找价格估值的轨道,就是通过‘大小非’解禁来寻找。等到‘大小非’问题被市场所消化,届时市场将不会再像2006年、2007年那样乐观,至少在三年之内不会再出现。”
从2008年4月24日实行限制“大小非”减持以来,到目前为之,出台的政策都是在减缓“大小非”减持的冲击。
2008年4月23日,证监会就出台了《关于实施〈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有关问题的通知》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业务操作指引》。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从2008年4月24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原来的3‰调整为1‰,即对买卖、继承、赠与所书立的A股、B股股权转让书据,由立据双方当事人分别按1‰的税率缴纳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这两大政策,被称为”4·24“行情,当时市场普遍认为是大利好。
当日,上证综合指数报收,创出自1996年12月实施涨跌停制度以来的历史最大涨幅。两市创7年以来最大开盘涨幅,收盘涨幅高达9%以上,个股更是有800多家封在涨停板上,短线市场的强势格局有望延续。出现这样的井喷局面说明机构心理开始着急,开始疯狂的抢筹码,恐怕自己落后了,助涨助跌是他们的本性。但是,事后我们知道,这一次大利好,实在是“大小非”和机构联合出货的大良机,也就是从这一刻起,市场开始认识到,机构砸盘和“大小非”减持的恐怖面目。
2008年8月,针对“大小非”的入侵,证监会表示,将研究通过券商中介达成交易,引入二次发售机制,完善大宗股份减持的市场约束、减震和信息披露制度;同时,开发可交换债券市场流动性管理工具,逐步完善市场内在稳定机制。证监会将与国资委联合建立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建成后,可监控国有股东的开户、过户、交易等情况,方便相关部门监控国有股东的